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试析 技术本科

试析 技术本科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技术本科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是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发展技术本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十分紧缺,导致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快速发展和办好技术本科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技术教育;技术本科;技术型人才;技术创新
  
  顾名思义,技术本科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1965年美国首先建立这种学制,培养目标定为技术师。本文将讨论技术教育和技术本科的产生和作用,并对技术本科在发展和办学中的主要问题作一些讨论,提出相应建议。
  
  一、发展技术教育和技术本科的历史原因
  
  技术本科是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了解技术本科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技术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一)技术教育的诞生首先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的助手
  技术的含义早先指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经验技术,这种经验技术建立在反复实践、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并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工业革命后,有些技术工人虽然不再使用手工具,而在机器上操作,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仍属于经验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需要对经验技术进行管理。例如同样加工一个产品或零部件,各个技术工人的加工方法不尽一致,如果在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统一工艺规程”,并根据这个统一规程测定工时和材料定额,进行定额管理,可以使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www.lw881.com再如,设计出“流水作业生产线”,原先由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的加工件,根据加工过程,设计成一组工人共同完成,使能免除变换工具和观看图纸等时间,并因提高熟练程度而减少生产工时,又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等级要求,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这些技术管理工作愈来愈多,工程师为了保证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产品设计,迫切需要助手来担任这些技术管理工作,这个助手就是技术员。工厂企业需要的技术员愈来愈多,就按照技术员的知识能力需求建立技术教育,并在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技术教育学制层次的高移——技术本科的诞生
  工业革命标志着科学理论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到20世纪初,科学理论进一步应用于技术领域,使技术中的理论含量不断提高。例如要学习掌握自动化生产技术,必须提高知识理论的深广度,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国家开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是工程师的助手,还能掌握应用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技术,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技术本科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之一。
  在技术教育,存在两种学制模式:一种是欧洲模式,培养技术员(中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处于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中阶段,并采用与这学制相衔接的高等专科学制,培养高级技术员(各国职称不尽相同)。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用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二年制高等专科培养技术员,用四年制技术本科培养技术师。这两种模式的培养目标基本相同,这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培养技术员的教学计划中,用一年半时间学习文化课,达到“相当高中文化水平”。因此,培养同一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两种模式教学计划中所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大体相同。
  (三)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1.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技术员是工程师的助手,必然要学习掌握工程师的一部分知识。因此,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有类似之处,都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有些课程的名称相同,但工程型人才着重解决工程和规划方面问题,技术型人才着重解决技术领域问题。相对比较,工程型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比较高深,技术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强一些。技术型人才也学一些设计知识,目的是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工程型人才为了使设计方案可能制造加工,也要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深广度和实践能力都不如技术型人才。
  2.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区别。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of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明确这两类教育的区别。其中第8条“技术教育technicaleducation”,释文中提出培养目标包括“技术员technician”和“技术师technologist”等技术型人才,提出学习内容着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和技术学科,以及相应的技能训练includesgeneraleducation,theoretical。scientificandtechnicalstudiesandrelatedskilltraining”。第9条“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释文中提出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skilledpersonnel”,提出学习内容“着重于实践训练theemphasisisusuallyonpracticaltraining”。我国培养技术员的中等专业教育以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为主,归属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技工教育实行生产实习为主,着重实践训练,归属职业教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的释文相一致。
  二、当前发展技术本科的重大意义
  
