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新闻 > 军事新闻学的传播途径和理论思考毕业论文(共2篇)

军事新闻学的传播途径和理论思考毕业论文(共2篇)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新闻



     军事新闻学的学科主要是以军人为报道对象,听到军事新闻大家可以都会联想到充满了战场的火药味、战壕的硝烟味,战士的汗酸味等现象,但军事新闻在着力反映军营生活阳刚之美的同时,还应重视人的情感沟通,努力增强军事新闻人物的亲和力,使之更贴近受众,吸引感染受众。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军事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国防生建设发展与现今军事新闻传播的理论思考


  国防生作为军队依托地方高等院校培养的后备军官,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一种创新型模式,国防生作为未来我军的干部的主要来源之一,其综合能力及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反映培养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我军现代化建设,影响到我军履行新阶段、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因此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等文件中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国防事业、热爱军队”。使每一名国防生实现在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一名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的优秀军队干部。因此加强和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防生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


  1国防生思想政治情况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国防生思想动态,我们分别对在读国防生和已经毕业的国防生展开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实践创新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且问卷回收率达到99%。从问卷中我们发现在校国防生当前的思想状况整体呈现积极、正确、向上的态势,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具备入伍动机端正、身份认同感强、政治素质过硬等特征。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少数国防生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献身国防思想不牢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目的不明确,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体意识等等现象。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的缺失、奋斗和奉献精神不够充足以及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忽视,不仅给其他的国防生造成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不良影响,也在普通大学生面前损坏了国防生的优良形象,对于国防生未来的整体建设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国防生的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和需求,我们应当不断加强和发挥军事新闻的传播作用和意义,通过思想上的宣传巩固和加强国防生献身国防的坚定性和为了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军事新闻的传播就是坚定国防生的思想信念,坚定信念就是为日后前往部队任职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1解放思想,把“中国梦”与“国防梦”融入到与国防建设相适应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为加强未来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着眼于国防建设和军事人才的要求,要实事求是,发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努力按照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努力把“中国梦”和国防生的“国防梦”相结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以深入“国防梦”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国防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品德优良、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和能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军人。以观念上的更新促进工作上的创新,积极探索高校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拓展和创新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与国防建设相适应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切实加强国防生政治理论教育就是要在继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加大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力度。一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积极吸收现代科技发展成果,运用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二是突出运用纸质媒体的作用和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三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2.2以校内外刊物为核心,拓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而通过军事新闻传播的方式如在保证不泄露部队机密的条件下适当的对国防生分发内部报纸,加强国防生对于部队的认知和了解程度。


  理想信念教育是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下,既是大学生,又是准军人的国防生,知识上有其丰富于真正军人的一面,但同时政治思想上也有其过于活跃的一面,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通过组织国防生学习《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等国内主要的军事新闻类刊物,使拓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帮助国防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充分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任务,认清我军新军事变革面临的挑战,认清肩上担当的责任,增强光荣感、责任感。


  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来教育国防生,用先进文化培育国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定期举办军事报告会、形势政治报告会、英模报告会等,培养国防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爱党、爱国、爱军的坚贞信念。把培养理想信念的目标与国防建设和部队需求相结合,以塑造国防生的军人情怀、提升国防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含金量为创新点和出发点,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及认识、观察、处理问题的水平,把他们培养成爱党爱国讲忠诚、爱军为民讲宗旨、不辱使命甘于奉献的优秀后备军官。


  2.3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拓展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重要乃至非常必要的沟通渠道。网络世界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对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即是给予也是一种挑战,为了防范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渗透、不良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道德沦丧等不利现象的产生,应该加强对于国防生使用网络的管理力度,在对国防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提高国防生们的网络技能、提高国防生信息选择能力和保密意识的培养,自觉做到不闯入禁区,不传播有害信息不传播不发表错误甚至反动言论,更重要是要防止军事秘密的泄漏。防但为使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高校可充分发挥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国防生思想政治网站,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网络沟通互动性强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通过开设现代军事、军政训练、国防教育、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军事科技、连线军营、自我管理、心理测验等栏目,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平台的全能性和综合性。同时可以不定期邀请专家在网上分析国防生常见的思想政治问题、组织网上专题讨论、任课教师网上答疑等。充分调动广大国防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生自我教育在相对宽松的网络世界自然结合起来。其次我们在建立完善国防生思想政治网站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QQ等即时聊天工具,将通知公告和资源以最快最简单的形式传递给每一个人。


  第2篇:增强军事新闻亲和力的几条途径


  部队工作常年累月日复一日,有句玩笑话,去年的新闻今年拿来一样能用,无非是征收新兵、欢送老兵,复员转业加训练。这种说法其实忽略了“人”——这一新闻报道的主体。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笔下的新闻人物充满人情味和亲和力呢?


  一、增强典型人物的可信度


  曾经一段时间,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塑造了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一说起英雄,心里的神秘感油然而生,没有儿女情长,只有豪言壮语,只会自我牺牲等等,比如写到廉政典型,就是一心只为事业,不顾家庭,不顾身体,塑造谁就把套子往那个人身上套,那么多人写出来都像一个人,摆脱不了千篇一律的窠臼。貌似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实是不合实际的“典型特征”的叠加。这样塑造出来的高大全的典型,片面夸张,离受众距离远,失去了人情味,也是不符合科学的生活和工作观念的,受众先产生了质疑和抵触,这样的报道宣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所有的新闻人物,归根到底是人,必然要带人情味。全军学雷锋标兵丁红军一次做报告时曾这样说过:“我第一次在火车站帮助一位山东大娘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像我的妈妈,如果我妈妈在旅途中碰到了困难,也有像这样的人去帮助,那我今天做的这件好事就是给我妈妈做的。”这样毫不华丽的语句,淳朴的感情,并没有标榜什么崇高的精神,但叫人感动。如果塑造典型人物时总追求望尘莫及的形象,读者就只能选择放弃阅读,甚至敬而远之。这就造成读者与英雄之间距离的遥远,因此对作品中杰出代表的一些所思所为难以理解,这样的宣传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态度如果诚恳,人的情感就能被牵动。新闻报道需要“以情感人”,也需要“以诚感人”。“人无信而不立”、待人以诚,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个一直对人诚实、一诺千金的人,他就能让人产生信任感。时间长了,别人内心就会建立一种信任心理。相反,一个不诚实的人,哪怕是一次过失,人们也会形成强烈的质疑,从而产生戒备心理。


