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变迁的综述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变迁的综述研究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78-02
  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起步并不算晚,但发展道路却更加坎坷,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所写:“现代职业教育引入我国已经130多年了,其发端比普通教育还早,但步骤之艰难,远甚于普通教育。”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起伏跌宕,波澜壮阔,职教事业成就之大,总体趋势之好,体制改革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期间,有过迟疑,而更多的是坚持和奋进;有过低谷而更多的是蒸蒸日上;有过愿望良好后果失意的教训,更多的则是正确有力的引领和推进。对于过去的一切,当我们以客观的、务实而非虚妄的、为了更好的未来而非拘泥旧事不放的态度,进行回顾、思考、反省、总结之后,渴望成为今天和明天的宝贵财富,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更加壮志凌云,信心百倍。然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建立在对历史事实准确无误的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之下。
  1基于“观念—制度—器物”对职业教育观的变迁研究自20世纪初期以来,经过凯兴斯泰纳、杜威等教育家的努力,职业教育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此时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确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其研究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这种大的背景环境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职业教育相关决策相继出台,职业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新时期的职业教育学应运而生。面对贫瘠的职业教育观理论,中国职业教育随着对普通教育的依附和对国外职业教育模式的借鉴,艰难展开。
  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间,尽管国家对发展和改革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但是,就整个教育而言,最大的弊端,乃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僵化模式。在教育结构上,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设置比例严重不合理;片面强调高等教育,轻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十分薄弱。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1985年5月1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举措,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改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在此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机构逐步建立,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地方职教学会以及高校研究所为代表的职教学术机构在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大批职教理论研究工作者深入实际,结合中国国情,借鉴西方职教发展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原理研究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要求广大劳动者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技能。职业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2004年和2005年3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国家的重要工作。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开始对“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怎样”、“职业教育的学科范式”等原理问题进行反思和追问,对职业教育学科予以人文关怀,促进其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和谐生长。因此,对上述问题的追问与省思,成为这一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观研究的重要命题。
  总之,随着我国21世纪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与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频繁,许多国外的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相继传入我国,为职业教育观念研究提供了诸多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使研究者得以从职业教育的实然出发,加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纵观这一时期对职业教育原理的研究,归结起来有如下特点:首先,随着作为教育的主体因素的“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人学、职业学等各种新兴理论的相互交叉,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的研究也逐渐脱离了以往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限制,诸多观点多从人的职业生涯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的本质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其次,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泛与深入,西方一大批先进思想和新兴学科的不断涌入,拓宽了职业教育研究的视野,使得研究者可以在以往纯思辨的基础上吸取这些学科和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等若干基本问题进行反思与重构。
  2改革开放以来三代领导人的职业教育观
  (1)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知识分子——人民教师,一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师资队伍建设也一直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创造性的见解,这些见解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邓小平提出了“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标准。他认为尊重教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社会前提,所以在他的领导下,政府增加了教育投资在工作中的比重,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济保障。最后他很重视教师培养,认为培训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因素。
  (2)江泽民同志非常关心教育事业,他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方面的文章、言论和讲话,如《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目的》等。他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问题,并非常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非常及时地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富有远见的重大决策。他认为科普是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对于科普的内容,他认为应该包括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等。而对于科普的对象,认为应该是全民的,不仅包括领导干部、青少年,更包括中国广大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体。对此,他 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重视科协的作用、重视科技工作者、形成强大科普社会力量等各种强有力的对策。另外,除了科普,江泽民同志对中国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如今广为大家熟知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即是江泽民在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下提出的,这其中必然也包括了一些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显著影响的政策。
 (3)胡锦涛同志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时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指引青年,形成了关于青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即胡锦涛青年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与当代中国青年和青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对青年人的重视显得特别突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思想,虽各有不同并包含了自有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自我教育。中国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方能平天下”,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对自身的培养。只有自己学会了对德智体美的培养,形成了自我圆融的自力自控自制的思想,才能为不断的提高知识和技能提供保障,也进而为社会作贡献奠定一定的基础。邓小平的自我教育思想侧重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从而不断努力学习榜样的高尚品德,提高自身的学习专业知识。江泽民的自我教育思想,则侧重于通过自我比较使自我认识深入、通过自我评价使自我认识提高,他的思想在邓小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础上,发展了对科技知识的努力学习。而胡锦涛的自我教育思想,则更加确立了新的科学知识对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如此爆炸的时代,把握并认识能提升自我的知识,成了一种关键能力。
  3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观的变迁总结
  通过以上对精英人士职业教育观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改革开放后职业教育观变化非常明显。从总体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是越来越高的,这固然也是职业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同时,通过杜威、黄炎培和姜大源三位职业教育精英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完善,不同的机制也不断地得到了完善,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了。其实,中国自古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但是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似乎并不是特别的乐观。悠悠的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对职业教育不重视的观念基础,改变仍需时日。
  按时间和观念主体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观分为三个阶段:①对外国职业教育的借鉴阶段。这段时期我们国内并没有什么对职业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职业教育观念,基本都是从外国引进了模式。②职业教育初步发展阶段。这段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最初,也是一个外国文化和我们本国文化的融合阶段,同时也开始产生了少量学者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观,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③职业教育的井喷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一阶段。国家越来越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不同学者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开始形成了我国固有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还不完善,但建立更好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体系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杨金士.三十年重大变革——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98-32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0837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