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共2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第1篇:浅谈《弟子规》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负面的影响却接踵而来。人们过分的追求以金钱和权力为标尺的“成功”,却把道德修养抛在脑后,不但事倍功半,更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从而变得更加迷茫。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如果只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技术能力,而忽视了中职德育教育,就会违背高能力和高素质的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在社会立足。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国学中的经典、儒家启蒙读物-《弟子规》逐渐受到各个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通过简练的语言,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道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时应该具备的礼仪和道德规范。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引入《弟子规》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化的普及,面对从西方引入的物质至上思潮的侵袭,很多人不免开始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同时也开始推崇西方的原子化的生活方式,由此导致了现在的中职学校过度的重视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的伦理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教育多流于表面,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去。

  而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没有规律,秩序混乱,缺乏耐心和自制力,缺乏对人和事的恭敬谦卑之心。学生们对老师教授的德育课程有感动没行动甚至不削一顾,认为与其无关。这从侧面反映出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的严重脱节,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为了弥补,大部分的学校采取的方法是严肃纪律,用外在的约束加强学生管理,但高压的管理只能让人少犯错、少为恶,一旦脱离了这些约束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就很容易迷失。

  2、《弟子规》在中职学校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必要性

  当今的学生正处在多元化的时代。信息大爆炸,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经常活跃于家庭及社会之中,甚至时长见诸媒体报端。靠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需要学校在德育教育中给予积极的引导。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而且更容易受家庭和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导致三观不正,与社会道德理念背道而驰无法立足。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培养非但不是多余,还非常重要。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对学校课程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应试教育,只单一注重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更加注重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道德教育中,尤其需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优良传统的传承和弘扬。《弟子规》则作为一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准则的著作,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可以更加切合实际,贴近生活,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弟子规》是根据《论语·学而篇》中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区区千余字,却道出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提炼出的做人规范,是儒家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道德体现。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结合《弟子规》中的内容,将正确的道德思想灌输给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培养自尊意识、自立意识、人格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良好品德。除此之外,《弟子规》同时强调为人处事的行动准则,在德育教育中,详细的为学生们讲解这些行动准则如何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将这些准则转化为实用的处事标准。通过不断的强化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真正领会并应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去,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以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所以,通过《弟子规》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引入,不仅符合时代性,更加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将来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弟子规》对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以孝悌为其教育核心理念,与其他情感相比,亲情更加重要,所以在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强调伦理道德教育的效果更加显著,在学校培养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和关爱之心,并以此为圆心不断扩大到师生情、同学情等等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感生活中去。关于学生的自我修养方面,《弟子规》中要求从最基础的日常生活中做起,“冠必正,钮必结”看似简单,却反映出这个人对他人和生活的恭敬心。“衣贵洁,不贵华”切合当今的浮躁,让人自省。“凡出言,信为先”道出人以诚信为本,无论做人做事,都应做到,而不是全靠法律和法规来约束。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谨言慎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在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后,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在中国,德行也是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人再有才能,但道德方面有缺陷,他也不会得到重用得以施展才华。所以德才兼备是中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

  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中职学校中,道德教育是与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同等重要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而《弟子规》则是把德育工作具体化,它涉及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细致而且更加具体,非常具有实践性,给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在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办学理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第2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启示


  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引申出礼仪的起源,同时分析中职学生的背景及礼仪现状,从而主要理解中职学生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三个方面。继而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来剖析中职学生礼仪匮乏的原因。最后采用“情景剧”编排的方式来完善中职学生礼仪的教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一、礼仪的起源、概念、意义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大体有五种礼仪起源说: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克己复礼”。孟子认为“辞让之心”和“恭敬之心”是礼的发端和核心。荀子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从这些思想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礼仪是适应调节人际关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中职学生的背景及礼仪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的来中职学校读书。相当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辱骂教师。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三、中职学生最主要的三方面礼仪