  (一)只有发展技术本科,加快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才能改变我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的落后状态
  我国虽然按gdp排名已经是世界第二生产大国,但是,多数技术装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仍有不少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不能自己生产,必须大量进口,以致真正的经济得益者仍是某些发达国家。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普通生产要素的投入,构成投入大、消耗高、环境破坏多、效益差的生产模式,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废气、废水、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迅速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已经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技术水平的差距源自人才供应的差距。在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了加快发展新形成的现代高新技术,更成倍地加快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促使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但我国直到1985年,才开始用五年制和与中专衔接的学制培养高级的技术员,却又因“学制不顺”等原因,得不到发展,以致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本科学校至今数量极少,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悬殊。这是当前我国技术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发达国家的技术面貌日新月异,如果我国不重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本科等学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将不断扩大
  教育部《教育参考》2002年1~2期曾刊登文章《德国专家提出: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中说:“现在已有的知识,基于改革旋风的加速,其可利用性已缩小了1/2。这种收缩越来越快,例如,中小学的知识是20年,高等学校的知识是10年,电子数据处理和工艺知识仅有1~3年”。这说明技术知识的更新最快。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一台计算机要占用一个大房间;80年代制成微型计算机,放在桌上,开始制成个人电脑;90年代制成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最近有些电脑产品可以放进口袋。这反映科学理论应用于技术后的快速变化。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又日益广泛。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现代高新技术不仅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服务领域和生活领域。如今,应用高新技术的各种家用电器,种类愈来愈多,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产品功能日益增多,例如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家庭服务用机器人在有些国家已经起步。互联网技术不仅在服务领域广泛应用,而且正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我国已经有4.5亿网民,全世界更有无数网民,据报道,美国正在应用“网络新媒体”代替“美国之音”成为发动茉莉花革命的工具。电子书本已经出现,可能会根本改变今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生活。面对这些技术的新变化新发展,只有技术本科等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技术本科所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由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技术保密和封锁政策,我国无法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取新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如何实现创新?周恩来总理曾指出,文艺界的创新规律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适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创新。第一句话“长期积累”是指必须首先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实现创新的基础。有些学者认为,必须是研究型大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它们的创新基础并不一样。以信息技术的开发过程为例,1948年美国科学家香农(n)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对信息作了定量研究,被称为“信息论”,广泛应用于于不同领域,这属于学术创新,这种创新的基础主要是学术理论的深入发展能力。20世纪70年代,工程型人才根据信息论原理,利用原来仅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创制成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从而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属于工程创新,这种创新的基础是应用科学理论进行设计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技术创新具有不同的创新基础。工业革命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主要是高级技能型人才。例如,一个高级工,由于制造多种产品,掌握多种加工方法,使用过多种工具,加工过多种材料,因而有可能提出发展新产品,改革加工方法,改进工具,采用新材料等技术创新方案。他们实现创新的基础是操作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不要小看这种经验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我们的祖先主要依靠这种技术创新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但是,随着科学理论应用于技术领域,理论技术得到发展后,这种经验基础上技术创新的作用正在减弱。

  随着技术中的理论含量不断提高和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创新基础要求。当前大量需要的是既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基础理论,又能应用于改造传统技术的技术创新人才。这种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并能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技术本科所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习内容符合这个创新基础,因此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李斌和包起帆两位原先都是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后都继续接受技术本科教育,他们把学校中学习的高新技术基础理论应用于改造传统经验技术,成为全国知名的技术创新人才。他们的经验证明,用技术本科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可以掌握开展技术创新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如果注重理论的应用,再掌握一定的经验技术,相互结合,有可能成为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周总理关于创新的第二句话是:“偶然得之”。说明得到创新方案没有一个可循的必然途径,没有可以计算的公式,也不能通过理论推导,只能是在掌握较强的创新基础后,偶然想起创新的设想,很多专家称这为“灵感”。灵感的出现十分偶然,有时是在梦中得到灵感,然后逐步形成创新方案。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能提出创新方案,但必须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创新的教学科研活动。
  (四)发展技术本科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唯一选择
  如何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前已提及可以有欧洲模式和北美模式。我国早先曾采用欧洲模式,发展高中阶段培养技术员的中专教育。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专校已经不断削弱,条件好的中专校几乎全部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其余中专校近年来大都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例如取消四年制,三年制学生下厂劳动一年,剩下两年着重学习岗位技能等,因此很多中专校已经改变培养目标。继续培养技术员的中专校所剩无几,不可能再在中专校的基础上培养成批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在另一方面,我国培养技术员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由招收高中生的高职学校承担,因此,采用北美模式,发展技术本科,已经成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唯一选择。
  
