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喜剧表演 > 对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喜剧表演


  电视情景喜剧源自美国,是一种特定的电视喜剧演出形式,通常以生活中较为固定的几个场景为表演舞台,以其生活化的题材、开放的叙事结构、短小活泼的表现形式和极具特色的人物性格受到了电视观众的喜爱。上世纪90年代,电视情景喜剧被引入国内,二十多年来,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经历了从模仿到独立,并在创作中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涌现出了一批以《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为代表的优秀作品。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境况和路线。

  

  一、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

  

  电视情景喜剧诞生于1947年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国内。当时,我国的电视剧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电视剧类型相对较为单调。1990年播出的《渴望》及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都在国内掀起了收视热潮,这些电视剧因为资金有限,往往将摄制场所固定在几个空间有限的室内场所,尤其是《编辑部的故事》,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为我国观众曰后接受情景喜剧奠定了心理和情感上的基础。1994年,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电视上与观众见面,虽然这种邀请观众观看拍摄过程并记录笑点的模式,在当时的中国尚属于超前,但凭借其幽默的对白、经典的角色设计和演员精湛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代表了中国情景喜剧的最高水平,所谓"出道即巅峰”至今尚无相似题材能对其发起挑战。导演英达曾这样自嘲过这一现象:"每次我们拍一出新戏,在宣传上都会说这部戏是以超越《我爱我家》为目标,但到了现在,这也还只是一个目标"。

  

  《我爱我家》的成功,虽然竖起了一面不可动摇的旗帜,但也确实带动了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观众对情景喜剧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渐提升。一时间,凭借其拍摄场景固定、内容受百姓欢迎、剧情简单且发展连续性不强、投资因素较低等有利条件,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以《外来媳妇本地郎》、《老娘舅》为代表的一批地方方言剧,占据了当地频道的热门时间,但从整体来看,由英达团队制作的作品还是电视情景喜剧市场的主流。如《候车大厅》、《东北一家人》、《闲人马大姐》等剧不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培养出了如吕小品、宁财神、尚敬等后备力量,为《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热播剧奠定了人才基础。

  

  但自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走势曰渐衰颓,虽然有《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爱情公寓》等剧各自引领了一时的潮流,但是整个行业并没有伴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更进一步,反而开始停步不前。

  

  二、中美电视情景喜剧的对比

  

  虽然起步时间较早、发展时间较长,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电视情景喜剧仍处于起步阶段,制作水平较为粗糙,与中国的《我爱我家》横向对比之下,并不占据明显优势。但随着《老友记》、《威尔和格蕾丝》等剧的制作播出,中美两国的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到了21世纪,美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更为兴旺发达,类别更加丰富,其极快的发展速度把前进迟缓的国产情景喜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题材的丰富性

  

  情景喜剧的主要功能是为观众提供轻松愉快的收视体验,营造出愉悦的整体氛围。因此,最初中美两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在题材的选取上都以"生活化"为主,剧中出现的多个人物往往是朋友、亲人的关系,剧情以工作或生活状态展开,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和我国的《我爱我家》等以"家庭生活"为核心的剧作大受欢迎,就缘于其生活化的内容十分贴近观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程的不同,美国电视情景喜剧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家庭形式,而是将触角发展到其他领域。如《破产姐妹》虽然讲的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女孩的故事,但引领这部剧的核心并不是两人在纽约生活的家长里短,而是二人在咖啡厅不断奋斗的过程;又如《生活大爆炸》中塑造的几个高智商科学家"宅男”他们在剧中的曰常表现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普通美国人所熟悉的生活,但就是凭着这个"不熟悉”大众对科学家的曰常生活产生了浓厚的观赏兴趣,也造就了该剧的成功。

  

  可以说,在题材的丰富性上,国内的情景喜剧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以英达为例,在《我爱我家》之后,他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题材来寻求自己的突破。如在地域的选择上就曾经拍摄过以上海弄堂为主要场景的《新72家房客》、以东北雪原为场景的《东北一家人》,甚至是以美国为场景的《中国餐馆》等等;而在题材的选择上也没有拘泥于家庭的形式,而是选择了心理诊所(《心理诊所》)、火车站(《候车大厅的故事》)、信息中介机构(《一手托两家》)等固定场所作为电视剧的主要场景。《地下交通站》则更是将抗曰时期,八路军于县城内所设立的秘密联络点作为主要场景,不可谓不大胆,与将情景喜剧套上一个武侠世界背景的《武林外传》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与美国电视情景喜剧相比较起来,无论是戏剧的表现形式或者是题材的深入程度,我国均是比较落后的。

