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哲学理论 > 基于德勒兹哲学理论的动态装置互动性体验空间设计

基于德勒兹哲学理论的动态装置互动性体验空间设计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哲学理论


  摘要:德勒兹动态生成论和其哲学思想构造了室内动态装置的“动态多元共生”“差异化动态意义生成”的互动体验的发展方向。德勒兹哲学思想中的“块茎”“褶子”“游牧”等喻体与人类情感体验之间生成关系的相处手法,为动态装置的建造过程提供了有效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德勒兹;动态装置;互动体验空间


  一、哲学理论基础解析


  (一)生成理论


  生成理论是德勒兹哲学的本体论。其是通过对大自然存在与人类社会现象的视察,在差异性的思想理论本源上,对人类社会的逻辑思想进行新的解读。其核心特征是运动与流动。德勒兹认为事物是不可控的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在未知关系的变化下重塑,变成与其本体完全不同的新生体。由此可以看出,德勒兹的生成理论使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可能因为一个小的未知的改变而使其本体发生极大的变化。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德勒兹“块茎”理论的生长路径是对自然存在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新解释。


  (二)生成论的生成观


  德勒兹的生成理论使用“块茎”来解释事物如何以复杂、多变、无目的的方式生成,涵盖事物的真实本质。德勒兹还认为:“生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持续逃离它在场性,在没有秩序的空间和没有具体的时间点中,总是本体与非本体之间交流与变换。”生成是非静态的而是运动的过程,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无同一性和无永恒性。


  “块茎”本属于植物学领域。在德勒兹的重新定义下,“块茎”作为“多元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不仅都可与其他的因素相关联,也可以拒绝与任何因素相关联,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场。同时,在“块茎”中既没有主体客体之分,也没有等级秩序之分,同时具有多角度和多方向的特征,描述了事物彼此之间变化莫测的复杂关联性。“块茎”理论认为事物之间关系无秩序、无等级、多元化,充满多种可能性。


  德勒兹以“块茎”学说为主导的生成论否定时间与空间的同一性和永恒性的结构,关注事物结构的动态生成过程。


  (三)生成论的非秩序运动


  德勒兹生成理论中的哲学思考“事情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事物的運动是无意识和无法控制的”。运动元素的存在是动态不断生成的路径,运动的存在与否影响静止或变换,运动的关键在于事物彼此间的不同。“寻”动态装置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与机器和人类互动体验网络中不同要素的多元共生而实现动态新的意义与形式的动态生成。德勒兹生成论中的在场与非在场思想为“寻”动态装置的建造提供了一些建造思考方法,“块茎”、“褶子”(折叠)、“游牧”等概念渗透在德勒兹的生成理论中为“寻”动态装置的结构和形态提供了可取的想法。“块茎”的无边界消解和非秩序性的逻辑变化在“寻”动态装置中也提供了多样性和动态性生成;“折叠”作为“机器工作坊—动态装置”的动态性及可建造性是“寻”动态装置机器找寻自我的延伸;德勒兹“游牧”观念中的无界域、无边界的特质,为“寻”动态装置提供了生成路径,为“寻”动态装置结构、形式、空间、材料等穿插性变化与不规则频率提供了可选择的构建方式。


  二、动态装置创作思想阐释


  (一)创作思想


  “寻”动态装置创作思想以德勒兹生成论为理论基础,首先,我们的灵感来源是托姆教授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机器要为人类工作?其次,在人们的认知中,人让机器为自己工作,因此我们思考:机器是否有自己的意识,如果有,那么它还愿意做自己的工作吗?它是否会喜欢人类,是否会想要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最后,我们想要一个这样的装置,即通过情感可视化来表达一个机器寻找自己的过程。在设计最初我们想通过技术来实现机器的情感可视化。机器运动的频率是否可以代表一些情绪,打个比方来说,人在开心或者难过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开心时会笑而难过时会哭。当然机器并不会哭或者笑,那么机器运动得快的时候会发出一些热量,这是不是可以说明它现在的状态是兴奋的?当它慢下来运动,也会产生热量,但是相比较快速运动时而产生的热量要少很多,这是否可以代表它一些微妙的情绪?


  (二)材料隐喻情感


  从材料上来看,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木材、金属和亚克力作为装置的主要的材料。木材给人视觉上的和谐感、触觉上的温暖、听觉上的静雅;而金属恰恰相反,其视觉上坚硬,触觉上冰冷,听觉上或清脆或刺耳;亚克力的呈现效果主要在视觉上显得轻盈透明。


  (三)结构象征秩序


  结构上来看,首先,最下方由木立方秩序排列方盒子形成一个困住野兽(电机)的牢笼,其不仅是整个装置的动力来源,在结构上也是整个装置的结构重力支撑;其次,中部基于德勒兹“块茎”无规则、无边界理论,由非秩序的、不同方向、不同转速、不同尺度、差异化材料的齿轮组成;再次,右侧从木结构顶部往下垂直牵引着一根独自的木条,木条会因为其正下方的凸轮转动而无意识地徘徊运动,与之相对的两组曲柄,透明呈线性状态,结构折叠呈秩序排列,曲柄形态折叠结构形成折叠空间,使得曲柄成为了由秩序排列的空间折叠而成的场域(折叠源于德勒兹“褶子”理论);最后,基于德勒兹““游牧””是德勒兹哲学概念生成最后的操作思想,““游牧””指某种不确定性的空间景象或自由的思维状态。在整个结构的顶部有一面镜子,因为尺度的关系(装置2.4米),所以,观者最开始并不会注意到镜子,这面镜子每分钟会折射光线到观者的面部与观者产生重叠,形成不确定性的空间景象,并与观者产生交流,使观着进入自由的思维状态。


