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经济论文 > 交通运输 >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

汽车化导向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成本研究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交通运输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机动化背景的 分析 ,指出我国城市 交通 正处于转型时期,应加强小汽车交通对城市 影响 的分析,深入 研究 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成本,为我国城市交通政策和空间增长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机动化 影响 成本 城市交通政策 空间增长策略

  2001年制定的国家“十五”计划要求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鼓励小汽车进入家庭。《汽车 工业 “十五”规划》明确地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将把鼓励居民消费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拉动 经济 快速增长的重要政策之一。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水平将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必将对城市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因为不同交通模式包含不同的土地利用成本,所以在制定城市 发展 策略时应深入进行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及其成本的分析研究。

  一、我国城市机动化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1.城市个体机动化趋势

  《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预测到2005年,汽车保有总量达到2465-2545万辆,机动化水平达到20辆/千人左右(见表1),其中小汽车拥有水平达到7辆/千人。总体而言,我国机动化近期水平仍将处于较低阶段。受经济增长推动,随着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我国机动化将很快进入导入期(指标为20辆/千人),步入普及期(指标为200辆/千人,相当于新加坡现有水平,美国1915年为20辆/千人,普及时间仅为14年)。

表1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2005年)


资料来源:《汽车工业“十五”规划》

  受经济水平制约,



  城市 交通 结构向以摩托车和燃油助力车为主的模式转变存在较大的 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摩托车 发展 存在两种模式,即意大利的适度发展模式和 台湾 的自由发展模式(s.斯岱尔斯等,1993),我国大部分城市可能迈入自由发展模式的轨道。以无锡为例,2000年市区摩托车(含轻骑)拥有水平达到170辆/千人,已接近自由发展模式的临界值,而小汽车仅为15.15辆/千人〔3〕。由于摩托车与公交及小汽车具有相同的出行时耗,因此摩托车自由发展不但会抑制公交的优先发展,而且将阻碍小汽车进入我国家庭的步伐。

  3.城市交通模式面临选择

  城市的机动性主要有两种模式:小汽车机动性和公交机动性(见表4)。根据城市轴向发展 规律 ,分别形成城市空间两种主要发展策略,即小汽车主导发展策略和公交主导发展策略。 目前 ,我国城市既处于城市交通系统转型阶段,同时也处于空间快速增长时期,因此应加强交通政策层面的 研究 ,选择 科学 合理的城市交通模式,这是确定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国家汽车 工业 产业的发展要求,应逐步调整我国城市交通模式,促进公交和小汽车交通的共同发展。

表4 城市机动化模式及其 影响


 二、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不同的交通模式,对土地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一个城市如果选择小汽车交通作为主要客运交通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城市布局、道路 网络 、交通结构以及各层次土地开发的影响。这些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其中直接影响指对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间接影响包含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增长模式的影响。

  1.直接的土地利用影响

  众所周知,不同交通方式需要的单位用地面积不一样,对土地利用的直接影响也不一样。由于小汽车使用者比其它方式出行者趋于更远的出行距离,人均道路面积需求比较大。在典型的步行城市中,道路面积比例一般小于10%;基于汽车化的城市则需要30%的道路用地和20%的路外停车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为其它方式的3-5倍,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高于150平方米/人。公交系统完善、配置轨道交通的城市道路面积比例一般小于15%,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也低于100平方米/人。从每条线路(车道)的旅客运输能力来看(见表5),公交专用道或轨道交通运输能力是城市道路单车道的6-12倍,运送同样数量的乘客,公交比小汽车分别节省土地资源的3/4,建筑材料的4/5和投资的5/6。

表5 各种线路(车道)的最大旅客运输能力 (单位:人/小时.车道)


 资料来源:《区域发展与快速短途客运铁路》,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国土、区域及城市规划研究所,昆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0年。

  小汽车运行时间仅占5%,停车时间达95%左右,对停车需求较大。一般情况下,1辆小汽车分别需要1个居住区的停车位和1个工作场所的停车位,还需要在城市商业区和其它出行目的地布置 社会 停车场。表6给出了我国(传统交通结构)和美国(基于汽车化交通结构)各种建筑群体需要的配置的停车用地,可见,高水平的个体机动化需要配置高标准的停车设施。

