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软件技术 > 一个双导师制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实例

一个双导师制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实例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软件技术


摘 要:摘要:随着IT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软件人才需求量很大,全国的高校也顺势建设、发展软件开发相关专业,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但缺口依然很大,一方面是高校培养规模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高校培养方式问题。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双导师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把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输送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软件开发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双导师制;软件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软件产业是21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我们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产业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软件产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当前软件产业已经广泛的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行列和领域,也已经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的基础形式产业。发展软件产业,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中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展示出软件大国的潜力。
  目前我国的软件人才需求增长很快、缺口依然很大、结构不尽合理,呈现“橄榄型”结构,未来的目标是培养“金字塔”型人才队伍。美国、印度等软件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软件人才结构的“金字塔”型才是最理想的,而我国由于高端和低端软件人才均很缺乏,中间大、两头小,既不利于软件行业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推广普及。
  当前高校培养的问题
  人才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计算机人才缺口的情况下,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更加不能忽视。高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计算机人才,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不能造成社会上人才空缺量大,而学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软件人才的培养很急迫,很重要。
  作为软件人才的摇篮,当前的高校在培养软件开发人才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内容陈旧和创新能力弱,大学生课内学习与工作实践出现脱节的情况。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基础的训练,以及学习知识的理论宽度和深度,往往忽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较快较好的适应到软件行业中来。
   双导师制的提出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自主创新,试点采用双导师制来培养在校大学生。所谓双导师制,就是有高校教学或科研、实验人员担任大学生的指导老师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同时安排企业指导导师指导本科生实践。即为学生在大二大配备校内导师,实施导师制,在大四时参加工业实习,在公司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的实施
  双导师制可以有效的解决大学生课内学习与工作时间脱节的问题。当学生在大二大三时,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学习优秀,学有余力的同学分配老师作为在大学期间的导师。导师主要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指导学生完成老师手中的具体项目,申报并完成校级、省级创新性项目,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竞赛,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完成论文的发表、软件著作权的申请。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培养加强其理论实践的研究,但这还远远不够,导师所能做的跟多的往往是理论研究,项目实践往往不够,这就造成了脱节的问题。这时双导师制的优点就会体现出来,在学生大四实习期间,学院与实习公司达成协议,学生去用人单位实习,单位为每个在公司实习的同学配备一名公司的老员工作为其企业的导师,也就是校外导师。企业导师帮助学生迅速熟悉公司部门流程、熟悉系统软件架,并对部门的业务快速上手,指导学生提高实物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企业导师还协助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利用自己的宝贵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实习单位里积累经验,跟着企业导师学习行业专业知识,能迅速丰富自己,开拓更加广阔的视野,为未来的工作、创业奠定了基础。双导师制搭建了大学与社会的桥梁,让在校大学生能及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双导师制的实例
  我在大二就参加了学院的导师制,与同学一起跟着学院的老师,我们会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和周六的时间和导师在一起学习。由导师指导我们参与手中项目的开发。与课堂上学习的不同,老师一开始给我们的大多都是英文文档,这样很考验我们的英语能力,也让我们提醒自己英语能力在计算机世界的重要性。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学习对软件项目的管理,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这是最基本的东西。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导师构建框架,我们边学习,边写代码,我们一起研究,讨论关于项目的问题。导师主要为我们讲解项目中的框架结构,当我们只有熟悉了框架,才能更好的编写代码。而在企业中,企业导师与学校的导师有所不同。企业导师注重实际,当我刚到公司时,部门为我们这些实习员工分配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我的企业导师并没有向我们讲解过多的理论知识,而是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需要开发的系统结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系统的三层结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在大学的理论学习中,我并不是了解,直到进入了企业,在熟悉了具体系统具体代码之后才深刻这一层次机构。企业导师让我们熟悉企业各个业务的流程,在开始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阅读需求说明书、系统使用文档、数据结构白皮书等相关文档,并介绍了计算机行业与具体行业想结合的基本行情,熟悉了代码,并完成导师完成的例子。期间有任何问题可以向导师和身边的同事询问。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我们熟悉了业务,了解行业的相关背景,了解系统结构以及相关代码,也进行了相关的练习。这些并不够,我们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上手业务,必须继续阅读相关文档,如需求说明书等,还要继续做一些例子,通过熟悉例子的开发来模拟真实开发的场景,当然真实的开发比我们的例子还要复杂。企业导师也不时的询问你的进度,督促你的学习,并让你讲解学习的心得体会,定期汇报周总结与月总结。工作强度,工作压了都很大。进入了实习企业让我们不适应,而且还是在公司照顾我们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毕业了去参加工作,竞争更加激烈,现实更加残酷,我们还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适应公司里的那一份压力。但是还好有企业导师帮助我们一路走来,有了他们的帮助,不管毕业后进入什么样的公司,我们都可以从容的面对,应为我们不是职场上的新人,我们比其他学生能跟好的适应,从面试开始,一直到适用到工作,我们会比别人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结束语
  学生通过双导师制的培养,在学校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可以提前接触社会,将学校中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双导师制可以很好地将苏州大学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互动,企业可以帮助培养高校的学生,高校向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于地方产业。

[1] 张明光. 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7)
[2] 可欣. 软件工程:“牛” 气十足[J]. 高校招生 , 2005,(11)


本论文受苏州大学“双导师制实践模式探索”及“面向服务外包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支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ruanjianjishu/22961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