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管理 > 探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探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管理


摘要:互联网在给高校学生带来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管理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本,突出主体性;注重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网络具有宣传速度快捷、言论自由开放、影响范围广阔的优势,在文化、信息、价值观念等的传播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网络开展互动的交流沟通,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1.1 对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修养的形成产生挑战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世界,它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概念,信息传播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逐渐脱离家长、学校乃至国家政府的控制,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会聚交织。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网络在充当信息宝库的同时,也充当了信息垃圾场的角色。大学生可塑性较强,大量负面信息的影响会阻碍其思想修养的提高和发展,妨碍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学生主体地位面临挑战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和法治观等教育。在现实环境中,传播权与话语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但在网络中,信息传播方式是即时、交互、隐匿、开放的,网络用户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民。
  网络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实或虚假的信息,教育者已经没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有时候面临劣势的境地,甚至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教育,想在网上获取更多的信息比较困难。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育者所说的东西学生早就知道,而学生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是教师闻所未闻的,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者的尴尬。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更加复杂化
  以往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教师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但是,当学生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感情时,就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真实姓名上网,教师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
  1.4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网络信息不断变化更新,对于好奇心强又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大学生,易对电脑产生过度迷恋。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9%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倾向,其中,在国内有70%左右的大学生上网的直接目的就是聊天、玩游戏。在这种现状下,“互联网络综合征”成了一种新的心理病症,一些学生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会因为心理障碍或心理畸形,导致行为方式怪异,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由迷恋上网到自我封闭再到人际关系淡漠的人,最终自然形成心理疾病。
  
  2 网络环境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优势
  2.1 为思想调查与动态分析提供方便
  网络信息之丰富,已超出了世人的想象,因特网作为全球最大的图书馆和信息数据库,不仅有丰富的资料可供查询,还可以大量收集和发布信息。大学生在网络上耕耘和思索,如同沐浴和搏击在知识与信息的海洋,享受着灵魂和精神的大餐,这也为他们更好地接受最新的人类精神财产,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极大的可能。
  2.2 有利于及时收集和迅速传播健康的价值取向
  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点,使社会上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典范、有关专家的辅导和言论、同龄人的积极声音以及健康的音像制品等都可共同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视野,并且“多媒体教学”的感官刺激功能,可使受教育者的感知信息更为深刻、全面,也有利于长久保存。
  2.3 有益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身份,甚至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不是进行“说服”和“教育”,而是提供“选择”和“引导”。受教育者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随时受到教育和影响;而且出于自由、自主心态做选择,必然减少许多逆反心理。因而

网络思想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2.4 有利于信息整合,形成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能对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整合,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本网络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从而拓宽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信息来源与信息覆盖面,并通过对大众传媒的理性分析,提高受教育者对各种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信息分析能力,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面对信息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抓住时机,积极应对信息网络的挑战,对原有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扬长避短,使信息网络在充分发挥教育与服务功能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3.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首先,学校上下要树立阵地意识和整体观念。对于网络思想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我们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使网络上有党的声音,有正面的声音,能够向大学生传递我们21世纪的最强音。校园网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也是学校的大事。应该把学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人员、“两课”教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
  其次,在做足网下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如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信息软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生动活泼,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3.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突出主体性
  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只有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被充分激发,才能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主动地接受教育,发展自己。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开发特色栏目。如开设留言信箱,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开设热点追踪,及时传递国内外最新消息,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形势教育和咨询讲座;开设网上影视,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设网上党团培训班等。
  (2)增强互动性。通过校园网,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开通个人博客、利用qq聊天、参与bbs网上论坛,为大学生提供知识交流和咨询平台,以便与学生交友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3.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网络工作队伍,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支撑的时代,有人说,“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这话说得很深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历层次较高并正在学习和掌握各种新技术的大学生,网络已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要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和兴奋点、加强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熟悉网路文化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4 加强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方式,是一项全新的社会工程,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许多新课题,如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青年一代对网络内容认知的态度和规律,网络思想教育的优势、特点、目标、内容、过程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通过网络阵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有人预言,在信息网络支撑的21世纪,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要占领和巩固网络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有所作为,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4 结 论
  综上所述,适时改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关键在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加强高校校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创新,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民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2]王岩.论网络境遇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应对[j].理论月刊,2007(9).
  [3]阳卫

国.加强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

论文网在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guanli/5090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