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论文 > 信息安全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教学方向的理论和技能,否则不是一个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方面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也有相当的研究精神,但在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技巧、学习心理、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同时研究精神也大不如前者。

  本文仅就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且典型的一些问题作最简单的分析。

  一、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仅是教知识,教技能,最重要的核心是训练思维,培养思想,锻炼能力。

  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思维训练的课是肤浅的,绝不是一堂好课。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比较、归纳、演绎等能力在任何学科都能体现,都很重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是在教计算机操作知识,或软件使用方法,这就对不起“教学”两个字了,这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及其它常用软件使用培训。在新概念出现时,讲解新界面时,新问题与老问题比较时都很容易进行思维的训练。那些地方可能训练,训练什么,如何形式,目标定到什么程度,如何取舍思维训练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当前大多数教师这方面能力很弱,可以分为会不会设计和有没有设计意识两个层次。

  二、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

  1、课堂教学可以认为是一种经精心设计的艺术表演。许多方面是经设计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评点等都要设计,至少是事先准备的。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无准备的话很多,甚至离题太远,就是没有这种观念所至。特别要注意或经常出现的是概念教学上表达不准确,不能用多种角度表达或体现这个概念(变式),临时想找一个例子,但想不出或很不恰当,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以提问为例,其中有很多理论问题是教师需要掌握并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如:

  A、提问前要引起学生在思维上的准备, 一般做法是:放慢语速,变化语调,有一两句转折性的短语,让学生在前段学习的思维中跳转到当前问题。必要时要重要提问,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说一次,而应换一种表达,带有一些简单提示或相关内容的话,帮助学生思考。

  B、提问若按作用分,有导入性提问,讲解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按学生反映类型分,有的提问是估计学生不能准确回答,目的是引起思考,教师自已回答,有的提问是让个别学生个别回答,有的提问是希望大多数学生一起回答,有的提问是逐个提问,直至有学生答出;按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有质问式,对话式,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追问与联问。

  C、在提问的理论中,还有很多概念要理解:问答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发问的难度、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与频率,发问后候答时间,学生回答后作出反映的时间,叫答,理答,转问与再组织等。

  2、设计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而要做好这些事,既要学教学理论又要积累经验,使用教学技巧。 宏观上要设计好各部分所用时间,如何突破重点与分散难点,并在教学中注意把握,挖掘德育目标,落实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微观上主要针对重点,设计演示、提问、举例、练习、检测等。

  三、要注重并做好课堂组织的各环节,以课堂教学有效、有序为目标。

  1、开始组织上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教师们往往很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流于形式。做好这一点的要点是眼神(环视、扫视)、表情(微笑、严肃)、语气(坚定、激昂)、语音(响亮、稳重)。细节注意事项和技巧很多,不能一一说明,以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纪律良好为判断依据。

  2、课堂中间要密切注意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延长第一段学习的时间,接着必需有学习方式的变换。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已开始散涣,要么想办法让他坚持,要么变换学生的活动方式,无论如何不能漠视之而以内容没讲好为由继续活动(一般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也有的是问答,或自习或做练习),因为那种情况下的效率是随时间的推移极剧下降!。

  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打游戏,发出声音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要严加管束,要制订机房上课条例,设法与班主任、政教处联系,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3、课堂结束时,要有小结或讨论,指出共同的问题,或回顾本节要点等,不能在练习中简单结束,而无评点。

  4、无论在多媒体教室上或是在计算机机房上,很多教师觉得应拉上窗帘,以免外面太强的光线影响学生看屏幕。但不能让教室内光线太暗,那样的话,造成一种休闲的气氛,象是在电影院。教室里需要一定的亮度,一般可让没有阳光直射一铡的窗帘拉开。同样道理,除了光线的气氛,还有教学气氛,交流气氛等。

