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应用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新生人学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文章针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从教师、教学、教材、考核环节全面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提出了从上述几个环节进行改革的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WindowsOffice软件也被作为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宣传、演示、教学的必备工具。因此熟练运用WindowsOffice以及互联网已经是社会对人才技能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则是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WindowsOffice和网络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WindowsOffice和网络知识来解决将来工作学习中的实际的问题。但是,从对该课程学后的调查结果来看,不少学生在取得了该课程对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后,却没有真正掌握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更无从谈起灵活应用了。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近人意,没有达到真正掌握并熟练应用的目的。因此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将会有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环节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课程较为基础,课程量很多,所有学生都要学。且掌握其的基本内容的教师也较多。所以实际上很多学校这门基础课的教师配备往往够不专业,常常会安排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外聘教师、其他非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师上课。这些教师往往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了解不够、课堂组织能力较差的问题。这样教学的结果是:不少教师的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得当,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只是一味地自顾自地讲解知识。70%的学生普遍感觉到老师上课枯燥无味,有些像和尚念经。

 

  2)虽然本课程没有什么理解与抽象思维的难度,但却有着较大的信息量和记忆要求。而高职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学习热情相对比较低。所以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讲演水平,生动趣味的表达风格,较广知识面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而这些往往许多教师都缺乏这样的素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略


  1.2 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由于公共课的教学往往采用大班级、大教室教学,而且投影机的亮度通常为3000流明,120寸的投影幕。这样的教室配置是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其结果往往是有20%30%的学生看不清对话框上的设置信息和老师的操作,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绝大部分学校教学安排通常是用两个课时连续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学生一次上课所要获得和记忆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而对应的上机实验往往是在13天以后进行。这种教学安排就会造成上机时学生往往已将课堂上的内容遗忘了许多,上机实验的效果则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学生在上机时无所适从。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有些教师对上机实验采用放羊似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不精心设计上机课的教学任务,甚至不向学生布置具体的上机操作任务,也不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上机答疑讲解,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上机玩游戏甚至上网聊天,使学生上机体验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无法达到。

 

  4)高职学生由于升学渠道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会使得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别。采用一刀切式教学方法会造成效果不够理想。这是因为部分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中学时接触计算机较少。而一些来自城市或职高的学生则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学校现在基本上是采用较大的班级或大班上课,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以同一进度上课,就会使起点高的学生抱怨学的简单,起点低的学生则感到信息量大、进度快。这就给教师的教学难于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5)教学模式单一,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机房。学生感觉学习效率不高。往往是上课时听懂了,一旦进入机房独自操作,却感觉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是很强的,需要进行强化操作练习,只听不练是绝对不行的。

 

  6)这门课程通常是把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的,所以学生在必考的知识上花大气力,而在应用方面确很少下工夫。进而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虽然拿到了等级证书,却不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1.3 考核环节存在的问题

 

  1)对于这门课程,许多学校用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来替代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而这种方式也存在问题。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应该是以考核学生对于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灵活应用为主。而不是以考核大量的选择和填空题。在实际考证中,教师为让学生应付考试,将考试的各种选择以填空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学生根本不理解也不懂做背的知识点。这就出现了学生虽然考证通过,但却没有多少实际软件操作能力

 

  2)在考证的内容上也存在客观题过度问题,对于面向文理科各专业学生的技能考证,考证中的客观题中存在着30%左右的难度超标的题目,有些考点不但理科学生不懂,甚至有10%的题目专业老师都答不对,学生只有靠强记应对。

 

  1.4 教材环节存在的问题

 

  1)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文字来描述软件的界面及其操作过程,教材中的软件界面很少,并且软件界面图片上也不做标注, 图片上的菜单及文字未作技术处理显得又小又不清晰。学生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文字所描述的操作对象和内容,然后在软件界面上寻找相应的位置和操作对象,这样十分费劲。而且教材中常出现一些让人搞不清的操作对象名称,这就使学生很难根据教材中所作出的描述来进行相应的操作。

 

  2)教材的另一个作用是指导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操作, 而目前的教材上使用的实例,一般是很少且随意,而且并不提供实例所用到的素材,这就造成学生无法按照教材的要求和样式做出教材上的效果,从而也无法检验学生操作的正确性。

