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治疗丝状角膜炎应用的临床分析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王鹤平

沈阳第四人民医院眼科,辽宁沈阳 110031

[摘要] 目的 探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应用治疗丝状角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该院2014年1—9月收治的丝状角膜炎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观察组采用刮除丝状物后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刮除丝状物后贝复舒眼液治疗。比较刮除丝状物后2 h、1 d、2 d、3周时2 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对比3周后2组患者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的评分差异。 结果 选取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丝状角膜炎病因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刮除丝状物后2 h、1 d、2 d、3周时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 观察组分别为(1.22±0.43 )分、(0.87±0.34)分、(0.56 ± 0.28)分、(0.32 ± 0.31)分,对照组分别为(2.81 ± 0.71)分、(1.61±0.33)分、(0.93±0.35)分、(0.50±0.29)分。比较2组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在2 h、1 d和2d时明显降低(P< 0.05),其中2 h时P < 0.01,在3周时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刮除丝状物后3周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观察组为(0.81±0.72)分,对照组为(1.14±0.68)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愈率82.5%,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7.5%,有效率85%;随诊2~3周未见感染、复发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安全无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丝状角膜炎; 疼痛; 角膜上皮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53-03

[作者简介] 王鹤平(1977-),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丝状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症状为患眼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等,且易复发,易产生角膜瘢痕及新生血管[1],常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该院对2014年1—9月门诊治疗的丝状角膜炎病人采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能使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得到缓解并在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因丝状角膜炎在该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80眼),年龄22~72岁,男性43例,女性37例。根据病因主要分以下几类,干眼症35 例(35 眼),慢性结膜炎17 例(17 眼),下睑内翻5 例(5 眼),白内障、斜视、准分子激光术后14 例(14 眼),暴露性角膜炎3 例(3 眼),sjogren 综合征3 例(3 眼),化学伤3 例(3 眼)。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此外,术前两组病例年龄和病因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为:①术前检查排除严重眼病变如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圆锥角膜、病毒性角膜炎活动期、青光眼及睑球粘连;②排除有糖尿病病史和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③患者有随访条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进行完善的眼部检查、荧光素染色及泪膜破裂试验后进行治疗,确定泪液缺乏的程度。均由同一位熟练操作的医师刮除角膜丝状物,如下: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4 g/L)表面麻醉,把角膜表面丝状物用无菌针头刮去,棉签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轻轻擦去脱落丝状物,最后结膜囊以生理盐水冲洗。观察组: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Alcon视康水润型角膜绷带镜片,连续配戴型,Dk/t=175,直径14.0 mm,基弧8.6 mm,中心厚度0.08 mm),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珠海亿胜公司),4 次/d,持续3周。配戴或取镜均由医务人员操作。告诫患者勿揉眼,连续2 d复诊,不适及时就诊。每周复查1次,3周 取镜。对照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珠海亿胜公司),4 次/d,持续3周。两组病人观察期为5周。

1.3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以眼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计[2],0分:无眼痛;1分(轻度:间歇眼痛或空闲时眼痛;2分(中度):有明显眼痛,但可以忍受;3分(重度):眼痛无法忍受,影响正常生活有;4分(极重度):持续眼痛,不能忍受,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刮除角膜丝状物后2 h、1 d、2 d、3周时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的差异进行对比。刮除角膜丝状物3周后取下角膜接触镜后观察角膜上皮荧光素( fluorescein,FL)染色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3]:将角膜表面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分别记为0~3分:0分为无染色,1分为散在点状染色或轻微划痕,2分为中等量点状染色并轻度融合,3分为密集点状染色并融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眼部刺激症状消失,丝状物消失,角膜光滑,荧光素染色隐性,摘镜后2周丝状物不复发。好转: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丝状物残留1~2 个。荧光素染色区域仅限于丝状物残留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组间均数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资料比较

80例丝状角膜炎患者纳入研究,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1∶1。对照组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 (55.38±10.42)岁,观察组年龄 41~68平均年龄(54.15±9.92)岁,2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27)。入选丝状角膜炎病因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69)。

2.2 2组患者在治疗后总体临床表现

2组患者经过上述处理后,观察组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立即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

