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 >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之4个反思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之4个反思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


摘要:在高职教育改革浪潮中,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块软肋。反思其根源,一是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偏差;二是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观念陈旧,缺乏内动力;三是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缺乏对专业的针对性;四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本文探讨了改善高职公共基础课现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建设;反思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改革热情,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纷纷出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局面。然而,在高职教改浪潮中,存在着不平衡,甚至存在着“被人遗忘的角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基础课程领域。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滞后,教师队伍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目标达成率低。实际上,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已陷入困境之中,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软肋。因此,从现实出发,系统反思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问题,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超越困境的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思一:对高职公共基础

  课程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有偏差
  思想决定行动,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的首要原因。在部分高职院校,有一种比较普遍的声音,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重点,而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任务,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关系不大,在专业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被摆在了次要地位,在有的院校甚至被边缘化。据笔者调查,在多数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经费设备投入等方面来看,公共基础课程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程,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公共基础课程的专门管理机构,没有相关专题研究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相当多院校的基础学科教师“只出不进”、“只用不培”,年龄严重老化,信息吸收渠道狭窄;部分专业随意削减公共基础课学时,使公共基础课总时数长期处于动态之中。此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导致了社会对高职与中职的界定模糊,以及对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眼光高,基础不牢”的负面评价。
  高职公共基础课真的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关系不大吗?其建设真的不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吗?显然不是。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它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密切相关,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想,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技能不熟,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学好吗?其职业技能会强吗?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不高,身体与心理素质不强,其就业竞争力会强吗?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专业调整快,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可适当倾斜,但并不意味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不重要、不紧迫,没有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支撑,专业课程建设犹如不打地基盖房而成为空中楼阁。因此,纠正对高职公共基础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偏差,深入、全面地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是当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反思二:高职公共基础

  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就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来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结构不合理。由于部分领导对公共基础课认识有偏差,在人才引进、内部师资调整、教师送培、职称评审中片面操作,致使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职称失衡,结构极不合理。(2)观念陈旧。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不认真学习高职教育理论,不认真思考高职培养目标与自身教学的关系,自认为不管怎么变,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一回事,思想观念停留在过去,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3)缺乏内动力。公共基础课程被边缘化,资金、设备、收入分配向专业课、专业课教师倾斜,年龄老化带来的惰性以及职业倦怠,致使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工作热情降低,缺乏改革动力。(4)教改、科研能力偏弱。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内动力缺乏以及学习培训、交流机会偏少,致使公共基础课教师教改科研能力整体偏弱,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精品课程榜中难觅公共基础课踪影,与公共基础课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阻碍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步伐,是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素质。(1)通过人才引进、内部调整、进修培训,充实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改善队伍结构,使其逐渐趋于合理;(2)多渠道、多方式强化高职教育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不同,充分理解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基础课与专业课以及与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改变教育观念,自觉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3)根据公共基础课地区差异性小、稳定性强的特点,构建从国家到地区的教研网络,搭建科研平台,加大信息交流力度,真正做到资源共享;(4)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资金、设备投入,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建立公正全面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逐步建立应有的自信与职业认同感。

  反思三:高职公共基础

  课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与平台。教学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达成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严重脱离学生实际。公共基础课多是文化理论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必须与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吻合,过高过低都会产生问题。众所周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职生文化基础水平相对较低,就高考录取分数线看,高职控制线基本在300分左右(满分750分)。客观地说,大多数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未达标,处于较低水平,而多数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定位上是按达标甚至较好来考虑,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产生畏难情绪与抵触情绪。这一点上,以数学、物理、外语三门课程最为突出。

  二是缺乏培养目标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同于本科教育与中职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中职有所区别,具有自己的特色,但现在多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本是照搬过去的本专科教材,仅作了些简单的压缩与删减,未作深入的研究与认真的筛选,并且同一教学内容覆盖所有专业,缺乏对不同专业的针对性,影响了基础与专业的有机联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材建设,打造好教学内容选取的基础平台。在教材建设思路上,要改变过去以各校自编或多校联编为主的模式,改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出版社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编写为主,各校自编为辅。因为各校自编或多校联编的模式会受到编写者精力不够(兼职)、水平参差不齐、观念风格不一致的制约,其教材质量难以保证,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出版社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编写,一可选出具有相应水平、能力的编写班子;二能保证编写者集中精力编写;三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支持,保证教材编写的调研、论证的深入与充分,其教材质量能得到保证。在抓好教材建设的同时,应积极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相应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研究所任课程如何有力地支撑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寻找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切入点与结合点,使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专业有机结合,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

  反思四:高职公共基础

  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陈旧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关键作用。就目前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二是教学手段陈旧。不少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任务重,课时少,内容理论性强,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以及内容呈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传统的讲授法最为可靠与实用,至于其他的教学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过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事。因而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用讲授法,习惯粉笔加黑板,习惯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与收获,使得学生普遍对公共基础课教学不满,产生厌学情绪,将其视为最难、最想放弃的科目。
  要改变这一局面,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让教师明白,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每个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面对的任务。不改、不变,公共基础课教学将走不出困境,将无法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操作时,首先应打破公共基础课程领域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要让教师正确认识讲授法的利与弊,明白讲授法虽然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有着方便、省时、经济、易于系统完整地呈现知识与展示教师的个人经验等优点,但也有突出的缺陷,易使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学习疲劳,在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较弱,学习内动力不足的高职教学中长期使用,会使其弱点加倍放大,产生严重后果,因而不能长期使用,更不能让其“一统天下”。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和尝试其他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发现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模块式教学法等,通过不同教学法的综合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其次要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口授、书面材料的基础上,辅之以影像、音响、课件、实物等教学媒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加大信息交流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联合.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29).
  [2]刘利平,梁玉芹,廉诗红.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多维度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3]韩振.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zhiyejiaoyu/5598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