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安全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新闻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新闻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摘 要:现代社会,多媒介融合趋势加强。由此带来的对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冲击和挑战越来越大,手机传播逐步成为新闻界新的宠儿。文章以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手机新闻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手机传播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媒介; 融合; 手机; 新闻
人类社会已迈进信息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媒介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大众的需求也变化多端,媒体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报纸、广播、电视作为三大传统媒体,都处于改革转型期,报纸变厚了,广播节目丰富了,电视频道和栏目空前繁多。互联网属新媒体之列,容纳海量信息,迅速及时的交互式双向传播等特征,使其具有强势的竞争力。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被学界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多媒体功能的持续拓展和延伸,为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正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的新风景。
在现代社会,多媒介融合趋势逐步加强,无线通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提供了传播新途径,更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在媒介多元化渗透,融合式发展的背景下,手机传播应当受到高度关注,合理利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服务。
1 3G时代的到来为新闻传播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沟通快捷是其最大的优势。无论是功能,还是现实应用,手机媒体都是对网络媒体的延伸和拓展,在兼具网络媒体强大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性和不受地域限制的无限沟通性等特性的同时,还具有高度的私密性和个性化,具有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这种传播极易为大众接受、认可。
作为互联网与无线通信融合的产物,手机媒体集个性化和互动化于一身,便携性、即时性的优势非常明显,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说话和走路的统一,是带着体温的互动式新媒体,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质,弥补了先前四大媒体终端限制的缺憾,受众更广泛,互动更充分,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技术更先进。尤其是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开通运营,使手机这种媒介的传播功能更加强大,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都成为了简单的可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现,让手机真正兼具了移动通信功能和媒体的特征。
手机媒体为新闻发布提供了一个新的优良平台。第一,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总会受限于时空维度,无法实现传播的随时性、随地性,而手机媒介的出现,则为突破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手机媒体在提供线性方式传播的基础上,衍生出了非线性方式的点播和下载功能,让实时性传播和异时性传播成为了可能。另外,手机是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必备品,是一种随身媒介,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闻和传播新闻。从新闻的产生,发布到新闻被受众知晓的时间差更小,手机媒介的存在,基本做到了即时发布、即时接收,彻底打破了媒介地域性和疆域性限制。只要受众愿意,无论他身处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获取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将他身边的新闻信息传播到任何角落,实现超时空的覆盖、沟通。第二,手机媒介的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媒介大融合,消除了不同媒介间的“鸿沟”,使新闻传播走向全媒介化。手机是数字化多媒体终端,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机,人们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的任何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来开展新闻传播活动,可以采用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网站、手机播客等不同的形态实现新闻传播的意图,满足新闻传播的需要。第三,手机媒体消除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主从关系,使新闻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个体性行为。第四,手机新闻传播消除了传与受的界线,使新闻传播从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传受”双方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修改、调整、补充自己的传播内容,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的高质高效。
2 “三网融合”催生手机电视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和手机微薄即是媒介融合的一些重要产物。在技术的引导和推动下,新旧媒介共存和融合,竞争与互补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媒介发展的主要内容,新媒介的内涵也将不断更新。当然由此带来的对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冲击和挑战会越来越大,手机传播中的各种问题和樊篱的解决更是提上了议事日程。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目前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其GPRS网络,中国联通则是依靠其CDMA1X网络。这种手机电视业务实际上是利用流媒体技术,把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推出来。需要在装有操作系统的手机终端(一般是PDA手机等高档产品)上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而相应的电视节目则由移动通信公司或者通过相应的SP来组织和提供。手机电视具有电视媒体的直观性、广播媒体的便携性、报纸媒体的滞留性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电视形态,为手机增加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内容。
中国移动和中广传播进行了全面合作,中国两大自主创新的技术TD-SCDMA和CMMB进行了深度合作,形成了现在的“CMMB手机电视”。手机电视目前主要的合作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手机电视收视率最高的还是湖南卫视。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是关注最多的节目类型。
3 手机互联网是手机新闻传播的最重要形式
手机媒体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的结合体,手机作为媒体的许多功能依托WAP协议实现,手机互联网是手机新闻传播的最重要形式。
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手机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手机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新闻、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手机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4 手机新闻传播的其它形式
4.1 手机广播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 一种,将广播媒体与手机媒体的功能有机结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媒介特性。具有跨媒体的信息共享、多向的互动方式以及个性化的传播特点,也是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专业渠道。
4.2 手机报
手机报是中国移动与国内主流媒体单位合作的一项自有增值业务,它以彩信通信方式为主,以WAP方式辅助浏览,向客户提供新闻时事、财经、体育、文娱、生活、文学、游戏、教育、法治、军事、科技和品牌专刊12大类别的及时资讯服务。手机报分为彩信模式和WAP网站浏览模式。彩信提供轻松便捷的资讯服务。彩信手机报采用图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形式,给用户提供第一手信息资讯。用户可通过WAP(手机报天下网)形式,获得更深入详细的信息需求,并且可以免费浏览各具体报刊的现刊和过刊。
手机报有优点,也存在劣势,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手机报的发展。具体地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手机终端限制,二是订阅价格偏高,三是繁琐的翻页阅读有悖于人们的阅读习惯。
5 手机新闻的发展前景
目前,手机媒体到底需要承载什么样的内容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新兴媒体,手机作为新的传播载体,它不是手机报纸的形态,也不是手机电视的形态,所谓“新瓶必须装新酒”,新的载体一定要承载新的内容才能取得成功。怎么能把报纸或者电视的内容搬到手机上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574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