  四、关于标准课型的时间分配。

  信息技术课的课型有很多种,主流是在机房上,边讲边练。在机房上比在多媒体教室上要难得多,但只有在机房上才有可能得到好的效果。以一种最常见,普通的情况来讨论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一个单元分两个课时,若全在多媒体教室上,则一节讲解,个别学生上来操作,教师点评,第二节上机练习。这种形式缺点很多,此处不详细说明。一般要求全在机房上,根据70%的学时用于学生操作的原则,平均第节应有30%用于操作。一般地,第一节讲的时间稍多,设为45%,则第二节应是15%。一节课以45分X45%<21分。说明第一节课总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1分钟。一般地,讲授时间分为几个段落,设第一个段落超过总时间的2/3,21分X2/3=14分。即第一课时上课起开始讲,最多只能讲14分钟,要上学生进入操作状态,严格在说,为保证70%的操作时间,30%的时间包括讲授和学生其它活动,如看书,回答问题,也包括教师交待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和其它说明。所以一般只能讲11-13分钟,剩下1-2分钟用于提出任务,讲注意事项等。对于初中生,14分钟的时间差不多是坚持做一件事,特别是坚持听讲解的最长时间,再长,注意力开始分散了。(对于高中生,则可能还可稍长。非一般情况,不排除继续讲授的做法。)第一课时还有7分钟可用于非学生操作的任务,如教师点评,展示作品,再统一讲解,最后总结等。一般情况,下课之前用2-4分钟。当中还有3-5分钟,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最多三次使用。第二课时用于非操作的时间最多是45分X15%<7分钟。一般情况,先简单提一下上节的情况,讲讲有关问题和要求,然后开始练,练当中和课结束前都要有教师的指导。当然有些时候都是指导是和学生练习同时进行的,不一定让全班学生都停下来。

  这是一种理解状态下的分析,信息技术课的内容有些是操作性很强的,有些是理论性很强的,不能一概而论。

  五、搞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对某些初中生,可能需要一点威严);在课堂中教学要民主,不要以主人对仆人的态度或封建家长式的对待学生;人格上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搞好关系不是为了让学生接近你而放弃教师的形象地位。命令式的语言和训斥式的语言不是绝不能用,是备而不用或少用,尽量不用。如在学生不听劝阻,影响他人学生,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你要先用严肃的语气叫他,用来严利的眼神看他等其它方法,一般来说,学生会敬而听之。动不支就训斥,挖苦或听之任之都是不对的。

  要树立这种形象不是很容易的,要靠平时课内课外的努力。特别是对出问题的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交给班主任,要自己做,而且要有认为自己就是班主任的心态,耐心,诚恳,真心,平等人格地教育。

  下面一些常见的语言都是不对的:“你到底听不听!?不听睡觉也可以,不要影响别人!” “你给我做第XX题 或 XX题你们给我做了” “谁叫你打游戏的?!”  “你想死啊——,又打游戏.” ----------

  这里请教师们也不要误会要和声和气的与学生讲,那样也会给学生一种教师软弱的感觉。这样在严和松之间留下给教师发挥的余地在新老师看来好象不多,实际上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是能办到的。

  以不允许学生完成本节学习内容前玩游戏为例:如果发现学生在玩游戏,最普通的处理方法是:态度严肃,走近询问:“XXX,你完成XX内容了吗?怎么不经老师的同意就玩游戏了?”“还没做好,我马上不玩了 或 再玩一下就不玩了” “不行,教师已再三强调,完成任务后要经教师批准才能干其它事,如果你认为自己这里内容早已掌握,要课前告诉教师。马上退出” 第二次或多次发现学生违规,“XXX,教师已第X次发现你违反纪律玩游戏了,你现在立即。。。(如在电脑中写一份违反纪律说明书或检讨书)下课后门口老师找你谈话。”

  六、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的方式。

  能表扬的地方尽可能表扬,鼓励。学生回答半对半错,可表扬答对部分。多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不完全懂到全懂。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结果。有些情况下,可用“我建议”、“我认为”等语气告诉学生应怎么做,而不是直接批评。批评一般用在对待不良学习态度,但尽量能委婉表达,避免用训斥、嘲笑、挖苦,看不起的语气。

