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日本对外投资与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

日本对外投资与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


[论文关键词]规避对外投资贸易摩擦贸易顺差

  [论文摘要]日本对外投资的每一步都带有明显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印迹,即规避国际贸易摩擦是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诱因。日本通过对外投资同其他手段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比较有效地应对了国际贸易摩擦。当然,对外投资在日本规避国际贸易摩擦过程中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也引发了另外一些问题。
  
  
  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
  (一)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由日本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将要处于比较劣势产业(亦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如六、七十年代,日本纺织工业大举对海外投资正是在日本已基本完成了重化学工业的建立,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已经处于比较劣势,变成“边际性产业”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弗农的产品生命同期理论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从新产品阶段到标准化阶段,同类产品的新加入者不断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此时竞争的焦点集中于价格,因此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为生产者主要考虑的因素。20世纪70、80年代,家用电器在日本的生产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家电产业逐渐成为组装加工业,日本逐渐将生产中心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
  (三)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继承了垄断优势论的观点,吸收了内部化理论的内涵,又引入了区位理论,这构成了该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3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对战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样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如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面向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劳动力资源属于自然因素,而自然因素又是构成一国区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较为注重将企业的原有优势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结合起来。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
  (一)资源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由于日本是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在其战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保证所需原材料、能源的供应,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领域。如日本在中东地区以开发油田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和为开发亚洲地区自然资源而进行的直接投资。
  (二)利用廉价生产要素型投资:由于日元不断升值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国内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使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了提高竞争力,日本企业不得不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亚洲各国投资增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获得亚洲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
  (三)边际产业对外转移型投资:日本对亚洲和东盟国家的投资往往是既结合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又配合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而进行的。通常是日本将国内已失去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转移到该产业仍处于成长中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四)市场导向型投资:即为维持和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而进行的投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绕过贸易壁垒。如6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实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纷纷采取高关税和数量限制等措施,为维持国际市场份额,迫使日本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五)专利与信息收集型投资:这集中表现在日本对欧美的投资上,因为欧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欧美市场对日本企业来讲,重要性在于专利与信息收集,商品筹划与开发研究等知识关系方面,因而大型跨国公司向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偏重于技术型产业。
  (六)规避贸易摩擦型投资: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产品大量涌入欧美,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其与欧美的贸易摩擦日趋激烈,欧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日本产品的进口。为了规避贸易摩擦,日本采取由直接贸易往来转为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直接投资方式,或将生产基地转到发展中国家通过第三国输入的迂回战略,从而达到缓和贸易摩擦,维持已有市场份额的目的。


  
  三、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绩效分析
  (一)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日美国际贸易摩擦的成效
  1.减缓了日美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美国际贸易摩擦
  战后,日本“贸易立国—出口主导”的经济战略使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从1965年首次出现以后就开始不断扩大。80年代以来,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态势,由1980年的69.59亿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549.01亿美元。贸易失衡引发了日美之间旷日持久的国际贸易摩擦。而日本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对日美贸易收支的不平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虽然日本的海外子公司在设立初期常常会从日本进口原料、配件、资本货物等,但当其生产逐步步入正轨后,为避免投资摩擦,企业从东道国采购零部件、半成品的比率也会提高,而曾经从日本进口的成品将在东道国当地生产,由此会减少日本的出口;同时日本国内生产向海外的转移也刺激了日本从海外子公司的进口,即原来的出口产品逆进口到投资国。
  2.减轻了自愿出口限制措施对其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愿出口限制措施是日本为缓解日美国际贸易摩擦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段。例如在50年代的日美纺织品国际贸易摩擦、70年代的日美彩电摩擦、80年代的日美汽车国际贸易摩擦中,日本均迫于美国的压力,对出口到美国的相关产品实施了自愿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通过对进口商品规定最高数量或金额,直接限制商品的进口。这种方式对自愿出口限制实施国的经济及其国内相关生产厂商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3.对外直接投资既促进了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更使日本在国际贸易摩擦中获得了不断扩大的回旋空间,立于比较主动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展开正规的、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其中对东亚的投资产业结构明显倾向于劳动密集型和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上。而这些制造业又是日本国内早已标准化或将要淘汰的“夕阳产业”及环境污染型产业。
  (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避国际贸易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值得重视的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虽然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不利影响正在不断显现。
  1.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上引发了新的摩擦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规避日益激化的国际贸易摩擦,然而由于日本企业在投资方式,经营方式上与东道国的差异,使得日本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又与投资国产生了新的摩擦。如上世纪80年代,日美在汽车贸易上的激烈摩擦使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单方面妥协同意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开始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然而在日本生产企业进入美国后,日本企业的系列生产结构与美国的生产结构发生了直接冲突,产生了新的投资摩擦。
  2.制造业的海外转移使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由于日元不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激化,国内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使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将其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海外,以致国内投资减少,制造业相对萎缩。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日本的技术进步明显减缓,在高科技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劣势。低层次的传统制造业不断外移,而高层次的新产业又无法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guojimaoyi/11010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