 

  3)教材缺乏自学功能

 

  由于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介绍操作,所以会使学生在头脑中根本无法形成图形界面的画面及操作方法和步骤,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很难记住对应的图形界面及操作方法。更无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来掌握操作方法。

 

  4)没有供学生自学、复习的与教材配套的全部讲解视频。目前的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忆力、理解力以及分析能力都较弱。如果在课堂教学、教材质量等环节存在上述问题的话,再加上课后没有答疑和辅导。再没有可在电脑上播放的全部教材的视频课件供学生复习的话,学生就无法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5)教材内容未做及时更新,现在win7Office 2010Office 2013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因为相关部门的考证平台还是windowsxpOffice 2003的版本,所以学校里面无论是机房还是训练的考证平台至今还是windowsxpOffice 2003的版本,旧的教材和滞后的考试平台,不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操作。

 

  6)教材内容过多过杂,例如有的教材加入了计算机组装,把过多的进制介绍与转换、编码原理、电脑的各个部件是详细技术指标、网络原理、网络设备、网络协议、PhotoShopFrontPageFlashAccess等内容,造成最终学生主要的没学会,次要不理解,也记不住的尴尬局面。因为上述内容几乎每一项都可写成一本教材,而且有些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其最终后果就是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技能,不少人在毕业时连自己的毕业论文都不会进行较好的文字处理和排版。更不用说去制作像样的PPT和灵活应用电子表格了。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略


  2 课程改进建议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革的建议:

 

  2.1教师环节

 

  1)优选师资,对担任该课程的老师要进行较为严格挑选,从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课堂组织能力、知识面、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教案的合理性、完整性等各方面进行认真挑选。真正把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选入该课程的教学队伍中来。明确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会制作用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备课充分,能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正确地调整教学节奏。

 

  2)要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即虽然没有什么理解与抽象思维的难度,但却有着较大的信息量和记忆要求。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学习积极性的特点生动活泼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认识,将学生领进门,带上路。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对上机实验环节要有明确的要求,同时配套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具体为:上机要精心设计多个实验教学任务,使学生上机任务饱满,并适当超出一些。以便让能力强的同学得以强化。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上机答疑讲解,即时将上机中出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剖析。

 

  4)要充分认识到该课程是其他计算机课程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类课程的敲门砖,学好这门课对于以后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特别是软件类课程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会使学生显得游刃有余,相当于学拳术上了套路。因此相关领导的老师们要摒弃那些认为这门可没什么可教的错误想法,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备教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建设一支能力达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师资队伍,

 

  5)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技能培养上,适当兼顾考证。

 

  2.2 教学环节

 

  1)摒弃大班教学。采用中、小班教学,要对相应的教学设备有明确的要求。即50人左右的教室应该使用150寸左右的屏幕,3000流明以上的投影机,灯泡在使用3000小时后应考虑更换。教室应配备扩音设备和头戴式无线麦克风或要挂式是小型扩音机。

 

  2)采用第一节上课,第二节上机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避免一次上课信息量过大,几天后上机又容易忘掉的弊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佳的方法是采用机房广播式教学的方法(即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边讲边做,手把手地进行教学。也就是说通过机房广播软件,将所有学生机的屏幕都切换到教师机屏幕上,把教师机上的操作画面送到所有的学生机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十分清楚地看清教师的操作。教师在讲完一个到两个知识点后,再通过广播软件,将学生机屏幕切换到自己的计算机上,这样可以使学生立刻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练习老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去观察学生的操作。当发现有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时,教师立刻将学生机屏幕切换至教师机屏幕,并对所发现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方法等同于一手把手地教学生。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教师要对学生基础情况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层次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上机操作时应重点帮助和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确认其已掌握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的情况下,再安排一些较为复杂的练习给他们。并调动基础好的同学去积极指导基础差的同学,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氛围。此外,在备课时任课老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将任务设计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为财金类专业的学生设计财金数据处理、存贷款利率计算、会计凭证制作等任务;为理科专业的学生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等任务;为文秘专业的学生设计产品宣传幻灯片、各种公文、汇总报表、小报排版等任务。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考核环节

