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科技论文 > 航天指挥论文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论文共3篇)

航天指挥论文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论文共3篇)

日期:2023-01-2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科技论文



  第1篇:中国载人航天指挥工程副总张庆伟谈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实现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勇攀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创造了中国航天指挥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首先,民族精神表现在为国争光的凌云壮志。在进行神舟飞船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决心不走苏联和美国载人航天的老路,以大无畏的气概,大胆地提出从国际上第三代飞船起步的设想,使我国“神舟”飞船研制跨入了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前列。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神舟飞船具有一船多用的特点,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后,飞船留轨舱继续在太空工作半年以上,进行科学实验,相当于一颗卫星,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飞船研制道路。

  其次,民族精神表现在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载人航天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航天工程。面对着载人航天领域的难题,参与飞船研制的人员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先后攻克了13项在国际宇航界公认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仅为神舟飞船的研制铺平了道路,同时还带动了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特别是信息、材料、能源等21世纪新兴学科水平的提高。

  第三,民族精神表现在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历经11年,在向世界载人航天高峰攀登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研制队伍顶住压力,勇敢地面对挑战,既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又经受了暂时困难的考验。但是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的研制人员都从不畏惧,从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比如,为攻克载人航天大型降落伞技术,研制人员先后进行了70多次空投实验,最终取得了神舟飞船和航天员安全返回的佳绩。

  第四,民族精神表现在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必须要以“一丝不苟、分秒不差”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为保证高质量、高可靠、零缺陷,科技人员日以继夜地工作,例如,仅就人员应急救生问题,研制人员从大气层内救生到大气层外救生,从在轨运行段到返回段救生,从境内救生到境外救生,从陆地救生到海上救生影响飞船安全的20多种因素都考虑进来,一一制定相关对策,并进行了反复试验验证,确保了应急救生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航天科技队伍要继续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太空飞行里程碑·

  土星5号运载火箭是美国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专门研制的一种巨型运载火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火箭为三级,全长110.6米,最大直径10米,起飞质量2930吨,第一级采用液氧和煤油推进剂,第二级和第三级采用液氧液氢推进剂。该火箭从1967年9月到1972年7月进行了发射,其中有7次进行载人登月飞行,成功6次,先后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

  1969年7月20日,美国3名航天员乘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月球轨道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踏上月面,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脚印,实现了人类千年的梦想。

  第3篇:嫦娥一号”卫星发射01指挥员李本琪:航天人生的七个关键词

  在“百度”上输入“李本琪”三个字,会出现9650个页面,这位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01指挥员,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名闻天下。10至11月间,李本琪的曝光率不亚于任何一位明星大腕。当娱乐明星、文体明星备受追捧的时候,人们有理由记住这样的明星:他们扎根山沟、无私奉献、矢志航天,是托举神箭上天的英雄好汉。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12次担任01指挥员,且次次发射圆满成功的传奇人物……

  缘分

  有人对现在的大学现状,编了一个顺口溜:“大三大四坠入人生迷雾,考验出国就业难有定数,揣一根油条匆匆上路,人才市场东走西顾,一杯淡酒沉醉不知归路……”相对于如今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经淡去的大学生,15年前的大学生不用考虑工作,不用担心房子、车子,也不谈薪酬,那种无忧无虑,无疑是让人向往的。坐在女生宿舍前的草坪上,弹着心爱的吉他,吟唱汪国真的诗或者是吼起崔健的摇滚乐,是那个时代大学校园里的标志。

  李本琪的大学生活就是那个年代。与其他同学相比,他每年都担任学生会干部,并连年荣获一、二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当时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一入校人生目标基本确定,那就是到铁路系统工作。李本琪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能和航天发生联系。

  1992年3月的一个下午,正在计算机系自动控制专业读大四的李本琪刚打完篮球,汗流浃背的他,风一般穿过校园静谧的林荫道,大跨步跃上长长的阶梯飞身前往教学楼——钥匙忘在宿舍了,他要到自习室找同学开门。路经教学楼值班室时,李本琪停下了脚步。“嘿,火箭露出来了!哎呀,镜头怎么不拉近点啊……”偌大的值班室里被同学们里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原来中央电视台正在直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盛况。“这次发射不同凡响啊,是中国箭发射外国星!”同学的热切议论让李本琪心生好奇,他顾不得浑身热汗一头扎在人堆里目不转睛地观看直播。

  那次发射失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对航天从不关注的李本琪不知怎地,心里忽然空落落的,就像自己考试失败了,他特别想冲到航天发射一线大干一场。临近毕业时,一位老师在班上宣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学校招人,哪位同学愿意去?李本琪毫不犹豫第一个举起了手。后来一切出乎意料的简单,没有考试、没有面试,他很快就扛着行李到中心报到了。

