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

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因此我们教师要重视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把课本的知识传授当成唯一任务,提问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弊端,目前教师提问现状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提问过少或过多

  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减少课堂提问,更甚者一堂课下来,提问不超过三次,都以自己讲述为主,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意愿,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也有部分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教学中,要形成师生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因此他们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在课堂上过多地提问、分析,使学生周旋在一系列的提问中,“满堂灌”变成了 “满堂问”或 “屏幕问”,学生失去自主思考、体验的时间,这也将阻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难度把握不当

  一般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把握不了问题的难度,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过浅或过深,问题过浅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就会觉得所提问题缺少思维价值,没有什么意思,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率。过深的问题则超越学生认知水平,这种提问的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达不到教师教学目标。

  三、问题形式过于单一

  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形式过于单一,提问形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提问的内容就是检查学生的知识和对课本的理解。这种提问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端,让我们农村高中化学课堂的提问更有效?

  (1)设计问题的数量,贵在精。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太少,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问题太多,往往使学生频于答题,也极可能出现学生活动或思维与自己预先设想的不同的情况,学生无法及时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不能及时完成一堂课的授课,而为了赶教学进度硬把学生拉到自己备好的教案里。在问答过程中,牢牢抓住是否与自己设计好的教学程序相吻合的答案,却忽视了最精彩、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部分,甚至有时候就干脆师代生答,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作用,既达不到自己预想的目的,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设计好问题梯度,由浅入深。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由浅入深、阶梯性的问题系列,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纵向发展。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首先根据实验演示1铜、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提出第一个问题:“铜、锌分别放入硫酸溶液中的反应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就可根据金属活泼性来解释实验现象,然后再根据实验2将铜、锌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可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铜变的‘活泼’了?”学生可根据2个实验中的不同点找出问题的所在――导线连接,最后根据实验3将铜、锌用导线并连接电流表再放入硫酸溶液中,通过实验现象验证学生的推测,并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铜锌在连接导线后会产生电流” 这第三个问题的提出就直逼原电池的主题,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样通过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入手,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在设计难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的问题所引起的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作用也不同。根据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思维参与程度,我们把问题分为两种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低水平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认和简单应用,例如:“什么是强弱电解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等,高水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例如“为什么生活中不用浓氨水作为氮肥”、“如何鉴别Cl-、Br-、I-”等等,低水平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高水平的问题有利于摆脱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设计问题形式,花而不乱。不同的课堂提问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学习兴趣,课堂提问的形式通常有集体提问、个别提问、小组讨论。

  集体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这种提问对于振奋学生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但应避免那种“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的提问方式,这类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凭感觉、乱猜想式的回答,会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提问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时,如果直接问硫酸有什么性质,学生就不清楚自己要回答什么方面,所以要问清楚,因此我们可以提问以下几个问题:“浓硫酸能使胆矾晶体有蓝色变成白色粉末说明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使纸张变黑色说明具有什么性质?”“浓硫酸使铜溶解说明具有什么性质?”这样学生很清楚分别提问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和酸性。

  个别式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提问形式,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全体学生思考,然后提问个别学生。但在这里不能只提问好学生,不提问差生,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因此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分别提问不同的学生,例如在讲述氯水的性质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氯水?”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水中的那个成分”。另外个别提问还可以对那些上课心不在焉, 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以暗示和提醒,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影响课堂次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和实践,课堂小组讨论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小组讨论一般要有讨论的话题和焦点,是由小组人员集中讨论、并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在c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应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理出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例如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也可以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电解过程中两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用什么方法检验”,在氯水的性质中,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氯水中有那些分子或离子?”在化学课堂中我们提问可以综合采用各种形式,但是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都是低级提问,那么看似热闹,却对学生能力提升没有或很少帮助,这样的提问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据内容选择形式,让我们的提问花儿不乱,更“高效”。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摸索,能够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43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