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探讨

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探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黄小鹏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广州 510317

[摘要] 目的 由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锁骨上、锁骨下)阻滞的麻醉效果,探讨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行手部及上肢前臂、血管造瘘术患者120例,将其分为锁骨上超声引导组与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阻滞治疗,结合测定麻醉时间,分别记录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麻醉并发症情况,并对麻醉效果做出判定。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差异无经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对达靶神经起到有效引导作用,且能显示臂丛神经与局麻药的扩散情况,方法可行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频超声;锁骨;臂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65-02

[作者简介] 黄小鹏(1972.5-),女,广东番禺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

行手部及上肢前臂、血管造瘘术患者,在临床上普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法来对其进行麻醉,该方法的临床采用率极高,极易被患者接受。主要源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方法相比较,不必执行洗胃操作,可大大降低洗胃风险,而且略去了患者行麻醉后的苏醒步骤,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但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多根据患者体表标志定位采用盲穿手法,不仅操作费力费时,且极易出现误穿等现象,效果欠佳或出现并发症[2]。该院在麻醉方法的选用中,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借由高频超声来引导臂丛神经(锁骨上、锁骨下)阻滞,优化了以往患者行麻醉术的方案,效果显著,现将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手部及上肢前臂、血管造瘘术120例患者,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23例为初中学历;70例为高中学历;27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5.4)岁。所有患者均未见外周神经病变,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锁骨上超声引导组与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每组60例。锁骨上超声引导组:男39例、女21例,13例为初中学历;40例为高中学历;7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5.1)岁;锁骨下超声引导组:男40例,女20例,10例为初中学历;30例为高中学历;20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4.9)岁。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医疗仪器 超声诊断仪,北京中科天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ZK3000,凸阵、线阵探头,监视器为14英寸,图像模式为B/M模。

1.2.2 术前操作 患者行血压、心电图、脉搏与氧饱和度常规监测[3]。以0.7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52716)与2%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2026131)配置成30 mL的混合液作为局麻药。

1.2.3 阻滞方法 两组患者绝缘阻滞针均选用Neuro TraceII型(22G),于高频超声引导下进行。

锁骨上超声引导组:锁骨窝斜切面(上冠状)处放置探头,探头头侧于患者锁骨上动脉外上方后的臂丛神经处进针,监视器显示超声引导阻滞针到达臂丛后,开始注入8 mL局麻药(自行配置所得),神经丛受到药液作用且出现分散后,继续注射药液,局麻药完全浸润神经束后停止。

锁骨下超声引导组: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区域处放置探头,探头头侧进针,监视器显示超声引导阻滞针到达腋动脉鞘后,首先调至外侧束,注入8 mL局麻药,直至完全浸润;然后调整至臂丛神经内侧束和后束,参照以上方法进行。

上述操作中麻醉操作、超声检查以及指标观察,均由专业医生负责。开始手术后,如若未达到手术要求的阻滞效果,施加5 mL左右的氟哌利多(国药准字H31020895)、芬太尼合剂(国药准字H20003688),其中,氟哌利多为5 mg,芬太尼为0.1 mg,静脉滴注;若还未能实现手术预期阻滞效果,改为全麻或另寻它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

1.3 观察对象

①麻醉操作时间:由超声扫查开始,局麻药注射完毕结束。②麻醉效果:记录并评价所有患者行针刺法臂丛神经阻滞后,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腋神经阻滞感觉情况,2 min/次,持续30 min;将其分为4级[4](0~3级):感觉无减退为0级,刺痛感较弱为1级,刺痛感消失为2级,触觉消失为3级;持续30 min后,仍感疼痛者不纳入分级。③麻醉起效时间:患者药物注射完毕后,各神经支配区感觉不到痛感后为起效时间。④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起效后至患者痛感恢复时间。⑤术中麻醉效果:术中未见疼痛为完善;术中有轻微疼痛,施加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静脉滴注后入睡或无痛为有效;改为全麻或另寻它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为失败。⑥并发症[5]:患者出现气胸、霍纳氏综合征、局麻药中毒、误穿等。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桡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①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情况比较:所有患者行高频超声引导后,能清晰的显示出臂丛神经和局麻药扩散情况。锁骨上超声引导组患者术中出现疼痛(或轻微疼痛)的有8例,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患者术中出现疼痛(或轻微疼痛)的有10例,其中,出现轻微疼痛的患者行3 mL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静脉滴注后,手术顺利完成。锁骨上超声引导组患者尺神经阻滞均不完善,操作时间为(4.3±3.1)min,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患者操作时间为(3.8±1.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情况比较:神经支配区的麻醉起效时间,见表1。手术麻醉效果评定:两组患者麻醉均有效,锁骨上超声引导组患者完善52例,有效8例,完善率86%;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患者有50例完善,10例有效,有效率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持续时间:锁骨上超声引导组为(485±171)min;锁骨下超声引导组为(539±16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锁骨上超声引导组患者出现综合征(Horner’s)10例;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患者未见并发症。两组患者均未见感觉异常。

3 讨论

手部及上肢前臂或肩部术中,常用的局麻方法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局麻镇痛完全、患者术中意识清醒、住院时间段、并发症率低等优点[6]。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要求患者意识清醒,在患者的密切配合下进行,由患者告知穿刺过程中触及到神经后出现的异感,对操作人员的手法要求、临床经验要求较高,一旦遇到精神极易紧张或配合度较差的患者,便会加大操作难度,影响阻滞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如患者术后感觉麻木、迟钝等[7]。

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这一新型介入超声技术,其与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较,能清晰的显示出臂丛神经(或周围组织),并可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神经束及周围的麻药注射,还可显示出局麻药扩散情况,大大提高了神经束完全阻滞率。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比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更具直观性,可使阻滞成功率得到提高,缩短起效时间。该研究中,锁骨上超声引导组与锁骨下超声引导组患者的桡神经起效时间为(3.71±4.32)min与(8.61±2.10)min、较之于王道文[8]研究中行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的(9.7±5.6)min与(13.2±3.9)min,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可最大限度降低度患者神经造成的损伤率,充分说明了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高频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可持续时间长,神经阻滞较为快速,在为其提供影像学支持的基础上,还为神经疼痛的封闭式治疗提供了新途径,而且阻滞效果显著,但为了找到最佳麻醉方法,还需加大临床研究力度,从而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吴道珠,黄品同,徐旭仲,等.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524-527.

[2] 柏敬东,高原,孙睿,等.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J].现代医学,2008,36(3):153-154.

[3] 林张丽,赵翔锋.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2):162-165.

[4] 刘文,郭景军,王思洋,等.超声引导下臂丛、腰丛神经阻滞[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5(12):1006-1007.

[5] 黄小玲,刘发生,王福荣,等.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2(4):561-563.

[6] 王俊安,汪春英.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老年病人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0(11):216-217.

[7] 张晓光,李露,李世忠,等.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收缩反应的麻醉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5(13):210-211.

[8] 王道文.浅析行手部及上肢前臂术的临床麻醉效果[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2):19.

(收稿日期:2014-04-1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677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