  一个巧合,一次心灵深处的撞击,让一个年轻人的命运与中国航天的发展交织在了一起。

  “福将”

  时光荏苒,一晃15年过去了,如今的李本琪已经是发射场上头号01指挥员,火箭测试发射的整个过程由他组织,发射场上数千名航天专家和科技人员由他指挥,火箭“点火”命令由他下达。自2000年6月首次担任01至今,李本琪已经先后担任过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等5种不同型号火箭的01指挥员,堪称中心组织指挥头号“多面手”。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12次担任01指挥员,卫星发射次次全胜。

  了解航天发展历程的人知道,每一枚火箭均由数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组成机器的元件越多,其可靠性越低,星箭运抵发射场后,技术测试十分关键,而这也是压在李本琪身上的重担。据不完全统计,入伍15年来,他先后发现并排除各类故障近600起,确保了火箭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在中国航天腾飞的征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李本琪说,我们航天人跟天空打交道,宁愿相信上天在主宰公平,它不会让我们的艰苦、努力和虔诚付之东流!

  刚参加工作的那两年,他翻阅了历次发射试验任务资料,虚心向单位老同志学习,与同志们一道跑图纸、钻技术,废寝忘食地参加产品测试与故障排除,全面掌握了火箭测试发射相关知识。随后,他担任了发射控制台操作手,开始独立执行发射任务。

  回首李本琪的01之路,一直与艰辛相伴,与危机相随。其间,既发生过暴风骤雨导致发射延迟的险情,也遇到过关键时刻火箭仪器故障频发的危机,均被他一一化解。2007年5月31日晚,3号发射场灯火通明,鑫诺三号卫星蓄势待发,发射窗口定在半夜零点。发射前三个小时,有关人员忽然通报,天空中有积雨云积压,云层厚、云色黑,这种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火箭飞行安全,还是推迟发射为宜。李本琪当即调来详细的气象资料,与气象专家紧急磋商。专家认为,从气象资料上看,发射前一小时天气状况会有好转,那段时间是绝佳发射时机,如果推迟发射就要延误时日。李本琪认真思考后决定:按照预定时间发射。零点零五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鑫诺三号卫星直刺夜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00次飞行圆满成功。

  爱情

  有人说,这个听快歌、吃快餐、看“快男”、讲求速配的年代,爱情就像一件华美的衣裳,往往色彩绚丽却不让人感到温暖。李本琪常常感慨自己找了个好老婆,他说,再忙再累我也能轻松挺过去,因为有她在不离不弃地等我回家。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当时青春偶像诗人汪国真的作品在大学校园风靡一时,这首诗作《热爱生命》许多学生能够倒背如流。李本琪的爱情就在那样的环境下萌芽了。

  读大学时李本琪的家庭经济状况已有好转,母亲一个月给他100元钱,70元吃饭,30元零花。“那30元钱可不简单,能顶大用场呢,除了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爱情基金。”回忆起那段青春岁月的青葱往事,李本琪一脸的幸福和满足。“还有,我从生活费里省了点买了一辆半旧自行车。”

  他拥有遭遇校园爱情的一切因素:相貌不俗——他身材挺拔、相貌清秀;成绩优异——他年年拿学校和系里的奖学金,从未失手。“地位显赫”——他先是校学生会生活部长,接着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一直生活在同学们仰视的目光里。这样的男生自然是很多女生心仪的对象,其中当然包括来自广西玉林的周而英。

  李本琪经常约要好的男女同学一块去看电影。“都是成双结队,队伍泱泱大观,先是集体去,后来就单个去。记得我和小周第一次去看的电影叫《出水芙蓉》……”即便如今已为人父,曾经的爱情依旧刻骨铭心。

  “我们在十多里外的铁路文化宫看的,很经典的一个外国喜剧片,剧情太搞笑了。我们骑自行车去,他载着我,看完电影推着车子回的学校。不知哪个坏蛋把我们自行车的气放掉了……李本琪给我唱了一路歌。”周而英说起那段青春往事,依然忍俊不禁。

  真正纯粹的爱,就是让所爱的人能够心灵自由飞翔。刚到西昌航天城,周而英和李本琪都在地处深山沟的发射站工作。为了支持李本琪的事业,在科研上学有专攻、技艺精进的周而英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西昌照顾家庭,全身心地支持李本琪。年幼的孩子经常生病,有一次半夜高烧,周而英万般无奈,只能找自己单位的领导开车送孩子到医院,等孩子病情稳定之后,李本琪才得知情况。

  “在家里我是甩手掌柜。”李本琪心怀愧疚。“我知道他是长在发射场上的一棵树,在那里他才能枝繁叶茂,再苦再累,只要他好,我就心满意足。”周而英用爱为丈夫撑起了朗朗乾坤。