  中职学生最主要的三方面礼仪有: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交礼仪。

  为了进一步增强绝大多学生礼仪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们从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三方面来分析。

  1、家庭原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烫发染发。

  2、学校原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学生”,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社会原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中职生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说粗话脏话、打骂声、吵闹声;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公交车上随意拥挤、插队扰乱秩序、破坏公私购物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时下一些电影电视、报刊杂志,节目内容庸俗低劣,中职生不讲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体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特别是要改变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那么下面我将采用情景剧的方式对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礼仪教育展示。

  4、个人礼仪——言谈礼仪

  上课铃响。

  老师:“同学们上课!”(说话语气亲切响亮)

  学生们:“老师好!”(面带笑容)

  老师:“同学们好!”(鞠躬)“请坐”(表情和蔼可亲,站姿自然)

  老师:“某某同学怎么没到?”

  学生甲:“老师,某某同学生病了。”(学生站起身来回答)

  老师:“好,我知道了。坐下吧!”(语气舒缓和蔼)

  (开始讲授课堂内容,要求教态自然,语言流畅。)

  (此时,某某同学在门外打报告。)

  学生乙:“报告!”

  老师听到后,对听课的学生说:“请同学们稍等。”

  老师:“请进!”(老师身体转向教室门)

  学生乙:“老师,对不起,刚才我有病去看病了。”(诚恳地说)

  老师:“现在能坚持上课吗?”(关切地说)

  学生乙:“能,谢谢老师。”(急忙地、满怀感激地说)

  老师:“好,以后请注意身体,请回到座位上吧!”

  5、校园礼仪——尊师礼仪

  (1)人物:2人(学生和老师各一人)。

  (2)地点:老师办公室。

  (3)内容: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

  (4)过程:

  学生:首先敲门,三下,接着打报告。

  老师:正在备课或批改作业“请进”。

  学生:大方自然地走进办公室来到老师身旁“老师好,您有时间吗?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老师:“当然可以。请坐。”(手势示意)

  学生:(注意坐姿)“在《赤壁赋》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曹操?”

  老师:(亲切自然)“那么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大英雄。”

  老师:“你说的太好了,请你在课文中把描写曹操的语句找出来。”

  学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运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

  老师:“很好。那么曹操的结局又怎样呢?”

  学生:“当时他也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老师:“的确如此,对于曹操这样一个伟大人物也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凡人呢!所以客人的悲也正是其处世思想和消极情绪的反映。你听懂了吗?”

  学生:“我明白了。”

  老师:“你还有其它问题吗?”

  学生:“没有了,谢谢您,再见!”(注意起立和鞠躬的姿势)

  老师:“不客气、再见!”

  6、社交礼仪——仪容仪表

  (1)人物:5人(1人奇装异服,1人电发染发,1人纹身刺青,同学甲,同学乙)。

  (2)地点:教室。

  (3)内容:仪容仪表整改教育。

  奇装异服者:“你们看,我这件衣服可是有刘德华的亲笔签名耶!”(炫耀的语气,边说边拍胸脯)

  电发染发者:“2016年潮流发型哪家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头发甩甩,风度翩翩)

  纹身刺青者:“纹身是什么,懂吗?刺青是什么,懂吗?说了你们也不懂,这就是酷的表现,就是另类的特征。”(不屑的眼神,张扬的语气)

  (三人凑在一起,互相上下打量)

  同学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们懂吗?‘人靠衣装,马靠鞍’你们懂吗?”

  (三人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同学乙:“同学们,我们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来比酷的。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要严格遵守,读书就要有个读书的样。”(振振有词)

  电发染发者:“没错,你说得太对了。”

  纹身刺青者:“我也想改,但是我需要时间。”(无奈地看着自己手臂上的纹身)

  奇装异服者:“是啊,美不美得看内涵,而不是外表的光鲜亮丽。”(若有所思的样子)

  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加强对职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职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332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