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三农问题 > 农村地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地方作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三农问题


  在中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指挥下,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 “练、练、练,考、考、考”是对“城市化模式”的简单照搬,忽视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学生的乡土生活,使得很多乡土鲜活、丰富,极具教育潜质的作文教学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最终导致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更加低效,甚至无效。

  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关键在于“善假于物”――地方乡土资源这个“物”。作文教学中恰当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和空间,也能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目前学生作文苍白乏味,空洞无物,虚情假意,甚至学生写作时无从写起、无米下锅,这主要是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认知,忽视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 [1 ]写作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是作文的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才容易打开思维,有话可说,才可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 ]“没有对生活丰富的切身体验,写作最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3 ]王阳明也曾说:“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什么物来?” [4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丰富的乡土资源,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开展写作教学,为学生引来作文的“源头活水”,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提高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点评生活事象,提高思想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学生身边的乡土生活事象,正是作文教学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土生活,更应通过引导学生点评乡土生活中的各种事象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梁启超在《作文入门》中指出:“文章,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 [5 ]叶圣陶也曾说:“通过写作关,大概须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 [6 ]

  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于写作技巧的指导,把写作技巧视为作文教学的全部,把写作技巧的训练过程等同于学生写作的过程,这使得学生作文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倒退。事实上,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远不只是写作技巧的学习过程,更应是一个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发展认知、增进思维、提升境界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结构重组的过程。乡土教育专家李元昌先生曾说:“通过认识和感受能力提高来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解决了语文教学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许多难题。” [7 ]关心国内外形势和乡土生活的时事要闻,都是丰富和提高思想认识的途径。因此,设计“时事类材料写作”专题,聚焦乡土生活事象,选取乡土生活的“时事材料”进行作文训练,以催长学生心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我们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阅读本地报刊《湛江日报》“热评”“热读”“民生”以及《湛江晚报》“热论”、“本土动态”“本土人物”“社区坊间”等栏目,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抓住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表达自己的看法。利用两报的“热评”“热论”资源,指导学生学习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对“热读”“民生”“本土动态”“本土人物”“社区坊间”等栏目中的生活事象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进行点评,写时评或杂感类文章。此外,结合口语练习,我们利用早读前5分钟开展“朝闻半岛”时事开讲活动,每天早上轮流由学生播报自己收集到的本地“新闻”,并作简单点评,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本土生活,关注地方发展,增强学生的乡土生活体验。“学生一旦对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产生社会角色的存在感” [8 ],能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只有认知有发展,思想境界提升,认识水平提高,才可能写出言有力度、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文章。” [9 ]

  二、抒写农家劳动,提升生活感悟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和材料来源的问题。” [10 ]缺少生活实践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是写不好作文的。而劳动是学生参与、体验和认识生活最直接的途径,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可以利用乡土生活资源,让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写作文,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为赋新诗强说愁”的作文陋习,使学生写作有实料有真情。如有一位同学在《给香蕉喷药记》一文中写道:“农家子弟不会干农活,这是何等可笑!劳动中出现的种种失误,使一向看不起劳动的我猛然醒悟:技能是生存的前提,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以为人!”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观察、学习、感受、体悟,不仅能掌握劳动技能,了解各种农活知识,也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学生若能把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不仅促使他们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反过来,应用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也开阔他们学习的领域,把他们的生产知识应用到语文学习上,促进语文能力的提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设计“渔民的一天”“一次难忘的农活”等劳动实践类题目,让学生结合自己经历的劳动生活和生产实践写作文。因为有真切的体验,他们的文章言之有物,真实感人,展现了很强的作文能力。有一些学生,他们不是写劳动的体验感受,却对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索,请教长辈,查找资料,写出了《香蕉为什么会变异》《雨季,虾池消毒要科学》《虾为什么长不大?》等科学知识含量很高的文章。   作文亦做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抒写劳动生活,不仅使学生融入乡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感悟、体味生活,体验与认识社会角色,学会承担社会角色与社会责任,懂得感恩,成长成为有责任能担当的社会人。这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个人的使命。

  三、采写乡土民俗,积淀文化素养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它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地域文化土壤基础之上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成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文章”。文章的好坏,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最全面最集中的反映。作文能力除了跟一个人的核心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关系之外,更与一个人的地域文化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民俗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民族中有其共性, 在一个地区内又有其个性。采写家乡的民间习俗,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家乡特有的风韵、情致,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写作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去了解、去认识乡土民俗,适时地开展一些乡土民俗文化讲座,鼓励他们参与乡土民俗活动,组织学生探访、采写乡土民俗。尤其是乡土民俗文化中蕴含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更是写作教学应该挖掘的写作主题。同时,利用凝结着真、善、美等情感的乡土民俗资源来熏陶感染学生,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民俗风俗为题材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指导学生欣赏各种乡土民俗所蕴含的造型美、神韵美、精神美、情感美、寓意美、和谐美、动作美、阳刚美等,让学生写关于乡土民俗的鉴赏、推介类文章,表现乡土民俗之美。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也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我们组织“采风”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乡土民俗、生活习俗,让学生以乡土民俗为写作题材,采用“采风手记”的形式把对乡土民俗、生活习俗的认识或采风过程中的体验写下来。在采风过程中,通过访谈、观察和交流,甚至亲历其中,有见闻、有体验、有感受,特别是那些乡土特色民俗和有趣的生活习俗激起了学生好奇心,积极探询了解,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如学生写妈祖圣诞拜祭盛况的文章《三月坡,你想不到的热闹》,写清明节扫墓见闻感受的文章《清明节那天》,写参加亲戚家“年例”见闻的文章《奇怪的傩舞,难忘的年例》,写自己参加游神活动感想的文章《游神不是迷信》,等等。通过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的认识认知,培育了学生的乡土情怀,积淀和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11 ]这其实就是倡导生活化教育。体验式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回归生活,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乡土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体验、感悟、抒写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写作。这样,就能使学生作文“有米下锅”,使学生能写出“言之有物,思有深度,情有感染度”的好文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annongwenti/15358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