  时间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一位专家向李本琪表达了谢意,因为“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际时间与理论最佳时间误差只有0.2秒,这些微小误差节省的燃料足以让卫星在太空多工作一年。对于李本琪而言,这意味着,在火箭发射倒计时过程中,他所下达的数百道口令精确到了微妙。

  李本琪说:“时间就是生命,担任01指挥员的每一次发射,我都站在悬崖边;时间又不仅仅是生命,还是荣誉、使命、尊严、气节等等作为01必须面对的东西。就那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我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2007年4月14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大雨滂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矗立在发射台上。进入负4分钟程序后,测试人员报告:一个为火箭供气的连接器未按规定脱落,若不在3分钟内脱落,火箭点火升空时必然被其拉扯住,火箭、卫星乃至整个发射场都可能不保。此刻,百余号人的远控大厅鸦雀无声,所有首长、专家和参试人员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李本琪身上。只见他临危不乱,在1分钟内连续下达7道口令,相关岗位人员心领神会、默契配合。终于,1分钟后故障排除,火箭顺利升空。

  2006年,中心迎来了年均8次以上卫星发射的高密度任务期,对于主管发射场区技术工作的李本琪而言,火箭测试周期要缩短,流程要优化,他要与时间赛跑。

  为适应中心高密度发射需要新建的三号发射塔,建设周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里面太多的工作需要协调,太多的设备需要磨合。预计一个月的全航区合练,因发射任务来临不得不缩短为10天。就在这10多天的时间里,李本琪带领参试人员全力以赴,一举解决了200多个问题,并重新编制了新的火箭吊装对接程序,确保了航区合练顺利进行和三号发射塔的准时启用。

  以往,中心二号发射塔完成状态转换需要15天,才能执行另一种型号火箭的发射任务。经过李本琪与大伙儿优化程序,改进设备,创新方法,最快5天就可以完成;在他和参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火箭测试发射流程由以往的40天,缩短为28天,为夺取高密度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

  发射场上的他永远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对于家人而言,他的时间永远都是那么紧张。一次孩子过生日,夫妻俩商量好给孩子买个生日礼物,开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PARTY。一家三口难得有机会逛街,妻子周而英“斗胆”没收了李本琪的手机,走到了一家礼品店门口,李本琪忽然想到一件事。他说你们娘儿俩等会儿,十分钟!我去去就来,谁知这一去就是三个多小时,等他回家已过了开饭时间。推开家门,他抱着一摞书,又气又心疼的周而英故意沉着脸“兴师问罪”,李本琪嬉皮笑脸地连连认错,原来他本想找一本新出的计算机教程,却在书店泡了一下午。

  算帐

  卫星、火箭的价值常常以千万美元来计算,他当01指挥员的表现也决定着价值数亿、数十亿的星箭“前途命运”;李本琪前两年负责发射场改造时每年经手的经费有上千万,这些钱他花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因为这投下的钱都会变成发射能力的提高;当年学计算机的同班同学,有的成了开上名车、住上洋房的大款,有的早已拿到了发达国家的绿卡,许多人邀请他一起创业,然而这个当年叱咤风云的人虽然每个月只有4000多元的工资,却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心爱的发射场,他心里算着另外一笔帐。

  “选择这个职业并且坚持干了下来,主要是内心由衷的喜欢。其实也曾经考虑过换职业,但因为工作需要就留了下来。能够坚持在大山沟里从事航天工作,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说我家是在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恢复高考后,母亲重新考大学,当时我正在上小学,我们母子共同学习,家庭环境逐步改善,国家真的给了我很多。我想现在正是回报的时候了,多为国家做点事情,父母现在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他说。

  买不起好车,住不上洋房,无法给生病的孩子提供较好的治疗条件,在经济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然而,他的内心是富裕的,富裕得甚至让很多同学羡慕。一个同学曾动情地对他说:钱多了,真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不在了,脑海中只有钱,怕别人算计,又怕算计不过别人,真羡慕你,一举一动都与国家的利益相连,这样的人生才叫带劲!

  他不是一个能够超脱现实的人,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当然,现实也回报给他巨大的成就。入伍十五年来,他主持研发的《发控台监测系统》等两个科研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军及总装“优秀人才奖”,并享受军队一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并荣立二等功一次,前不久,他还被推选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候选人。

  “老练”

  历经39次发射任务的磨炼,李本琪堪称发射场区的航天科技专家。端坐01指挥台,他善于把握天机、审时度势、出谋决断,往往在危急时刻,他的指挥严丝合缝、掷地有声,最终锁定胜局。他对发射场区的每台设备、每个系统都了然于胸,组织指挥整个发射程序行云流水。

  “无论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拍板、敢于定向的人。肩负重任,他的那种举重若轻的潇洒气度让人折服。”发射站箭体动力室五级士官尚社景这样介绍李本琪。

