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档案管理 >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实施“记忆工程”,推进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作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档案管理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届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该建议认为,文化遗产除了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外,还包括文献形态的可移动物品,即作为记录和传递知识、思想的文献遗产,如具有特殊意义的文件档案、照片、电影胶片、录音录像带、机读记录和手稿、古版图书、古籍抄本、现代图书等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正面临各种风险,急需社会公众保护[1]。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实施“世界记忆工程”,该工程旨在通过使用最佳技术手段保护具有世界、地区和国家意义的文献遗产,具体指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促使这些文献遗产利用的民主化,并让全世界认识本国文献遗产,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侨批档案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档案价值。侨批档案文化在保留大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以实施“记忆工程”为抓手,从多元视角出发,打造侨批档案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拓展和延伸档案的价值服务社会。

  一、转变观念,加强创新

  侨批,最早是漂洋过海的侨民与国内亲人间的书信往来和寄钱“凭证”,故称“银信合一”的家书。据有关史料记载,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统归中国银行管理),前后历时150多年[2]。在国内,侨批档案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福建等沿海地区。侨批原本大多散落在民间,数量巨大。由于侨批档案历史久远,且是纸质的,改革开放前后即中断,还遭受过“土改”、“四清”、“文革”等政治运动中的销毁、破坏,导致大量侨批灭失,现存的侨批有限且散落民间,增加了保护的难度。值得庆幸的是,在侨批保护中,一直有民间收藏家情有独钟,对侨批档案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民间收藏家的保护和鉴赏水平有限,使得侨批档案容易被毁坏及其真实历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保护侨批档案,不仅是我们国家的事,还上升为世界的事,我们没理由不做好保护工作。所以在当今文化自觉的视野下,在世界记忆工程的推动下,要成功打造侨批档案的保护利用工程,相关档案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强创新,立足于国情和民情,融入国际交流互动中,从侨批档案的接受者、保管者,逐渐过渡到历史的书写者、文明的传承者和文化的展示者。同时,需全社会共同致力于打造?S批档案保护利用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建设,才能使得侨批档案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实践的环节中提升,在创新的追求中强大。

  正因为侨批档案上升为世界记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和文化遗产,所以档案部门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由过去的“档案保管者”转变为“人类社会记忆的保存、构建者”。另一方面不仅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扫描、数字转化、数据库开发等形式,做好原始档案的保护工作,还要通过数字化形式加以保存,多渠道加以保护,避免遗失。

  二、重视立法,完善法规

  当前,侨批档案的价值和重要性已得到各方肯定和重视,但在保护的操作层面,更多的是靠侨批档案馆、民间收藏爱好者及相关协会,社会广泛参与还有待时日,甚至不少民间侨批拥有者都不知道侨批档案已收入“世界记忆名录”,因而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保护侨批档案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为做好侨批档案保护工作,单靠部分人、个别机构推动,只能是事倍功半。要做到事半功倍,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将社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达到真正保护的目的。目前,针对侨批档案保护的法律法规一片空白,只能从相关法律中查找,当前法律依据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法》第三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但《档案法》对非国有的民间档案的规定内容仅涉及买卖、赠送、维护等几个方面,侨批档案也只适用于此。可见法律保障相对较弱,需要制定专门法规,从侨批档案的意义、保存、流通、馆藏等环节予以保护。档案管理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侨批档案保护条例》,明确侨批拥有者各方的保护责任、奖励办法及保护的方式方法。

  三、全面普查,拓展渠道

  观念是基础,立法是保障,落实是关键。如何落实,首要工作是开展普查工作。侨批档案集中于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其中广东省潮汕地区最多,普查工作要立足各地实际情况,制订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包括档案馆、文化局、文物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参加的专门的侨批档案普查工作组。工作方案应包括普查的范围、对象、人员组成、工作步骤和方法、宣传等内容;工作小组重在做好民间档案的普查和登记工作,对民间侨批档案的数量、种类、保存状况及价值等级等项目进行登记。

