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女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认为高职女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偏见、工作负荷、角色冲突、生理特征,提出了高职女教师要从自身作起,更新价值观念、释放角色压力、规划职业生涯、找准角色定位,从而远离职业倦怠。

  论文关键词: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自我缓解
   
  “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柏格(nberger)首次提出的。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女教师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但目前对她们的研究相对较少,她们的职业角色既区别于普通高校女教师,也不同于高职男教师。作为知识女性,高职女教师与男教师一样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与本科院校女教师相比,她们不仅要讲授大量课程,要提高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还要花很大精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女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研究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对高职女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中国高职教育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追因
  社会偏见首先,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至今仍未完全得到社会特别是广大家长的认可。在高职招生和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歧视性的不公平现象,这又增加了社会对高职院校的偏见。处于此种背景下的高职女教师极易产生低成就感和失落感。其次,在社会舆论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价值评价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对男性,大多是以他的社会价值为标准,即从事业成就方面去评价。但对女性的价值评价则更多地体现在为家庭的付出上,如果女性因事业影响到家庭生活,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严厉指责。长期以来,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性在长期的社会角色的角逐中生存与发展,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而女性由于生理上与男性有别,又受婚姻、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容易出现认知失调。这些传统观念和社会现状使部分高职女教师对事业失去信心和决心,一些高职女教师对自己的能力、知识缺乏自信,成就动机较低。尽管她们都指责传统的陈规陋习,但在实践中却难以纠正,她们往往在竞争之前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勇气,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工作负荷高职女教师工作负荷首先表现在沉重的课时压力。高职女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职业女性,她们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师生比过低,专任教师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高职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不少高职院校的分校区远离主校区和市区,她们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交通上。调查发现,有些高职女教师每周二十几课时,平均每天六节左右,加上备课耗费的时间,基本一周都在忙于备课、上课。另外,高职女教师为了评职称还要做大量的科研工作,要撰写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完成一些课题,参与精品课程的申报等等。中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尚未考虑到高职女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忽略了对育龄女教师的保护,不少高职女教师由于生育阶段没有科研成果,丧失了正常晋升机会。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科研能力,还要具备“双师”素质,既须是教师,又须是具备一定技能的工程师,即要具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在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高职女教师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能赶超男教师。高职女教师面对沉重的工作负荷,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角色冲突随着高职院校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社会既要求女性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又要求她们保持温柔贤惠的女性特质,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女教师的角色冲突。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关系是高职女教师角色冲突的焦点。适度的角色冲突和压力可促使人更加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但如果遭受角色冲突和压力而不能有效缓解,就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布莉克(braiker, harriet b) 在所著的《e型女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面面俱到,扮好每一个角色”(be everything to everybody)的“e型女性”概念。压力大的女性意味着要取得高成就,意味着在工作、家庭两方面要进入“e 型陷阱”。社会给予高职女教师较高的理想角色,对其行为有较大的期望,使高职女教师容易出现角色混乱和迷失。随着生活中成功女性榜样越来越多,使得“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职女教师在竭尽全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在智商、情商、财商、健商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家庭的“ceo”。从表面看,高职女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开始冲破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束缚,具有比较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但是,从实际行动看,多数高职女教师还是恪守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的“相夫教子”类的说教时刻提醒她们在家庭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想突破原有的状态,却又在多重角色的压力下裹足不前。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放弃任何一边的砝码都可能意味着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她们经常会陷入家庭和事业的角色冲突之中,从而引发职业倦怠。
  生理特征高职女教师一般都要经历每月的生理周期以及怀孕、生育、绝经期等。这些现象造成的内分泌变化乃至失调必然会带来她们身体的不适和情绪上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丧失会引起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她们的情绪复杂多变,容易紧张、激动或者焦虑。不少高职女教师经常出现神疲力乏、皮肤干燥、反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失眠、腰背颈酸痛、肌肉紧张等症状。部分高职女教师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现象。这些生理上的不适会加剧她们的心理抑郁,使她们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尤其是35~45岁的高职女教师,大部分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精神却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工作及家庭压力导致她们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或突然消失,出现更年期提前的现象。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再加上缺少必要的运动及防病健体意识,她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我院每年体检都会发现部分年轻女教师患有这个年龄不该有的乳腺增生、心肌缺血等病症。随着高职女教师的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精力不足,多数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

