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文学论文 > 哲学理论 > 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跨国比较的泰国分析

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跨国比较的泰国分析

日期:2022-12-01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哲学理论


 前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中国政府针对东盟国家提出的“睦邻、安邻、富邻”政策2003年10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首次明确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理念。,以及中国与东盟各国间日益频繁的各种民间交流,都有力地加深了东南亚各国民众对中国和中国民众的接触和了解。而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项民意调查,近年来中国极大地改善了世界上的形象,其总体形象甚至超过了欧盟,多达50%以上的各国受访民众对中国的形象做出了正面的评价,成为第五个最受欢迎的国家,排名仅次于日本、德国、加拿大和英国。[1]而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民众对中国的形象也有类似的变化。除了日益密切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外,双边和次区域多边机制下的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泰国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妨假定中国在泰国和其更具有正面形象。本文使用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感谢台湾大学政治系朱云汉教授及其团队为本文作者提供亚洲民主动态调查东南亚国家的数据。中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数据,从多维比较的视角分析中、美、日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本文第一部分简要厘清学术界关于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有着紧密的动机关系。[2]他东南亚国家比在世界上的总体形象更具正面意义,尤其是考虑到长期以来“中泰一家”的友好关系,可以预期中国在泰国比在其他东南亚国家841-875[3]407-408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对象国的民众中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因此国家形象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一个国家推行公共外交的成败。在论述了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的理论建构之后,本文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使用的调查数据和研究设计。第三部分为数据分析结果汇报,首先对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ABS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报告统计分析和检验结果。最后一部分总结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并陈述研究的不足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一 中国周边外交视野中的国家形象当今世界,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新月异,各国政府在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时都十分重视在对象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4][5]46-72甚至连美国这样的头号强国,在面对恐怖袭击等问题的困扰时通过在阿拉伯世界开展有效的公共外交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6]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在世界各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之一。[7]因此国内有学者认为,国外关于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动机的理论分析对当今中国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8]也有学者讨论如何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来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9]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如Hooghe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领导人越来越注重通过公共外交的途径更加有效地在世界上塑造本国的形象,试图向世界各国民众表明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合作的和热爱和平的发展中国家。它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推动和谐世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负责人的角色。中国政府的这些外交理念体现在其塑造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的努力之中,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魅力外交”[10]。而在中国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关系方面,通过过去几十年先后与东南亚各国纷纷建立外交关系,并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迅速改善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如果说20世纪末以前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心存疑虑的话,那么1997年始于泰国的东亚金融危机及中国负责任的危机处理方式(尤其是在周边各国货币纷纷贬值的情况下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种疑虑。而中国在外交领域推行的“魅力攻势”也极大地消除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忧虑。[11]尽管东南亚各国在与中国交往中有许多共同点,但每个国家都有其不同的自身利益以及不同的态度。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一些国家忧虑多于欢迎,而另一些国家则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一些国家把中国在该地区的崛起视为抗衡美、日等传统政治经济大国的力量,而另一些国家则由于中国的崛起转而强化与美、日等国的关系。[12]但从总体上来说,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泰国)倾向于尽可能地扩大与中国的双边或多边交往。[13]在东南亚各国中,泰国是最乐意看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它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最为强烈。例如,2003年针对曼谷市民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泰国最为亲密的伙伴,而选择美国的只有不到一成。[14]从泰国民众的角度来看,中国崛起带来的巨大商机是其希望加强两国关系的最直接的动因,而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文化交往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动因。[15]71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泰国比在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为积极、正面,亦即泰国民众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更加积极地评价中国的形象;第二个假设是,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并不比对美、日等传统政治经济大国的评价差,甚至更好。下文将利用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的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数据,通过统计建模来检验上述假设。二 数据和研究方法如前所述,本文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从多维跨国比较的视角探讨中国、美国和日本在泰国的国家形象,以及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比较。因此,本部分首先对该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描述,然后介绍本文的研究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技术。