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语文教育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共2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论文(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语文教育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中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关乎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学校教育在这个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担当责任,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更为祖国的德育工作添砖加瓦。

  一、要处理好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而情感就蕴藏在这字里行间,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需要借助于文本间接地表现出来,寄寓在叙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高中阶段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多是名家名篇,都有较深远的教育意义,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等各方面的熏陶,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培养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更新教学观点,树立德育教育观念

  作为高中教师如果想在教学中不留痕迹地自然灌输德育教育,一定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观,要下工夫挖掘语文教学中各个环节存在的可用于德育教育的素材。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不少素材,教师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将其在讲课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笔者认为相较于直白的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会事半功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前提就是语文教师能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而不是一味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更新教学观点,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德育教育效果首推爱国主义教育。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完成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很多课文内容如果平铺直叙地讲给他们听,他们并不会往心里去。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使图片和视频有机地结合,则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一些和爱国有关的现代诗歌,可以用诗朗诵配合图片展示,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沁园春·长沙》在展示毛泽东豪迈情怀时很好地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当多媒体展示毛泽东故居、展示橘子洲头、展示鹰击长空时,学生会为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同时对祖国充满感情。

  四、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课文作者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来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核武器的发展作出贡献。从古至今,无数的爱国志士抒写了一页页动人的乐章。通过这些事例的讲授,可以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还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讲授时,教师激昂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之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即通过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或者是学生科学技术发明的过程中都要渗透审美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在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文章的启发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情经历,进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美的渴望表达出来,进而形成一种较强的审美能力,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主要可

  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赏析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语言优美、声情并茂,在一字一句间皆表达出作者的中心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美感,不仅如此,还会大量地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美感。

  2.创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进步的不竭动力,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审美创造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第2篇: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高中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不容忽视,将德育与高中语文教育结合是必然趋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学中感受德育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新课标教学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幅度的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工具化以及人文属性愈发强烈,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了统一的语文课程设置标准。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促进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和谐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这样能使是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得以形成。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本文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做一简要论述,仅供大家参考。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德育教育水平为核心”是这次新课改的核心。以德育为先,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那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在优化课堂同时,来实施德育教育呢?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在导入渗透德育教育

  实施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新课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导入,只需要几句简短精炼的语言就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思路快速引导至下一话题。例如:在《生命的意义》一课中,笔者在讲述美国建国初期的解放战争的内容中,引入了著名的政治家内森.黑尔的一句话“onlyregretthatIhavebutonelifetolostformycountry”(我唯一遗憾的是我为自己的祖国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为切入点,人活着生命只有一次。笔者用一句简单的英语导入课文学习,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在此基础上,进学生引入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文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从25岁开始,除了手腕手指可以活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写成了轰动世界的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作品中讲述主人公的遭遇,并借主人公之口发出了自己心中的呐喊“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誓言“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让同学们深刻反思一下,面对待短暂的生命,怎样让人生更富有意义,珍惜美好时光,去为自己的誓言而不懈努力呢?这样学生们被在作者身体严重残废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身的理想,并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以及为国献身的情怀,因此,每一次对文章的阅读都是对学生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通过文化教育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课堂老师在课前应该向学生传递文章作者所处时代的写作背景,以及当时的文化潮流等特点,这样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有代入感,同时更容易对课文主题思想进行把握,而且能提升学生对人类社会所肩负的使命感。而在中国国代《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文章具体描写了作者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如何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时刻坚守自己的情怀,居与陋室而不焦躁。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意境深远。《陋室铭》为什么对一代一代的学习者始终有如此强大的魅力?我们可以从其时代背景入手去寻找原因。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县通判是因为革新得罪当朝权贵。为了整治不会阿谀奉承的刘禹锡,知县反复刁难刘禹锡,甚至逼的刘禹锡三次搬家,并且居住环境越来越简陋。面对这种仗势欺人、狐假虎威、势利的狗官,作者刘禹锡愤然下笔写下流传前的的佳作《陋室铭》,并从仅存的积蓄中拿出一部分钱请人将此作品刻于石碑上,这样的做法与恶势力千方百计的陷害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根据这样的写作背景,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刘禹锡刻的石碑不会被知县销毁,并且这样的作品还能够流传至今?”通过这样的作品成型的背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与探讨。

  三、剖析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备课,吃透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灵活分配渗透德育教育的时机。

  (一)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反复阅读就是领悟作者真滴的过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者在反复的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况,尤其是教材中意境优美、感情充沛的文章,特别适合成为德育教育的首选文章。例如:在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行多次诵读,使得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可爱的解放军战士为国家辛勤付出之不易,从对解放军战士的热爱中去体会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情感,进而感受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斟酌词句,领悟内涵

  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刘勰曾经就文章写作发表过相关见解“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生动的语言是作者情感最优秀的载体,并且语言本身就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大部分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就能够充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老师应该结合这样的特点去进行教学,启发学生去体会去思考,通过自身的感悟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在《背影》一文的学习中,朱自清先生描述自己与儿子的过往经历中大量使用鞭辟入里的关键词“攀”“立”“形”等进行文章的描写,不仅充分表达的深深的父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应该以渗透教育的方式展开,否则容易被认为是枯燥的复述教学内容,老师应该深入分析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去将德育教育内容穿插到日常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德育教育中的思想内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yuwenjiaoyu/9527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