  这是李本琪担任“01”指挥员的“处女作”。科技人员在测试中发现,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关键设备——平台出现异常摆动,直接危及火箭飞行安全。由于征兆信息不足,尽管大家增加了大量监测和记录手段,但故障均未再次出现,更谈不上查找原因。此时此刻,李本琪有两种选择:推迟发射,将设备送回研制部门返修,自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主动牵头分析查找问题,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过多的犹豫,李本琪断然决定:有意识恶化加电条件,继续测试。经过夜以继日的连续加班,故障终于复现,测试人员获得了大量的故障信息,终于找出了故障原因。此次任务中,李本琪还先后组织排除了控制系统某计算机遥测数字量异常、三级动力系统电动气活门漏气等故障,为任务圆满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5、4、3、2、1……”“点火!”“起飞!”随着李本琪那清脆的口令声响起,长征三号甲火箭喷出桔红色火焰,拔地而起,怒刺苍穹。李本琪完成了担任“01”指挥员的第一次精彩亮相,他的果敢与干练给航天界的专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战高密度任务的首场战役打响,李本琪披挂上阵担任01,高密度任务开局之战意义格外重大,中心上下都铆足了一股劲儿誓夺发射全胜,恰恰那次发射,考验又来了。离发射还有10分钟,一位工作人员忽然上报火箭某设备信号不稳定,锁定不住目标。指挥控制间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各级领导和专家火速赶往工作间了解情况。紧要关头,李本琪镇定自若,他依然按照预定时间下达了点火令。事后有人问他:射前出现状况还坚持按时发射,如果火箭上天后有意外怎么办?李本琪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时出现的状况还不足以影响到发射,而最严重的后果是错失发射窗口!

  走起路来快步如风,处理事情雷厉风行,工作之余谈笑风生,李本琪绝对是个风雅和潇洒的指挥员,相比较与指挥发射时的老练,有时候,他却显得格外古板,严格得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一次发射前,火箭三级发动机在做气密性检查时,涡轮废气排气口出现少量丝质多余物。按程序,清除该多余物即可放行。李本琪却想得更多:丝质多余物虽小,哪怕是一根毛发,也可能给星箭带来灭顶之灾。多余物是怎么进去的?其他部位还有没有类似状况?他当即提议:整个火箭所有活门和发动机管路要全部检查一遍,确信没有任何问题后,他才在放行通知书上签字!只要是和发射有关的事情,在他这里丁是丁,卯是卯,丝毫没有商量余地。

  朋友

  除了勇谋决断、屡建奇功的工作狂形象,李本琪强烈的个性色彩也声名远播。年轻、活力、率真、时尚,甚至尖锐,这些用来形容青年人身上的“标签”词语,也在李本琪的不同侧面表现出来。

  任务间隙,你会在发射场区看见戴着蓝牙、一脸酷相的李本琪;工余时间,你会在工号上看见妙语如珠、谈笑风生的李本琪;篮球赛场,你会看见龙腾虎跃、精妙投篮的李本琪。在西昌卫星发射场区,李本琪的精彩与洒脱,无人能出其右。

  “嫦娥一号”任务发射前夕,面对各路采访媒体的“长枪短炮”,李本琪心地坦然、本色应对,言语轻松随意,并无豪言壮语,他表现的真性情和潇洒风度让人折服。

  中央电视台记者崔霞问他最喜欢哪位明星,李本琪面对镜头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说到明星,其实我们从事航天事业的很多精英人物都是明星,比如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人,他们是最让人崇敬的明星。至于文娱明星,我比较喜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一拨香港明星,比如王祖贤、林青霞等人。目前比较活跃的明星我最喜欢周星驰,我平时工作很忙,周星驰的电影让人很放松,对紧张的精神是个很好的调剂!”

  这位喜欢周星驰的01指挥员,在技术干部的眼中,充满人格魅力,许多人视他为最知己的朋友。

  陈闵慷,航科集团派驻发射场区的技术人员,是李本琪在“嫦娥一号”任务中的二岗,共同对发射负责。两人合作执行了十余发任务,次次圆满成功,是好伙伴、好搭档、好朋友,这对青年科技才俊在发射场留下了一段航天佳话。“我们的合作亲密到什么程度,我的一个眼神他都完全会意。经常是我话没出口,他已经完全知道我的所想。”陈闵慷认为李本琪作为一个领导、一个发射阵地牵起千头万绪工作的“大总管”,有着异乎寻常的细心和缜密。“在山沟里生活、饮食习不习惯,天气转凉要多加衣服,避免非战斗减员……”诸如此类的问候和叮嘱让人备觉温暖,让他大为感动的是,一次工作结束后,李本琪专门用自己的车载着他去西昌吃野菜宴,因为他是北京人,难得吃到山乡野味。