 

  1)高职院校推行的双证制度,虽然较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对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但这往往只能让学生有被动拿证的压力,并不能激发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相反,因为存在考证的压力,学生学习往往只针对等级证书所要求的知识点。为了应付和通过证书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那些根本就不懂的理论、概念,反复做同类型的题目。这样的考试反映不了学生真实的水平。因此建议改革考证要求和形式,应该以考核学生对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灵活应用为主,而不是以考核大量的选择和填空题为主,去除大部分的理论选择题、填空题的考核。因为这些题目对实际操作技能没有什么作用,只能导致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结果。

 

  2)教师应针对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可以在学生平时上机时进行分段小测试,并将其与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训项目来加强考核,以更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期末采用完全或主要为机考的方式,让学生在机房内完成涵盖的主要知识点的实际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大力开发机考软件,使考试、评分均由计算机完成。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各个阶段的考核和评定。从而达到根据考核和评定结果,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多次考核也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2.4 教材环节

 

  1)改进教材的编写方法,开发可视化的教材,所谓可视化就是用详实的界面与对话框图解标注法,精确、清晰、快捷、直观地表明操作对象的位置和操作动作,这样可以省去读者大量阅读理解文字与寻找操作对象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排版中用醒目与简练的文字突出操作要点,并用小字对操作目的加以说明、使读者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使读者在查阅或复习操作时,不用阅读大量文字,就可一步到位,快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使学生方便地预习、复习和自学。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设定对齐方式、缩进:

 

  定段落。单击【格式】\【段落】(见图1),出现图2所示的【段落】对话框。

 

  单击【对齐方式】下拉列表框,选择【左对齐】。输入【3】,以将段落的左边界缩进3个字符。输入【3】,以将段落的右边界缩进3个字符。单击【特殊格式】下拉列表框,选择【首行缩进】,以将段落的第一行设为缩进。输入【6】,以将首行缩进量定为6个字符。单击【确定】(见图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问题剖析及改进策略


  2)要根据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路径和实例,向读者提供教材所需的全部素材,以保证使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训操作均可按照教材的要求来做,从而检验操作的正确性。

 

  3)在教材中提供用于自学、复习的全部课程的MOOC视频讲解。这对学习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能力都较弱的高职学生是很大有好处的。它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教材质量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解决课后没有答疑和辅导的问题。

 

  4)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软件版本、新技术引入教材,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5)精简教材,突出重点,不要试图什么都讲,却又什么都讲不清。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却什么也学不会;出现学生主要的没学会,次要不理解,也记不住的尴尬局面。要明确教材的功能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作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历史;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Windows的文件系统及文件管理方法; Windows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中文输入技术和Office中常用的功能,并且学会用这些功能处理日常事务;了解并适当掌握Office高级功能的应用;上网进行资料下载,信息交流的手段和方法。这些知识点涵盖的面和信息量已经相当多。在有限的70左右的课时中,学生要想按照上述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如果教材内容涉及面过多过广,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兴趣大减的局面,反而影响对必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建议去除教材中诸如计算机组装,过多的进制转换、编码原理、电脑各个部件的详细技术指标、网络原理、网络设备、网络协议、PhotoShopFrontPageFlashAccess等内容。因为上述内容几乎每一项都可写成一本教材,而且有些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6)建立网上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网络解决学生中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将学生应用Office创作的各种作品展示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交流。同时也可以将网上的其它优秀作品展示在网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热情,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储备能量。

 

  7)改变教材开发思路,开发如图3所示的案例项目任务式教材。即将全部的知识点融入多个案例项目,根据要讲的知识点的先后顺序,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案例项目,把每一节要讲的多个知识点融入到这个案例项目中,并按照案例制作顺序,将每个知识点作为一个任务教学(一个任务为一小节标题,这样便于学生查找知识点),案例项目中的所有知识点任务完成后,案例也就制作完成了。这样就使教材在知识点的条理性、学习的趣味性上具有了较大的创新。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的一门基础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探索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承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老师应该完成的任务。只有从教师、教学、教材、考核环节学习资源几个全面加以改进才能真正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邵杰 邵静岚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1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jisuanjiyingyong/24118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