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谈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策略

谈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策略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普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在各学科的研究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也由原来单一的面向计算机一级考试向大基础课程转变,增设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网络编程等诸多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文科大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一直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在分析文科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后,提出了思维方式渗透,强化专业术语使用和学生行为方式训练三条文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策略。 

关键词:计算机素养 文科大学生 培养

  
  一、引言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新式的办公、生活模式,将人们带入了数字化社会的新时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为了顺应这种变化,将原来以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提高计算机在各个学科中的实际应用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增设计算机高级课程,进行分类分层次培养。大学计算机课程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使学生能够在其所学专业中有意识地借鉴、使用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自身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后,在高中实行文理分科制,尽管在制度上还保留着文科学生要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要求,但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课程只是象征性的学习一下。在这种背景下,进入大学学习阶段的文科学生,初步具有的是人文学科领域研究所需要的形象经验思维和研究方法,而对于计算机这门理科课程,要学好,学懂,学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新的教学模式中,除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内容都在学习之列。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文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的研究,从学生主体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文科大学生计算机素养的问题。
  二、计算机素养的内容
  计算机素养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工具素养或直接称为信息技术素养,其含义是利用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1]。计算机素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随着全球社会新信息技术的角色转变和技术发展而发展的[2]。洛克希德(lockheed)等人在一个学校计算机素养评估的调查项目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计算机素养可以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在信息社会更具有竞争力,需要知道的关于计算机的任何东西,需要用计算机做的任何事情。
  计算机素养包括三种能力:技能、知识和理解。它包括:第一,将计算机用于帮助学习、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二,对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功能、应用、性能、局限性以及社会含义的知识的掌握;第三,出现新的应用和社会问题,对它们进行学习和评价时所需要的理解力[2]。 
  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计算机素养的具体内容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人员自身发展定位的变化而变化着。当今所处的信息社会,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得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交叉学科领域都需要大量能胜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和外语一样成为用人单位主要考虑的一个指标。这就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能,能够解决专业领域内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知识的更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已经是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除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之外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要很好的分析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先要了解一下文科和理科。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我们习惯上分为了文科和理科两大类。无生命世界及生物领域属于自然科学,其分化出的各门学科被看成理科。人类精神和社会领域属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被看成文科。从研究方法上看,理科主要是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客观实验和运用公式、定理进行逻辑分析和论证,而文科则主要是进行定性研究,现象描述和经验思辨分析评价[3]。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分类为各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如今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靠单一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无法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尤其一些交叉学科,更是需要文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如今的科学研究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了必须的工具,从资料的收集

整理,数据的分析统计,到音乐、绘画的创作、编辑等诸多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到目前,我国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尤其是文科专业都相应的开设了计算机课程,除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外,还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开设了计算机高级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安全等,用以提高文科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场新的挑战。
  
  (一)文科思维方式制约学习效果
  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形象思维,经验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对大量知识的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模仿、想象、组合、移植等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获取。这种思维模式对符号,文字,图片等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快速的接受传递的信息,而对数字,公式,推理反应不敏感,接受上有一定困难。用文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学习计算机课程,往往变成死记硬背书本和老师讲授的内容,似懂非懂,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层面还可以应对,一旦进入到高级课程学习阶段,对于讲究逻辑次序,循序渐进,注重基础的理科学习来说,由于基础的薄弱,将导致无法进行高级课程的学习。而文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跳跃式思维在计算机学习中也会因其不够严谨,逻辑性不强而成为学习的障碍。因此,文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抵触情绪,感到困惑和迷茫。
  (二)师资队伍有待整合加强
  目前承担文科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高校是以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主。这样的安排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教师深厚的专业背景,在知识传授上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所教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脱离学生所学专业实际,忽视计算机在文科专业中的工具性,而过于强调其专业性,技术性,使教学内容偏难。又或者走向其反面,过于看重文科学生基础的薄弱,而使教学流于通过考试的简单层面。
  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建设具有本专业背景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二是相对固定从事文科计算机教学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使得他们有时间去了解所教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了解学生的知识构成,从而调整教学,适应文科专业的要求。以上的两种方法都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实现。
  (三)文科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影响学习效果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科学生的学习行为仍然是以阅读课本为主,书本中有的内容掌握的较好,一旦离开书本需要灵活运用时,就表现出无从下手,毫无头绪的尴尬。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课程的学习都要配合大量的上机实践,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灵活变通,才能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时较多的是机械性完成教学要求,在主动上机训练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欠缺主观意识。这就导致学习效果达不到课程设置的要求。
  (四)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目前出版的计算机类教材中,入门类教材过于简单,讲授的内容不能满足文科学生的专业需要。专业类教材则是以理工科学生为对象编写的。教材的书写风格,内容编排都是按照理科生的学习习惯安排的,甚至有些书中的用例都是要具有了一定理科基础后才能够读懂。这样的教材对于抽象思维薄弱,计算机专业基础差的文科学生来说,使用起来一定是艰涩难懂。而针对应用能力培养的案例类教材又缺少基础知识的讲授,对文科学生来说使用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一旦选用的教材无法提供学习的帮助,长此下去,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丧失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四、文科学生计算机素养的培养策略
  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和教材,另一方面是学生。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文科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出几点策略。
(一)文理思维方式的相互渗透
  人类的知识体系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理分科只是在研究对象上的一种划分,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各种思维方式本身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科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抽象思维,理科研究也离不开形象思维。如哲学、经济学等无不需要进行理论的推理和思考。在理科中,形象思维是帮助抽象思维提出假说、获得结果的重要一翼[3]。文科学生要提高计算机素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抽象思维方式的培养。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抽象思维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思维方式,有研究表明,人脑的右半球是形象思维的中枢,人脑的左半球是抽象思维的中枢。