  “他没有官架子,”发射站技术室的一位士官动情地回忆到,“有一次,我们加班,过了吃饭时间,炊事班送来了盒饭,大家一起到发射场草坪上席地而坐,李本琪也一样端着饭盒,坐在地上吃得津津有味,末了,还自己收拾垃圾。按理说,他是一个正处级干部,在古代那可是相当于县太爷,让别人搬个板凳总可以吧,他却不让,他说,这样吃饭,心里踏实。”

  作者:徐贞宇王欣阁来源:太空探索2008年2期

  第2篇:栾恩杰:探月工程航天指挥的情结


  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起步到发展的历史进程,主管了多项航天重点型号火箭的研制等重大工程建设他参与并指挥了包括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在内的一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他统领的中国航天团队,把“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变成了现实这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一头银发,一脸微笑,亲和谦逊,既具有科学家的严谨,又不失机智、风趣。

  他就是栾恩杰,已在航天领域耕耘近四十载。近三四年,他出名了,缘于他的一个闪亮身份——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统领着整个探月团队。

  在工作上,同事称他可敬;在生活上,大家称他是“幽默风趣、爱激动的可爱老头儿”。他还喜欢用诗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吐肺腑之言。

  以书为友,以诗为乐

  栾恩杰祖籍辽宁沈阳,1940年出生。1965年,二十六岁的栾恩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精密仪器专业的研究生。从此,他和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工作中严谨务实的栾恩杰,在同事们的眼里却是个幽默风趣、爱激动的可爱老头儿。别看栾恩杰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可他的人生并不是全都在设计室、发射场中。

  他对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在诗词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闲暇时,他爱看书,还爱做诗。他是一个喜欢用诗表达情绪的人。

  2005年,他创作的近百首诗词由宇航出版社结集出版,题目为《村子情怀——栾恩杰诗词集》,算是他在业余爱好方面的一个总结。

  栾恩杰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诗为言声,且有声外之意。一首好词,其韵合词,读起来有似铁珠落地,铿锵之响,给人以清脆、振奋之感;有似涓涓细语,潺潺之声,让人心醉。”书中还有栾恩杰刚劲潇洒的书法作品及儿子曦曦细腻传神的工笔插图。

  在栾恩杰的诗词集中,我们读到了“唤得威风八面,我志问天九层”的豪情;读到了“远贵知崎路,近重识挚友”的友情;读到了“甜橘留,新蔗存凉处。只待鸿雁报归期,再把天伦述”的亲情;读到了“神往天际外,凡事地上求,诗言意到处,领悟异荣辱”的心情……

  闲暇时,栾恩杰爱读书,而且什么书都读,工作方面的书,比如关于世界上最新升空理论的书。还有大科学家的著作,比如牛顿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等。《几何原本》这个“大部头”,他仅用了三个月就读完了,而且把书上所有的题都解了出来,还作了批注。他还通读了《鲁迅全集》十八卷。《论语》则反复读了三遍。他还读了近几年出版的《江泽民文选》以及《大国崛起》、《话说中国》,甚至还读了一些佛教经典书籍等。他说:“我没有什么别的业余爱好,就是爱读书。在家里,桌子上有书,床上有书,卫生间里也有书,一有时间就读。”

  哈工大的求学时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栾恩杰的母校。说起这所学校,栾恩杰总带着一份激动,他不止一次说过:“哈工大的学生在外面从来没有给母校丢过脸。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五个总指挥中,有三个是哈工大的,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和我。我为哈工大而骄傲。”

  在哈工大求学的那段经历让栾恩杰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大学的条件也非常艰苦。栾恩杰刚入学时,宿舍是十四个同学住一个房间,而且是在地上搭大通铺,根本就没有桌子。在宿舍里没有桌子怎么学习呢?栾恩杰就找来一块三合板放在自己的腿上当“桌子”。他的眼镜腿掉了,就用一根绳系着,挂在耳朵上。

  栾恩杰回忆说:“当时虽然苦一些,但对自己要求很严。虽然吃不饱饭,但大家的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我特别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学习很用心,期末考试成绩也很好,还当上了学习委员。考试成绩公布后,哈工大校报的记者来采访我,问我是怎样学习的。我说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做题。于是,那个记者就写了一篇文章《栾恩杰是怎样学习的》刊登在校报上。我和几个科代表还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印成材料发给大家,互相交流,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1958年9月,邓小平到哈工大视察,提出“哈工大要搞尖端”的指示。为此,哈工大创建了一批尖端专业。

  栾恩杰正好赶上哈工大的专业调整,他被从电机系转到控制系,学习陀螺原理、仪表及惯性制导专业,陀螺仪是飞行器里的核心器件,飞机、导弹、飞船飞行时的姿态就是由陀螺仪控制的。他意识到,学习这个专业对于国家的科技事业和国防建设至关重要,因而他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这次偶然的专业调整,奠定了栾恩杰一生的事业方向。