  三、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现状和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有多少技术本科没有统计数字,自称属于技术本科的学校极少,但很多普通大学内设有技术类专业,存在一定数量的技术本科。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统计,2008年共有320所理工大学(naturalsciences&technologyuniversity)。这些大学中都可能设置一些技术类专业,因此存在技术本科,但所占百分比可能不大。如与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较,他们2010年有技术本科学校(他们称“四技”)77所,在校学生467839人。也即,在台湾地区的2300万人口中,大体每49人中有一个技术本科学生。我们显然有很大差距。
  上海市是技术本科比较集中的地区,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电机学院这三所学校中,目前技术本科的在校学生共有2万7千余人。上海还有同济大学办的二级技术学院,现有技术本科学生2986人。以上4所学校的在校学生共3万人左右,如果加上其他学校所办技术本科的零星数字,估计全市技术本科在校学生可能在4万人左右。据最近发表的统计数字,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2220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人,如果也按台湾地区每49人有一个技术本科学生计算,按照常住户口,上海市技术本科在校学生数应有45.3万人,即使按户籍人口计算,也应有28.8万人,与实有4万人左右相差极远。
  (二)为什么我国的技术本科不能快速发展
  个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观点不同。有两种观点妨碍技术本科的发展:一种观点认为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属于同一类型,只是层次上的差别,因此有了职业教育,没有必要再发展技术教育,当然也不需要发展技术本科。但是,如前所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和我国的技工学校、中专校的实际情况都明确区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再从我国工厂的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主要在车间内工作,并按动作技能高低区分成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5个层次;技术员大都在科室内工作,现行人事制度规定,技术员属于工程技术人才系列中的最低层次(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技术型人才系列)。以上都说明,按照我国实际情况,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并不属于同一类型。
  第二种观点认为,现在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由中职校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由高职校(专科)培养,不再需要发展技术本科。实际上按照北美模式,现有的高职专科学制只能培养中级技术型人才,必须是技术本科才能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
  四、加速发展并办好技术本科几个主要问题的建议
  
  (一)台湾地区快速发展技术本科的经验及借鉴
  台湾地区快速发展高等技职教育的经验,首先来自发展技术学院。他们在1974年成立第一所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直到1995年,经历21年,只发展成立7所技术学院。1995年10月,台湾修正了《专科学校法》,以筛选符合标准的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结果只经过8年,到2003年,已有技术学院56所,增加了49所。这说明,制订达到技术学院要求的标准能够推动加快发展。
  他们把这个经验运用来发展技术本科。1996年4月制订了《大学及分部设立标准》,结果,1997年一年就有5所技术学院升格为科技大学,在校学生14193人,到2004年,已经发展到281538人,7年间技术本科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了19.8倍。
  我国的专科阶段高职院校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建议也可制定一个达到技术本科的标准,以推动这些高职院校加快升格为技术本科。
  此外,在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320所理工大学中,大都设有技术类专业的技术本科。这是加快技术本科发展的又一途径。有些专业需要的人数不多,但有特殊要求,更适合在普通高校中培养;有些专业社会需要量很大,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最好能有更多学校象上海同济大学那样成立二级技术学院。
  (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探索如何培养提高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新经验
  首先如何通过“长期积累”加强创新基础,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有些学校通过加强科学研究,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说明学生不仅要知道所掌握的技术知识理论如何应用,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取得多种情况下技术应用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并有可能通过“联想”,将所学习的知识理论应用到新的技术领域中去,实现技术创新.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只有学校和行业、企业经常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研究活动,才能拓宽技术创新的视野,不断研究新课题,不断发展技术创新的新领域。产学研结合也是使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符合实际需要,不脱离生产实际的必要措施。产学研结合还有可能利用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技术创新研究活动。建议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探索如何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新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针对不同的客观条件和不同的学生对象,形成多种模式。
  (三)发展技术教育的研究生学制
  2010年发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如今有些技术本科学校已经起步,开展这项工作。我国台湾地区2004年技职教育方面的硕士在校学生已有17663人,博士在校学生已有1689人。建议在发展技术本科后,根据教育部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稳步发展各种技术教育的研究生学制,培养创新能力更强或有其他特长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46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