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引入一些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如做一些数字类游戏,或是布置一些虚拟任务,让学生制订实施计划,通过回答为什么,建立起相应的逻辑关系。建议学生平时的阅读中多读一些推理型的文章,通过精细阅读,提高复杂语言逻辑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制订行动计划的习惯,将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紧迫性或次序性进行分类,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是问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样去做,改变靠直觉办事,做事随意的习惯。通过适当的训练,文科学生一样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强化专业术语的使用
  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专业术语是专业领域内对特定事物的一种行业内的描述,是专业交流中使用最多的词语。在文科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借助多媒体手段,生活化的语言将计算机知识中难于理解的概念、算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可以起到引领学生入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但计算机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高级课程的学习阶段,单纯依靠老师课堂上的讲解无法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需要学生从事大量课后的学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查阅参考书,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等手段来完成,如果没有养成使用专业术语的习惯,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难于理解和沟通,不利于课程的学习。所以应该在学习之初,就养成记忆和使用专业术语的良好习惯,为今后高级课程的学习,走入社会后计算机技能的自我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了,所以使用术语的习惯并不难养成,只要有意识的记忆,使用,变成描述问题的特定用语,很容易就会成为习惯的。如在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授课中,关系、记录、主键、侯选键、规范化等术语的强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数据结构,而在后续的程序设计部分,流程图、程序调试、编译、源程序、存储过程等,在记忆和使用这些术语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在熟练使用这些术语进行问题的叙述时,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向计算机专业所需要的方式转变,而这正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效果。
  (三)有意识的行为方式训练
   文科学生普遍反映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存在看不懂,想不通,写不出的现象,所以首先要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由于从高中阶段就实行文理分科,上大学后,文科学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计算机课程在他们开始学习之前就已经被打上了学不会的烙印,所以要先从心理上接受,将其和其他课程同等对待。本人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已经具有的计机特长,比如上网,游戏等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如在学生普遍使用qq的情形下,告知学生除聊天功能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如远程协助,视频聊天,网络硬盘,邮箱等,鼓励学生使用这些功能,让他们认识到驾驭计算机并不是不可为的事情。
  其次,计算机在文科领域中的工具性更为突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解决专业领域内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习目标,不纠缠于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不盲目扩展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经济学专业,经常会对一些数据进行统计和查询,在有多种可选方案的情形下,让学生使用最简单实用的程序,用简明的逻辑关系完成操作,而不是过度强调使用了何种算法,如何进行了程序的优化,这样做的结果,学生的畏难情绪得到了缓解,在提起了学习兴趣之后,再将一些不同的算法教授给他们。 
  再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记笔记和主动上机。由于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做笔记,而是习惯将老师的教学课件复制回去。在本人的授课过程中,一直要求学生要记笔记。不只是单纯将老师上课的内容记录下来,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学会提出疑问。教学结果显示会记笔记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强于不记或不会记笔记的学生。案例教学是目前在文科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案例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或专业,明确给出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解决的问题,实施的步骤,并在案例后给出相关自我提高的练习。因此主动上机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要让学生知晓上机不只是为了验证教学内容,而是要学会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五、结束语
  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是靠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具有良好计算机素养的大学文科毕业生将更具竞争力,适应力和创新力,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农心,等.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程[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35.
  [2]t.胡森, t.n. 波斯尔斯韦特. 教育大百科全书: 第7卷[m].张斌贤, 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6:741-743.
  [3]高秋香. 从“文理分科”看“文理渗透”的内涵及实施[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11): 764-769.
  [4]李斌, 冯敏萱. 高校文科计算机高等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4):156-157.

论文网在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4993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