  许多年后,在栾恩杰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领军人物时,回忆往事,他仍认为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为他积累了很多优秀品质,尤其是哈工大“要求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更是让他获益终生。

  “我要感谢老师教给了我基本的、扎实的功夫,虽然技术千差万别,但原理万变不离其宗,这是我这么多年工作的体会,也是哈工大对我的教育、培养。”

  1965年,从哈工大毕业后,栾恩杰在舅舅的鼓励和父亲的支持下,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主攻静电悬浮陀螺等当时国内的尖端学科。

  从普通技术员到国家航天局局长

  栾恩杰的航天事业,是从普通的技术员起步的。

  1968年,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的栾恩杰,被分配到内蒙古的七机部第四研究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这里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此后的几十年,他再没离开过航天。

  1968年,栾恩杰奔赴内蒙古,跨进了刚刚组建的国家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当时国防和航天需求的关键技术,为了进行某种型号新型导弹的制导研究,担任工程组长的栾恩杰和几个单位的专家一起,面对先进大国对技术的封锁,怀着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的决心和毅力,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潜心钻研,刻苦攻关,反复实验,用十三年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以后发展航天技术奠定了基础。

  从研究室副主任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再到研究院副院长,直到1988年担任第一个“一弹两用”的总指挥,栾恩杰在我国导弹控制技术、型号研制管理和国防科技工业管理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一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

  1989年,航空航天部党组提出“两抓一突破”,即:抓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航天技术为国民经济服务;突破载人航天。栾恩杰说:“1990年参与第一个亚星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承揽国际服务,用长征三号火箭进行商业发射,并且实现首次直播,发射工作由保密到公开,大家非常振奋,我作为试验大队的大队长感到很有成就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第一次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栾恩杰回忆说:“当航天员杨利伟从返回舱走出时,我感到中华民族真伟大,感到这一辈子值了!下辈子我还干航天。”

  诗言志,歌咏情,栾恩杰饱含激情地写了一首《献给航天战友的歌》:

  风雨征程展旗鼓,披甲恋战演英雄。敢使刀叉斗熊猲,更有浩气助豪情。十载谋筹点星座,五年艰辛抖威风。中华傲有忠臣在,何愁春秋无后生。场场幕幕都是彩,上上下下皆掌声。汇聚精英三十万,神舟摆渡游太空。

  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对航天的热情。

  1993年,栾恩杰出任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走上领导岗位;1998年升任局长,兼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主管工程质量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工作,直至2006年卸任。

  栾恩杰有句名言:“对于航天工作来说,质量是第一位的,成功才是硬道理。”

  长期从事航天工作,栾恩杰对这项事业有着清晰的认识:“航天是个风险性极大的事业。我已经不知道去过多少次试验场了,每次去几乎没有不落泪的。成功了,高兴得落泪;失败了,痛苦得落泪。”

  用栾恩杰的话说,搞航天的人总是透着一种紧张,既因为繁重工作的压力,同时也因为他们所肩负的使命的重大。“我这三十多年看得多了,发动机出过事,控制系统出过事,计算机出过事,弹头出过事,地面设备出过事,几乎没有没出过事的地方。所以,我每次到试验场都是胆突突的,但我还是要上。”栾恩杰说。

  在主政国家航天局的八年时间里,他主抓的其他工作也惊天动地。他倡导并组织完成了我国首部航天白皮书;作为主编,组织几千名各个领域的专家,用两年时间,撰写出版了图文并茂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该书成为我国第一部集国防科技工业各领域专业名词术语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工具书;在深空探测科学研究方面,他提出并指导了小行星附着等前瞻性课题的研究,为探月工程立项及中国以探月为起点的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间,栾恩杰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其个人获得的奖项证书不计其数。

  栾恩杰曾说:“在我当航天局局长的时候,赶上中国航天创造了很多第一。我感到,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航天这样表现高科技的实力和综合科技的发展;没有哪一项事业,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嫦娥”飞天,中国人的骄傲

  对于探月工程,栾恩杰有着很深的感情。

  1998年,他一出任国家航天局局长,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摆在他面前——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的规划论证。之后的两千多个日子,栾恩杰做了大量前期数据和试验的准备工作。

  栾恩杰回忆说:“2004年春节过后,温家宝总理批准了探月工程计划,并有专门批示。”他清楚地记得工程被批复的那一天,正好是猴年的大年初二,当晚,他用自己惯用的情感表达方式,记下了那一瞬间的兴奋与感慨:

  地球耕耘六万载,

  嫦娥思乡五千年。

  残壁遗训催思奋,

  虚度花甲无滋味。

  这一年,已六十四岁的栾恩杰又多了一个头衔——探月工程总指挥。

  作为探月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聘请了一批各个领域资深的老科学家,因为这些人不仅科研经验丰富,而且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虽然有时也觉得很累,但也愿意把这件事继续干下去”。

  “嫦娥工程”是中国第一个深空探测工程,它以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来命名,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飞天梦想和对科学未知领域强烈的探索愿望。这项工程对推动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耀眼的灯光下,栾恩杰和建筑大师吴良镛、艺术大师乔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一起,获得了中国十大系列英才奖。颁奖词这样称赞栾恩杰:“我国著名的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这句颁奖词,概括了他一生在航天事业上的两大建树。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海拔一千五百米、有着“月亮城”之称的西昌,在火箭升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阳和火箭喷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中国人几千年的“奔月”梦想也燃起来了……

  作为绕月探测工程的总指挥,栾恩杰激动地说:“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的深空探测正式启动。”

  在预计为一年的工作中,前往月球“探亲”的嫦娥一号要完成四大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四万公里至四十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截至发稿,嫦娥一号卫星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在此基础上,首个月球三维立体图像也已制作完成。

  图片静静无声,梦想已越千年。

  中国的探月工程及成果,对中国而言是开创性的,对世界而言,也将为国际空间研究提供宝贵的探索。

  如今,为中国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将自己一生都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栾恩杰,正在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抒写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王建柱来源:名人传记2008年1期

  第2篇:在培训教学中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在职工培训中,深入研究学员主体地位问题,对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员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形成平等和谐、共同参与的状态,必将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在职职工培训的目的是促进员工转变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技能。在职职工的培训教学与中小学教育及学历教育有很多不同,教学的对象是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成人,若忽视成人的特点,还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重视学员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既浪费了培训资源,又消耗了学员的宝贵时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训的对象是成人,成人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开展培训应从成人的学习特点入手,逐步探索适合成人的教学方法,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一、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学员主体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客观世界主体地位的学员,在外界多种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自身发展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作用。在“教”与“学”过程中,“教”虽然重要,但毕竟是外在的,“学”才是内在的。学员要获得知识和技能,归根结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教师不能包办。

  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以学为主”的观念。强调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培养学员独立学习和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的选题要新颖、有针对性,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为学员创设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学习空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培训的焦点。只有这样,培训的各个环节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中重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一)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培训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教学过程作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路径依赖,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合适的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好学员的主体性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必然要求。在成人培训中,学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相对更高,希望得到尊重的愿望相对更加迫切。充分认识到成人学员的特点,注意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将会使学员感到自己学习的独立性得到了足够重视,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整个培训在一种教师与学员相互配合的氛围中进行,促进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

  (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教学效果

  参加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希望通过培训能够学到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同时,学员往往面临家庭、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有时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在培训中发挥学员的主体性,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员可以根据个体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一旦学员有了兴趣,不仅能更好地克服困难,而且有利于学员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发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加强教师与学员互动,促进教学相长

  在培训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员提问少,没有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在培训中注意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赋予学员更多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多通过提问式、启发式等开展教学,从而增强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同时,提问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由此能够促进教学相长。

  二、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在职培训学员是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成年人,若要更好地发挥学员在培训中的作用,提高培训效果,必须重视成人的学习特点:一是独立的、不断强化、自我指导的个性。二是具有丰富多样而又个性化的经验。三是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以及时、有用为取向,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四是学习能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优势。五是在职员工的自我意识和自律水平已成熟或基本成熟,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整体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及自我调节能力,希望别人尊重他的独立地位,希望在学习中别人能看重自己,保持强烈的自尊心。六是在职员工承担着家庭和社会双重职责,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由于个性差异,受社会因素影响等原因,其经验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成人学员的丰富经验除了可供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外,还可在学员群体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索。

  三、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度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员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员的心理需要,这种教育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虽然也有讲授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充当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成答案的人,而学员则更多的参与到了知识的学习、理解、探讨、掌握和创新当中。

  新型教学法灵活运用于课堂中,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为以往陈旧的讲授法增添了新颖的色彩,满足了学员“喜新厌旧”的心理需要,更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更利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它有利于发展学员能力。能使学员从被动的听、记转为主动参与教学,从而有利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再次,多种教学法并用,能够使教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的特长。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举办学员论坛

  教学组织者应积极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学员反馈需要了解借鉴远程教学开展比较成功的兄弟单位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选择远程教学开展比较好的省份进行经验分享。培训前提前告知学员,让其有时间准备教学课件,总结本省开展远程教学工作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培训中集中安排时间开展学员论坛。兄弟单位的经验对其他省份开展类似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学员交流讨论热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同时优秀省份展示的工作成果对其他单位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评比