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二波数据的公布,使得大国在泰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形象进行跨国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尽管如此,由于缺乏时间系列的追踪数据,因此不可能用经验数据对国家形象的变化趋势进行历时比较研究,但可以利用该项调查数据在一个时点上就中、美、日等大国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使用的数据包括该项调查中的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数据。本文使用这项调查数据,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调查数据中,只有这项调查涉及到中、美、日等大国在泰国和 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形象问题。总的来说,亚洲民主动态调查中的东南亚数据总样本量达7,774个,包括泰国(N=1,546;20.0%)、越南(N=1,200; 15.4%)、新加坡(N=1,012;13.0%)、马来西亚(N=1,218;15.7%)、印度尼西亚(N=1,598;20.6%)以及菲律宾(N=1,200; 15.4%)等六国(如表1所示)。为行文方便,本文使用“其他东南亚国家”来指称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五个国家,以便对泰国和这五国进行比较,因此本文讨论的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比较结论,不能推广到上述五国之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例如文莱、柬埔寨虽然亚洲民主动态第二波调查包括柬埔寨,但柬埔寨国别的问卷不涉及中、美、日等国家形象的相关问题,因此本项研究不包括柬埔寨数据。、老挝和缅甸等)。
 由于本文的重点是比较分析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形象,因此在针对三国形象的三个问题都为缺失值的样本将不列入分析,由此,最终进入本文分析的样本量为6,791个(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样本以及按人口统计特征的频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因变量:国家形象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中、美、日等大国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形象。在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中,该问题是这样提问的:“你认为中国(美国、日本)在本国的形象如何?”回答项是一个有10个刻度的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从“1”到“10”分别代表从最负面的形象到最正面的形象,要求受访者在该量表上针对中国、美国和日本分别选择一个刻度。该调查的此问题还询问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等一些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和机构的看法和态度,但不属于本文讨论之列。
  统计模型: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大国形象”是一个复杂的、不可直接测量的潜在概念,因此本研究的大国形象是将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对中、美、日三国国家形象的看法统称的概念。由于分别针对三个大国提问的问题都是10个刻度的李克特量表,为连续变量,因此本文先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生成一个大国形象的变量,以便对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各自国家形象与更加抽象和更具代表性的大国形象概念进行相关分析,然后将国别变量以泰国为参考,生成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五国的虚拟变量,并以此作为自变量对大国形象和中、美、日的国别形象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本文使用Mplus统计软件来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 统计分析结果
  如前所述,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建立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比较中、美、日三大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在进行模型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对该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尤其是三大国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形象的描述性分布。
  中、美、日三国国家形象的统计描述
  图1显示了中、美、日三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频数分布情况。如前所述,该图表是按10个刻度的李克特量表分布的。总的来说,频数分布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在10个刻度的量表上,中、美、日三国在泰国的国家形象分布从总体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细微的差别在于对美国最负面的评价高出对中国和日本的评价;相反,最正面的评价美国最低,中国居中,日本略高于中国。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差别不具有显著性。根据这一结果不难发现,从当前情况来看,中、美、日三国在泰国民众中的国家形象旗鼓相当,而此前有学者发现日本在泰国的国家形象明显好于中国[16]32-38。从样本量和样本的代表性前一篇研究的样本框仅限于曼谷高校的师生,而且样本量仅有324个。来比较,显然本文得出的结论更为可靠。
  图1显示的第二个特点是在10个刻度的李克特量表上,中、美、日三国的国家形象百分比都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状况(这对于下文的因素分析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泰国民众对于中、美、日等三国的国家形象都给予中等偏高的答案,只有极少数民众对三国的形象给予非常正面或者非常负面的回答。因此不妨得出初步的结论认为,泰国绝大多数民众对于大国的形象具有相对正面的态度和看法,而这种看法在中、美、日三国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而从中国国家形象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跨国比较来看,图2显示出正态分布状况(越南除外),且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泰国与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似乎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有越南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中等偏好程度超过泰国。但从细微差别来看,对中国国家形象最正面的评价泰国依然超过任何国家。
  大国形象与中、美、日国家形象
  如前所述,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东南亚数据中,有关大国形象的问题询问了六个国家的民众,即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图2列出了泰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大国形象和中、美、日三国国家形象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泰国作为参照组),其中大国形象是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的潜变量因子。
  从结果来看,相对于泰国民众而言,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民众对大国形象的认同均为负值(越南除外),表明泰国的民众比其他东南亚国家(越南除外)的民众更加积极、正面地看待大国的形象,菲律宾民众与泰国民众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显著性,而越南的民众在这方面的态度则比泰国民众更为积极(标准化系数为.356)。
  从三个大国各自的国家形象来看,泰国和越南的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显著地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越南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最高;而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方面,明显地表现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菲律宾民众,他们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远高于其他国家(相对于泰国而言,其标准化系数为.442);第二个层次是新加坡、泰国和越南,这三个国家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处于中等程度。尽管这三个国家的民众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略有差别,但这些并无统计显著性;第三个层次是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两个国家(尤其是马来西亚)的民众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最低(相对于泰国而言,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639和-.332)。对于日本的国家形象,泰国民众与新加坡、印尼和菲律宾民众的看法相近,马来西亚民众的看法相对来说较为负面,而越南民众对日本形象的看法最有正面。
