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结果的对照观察

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结果的对照观察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黄玉英

四川省威远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威远县 642450

【摘 要】目的:比较血液分析仪检测中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结果。方法:在2016 年4 月28 日至2017 年4 月28 日期间收集100 例接受血常规检测的人群为探索人员,抽签化分组,即对照组实施末梢血检测,共50 例,观察组实施静脉血检测,共50 例。结果:两组受检者PLT、MCHC、MCH、MCV、RBC、HCT、WBC 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重复检测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对照组重复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静脉血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中价值性更高。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检测;末梢血;静脉血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改进,血液自动分析仪广泛用于临床,节约医疗成本,降低人为误差,虽然检测分析仪利用价值较高,但还可因血液样本来源等因素,产生误差[1]。对此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使用血液分析仪检测的临床价值性,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接受血常规检测的人群,共有100 例,抽签化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50 例,均在2016年4 月28 日至2017 年4 月28 日期间收集。入选标准:

(1)本次受检者均知情、了解、同意本次实验;

(2)本次受检者均在健康体检中心收集;

(3)受检者均未合并任何脏器功能受损现象;

(4)受检者能够完成正常交流,无沟通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现象;

(5)受检者无精神病家族史;

(6)受检者无妊娠迹象。

观察组受检者中28 例为男性,22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8.96±1.75)岁,平均体质量(54.18±2.15)kg。对照组受检者中29 例为男性,21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8.54±1.16)岁,平均体质量(54.72±2.36)kg。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不具备对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使用的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为XS1000i 型号。观察组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且装在相应的EDTA-K2 抗凝管中,并保持动作轻柔的颠倒混匀,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照组抽取受检者末梢血,本次受检者均一律选用左手无名指侧面,保持血液100ul,并加入相应添加抗凝剂的子弹头小试管内充分摇匀,注意动作不能过大,保持动作的轻柔。本次操作均需由同一检验人员完成,用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分析静脉血、末梢血重复(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的结果。

对比两组受检者的PLT、MCHC、MCH、MCV、RBC、HCT、WBC。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 软件处理,PLT、RBC、MCH、HCT、MCHC、WBC、MCV 采用T 检验,用(X±Y)表示,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 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第一次检测结果和第二次检测结果不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1 所示。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对照组抽取末梢血后,第一次检测结果和第二次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如表2 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常规指标均存在差异性(P<0.05)。如表3 所示。

3 讨论

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实验室指标为血常规,且内含有多种指标,能够反映机体生理、病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利用价值。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液分析仪开始广泛用于临床,促使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准确度均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临床学者发现不同来源的血液标本实施血液分析仪检测,仍可得到不同结果,对此需统一血液抽取方式,从而提高检测结果正确率。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近年来已成为血常规快速检测首选方式,且能够直接检查全血,从而能够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精准性,降低认为稀释样本而产生的误差,利用价值较高。目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常用于十八项或更多指标中,比如PLT、HGB、MCV、RBC、WBC 等,除了能够用于普通血常规检查外,还能够提供血细胞分布直方图,利于血液病或贫血种类的筛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线性范围广、重复性好等特点,常在静脉血或末梢血两种模式下实施检测。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静脉血中血小板低于末梢血血小板,其主要是由于当末梢指端受损后,可形成血栓形成,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于受损部位,激活血小板,且能够在指尖破损后,形成一个含有成分的血流,并缓慢流至血浆或血小板内,从而导致结果误差的发生。除了血小板水平存在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也均存在差异性,主要是由于:

(1)末梢血白细胞明显高于静脉血,主要是由于末梢手指刺破后,可导致WBC水平增加,应激应激反应,且混入组织后,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促使血小板聚集,这也是导致两次检测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2)末梢血可受疾病因素、外界环境改变、情绪波动、应激反应、局部瘢痕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指尖穿刺,可导致局部组织受到挤压,引起末梢循环障碍,血液被稀释,促使局部组织深入组织液中,从而启动凝血机制,形成凝血块,导致血小板聚集,从而引起MCV、RBC、PLT 等指标的升高。

传统的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等,近年来,随着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血小板形态学检测、血小板平均值测定、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等指标也开始广泛用于临床[2]。在采取末梢血液时,可因为在手指侧面进行抽取,能够产生一定应激反应,引起一阵疼痛感,导致机体温度普遍较低,促使白细胞升高,同时末梢血还可因为皮肤清洗不干净,导致结果错误,且存在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皮肤病、指尖红肿、甲沟炎、指尖有伤口患者,其可导致其他成分混入血液中,导致误诊。而静脉血和身体全血具有一致性,且不受机体局部组织影响,稳定性更高,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静脉血能够更好反映机体真实情况,且利于样本的重复性测定,从而确保准确率[3]。

从静脉血反复检测角度分析, 两次检测结果均不存在差异性;从末梢血反复检测角度分析,第二次检测的PLT(214.85±9.75)×109/L、HGB(115.82±12.46)g/L、RBC(5.36±1.47)×1012/L、WBC(8.85±0.42)×109/L 均高于第一次检测结果;从血常规各项指标对比角度分析,观察组PLT(220.42±9.58)×109/L、RBC(5.19±0.43)×1012/L、WBC(4.82±1.45)×109/L 均低于对照组PLT(262.85±5.42)×109/L、RBC(7.08±0.18)×1012/L、WBC(6.72±1.51)×109/L(P<0.05)。由此说明,静脉血检测结果更为平稳,且干扰因素较小,利用价值性更高。而通过重复检测末梢血,可发现两次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由此说明,末梢血误诊率较高,不可作为推广的首选检测方式。

总而言之,静脉血和末梢血均具有操作简单、利用性高等特点,但相比之下,静脉血误诊率较低,联合血液分析仪检测,能够反映机体真实情况,利于临床诊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316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