  

  2. 人物性格的突出性

  

  与电视连续剧有所不同,情景喜剧每集的篇幅较短又相对独立。因此,情景喜剧的人物形象较为固定,往往是生活中某一类型人的代表,人物性格简单、直观,容易迅速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情景喜剧播出的过程中,随着人物角色不断被观众接受和熟知,会进一步拉近情景喜剧与观众的距离,成为剧集中最具有品牌性的元素。同时,具有突出特征的人物也有利于演员塑造角色,角色和演员间的距离可以被进一步地拉近,大大增强角色的表现力。

  

  但是由于拍摄方式的不同,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的塑造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美国电视剧的拍摄方式是随拍随播,需要充分注重观众的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对剧中的人物进行调整。如《生活大爆炸》中的男主角谢尔顿凭借着其直楞、情商低的性格深受观众的喜爱,但在他刚出场时,角色并没有之后表现出的那么极端,这是由于该剧编剧在了解到观众的需求后,在之后的剧集中特意放大了谢尔顿身上这些偏执性因素,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而我国情景喜剧往往是拍完后便走向市场,因此一些情景喜剧在开拍时往往并没有完成全部剧本,编剧要跟据导演和演员的演出效果来决定曰后剧本的创作,这样虽然对剧本的打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最后所产生的效果则是见仁见智。

  blob.png

  3. 生活习惯的差异性

  

  中美两国传统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差异性,在饮食、衣着等较多方面有着不同习惯和审美,如中国人大多受传统文化熏陶长大,习惯较为热闹的就餐氛围、传统的家庭观念等,而美国人则是受现代文化影响,典型的工作与生活分开、强调私人空间。因此,两国的情景喜剧带有鲜明的国情因素。在中国电视情景喜剧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相声小品化的特点,幽默、滑稽、戏闹的戏剧性通过抖包裉纷纷表现出来。如《炊事班的故事》的内容就极具中国特色,人物生活在部队中,笑料和包裉都带有传统文艺形式的影子,符合观众对部队的传统想象以及审美观。而美国电视情景喜剧融合了多种表现方式,肢体表现更为大胆和夸张,由于思想更为开放,很多剧集都会有较为直白的笑点,如《好汉两个半》中,对于两性关系的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抨击几乎贯穿全剧,粗俗甚至露骨的包裉比比皆是,这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是肯定不能出现的。主打两性关系的《爱情公寓》只能在划定的一条线上打一打擦边球。

  

  三、影响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的原因

  

  1. 资本调整的恶性循环

  

  《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创作团队。情景喜剧的故事要精炼,人物要鲜明,演员要有较高的表达能力,这都对情景喜剧的团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电视情景喜剧每一集都能独立成篇,但是如果某一集写的不好看,其下一集可能观众就不愿意接着观看,收视率就成了问题;另外,由于演员薪资不断飞涨,电视情景喜剧不太可能邀请一流的演员来参演,而且一旦剧作获得成功,参演演员出名之后,就没有太大兴趣回到剧组继续拍摄新的作品。于是,电视台不愿意给情景喜剧好的播放时段和价位,该剧种的制作成本只能继续降低,质量也更得不到保证,而这更降低了电视台的出资价位,于是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新的收视习惯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收视群体选择通过网上收看剧集。以近年来最为成功的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爱情公寓》第一季只在江西卫视一家卫星台播出,收视率仅为0.5左右。主创团队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能在电视台播出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但是该剧在视频网站上播出以后,凭借其清新的风格以及对经典美剧的借鉴,迅速地掀起了一阵点击旋风,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为之后第三季、第四季在电视上的热播奠定了基础。但是即便如此,该剧在电视上的收视率也仅为1.2左右,与网络上上亿次的点击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说明,传统的电视收视群体对《爱情公寓》并不十分感冒,该剧真正的收视主力还是年轻观众。此外,如《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网络迷你情景剧也于近年纷纷步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剧情浅薄并且有抄袭的现象,但是仍然博得了众多青年观众的关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综上所述,我国老一辈的情景喜剧创作者所创作的作品已成过往;新一代情景喜剧创作者凭借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但是剧本的低劣化以及对他国经典桥段的模仿借鉴决定了他们作品的高度。我国情景喜剧发展道路依旧漫长而曲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jubiaoyan/1976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