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社科论文 > 工程论文 > 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水氮运移模拟的问题和策略

控制灌溉条件下稻田水氮运移模拟的问题和策略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工程论文


 氮素是作物生长的必需大量元素之一,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水平。由于氮肥的施用和农业管理不当,目前我国的氮肥平均利用率仅为30%~50%,盈余的氮素除通过氨挥发流失到大气系统以外,一部分积累在土壤中,使农田土壤的养分盈余不断提高,导致农田生态系统营养流失量的增加,一部分通过排水、径流、渗漏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造成了难以治理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控制农田氮流失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措施之一。
  影响氮素向水体迁移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导致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从预防污染的角度分析,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种:施肥的种类、方法和时间;土地利用类型及耕作强度;降雨量及降雨强度。文章根据试验区的水土特点,通过参数设置,将上述影响因素融合到HYDRUS-1D模型中,模拟控制灌溉下水稻分蘖期的水氮运移,分析控灌条件下稻田的氮素变化特点,为合理制定农田排水方案,探寻切实可行的农业水土环境修复措施提供参考。
  1 模拟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内。气候条件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集中在4-6月的梅雨季节和7-9月的台风季节,形成两个峰值,年降水量1987~1263mm,年蒸发量900~950mm,年平均湿度80%,干旱指数为0.72。多年平均温度16.5℃,年平均日照2061h,日照率47%,无霜期228d。稻田地下水埋深在50cm~150cm范围内。土壤情况具体见表1和表2。
  2 模型计算条件及参数
  2.1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利用HYDRUS软件模拟水稻施尿素75kg/hm2后15d内的水氮运移,选择的观测点分别为土层20cm、40cm和60cm处。由于氮素的转化复杂,研究水稻田中氮素运移时,分别研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运移状况。所定边界初始条件和模型各参数如下:
  模拟土体的下边界设在80cm处;
  水分运移以土壤含水量为变量,控制灌溉方式下日常田间水分保持在饱和含水量的70%-100%,故水分运移初始条件下田间水分设为饱和含水量的85%;
  水分运移的边界条件考虑灌水,棵间蒸发和植株蒸腾,上边界条件为表层的大气边界,由于观测点土层在稻田地下水位的变动范围内,因此下边界条件为变压力水头;
  溶质运移的初始条件设定不考虑土壤中原有氮素含量,故初始浓度为零。溶质运移的上、下边界设为定通量边界。
  2.2 参数设定
  土壤水分参数选用Van Genuchten-Mualem方程进行计算,并且忽略滞后作用。根据试验区土壤结构和水分特性,利用HYDRUS-1D模型自带的神经网络预测功能,求得土壤水分参数初值见表3。
  溶质运移选用的时间离散方法为Crank-Nicholson有限差分法,空间离散法采用伽辽金有限元法,溶质运移模型选用平衡模型,溶质运移参数见表4。
  根据已有经验确定水稻分蘖期根系长度为20cm,通过已知实验数据确定水稻在控制灌溉方式下的棵间蒸发E=3.83mm/d,植株蒸腾T=0.77mm/d。
  3 模拟结果分析
  3.1 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动态
  控制灌溉条件下,三个土层(20cm、40cm和60cm)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土壤含水量变化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原因在于控制灌溉方式下,田间没有建立水层,为保持设定的土壤含水量,需要定期对土壤进行灌水,灌水后体积含水量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层水逐步下渗,土壤含水量的峰值会出现一定的滞后效应,由图1还知,40cm土层含水量最大,这是由于该土层为粉砂质粘土,粘粒多,对水分的吸持力大,是土壤理化性质的表现,符合实际情况。
  3.2 不同土层的氮素变化动态
  控制灌溉条件下,三个土层(20cm、40cm和60cm)铵态氮在土壤溶液中的运移情况如图2所示,硝态氮在土壤溶液中的运移情况,如图3所示。20cm土层的铵态氮在施肥后6d内浓度上升显著,之后趋于平缓,40cm土层和60cm土层的铵态氮浓度变化速度明显下降,尤其是60cm土层,铵态氮浓度基本不变。这说明土壤中氮素的迁移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中。硝态氮在40cm土层和60cm土层的浓度变化与铵态氮基本一致,20cm土层中0-6d的硝态氮浓度变化速度略滞后于铵态氮,6d后,铵态氮浓度趋于平稳,而硝态氮浓度则呈上升趋势,这是由于氮肥施入土壤后,先经过矿化作用被矿化为铵态氮,铵态氮再经硝化作用后形成硝态氮。而硝态氮的浓度值高于铵态氮的浓度值,是由硝态氮的分子质量大于铵态氮造成的。
  3.3 不同土层的水氮运移相关性
  对比土壤含水量(见图1)和土壤氮素含量(见图2、图3)可以发现,20cm土层中,在铵态氮的含量尚未趋于稳定的0-6d内,灌水过程能显著提高铵态氮浓度的增幅,这主要是稻田补水扰动土壤,促进土壤表层吸附的铵态氮释放而造成的。而灌水对硝态氮的浓度影响在施肥6d后比较显著,主要是由于前期铵态氮尚处于形成期,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不高,灌水对硝态氮的运移影响不大,后期随着铵态氮的含量增加硝化反应加剧,故后期硝态氮比铵态氮更易淋失,这与对施肥后15d时测得的土层底部溶质通量(见表5)是吻合的。
  经对比还发现,即使40cm土层中的土壤含水大于20cm土层,其氮素含量的变化速度仍要远小于20cm土层中氮素含量的变化速度,这说明浅层土壤中的氮素更易随水分流失。
  4 结束语
  根据对HYDRUS-1D模拟水稻分蘖期内控制灌溉下的水氮运移结果分析,施肥后浅层土壤中的氮素随水分运移显著,即使施肥6d后铵态氮的运移趋于稳定,但硝态氮却依然保持活跃。为防止土壤中的氮素流失,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应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不建立田面水层,使田间保持“只湿不淹”的状态,不仅可节省灌溉水量,更减少了排水量,从而降低水分渗漏和氮素淋失。而针对各阶段氮素成分的变化,选择适宜的生态减污方法,吸纳农田排水中的氮素,对降低农田面源污染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樊向阳,庞鸿宾,齐学斌,等.氮素运移转化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172-176.
  王夏晖,刘军,王益权.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素的运移特征研究.土壤通报,2002,33(3):202-206.
  曹志洪.科学施肥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土壤,1998(2):57-63.
  张春伦,朱兴明,胡思农.缓释尿素肥效 及氮素利用率研究.土壤肥料,1998(6):17.
  肖梦华,俞双恩,章云龙.控制排水条件下淹水稻田田面及地下水氮浓度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180-186.
  张文渊.水环境中的氮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24(1):27-28.
  作者简介:金斌斌(1976-),女,浙江嘉兴人,博士在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在农业水土资源中的利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sklw/slgc/2513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