  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策略
  高职女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更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高职女教师要从自身作起,更新价值观念、释放角色压力、规划职业生涯、找准角色定位。
  更新价值观念女性成才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内在主观能动性。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职女教师要缓解职业倦怠,必须更新价值观念。具体而言,一是要克服依赖心理和弱者心态。“三从四德”在今日已没有市场,但“贤妻良母”仍为男性所希冀,也为大部分高职女教师所崇尚。正是这种价值观念,使一些高职女教师长期生活在丧失自我的氛围中。因此,高职女教师应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抛弃依附思想,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工作、家庭、生活诸方面自觉地进入到与男性平等的角色,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要树立“四自”意识,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高职女教师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应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自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勇于推销自己,大胆地展示自己,让社会、领导了解你的才干。三是要超越性别自我,建立个性自我。高职女教师常把困难推给男性,把责任留给他人,在自卑、自弱中寻求心理平衡,这是与时代发展完全背离的。高职女教师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自信心,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培养爱岗敬业的情操,树立“育才报国”的新价值观。四是要正确评价自己。高职女教师应学会自我解脱,有张有弛,不要把紧迫感化为紧张感,在工作上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与他人竞争,要学会理性妥协。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会出现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高职女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
  释放角色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幸福与痛苦同在,特别是在较发达地区,生活的节奏日渐加快,高职女教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高职女教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苦闷等消极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高职女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和科研创新的同时,应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耐挫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方法以缓解职业倦怠。要注意发扬女性的心理优势,多与外界联系和交流,懂得取舍、识别自我、为心灵松绑,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须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正确理解自己的学生,避免各种可能的冲突对自己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高职女教师还要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通过归因训练,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认知,清楚自己的能力,成为可以内控的人,从而保持工作热情。在工作中,高职女教师要学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在压力来临、身心疲惫时,学会统筹安排,合理管理时间,提高效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压力,找准问题所在,使压力变成动力。在压力持续、挫折不断时,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及时自我激励,通过有意识的休息、郊游、娱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的神经,或者通过向亲人、朋友倾诉,进行情绪宣泄,从而有效缓解压力。在生活中,应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强身健体,要学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家务,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做到忙里偷闲,劳逸结合。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我们不一定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意地栖居。面对周而复始的单调校园生活,高职女教师应学会在熟悉的地方寻找风景,让生活充满诗意,从而增强抵御压力的能力,减少职业倦怠发生的机会。
  规划职业生涯费斯勒(r. fessler)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多年研究,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他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8个阶段,即职前教育阶段、实习导入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隐退阶段。职业生涯的这些关键阶段对于分析高职女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高职女教师要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最恰当的地方,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设计出自己的人生总目标。因此,高职女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认识自我,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目标,且在目标的设定上要明确、具体和切实可行,在教学、科研、学历教育、职称晋升、实践训练等方面付出行动。一要成为学生爱戴的教师。在教学上博览群书,认真备课,深入浅出,积极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力争使自己成为站稳讲台、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二要强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除上好课外,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科研能力,克服在科研方面的懒惰情绪和浮躁做法,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积极投身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在工作中体验做教师的乐趣。三要按照“双师型”教师标准发展自己。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专业课教师应经常到实验室,有条件的应深入到工厂、实训基地挂职,也可以通过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举办的考试获得“双师”资格证书。高职女教师只有通过职业自我设计,才能明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了解自己的职业感受,即使出现职业倦怠,也能坦然接受事实,并积极进行自我缓解,避免产生职业危机。
  找准角色定位高职女教师在社会化进程中,率先完成了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她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但是,大多数高职女教师至今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角色冲突问题,尤其在家庭、事业中仍处在两难境地。她们在多重角色的矛盾中跋涉,力求在众人面前塑造既要事业又做贤妻良母的形象。在我国家务劳动尚未社会化的今天,高职女教师为家务劳动付出了无法计量的心血和精力。因此,高职女教师必须要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和传统观念的枷锁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家政服务中心释放家务上的重负,用更多的时间培养能力,成就事业,形成敢于创造的精神风貌,在自己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中逐步找准自己的定位。
  随着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确立和高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已成为高职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高职女教师如果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停留在原有的状态,就有可能丧失许多机遇,影响到自身的发展,严重的可能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高职女教师必须学会承担不同的责任,以实现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和谐统一,加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高职女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男女差异只在于体力方面,而在智力方面却各有优势,且实力相当,只要努力奋斗,同样可以和男性一样有所作为。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平衡好感情砝码,扮演与转换好多重角色,使事业成功成为家庭幸福的基石,使家庭美满成为成就事业的坚强后盾,从而远离职业倦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444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