  没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过于“公平、客观”。如提出一问题,或要求做一件事,做好了表扬,做坏了批评,做得不够,表扬对的,批评或否定错的,而且语气、态度往往不正确。例如:问一个问题,正确答案有三个要点,学生只讲出一点,后面没有再讲,教师往往会说:“嗯,关于XXX讲得很正确,后面就不会讲了吗?”“哦,就这样完了?”那种语气,言下之意是你怎么搞的,只讲出一点点,后两点那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讲?真没用。大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语气、语调都显得不成熟。反过来,大部分的学生也已习惯于教师的这种高高在上,带有官僚、家长式的语言。当作者将这种意见反馈给教师时,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不觉得有这种心态,或认为自己曾认识到这种做法的错误性。

  这里有两层错,第一层,在本文的第四点师生关系中已提到,教学要有民主的气氛。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人格的位置来说话,才不会在语言表达,语气,语调上流露出训斥、嘲笑等不良表现。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呢?引导。只有引导才是教学的强有力的方法。第二层,学生是学习者,对所教的知识往往处于毫无知晓,也无经验。只要学习态度好,答对了,要给予表扬,答错了,漏了,不应批评(这种态度反映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正反映出他的某一缺陷,需要教师的帮助,指正,引导。若时间允许,好的教师会分析错的原因,找出防止同类错误再发生的方法。教给学生相应的一些学习方法,或加强分析能力,或加强记忆能力等等。若是其它学生也有共同问题,即便原来设计时没有料到,也到设法改变原定的教学程序,给全班同学分析这种错误。这里不能象是比赛和考试一样十分的“公平,客观”。因为教学不是测试和比赛。

  七、要牢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要有教师的指导。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当前表现是在学生练习、教师示范、教师操作计算机过程中无指导或指导不够或指导个别学生忘了对全体学生的指导。例如:

  1、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让一个学生上来完成一个任务,学生上来操作,教师在旁一言不发;

  2、教师为了打开或得到一个对话框面,操作动作多又快,有些时候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学生无需知道,而有些时候,这是要向学生解释的,有些时候要向学生作详细说明的;

  3、全体学生在练习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沉入个别学生的答疑,没有收集大家共同的问题,也没有给全班同学做指导、评点;

  4、在做一项尝试的操作时,或类似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前,事先没有告诉学生要看什么,想什么。也就是没有了必要的指导,在做的过程中,没有利用之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而是只管自己操作,或顶多是一边做一边说点那里,填入什么之类的说明性语言

  要理解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使学生对没有疑问的地方产生疑问,又不断地各种方法解决,并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所谓设疑,解疑才是教学之道。指导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无论哪个环节都不能没有。

  八、教师的语言要锤炼,语调要有变化,教学要有交流,课结束前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一般应有站在较高层次说出知识逻辑结构或道理的本质,不能停留在应怎么操作层次上。

  1、不注意锻炼的语言是粗糙的,随意性大,表达不准确,简单重复的话很多。所谓粗糙的语言是指语言表达效率很低,词不达意,含糊。不能讲出关键所在。即便后来讲到了,又不明确的话,对于学生,会产生许多不应有疑问或错误的认知、想法,导致以后再出错。教师讲方言或方言原样翻译成普通话,也是语言粗糙的表现之一,这也不是教学语言。 ----------

  2、语调不变的情况非常普遍,新教师特别突出。不变的语调是令人厌烦的。我们认为,教师的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并不是说要一下子高,一下子低。而是象演讲一样,有激情,配合眼神,动作,语调有轻响,快慢,长短,强弱,有重复。如在新概念出现时,要慢,重,一般要重复。提问时要慢,重复,有时用稍轻音,有时用重音。重复是有意的重复,而不是无意识的在一句话末了重复一下。设问、反问、自问、疑问等语调各不相同。