  二、写出新闻人物的真实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人物宣传的基础。更是增强军事新闻亲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新闻记者而言,增强军事新闻作品的真实感有很多途径


  一是要体现新闻真实感,就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获得鲜活的原材料。要体现新闻作品的真实感,记者不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就不会获得事件现象和全貌的第一手材料;没有记者深入细致由所见到所思,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就不会对事实有全面的认识,也不会对事实有更深刻的体会,甚至连事实的真实性都保证不了。只有真实的作品才有力量才有魅力。


  二是要实现新闻真实感,就要采取亲身体验的采访方式、第一人称的记述视角。记者是新闻事实和受众之间的桥梁,通过记者的报道,把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因此拉近事实报道和受众心理之间的距离,就是记者需要多思考多下功夫的地方。《解放军报》记者高艾苏写的《雄兵乘风从天降——空降兵伞降训练亲历记》,就是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高空环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把所见所感所想真实的表达出来,如他文中对跳伞训练时,从高空落下那一刻的细节描述:“伞兵跳出机舱是啥滋味?实在地说,那一瞬间我感到像坠入无底洞。呼啸的风吹歪了我的脸,身体每秒50米的速度砸向大地,1秒、2秒、3秒,我头脑里一片空白。仅4秒钟,主伞张开,我的腰被狠狠地闪了一下,抬头看:一朵迷彩色的伞花已经和千百朵伞花一起绽开。”


  三是要获得新闻真实感,就要恰当使用背景材料,作为相关信息的有力载体。有的读者看完一则新闻报道后,常常云里雾里,这是由于受众对于新闻作品中提示情节和脉络的关节点并没有理解,以至于看完后也说不清事实的前因后果。背景材料是新闻报道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方式,加入与事实相关的背景材料,可以帮助受众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减少接受信息时的精力消耗。另外,任何事物都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任何新闻报道也只是一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最后,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不能脱离开当时当地的特殊环境因素。因此,背景材料对于保持事实的连贯性和全面性是不可或缺的。


  三、写好新闻人物的细节


  一件小事,往往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通过“细事小事”去写人,能够拉近报道对象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新闻人物的形象触动读者的感情。要刻画出有血有肉,有个性,有品德的“圆形”人物形象,离不开生动感人的众多事实。没有这些生动感人的事实,人物形象势必干瘪,何谈感动读者,何谈真实可信?组成这些生动感人事实的,小部分可以是超越常人的伟大举动,然而更让读者感动的应该是日常生活中一连串普普通通的细节。这些细节亲切可感,更容易在读者心中产生真实的魅力。如新华社记者黎云的《青青秋禾——走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女教授马秋禾的幸福生活》在报道生活中的马秋禾时,写道:“在马秋禾家里,有一条不同的围裙,上面缝了好几个口袋。马秋禾说,这是用来装手机用的。马秋禾烧得一手好菜,每天给丈夫做饭是她的爱好,只不过要把手机随时带在身边,兼顾一下工作和生活。”通过围裙上的口袋,表现出她一边工作一边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生活不易。但她爱岗敬业、乐观生活的思想情操也通过这一细节表达出来,读者深受感染。


  另外,写好细小事,还要善于“以小见大”,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通过“沙里淘金”努力挖掘出独到的见闻,把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平凡事”、“平凡人”中的“不平凡处”体现出来。总之,抓不住细节就抓不住精髓,抓住了细节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一个小细节,哪怕是军人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口头禅,都会立刻使人物“活”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四、展现新闻人物的个性魅力


  在军事人物宣传报道中,我们常常觉得军事人物没有宣传的优势;在军事人物宣传报道时,又常常陷入“千人一面”的窘境,军人的品格特征似乎就那几个:不怕苦不怕累,忠于职责,勇敢忠诚等等。如果我们无法在军人的共性品格中寻找到每个个体的个性魅力,就无法刻画出使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拉近和读者的心理距离。


  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军事新闻人物,他们首先是普通军人中的一员,然后才是杰出军人的代表。在他们平凡的军旅生活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同时拥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经历过攻坚克难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疏忽失误失败的教训。吃着五谷杂粮,尝过酸甜苦辣,在日复一日艰苦单调的训练中执着努力的形象,往往比不平凡,不失败的英雄更让人“难以释怀”。人性如此丰富和复杂,在报道军事人物时,我们不妨也报道一些在一个人身上同时“纠结”的个性特征,如沉着稳重与轻率莽撞相伴,当机立断与犹豫不决相依。只有这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真切切、可感可摸的英雄形象才会呼之欲出。然而,这并不是非要把众多缺点和毛病堆加到军事人物身上,而是通过多角度和多侧面的叙述描写,甚至是反面衬托,去刻画人物形象,使崇高的人性和时代精神共同在军事新闻人物的报道中闪烁出真实动人的光辉。


  作者:熊卫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xinwen/2098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