  (四)动态多元共生


  自由点——连接各个构件的连接键;秩序线——支撑结构的木立方;“牢笼”面——线段按照几何秩序组合从而形成面(图1)。


  我们整个装置的概念是以德勒兹运动理论为基础的机器情感可视化找寻自我的过程,我们小组的整个创作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在找寻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小组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去完善我们的机器装置(图2)。整个作品都由我们手工完成,从最开始对一些连接键的不熟知,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尽管不是非常完美,但我们的主题和概念很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最终我们的作品形态是一个具有构成感的形态,通过不同材质的齿轮,浅色木头搭配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带动机器转动的马达被牢笼一样的形态关在机器的下方。右边凸轮带动的木头打破了整个机器运转的单一方向(图3)。整个装置也将点、线、面结合起来,具有空间感。


  (五)差异化互动性体验生成


  该装置以德勒兹动态生成论为基础,本身就是由多元异质性元素组成的自然建构和人类社会现象网络中的一个“块茎”,并且不断地从人类的变化中衍生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动态组织。在此过程中,“寻”动态装置通过制造机器与人类互动网络诸要素之间,以及组成互动性体验的各要素之间的新的连接,实现了其动态装置意义的生成。


  在展厅,我们启动装置并使其动起来的时候,在那一刻感觉时间是静止的,互相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感受我们的作品。齿轮的转动,连接到曲柄,再到凸轮打动装置上的木条,木条晃动,最后到最上面镜子转动,隔一段时间,镜子打下的光照我们身上,真的感觉像把我们的思想注射到我们的作品中。


  每一个观展人都会静静地站在我们的装置面前研究齿轮、曲柄、凸轮和链条是如何运作的,有的可能会观察好一会,还是找不到他们的传动是怎么连接的,然后听我们去解释我们的设计理念。我们装置虽然理念是机器寻找自我,但也是想引导人去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可能越来越多的人并不能清楚认识真实的自己,只能见到为了某些原因而形成的自我。


  我们的装置通过机器动态展示的手段去完成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比静态装置更多的问题,可能小小的误差就会导致某个环节动不起来,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必须静下心来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整个装置不仅仅是运动,形态也是我们表达主题的载体。在最后,通过光线的照射,使齿轮、曲柄的光影照射在机器的外部平面上,不停转动的光影(图4)也是我们想让人体现的一种时间转动的影子感受。


  三、动态装置思想的创作手法分析


  以动态理论和差异交互情感体验为基础生动态装置的内涵,与传统的非动态装置相比,室内动态装置交互体验设计更强调其本身的有机增长,以适应生活原则、室内动态装置的动态整合以及环境和人类行为和心理。我们根据德勒兹动态生成理论的动态和系統的非理性思维模式,运用德勒兹生成理论中的“块茎”思想、“游牧”思想和其他基本隐喻的操作和技术,以非线性异质混合的网络因果分析视角,建立了人与机器的情感化交流。


  (一)“块茎”的空间思想装置生成组式


  术语“块茎”(图5)是植物学术语,是植物茎的生长状态。是一个无序、多样化的发展系统,没有统一的源点和固定的发展方向。它可以随时被任何外力破碎和切割,形成新的形式和“块茎”关系。同时,“块茎”本身的生成特征基于异质再生,通过在不同领域中整合异构元素,实现了元素间多样性的增加。


  图6即是基于“块茎”理论由非秩序的、不同方向、不同转速、不同尺度、差异化材料的齿轮组成的。


  (二)折叠的空间思想装置生成组式


  德勒兹认为,“褶子”无处不在,世界万物(不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大小不同、层级不同的“褶子”,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彼此包裹,并始终处于折叠、展开、重新折叠和重新膨胀的无尽运动中,具有连续的柔性特征。因此,“褶皱越小,物体越小,但物体永远不会被分成点或极点”。并且,德勒兹还认为巴洛克艺术中繁复的弯曲形式、多变的运动轨迹与“褶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都是一种折叠与展开的过程。德勒兹的褶皱理论并不是褶皱的简单定义,而是关注于“褶子”的运动过程,认为“褶子”在打褶和解褶的运动中打破了封闭的、理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体系,在事物的边界之间往来穿梭,“建立了一种连续性的可能”。


  图7中的两组曲柄,透明呈线性状态,结构折叠呈秩序排列,曲柄形态折叠结构形成折叠空间,使得曲柄成为了由秩序排列的空间折叠而成的场域。


  (三)“游牧”的空间思想装置生成变式


  德勒兹的“游牧”思想理论是基于游牧民族生活和土地上的活动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的最大特点是其无限的开放性、多元性、异质性和可变性。这种形式的空间构成既不是常数也不是变量,而是在相邻区域中排列的名称的变体。这些变体是可操作的和模块化的,能够适应任何相邻区域的空间形式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然生态和环境特征。也就是说,变体中的“游牧民”可以根据环境特征的需要组合任何路径(图8),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组合方式。


  在整个结构顶部的镜子(图9),因为尺度的关系(装置2.4米),所以观者最开始并不会注意到它而是会被下方交错叠透的齿轮所吸引,这面镜子每分钟会折射光线到观者的面部与观者产生重叠,形成不确定性的空间景象,使得观者与之产生交流从而形成自由的思维状态。


  四、结语


  艺术创作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是却收获满满。我们整个装置的概念是以德勒兹运动理论为基础的机器情感可视化找寻自我的过程,我们小组的整个创作过程其实也是在找寻我们自我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小组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去完善我们的机器装置。整个作品都由我们手工完成,尽管不是非常完美,但我们的主题和概念很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exuelilun/259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