  3、讲课时不注意师生交流也是一相当突出的问题。往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听而无音,视而不觉的感受。其实时间上还不到20分钟的心理疲劳期。

  4、学习即顿悟,不是每个学生在学习后都能做到。教师有义务和职责恰恰是帮助学生,使尽量多的学生在学完一节课时由于熟悉到理解,产生顿悟。这就需要教师在结束课时,做总结。总结要有一定的高度,将知识之间关系理清,揭示有关事物本质,将学生的新知识归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也是教学原则)。但有的教师往往将总结理解为复述一下课的内容,或提出本节授课要点,而没有提高,没有整理,没有揭示本质。

  需要说明的是,顿悟是常常需要的,只不过层次有大有小。不一定在一节课后。而总结性语言,揭示本质性语言,站在提高角度描述性语言是在学习一段相关内容后需要的,不一定每节都有,也不一定在课的结束前,但几率上比学习的顿悟要少。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在课外辅导中帮助之。

  九、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尽管它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基本上这种上课模式已趋于明朗。笔者认为,至少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一节课不能只是就知识教知识,就软件讲操作。而是选取一定的现实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这个内容的选取,一般要达到:能引起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能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或是思品,劳动,环保,生活等有关的内容,要注意体现一般性与特殊性,不能让学生解决了任务,将特殊性的东西认为是一般性的东西。

  十、教师本人要树立,也要向学生传输“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科技报务于人,不完善的要修改,会修改,目前没完善的,有待各位努力。

  学计算机的知识,会深刻感受到知识是学不完的,人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要求是无穷尽的,要学会自学,学会提出新要求。同样,学生对一些做法的猜测,尽管可能现实中不是这样,一般都存在合理性。用这种思路指导教学,处理教学中细节问题,不会将学生引入到已经预设好的圈套,将是非定在现有的软件的表达方式上。这样才不会落入为教而教。同样,若确实是不合理的想法,也一定能以找到用“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解释的理由或逻辑,证明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不合理的,而不是用现实这个软件是这样的理由“强加”于人。

  十一、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用各种手段,如打比喻,举例子,设台阶降低要求等。但在把握不好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手段是方法,不是目标,在详略,时间长短,先后顺序、难度等方面发生战术性错误。

  情况一:想举个例子说明某事,而这个例子举得难了点,或学生不是很熟悉,结果圈子打的很大,学生好不容易理解了,还没进入教学目标,然后匆匆提出有关本节教学目标的内容,学生又是有一定困难。可能是相关程度不大,可能是比喻不确切,也可能是台阶还太高。一方面是教学设计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则是在临时处理时,没掌握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情况二:学生没有答出预料中的话,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到期望回答的内容。一种情况,教师的努力仍得不到预想的结果,教师应随机应变,当断则断,“不能一味哄下去”,不能再拖延时间,因为这是手段,不是目标。而有的教师则是再举例子,这样做往往是危险的,特别是对没有足够经验的教师。第二种情况,学生总算说出教师期望的话,但教师往往不想一想得到这句话的背后是真是假,而恰恰此时,往往是因哄出来,学生不是真正地理解。结果教师高兴地拿出正题,以为学生能懂,一讲,才发现学生不懂,刚才是假懂。

  情况三:教师为防止学生有误解,或不正确的认识,没经验的教师可能先讲容易犯的错误及错误的做法,而且一再强调,之后再讲正确的情况。殊不知学习是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对于尚未接触该知识点的学生,虽然你也明确提出这种做法是错的,但事过境迁,学生可能记不得你说过这是错的,却记往了你一再强调的错误方法。

  参考资料:

  施良方,崔允 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李伯黍、燕国材 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

  张祖忻、朱纯、胡颂华编著《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出版社1992

  乔际平主编《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湛蓊才主编《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出版社199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sjlw/xinxianquan/22622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