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急性心梗病人的临床急救效果分析

急性心梗病人的临床急救效果分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赵利军 张秀琴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张家界 42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与研究院前急救措施在急性心梗患者急救中的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40例急性心梗患者是由我院出诊在院前采取急救措施,为研究组;40例急性心梗患者由患者家属送往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为对照组。对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存活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住院时间为(8.19±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18.05±4.3)d,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以上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措施对于抢救急性心梗病人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急性心梗病人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效缩短了急性心梗病人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急性心梗;病人;临床急救;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c)-0180-02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就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80例急性心梗病人的临床资料、急救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急性心梗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的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40例急性心梗患者由我院出诊在院前进行抢救,将其分为研究组;剩余40例急性心梗患者由患者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将其分为对照组。

分别对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梗死位置、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63.72±7.87)岁;侧壁梗死15例,前壁梗死16例,后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患者共计5例;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46±9.83)岁;侧壁梗死15例,前壁梗死8例,后壁梗死7例,下壁梗死1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之后由家属送往医院急诊室,在入院之前没有受到医护人员的急救干预,入院之后对其进行常规的急救治疗(包括补液、补血、遵医嘱给药等在内)。研究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急救干预,具体的急救干预措施有:①对患者进行急救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接到急性心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之后,立即对急救药品与急救仪器设备进行整理并出车,在到达患者发病区域的过程中通过车载电话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指导患者家属让患者保持镇静、静卧休息,检查与消除患者口咽位置的分泌物;②诊断病情: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后,要在第一时间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血压等一系列生命体征状况,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于出现停搏、室颠以及心律失常等症状的患者应当立即采取现场处理;③对患者进行镇静止痛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使用哌替啶、硝酸甘油等药物,以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部位置的疼痛状况,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呼吸骤停症状,医护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措施,并且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呼吸,同时采取电除颠或胸外心脏按压等相关的急救措施[3];④在抢救现场对患者使用适当的溶栓,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对于症状比较明显、无禁忌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当迅速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⑤建立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当选择靠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大静脉建立相应的通道,然后对患者进行防室颠治疗,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扩充血管的药物,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心脏承载的负荷,同时还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率失常监控与检测,避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症状;⑥转运与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之后,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实时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随时做好对患者进行除颠的准备,同时还要与医院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到达医院的具体时间进行通报,使医院内的急救人员能够做好抢救准备,完成医院内外急救的交接。

1.3 评价指标

对研究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对照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状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电话回访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随访,出现以下症状时判定为并发症:①左心衰:X线检查下显示患者左心室增大,肺门阴影增强,肺水肿时,肺部有云雾状阴影;②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检测下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s,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100~250次/min,轻度不规则;③心源性休克:血肿乳酸含量≥2.0 mmol/L;尿/血尿素比值<15;白细胞增多,表现为(10~20)×109/L(10000~20000/mm3)。

1.4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的住院时间与预后状况进行对比

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状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院前急救人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要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症状,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采取合理的急救措施[4-6],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转运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全程观察,通过救护车上的车载电话与医院内抢救人员取得联系,实时的将患者的病情变化状况告知医院内抢救人员,为医院内抢救人员提供患者的病情信息[7]。以上措施的落实使得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提高了抢救后期的存活率,且在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意义显著(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19±1.74)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数据下显示患者的预后状况与魏文渊等人[8]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同时,闫桂花等人[9]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对于本病患者而言,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并发症发生率在40.00%左右,而对于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而言,由于我院采取了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护理质量显著提升,进而达到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10](研究组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以及心源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40)、2.50%(1/40)、以及5.0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项研究结果,证实急救措施的落实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况,而且还能够有效的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3] 崔永丽,李晶,贾宜.急性心肌梗死32例院前溶栓疗效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9(5):78-79.

[4] 夏云芹.一例急性心梗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3):91-92.

[5] 王建英.基层医院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9):834-835.

[6] 姜明霞.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9):1-3.

[7] 陈秀英.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8):85-86.

[8] 魏文渊,李丽.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护理体会[J].武警医学学院学报,2011(8):21-22.

[9] 闫桂花,王钦,孔巧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科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2):113-114.

[10] 谭尧.院前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急救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23):151-152.

(收稿日期:2014-07-2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507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