表6



  2.间接的土地利用 影响

  从土地利用和 交通 之间相互关系来看,基于汽车化的城市交通与低密度蔓延式 发展 如影相随(见表7)。以美国郊区化为例,虽然小汽车交通发展不是引起郊区化根本原因,但是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郊区化进程。1920年美国平均40人拥有1辆汽车,郊区人口比例为14.8%;战后小汽车的发展为郊区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促进居民选择到郊区居住;到1970年,小汽车拥有水平超过400辆/千人,郊区人口比例首次超过了市区人口和 农村 人口,达到37.2%左右。城市快速蔓延式扩张,致使周边农业和 自然 生态环境用地大幅度减少。小汽车交通发展还直接引发公路铺设的浪潮,1916年联邦政府通过“联邦资助道路建设法案”,推动州际高速公路 网络 建设,到7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达到5万英里以上(王旭,2000),占用了大量的国土面积。

表7 城市分散和集中发展的比较


资料来源:todd litman,land use impact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

  由于低密度的郊区和远郊区发展增强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性,增加了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的要求,在出行时耗、车辆费用和交通拥挤条件不变情况下,小汽车持续增加和城市蔓延的循环发展不会间断,蔓延趋势更为明显。“小汽车交通促进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的根本性变化,城市外围廉价的土地吸引了一些投资者,一部分原农业用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大部分新住宅以单户家庭存在,毫无疑问,小汽车交通很容易满足这些地区居民出行需求,达到更远出行目的地,致使公交客运量下降”( homberger等,1982)。

  城市住房政策的变化对城市郊区化有很强推动作用。1938年美国国家联邦住房管理委员会的最小财产标准(mps,minimum property standards)颁布实施,有效地 应用 联邦住宅贷款促进郊区的小汽车引导发展。我国 目前 已完成住房体制改革工作,居民可得到银行的按揭贷款用于购房、换房,住房条件的改善和观念的改变推动汽车销售量不断攀高,今年头两月,我国市场上现有的13个品牌轿车的总销售量达到84240辆,与去年同期增长了22%。目前,我国城市较为重视郊区新住宅的停车场建设,配建比例高达40%以上。汽车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引导,易致城市布局混乱,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成本

  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比其他交通方式引导发展需要更多的道路和停车用地,导致城市低密度蔓延式扩展。这些影响产生了各种成本,包括为道路建设提高的土地供给量、为改善道路设施水平而增加的投资、为汽车使用者增加的公共服务、减少绿色空间的生态环境成本以及因城市蔓延式发展而增加的市政和公用设施成本等。

  1.交通设施用地的 经济 成本

  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道路和停车设施用地需求产生直接市场成本。虽然,道路网络建设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加了土地的可达性,一些人认为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回报大于建设成本,但忽视了不同交通方式对土地的需求,采取公交方式也可提供机动性和土地可达性,可见,采取小汽车交通方式会产生额外成本。假如汽车数量的减少,较少的土地用作道路和停车用地,低密度发展的郊区将有所减少,这将会增加绿色开敞空间,改善城市美化,增进邻里中心和社区作用,增加交通多样化选择。

  国外一般采取汽车燃油税来偿还道路建设投资,但是由于得不到道路使用全部的租金和税收,给城市政府带来很重的财政负担。由于郊区土地价格低廉,以税收代替土地成本会鼓励城市蔓延式扩张。我国对于小汽车的使用“费改税”政策已提到议事日程,这将对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空间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2.低密度蔓延式发展的经济成本

  低密度蔓延式发展需要更多的单位成本用于城市服务设施建设,如道路、学校和商业网点。以美国不同地区的典型社区为例(见表8),对于相同的1000户家庭总人口为3260人,学生为1200名,乡村蔓延区的总成本为5672美元,远高于高密度开发地区(3576美元)。在低密度发展地区,居民公共服务如公交、道路维护或给排水管道等实际上高于城市中心区的相应成本,老城区居民比新区居民由于城市蔓延式发展多付出公共服务成本。



表8 美国不同地区开发建设的公共服务成本 (单元:美元/户.年)


 资料来源:robert smythe, density-related public costs, american farmland trust (), 1986.

  在我国,城市开发强度与公共成本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在高密度地区,政府为解决城市 交通 、供水 问题 等增加了公共成本,而乡村地区居民习惯于较低的公共服务而减少公共成本。但是,我国典型的 农村 包围城市的城市化模式,包含了更大的额外成本。由于干部考核制度落实到镇村一级,城市周边的乡镇和村庄由于廉价土地和较好的区位条件,致使乡镇 企业 遍地开花,乡村住宅更新快、低密度密集分布。这些村镇用地通常还是城市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按照城乡整体要求统一规划和建设,其改造和拆迁成本较高。可见,在我国基于汽车化的城市空间增长需要更大的用地,必将承担沉重的额外成本,政府对于为低密度 发展 所提供必要服务面临着较大压力。