  为了提高学员的课件开发能力,要求学员在参加培训时带来10分钟左右的微课件,培训中安排半天进行课件展示,教师组织评委现场点评。为了鼓励学员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可以尝试与学员进行“角色互换”,让学员当老师,自己当学生,由学生完成对课堂内容的讲解,教师认真“听讲”,并在课后进行点评。

  (三)划分学习小组,促进讨论交流

  单纯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视学生感受,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中去。要改善这种情况,成立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按学员的省份,性别、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分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各小组分别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行课堂讨论,制定出解决方案,将发言提纲写在纸上,最后每个小组派发言人上台进行分享与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探讨和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在学员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就解决了,这种方式真正把学员推到学习的中心,让学员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在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释放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真正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加强引导,学员才是课堂的主人。引导学员思考、让学员自己寻找答案,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是开放式的,让学员总结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答案。

  (四)成立班委会,加强学员自我管理能力

  学员来自四面八方,集中学习时间有限,边工作边学习,工学矛盾突出,若不加强管理,就会使一些学员由于工作压力、家庭原因等放松学习。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就要特别强化班委会作用,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能力。应在工作中建立一个由“学院—教务处—班主任—班委会—学习小组长—骨干学员”的组织体系。

  首先,重视班长的选任。在选班长的条件上,要求政治素质好,有组织协调能力,有热爱班长工作的激情和责任心,在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有奉献精神,有开朗的性格等,选出来的班长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带领全体学员去落实培训的意图和目标。

  其次,在选班委的时间方面,坚持做到宜早不宜迟。从学员报名开始考察每一个学员,并在学员入学后的第一次面授期间内完成班委的选配,以保证学员的正常管理。同时成立学习小组,按小组进行考勤、开展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估,不仅能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的行为习惯,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切实增强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方便学员管理。另外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学员和积极分子学员,同时对一般学员,始终做到一视同仁,热情关心,服务周到,注重发挥他们的作用。平时认为表现一般的学员是人数最多的班级学员的主体,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具体建议与思考

  突出学员主体地位,不单是一种认识和理念,更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具体举措和行动。

  (一)转变成人教育观念,突出学员主体地位

  教师须转变观念,改变“教”与“学”彼此分离的现状,真正置学员于中心和主体地位,确立培训围绕学员开展的理念,努力发挥学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加强调研,按需培训

  按需培训是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做法,也是突出学员主体地位的首要方面。这需要培训机构根据自身功能和定位,在开展培训前,扎扎实实地做好需求调研工作,认真分析组织、岗位、个人三方面的需求,设计真正满足学员培训需求的培训内容。

  近年来,各级干部培训机构在满足组织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努力整合教学资源,纷纷推出干部培训的自主选学课程。自主选学式培训突出了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培训需求导向,改变了“教什么学什么”的传统方式,将“大锅饭”变为“自助餐”,较好地做到了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顺应了广大干部学员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培训需求。

  (三)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学员的主体学习地位

  培训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培训方式的创新,提升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一方面,应该加大应用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学员参与度高且普遍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如行动学习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互动研讨、现场教学等培训方式的比重,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对上述培训方式的总结提炼,制定标准、规范流程、固化经验,改进不足。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成人学习的参与式、反思式、行动式特点,进一步加大对新的培训方式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应用。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大对E-learning、移动学习及混合式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应用,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注重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员真正成为培训学习的主人,实现学员思维与行为的改变,促进组织的发展和绩效的改善。

  (四)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学员自我管理

  学员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方面: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班级日常学习、文体活动,日常考勤,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互助学习、自主学习等诸多方面。在学员管理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自我管理的潜能,这既符合成人教育培训的管理规律,也是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得到全面锻炼的一种机会,更是尊重学员、调动学员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为此,应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委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管理学员,充分挖掘和利用学员资源与潜能,让他们在管理上唱主角。

  (五)积极推动学员的行为改变与培训成果转化

  第一,培训期间要强化学员成果转化的意识,通过导学、课堂结束总结及课后小结等方式及时引导学员对培训内容进行思考与总结,促进学员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找出工作中的问题和症结。

  第二,帮助学员制定循序渐进又切实可行的工作改进计划。

  第三,建立与送培单位的沟通与反馈机制,促进送培单位营造学员培训后行为改变与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氛围与激励机制。尤其要取得学员的主管领导支持,这对推动工作改进计划的落实至关重要。

  第四,利用信息技术为训后学员搭建后续学习咨询交流的资源平台,推动训后学员间、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为学员的成果转化提供长效的支持与服务。

  第五,建立对受训学员的跟踪评估机制,通过跟踪评估工作,助推学员受训后行为改变,并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从而实现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培训质量的有效提升。

  作者:侯锦芳赵翠云来源:继续教育2015年1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kejilunwen/26547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