  总之,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与对日本 的认同相近,但明显高于对美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总体上来说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表现出积极、正面的认可态度,而对美国最为认同的国家是其传统盟友菲律宾和新加坡的民众,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一个大国在其他国家民众中的形象与其政府的外交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 结论和讨论
  对于世界大国来说,如何在其他国家塑造良好的本国形象,是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泰国和传统的东盟国家,战后一直与美国和日本(主要是经济上)保持者良好的关系。但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迅速改善,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政府针对东南亚国家开展“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民间商贸和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双方民众彼此进一步加深了解,因此,中国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形象有了明显的改善。本文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数据,从跨国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泰国对中、美、日三国国家形象的看法,以及中国的国家形象在泰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异同。我们可以从本研究中得出如下三个主要结论和观点:
 首先,泰国绝大多数民众对中国的国家形象持中等偏好的态度,只有少数民众持两极分化的态度,其中又以持非常正面的看法的民众居多。泰国民众对美国、日本的国家形象的认同也与此相类似,只是对美国国家形象持非常正面的态度的民众低于中国。这个结论充分验证了“中泰一家亲”的双方民间的传统友谊,同时这一结论与之前一些学者得出的泰国民众更加认同日本的结论有所不同。[16]
  其次,相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而言,泰国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更加正面(越南例外),即便如此,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也达到中等偏好的程度。从分析结果来看,越南民众似乎对中国国家形象比泰国民众具有更加积极、正面的看法。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一方面,自90年代初中越关系恢复正常化以来,无论是两国政府间的高层交往,还是民间的交流都比其他东南亚国家更为活跃,而且两国政治制度相同,因此彼此较为认同;另一方面,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5年底在越南开展,此时正值中越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因此越南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看法比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民众都较为正面,是理所当然的。但近年来中越两国围绕南海问题的争端不断,越南民间偶有反对中国的声音,因此当前越南民众对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看法是否有显著的变化,需要采集最新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
  再次,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并没有损害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形象,相反,中、美、日三国的国家形象在泰国具有高度一致性(亦即统计上的高度相关),表明那些认可中国国家形象的泰国民众,同样也认可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形象,而不认可中国国家形象的那部分民众,也同样不认可美国和日本。由此,三个国家的形象共同形成了一个关于大国形象的潜在的共同因子。这一实证研究结果从一个层面反驳了“崛起的大国必然带来冲突”的论调。正如中国前外交部长杨洁篪在记者会上引述:俗话所说“邻居好,无价宝”,中国将继续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坚持睦邻、惠邻的周边外交政策。[17]正因为如此,相信中国在泰国和周边其他邻国的形象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尽管我们得出了上述主要结论和观点,但本研究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缺乏历时性的追踪数据,因此本研究使用的是2006年至2008年间的某个具体时点上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采集的横剖数据(就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能回答本文研究问题的最好的跨国调查数据)。鉴于此,本文无法对中、美、日等大国国家形象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研究。
  二是在该项调查中,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国家形象问题都是单维的,亦即调查问卷中只有一个相同的问题涉及到这三个大国的国家形象。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方法上看,对于这类主观问题来说,单维问题对本文的研究限制是显而易见的。
  三是第二波亚洲民主动态调查只包括六个东南亚国家,即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柬埔寨的调查未包括有关大国国家形象的问题),该调查数据并不包括缅甸、老挝和文莱,因此在统计推论中使用东南亚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
  总之,尽管本文在比较研究中、美、日三国在泰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形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上述客观因素制约,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细化。近来,第三波亚洲民主调查中各国数据已陆续发布,本文作者将利用新的数据,今后将继续深入探讨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BBC. Europe less, China More Popular in Global Poll[N].(2011-05-11) [ 2012—06—21].http://news/world-18038304.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30, No. 4 (Nov 1986).
  [3]Herrmann R. K. et al. Ima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Cognitive Schemata [J].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1, No. 3, 1997.
  [4]Michael Kunczik, Images of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M].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97.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 No. 1, 2003.
  [6]赵可金.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7]金正昆,徐庆超.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外交的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8]张苾芜.国家形象理论与外交政策动机[J].国外社会科学,2011,(1).
  [9]于 军.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思路[J].领导科学,2010,(1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wenxuelunwen/zhexuelilun/2689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