  3.城市生态环境的 影响 成本

   自然 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农田和公园(总称为绿色空间)等,保持一定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能够产生了外部效益(见表9),包括空气和水体质量的改善、生物多样性等,其中的一些收益来自于生态系统面向市场的直接投资;另一部分表现为绿色空间增加房地产价格、 旅游 收益和其它存在的潜在收益。

  基于汽车化交通系统的郊区农田受到城市蔓延式发展的影响,每增加1个单元的城市建设用地,将影响1-5倍范围的农业用地产出率。由于基于汽车化交通系统增加了黑色路面、建筑的铺装面积比例和汽车排放,减少了绿色植物的覆盖率,使城市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地区温度的增加),导致城市能源需求增加、洁净空气减少和舒适度下降。而郊区道路交通发展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很大,致使野生动物的消失、隔离和死伤于交通事故等。以上 分析 可见,基于汽车化的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需要更多的生态复建用地才能维护地区生态平衡。以无锡为例,因为城市扩张所增加建设用地为108平方公里,其中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湖生态系统=38.85-64.10%∶9.45-15.59%∶12.31-20.31%,换算成沿太湖湿地、林地各半的保护绿带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则需要生态复建用地16.84平方公里-24.92平方公里[4]。

表9 不同类别用地的外部环境收益


资料来源:peter bein, monet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oads, b.c.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highways (



表11

表12 美国四种密度地区家庭小汽车交通成本

 资料来源:todd litman, transportation cost analysis, vtpi (), 1998.

  5.对 社会 公平的 影响

  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模式促进社会空间异化,加剧社会不平等,拥有汽车的家庭(中高收入者)与低收入家庭存在交通隔离(transportation gap)。以美国为例,虽然通过提高机动化水平和提供低价土地等措施,提高郊区低收入家庭比例,但是对于没有汽车的家庭,不能方便地到达市区或远郊区,失去许多 教育 、就业和社会机会,却要承担一些共同成本(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成本等),并忍受诸如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外部成本。我国这种现象也较为普遍,由于城市房地产的开发与居民 经济 能力以及交通方式之间缺乏协调,郊区低房价吸引了一些中低收入家庭居住,但由于公交配套不完善,增加了居民出行时耗,难以得到较高的土地可达性和社会可达性。

表13 个人社会因素对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

资料来源:s.a.m aminul hoque, the role of rickshaw and ……the "transport gap",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sa seoul,1999.

  注:“+”表示此因素与居民社会属性密切相关;“-”表示此因素与居民社会属性不相关。

  即使对于同样汽车的家庭,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的差异,交通成本仍然是不平等的,富有家庭和郊区居住者得到更多的利益,低收入者与高密度的家庭付出了额外成本。可持续 发展 的城市强调社会公平,政府应为高密度开发地区的居民提供交通补贴(如公交低票价政策),通过优化交通价格和分区政策鼓励公交发展,为车站影响地区内居民提供良好的车站易达性和社会可达性,逐步建成为可居性社区。许多人认为郊区社会 问题 (诸如犯罪、贫穷和人际冲突)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城市居民被交通隔离分割,保障了独特的郊区文化。对于高密度开发地区,强调社会公平,增加就业岗位和社会机会,也会减少社会问题。

  四、 总结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机动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正在向以公交为主和个体机动化为两种交通模式转变,其中大部分城市由于交通政策的不明朗,步行和自行车转移出行量主要转向个体机动化方式。摩托车拥有水平处于自由发展的临界值,不仅会抑制公交的发展,还将影响我国汽车 工业 产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将促进小汽车交通发展。在公交系统不完善之前,处于快速增长的城市对小汽车交通需求较大。根据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小汽车交通对城市发展影响 研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着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对道路和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的需求增大;间接影响为小汽车交通发展对城市低密度蔓延式发展的影响。

  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也包含了交通成本的增加,包括道路建设成本、城市蔓延式发展的成本、城市生态环境成本以及交通行为的变化包含的潜在成本。基于汽车化的交通系统中,无小汽车者多付了额外成本,并承担了多余的外部成本,还产生了社会隔离,低收入者由于交通方式的落后,失去很多教育和社会机会。



  以上 分析 可见,基于汽车化的 交通 系统对土地利用 影响 的成本较高。我国城市在制定城市交通 发展 政策时,应根据城市环境和交通容量,采取交通政策分区的措施,利用交通方式与 社会 属性的相互关系(见表4),整合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形成既利于公交发展,又便于落实国家汽车 工业 产业政策的空间增长策略。

   参考 文献 :


homberger, kell and perkings, fundamentals of traff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studies, ucb ( ), 1982.
todd litman, land use impact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vtpi (), 1998.
s. 斯岱尔斯,刘志,199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ngjilunwen/jtysjj/10583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