  开展全面普查的目的在于全面、详细、准确、清晰地显示民间侨批档案状况;开展全面普查的成果是完成民间侨批档案登记表、民间侨批档案种类表、绘出民间侨批档案分布图。

  侨批档案散落于民间,普查工作难度较大,要得到各方的支持,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要掌握线索。在一个村庄,拥有侨批的人家一般是侨属家庭,这是普查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深入基层,要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各界人士,做通侨批拥有者的思想工作,力争不漏且顺利实现登记;三是开发建设专门网站,在宣传侨批档案价值的同时,争取民间自发、主动提供线索或实物,解决普查不全问题;四是举办各类展览,通过展览营造良好的档案文化氛围,培育市民档案观念,引导市民学会利用档案,共享档案公共信息,推进普查工作。   四、制订规划,评定等级

  侨批数量众多,兼汇款和家书,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往往一封侨批就记载着一个故事;侨批类型多样,有家书,也有华侨对官方的捐赠,其历史价值更胜一筹。从类型上分,侨批档案从参与者分,有个人对个人的、有个人对组织的、有组织对组织的、有民间对官方的;从内容上分,有反映风土人情的、有倡导民风民俗的、有爱国爱乡的、有抗日图存的;从形式上分,有家书家信的、有汇款的、有汇款兼家书的、有宣传用途的,等等。

  鉴于侨批档案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且较为分散,不可能一次性保护到位,需要讲究策略和方式方法。一是需要制订侨批档案保护规划,提出近期任务、中期和长远目标,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阶段要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实施精准搜集和保护措施。二是通过评定等级,分等级实施保护。侨批档案从价值性上讲,也是有差别的,可根据档案的年代、人物、内容、形式等进行科学评估,既评估自身隐含的价值,又评估社会利用价值,以此确定和划分价值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和保护。

  合理制订规划、科学评定等级,是当前实施“记忆工程”、做好侨批档案保护的重要工作。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各界的参与,实现侨批档案的持续保护,又有利于价值等级高的民间侨批档案得到优先重点保护。

  五、整理编研,挖掘特色

  档案信息编研是档案保护和档案服务的重要内容。所谓档案信息编研,就是以档案信息为主要对象,按照一定的题目,通过汇编、编述、著作等手段,以一定的成果形式提供给利用者的一项工作[3]。实施“记忆工程”,加强侨批档案的保护工作,档案信息编研是其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是做好侨批档案的整理汇编工作。从民间收集到的侨批档案,可谓良莠不齐,需要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分类分级进行汇总汇编,以实现对侨批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同时进行数字化加工,便于储存和查询。各档案馆尤其是侨批档案馆、各民间馆藏机构,要整理汇编各自馆藏资料,编辑目录,便于查询和应用;有可能的话,建议出版《侨批档案大全》,全面系统地介绍侨批档案的历史、文化及?n案总目录,这对于长久的保护、全球的影响力、研究的深化都具有深刻和长远的意义。

  二是加强研究,撰写出版系列论文专著。这是加强侨批档案保护更高层次的工作,也是做好侨批档案编研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可以挖掘侨批档案更深刻的内涵、背景及其背后的故事,进而撰写论文、资料集或专著等。如何开展侨批文献著录,邵仰东在《潮汕侨批文献著录》一文中提出:“侨批文献著录应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完整著录原则、关联著录原则、批封结合内信著录原则,著录项目包括列字编号、收批地址、收批人、批款、寄批人信息、写批日期、内信、邮路”[4],其观点和思路值得研究者参考。

  三是挖掘特色,彰显生活应用价值。在编研过程中,挖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编纂出版融思想性、艺术性、政治性、教育性为一体的专题资料,也可编写成剧本、曲艺、诗歌、小说、微视频等,甚至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提升侨批档案的应用价值;也可挖掘侨批档案素材,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开展地方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主题编研与传播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侨批档案的影响力,发挥侨批档案的教育感化作用。

  侨批是侨乡一个时代、一批海外华侨的集体记忆,具有重要的档案价值,目前多以纸质存在,且散落民间,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我们需要通过实施“记忆工程”,从多元视角出发,在观念、立法、渠道、评定、编研等方面多管齐下,打造对侨批档案的全方位保护利用工程,不断拓展和延伸侨批档案的价值服务社会。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danganguanli/1420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