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212-01

  众所周知,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一直都很重视,虽然在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小有成就,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自从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后,我省相关部门对当下新农村的建设进行了重新规划及部署,希望可以结合城乡增减挂钩政策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

  1 我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1.1 贵州省农村现状

  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5%,特别是一些贫困村落,居住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深,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距城镇和交通主干道较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差,地质灾害多发,极大地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1.2 新农村建设的布局与要求

  我省在新农村的建设与整体的布局上,都需要符合政策的规定和城乡的发展,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从事人员必须以集约、节约用地作为发展基础,并根据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以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建设用地与林业、农耕用地等问题,确保农村的每一块土地都可以得到全面合理利用,进而提高我省土地使用率[1]。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目的和模式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目的

  我国是在2004年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实质就是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最大程度减少土地的浪费,并确保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可以相互平衡,共同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时之所以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其原因是农村建设用地浪费大,人均土地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是对新农村的发展建设一个新篇章,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用地和耕地之间的矛盾,进而提高土地使用率。

  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模式

  就目前的农村的发展现状而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全村定居型,就是将分散的住宅合并成一个村庄,并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主要针对于小型聚落的农村;二是城郊合并型,就是将县城的居民、主干路与城市周边的居民进行?y一管理,主要针对于发达的农村;三是拆旧建新模式,就是将无人居住与年久失修房屋拆掉,并建造新的居民使用地[2]。

  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3.1 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在我省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尤其是要注重选择建设的地址,不但要连接交通的主干道,还要避免影响到周边耕地的利用,确保新农村的建设用地、农民的耕地、以及其它用地都可以有序的分布开来,并同步规划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华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新农村的发展建设,进而提高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

  3.2 促进地方产业的合理布局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促进地方产业的合理布局。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可以对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分配,并且采用集约化的方式使用土地,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3]。我省在实施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岗定迁,以产促搬,根据可就业岗位,可脱贫产业合理确定安置点容量和安置点建设规模,确保群众搬迁后有业可就,有事可做。

  3.3 积极推进拆旧复绿工作

  我省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同时编制宅基地复垦复绿计划书,统筹组织旧房拆除和土地复垦复绿,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和生态修复,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流转土地,并结合农业开发,退耕还林以及产业扶贫政策,对原有土地集中开发利用,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经果林、中药材、茶叶等作物,最大程度地减少土地的浪费、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户增收和生态恢复双赢。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促进新农村的建设重要催化剂,不但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建新拆旧,优化了农村建设用地结构,解决人地矛盾突出问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缓解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扎实推进我省大扶贫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13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