对2组患者间治疗后2 h、1 d、2 d、3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的疼痛评分值都随着之间而逐渐降低,并在3 w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在治疗后2 h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在1 d和2 d时间点,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3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产生的疼痛较轻,且恢复较快,说明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使用在减轻刮除丝状物后的疼痛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2.4 2组患者治疗后3周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治疗3周后分析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角膜FL评分为(0.81±0.72),对照组患者角膜FL评分为(1.14±0.68),观察组评分平均值稍优于对照组,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5,P=0.144)。

2.5 2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

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提高刮除丝状物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6 治疗后并发症

2组患者治疗后随诊期内未并发感染、复发、植片愈合不良和结膜下囊肿等。

3 讨论

丝状角膜炎(filamentary keratitis)即丝状角膜病变[4]。丝状角膜炎常发生在角膜上皮是一种迁延不愈的眼病,常伴有疼痛、畏光、明显的异物感、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而瞬目时症状加重。在角膜上可见色暗、卷曲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一端呈游离,可被推动,长度数毫米不等,牢固附着处于角膜,下方角膜上皮水肿,表面麻醉下强行将丝状物去除,可造成上皮损伤,荧光素染色呈阳性,这是丝状角膜炎眼部的典型表现[5]。瞬目可使丝状物弯曲折叠,所以用力闭眼,可能角膜面上的丝状物会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长出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的区域反复出现。丝状物脱落导致角膜上皮缺损,损伤了三叉神经感觉支,从而导致疼痛、畏光、流泪等严重的眼部刺激症状。丝状角膜炎病因可能与基底膜与前弹力层接合异常、角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类黏液形成过多等因素有关[6]。所以在临床上易导致角膜代谢与营养障碍的眼病多引发丝状角膜炎,如干眼症,眼部手术术后(斜视矫正术、白内障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眼部化学伤,角结膜急慢性炎症,暴露性角膜炎等。解除病因、擦除丝状物为治疗丝状角膜炎的主要方法,而合理用药对丝状角膜炎可以有效控制及减少复发的作用。目前多采用上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人工泪液、免疫抑制剂、高渗盐水等。该研究中应用的贝复舒滴眼液为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和修复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的细胞具有促进修复和再生作用。能使缺损的角膜上皮细胞修复,有效制止丝状物的产生,防止丝状角膜炎复发。

角膜接触镜可用于矫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在内的各种屈光不正,同时还可治疗角膜上皮脱落、化学伤、热烧伤及圆锥角膜等角膜疾病[7-8]。 通过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用于缓解角膜疾病引起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和保护角膜和促进角膜伤口愈合的方法在欧美国家已被广泛应用[9]。在我国,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大泡性角膜病变、准分子激光手术后、顽固性角膜上皮剥脱、浅层角膜炎、角结膜干燥症等疾病治疗中使用,效果显著。该组研究采用Alcon软性角膜接触镜(商品名:视康水润型角膜绷带镜片),每片连续配戴的时间最长为30 d。具有稳定的机械保护作用、高透氧性、低沉积率、低含水量可避免脱水的特点。使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缓解眼睑对角膜上皮的机械压力,减少瞬目牵拉作用,避免对眼表组织的直接摩擦而导致止上皮脱落,从而有效促进上皮与基底膜紧密连接的修复。另外,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良好地机械屏障作用和药物缓释作用保护并促进角膜上皮神经末梢修复,从而减缓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贝复舒滴眼液也容易吸附于镜片上,利用其物理特性作为给药途径,维持滴眼液的浓度,延长药效时间[10]。其抗沉淀性好,不易发生镜片沉淀物,能保持较长时间镜片清晰度。其镜片设计为双弧形,即镜片边缘相对较厚及圆滑,大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配适,而且不容易脱落[11]。

该研究中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采用佩戴角膜接触镜与贝复舒滴眼液联合治疗方法。与只给予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更快。刮除丝状物后2 h时,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得到快速缓解,量化表现为疼痛程度评分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在随后1 d和2 d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评分值(P < 0.05)。尽管在手治疗后3周时,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评分值和患者角膜FL评分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值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此外,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有33例完全治愈,其余7例也表现出显著好转的临床表征,有效率达100%;而相比之下对照组仅有27例患者实现治愈,并有6例患者表现出对治疗无效。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可以明显缩短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安全无复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黎新,王寄,董诺,等.角膜屈光术不同制瓣方式术后丝状角膜炎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7):663-665

[2] 王洋洋,杨晨霞,杨矛妹. 音乐疗法对眼部注射患者疼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6):3155-3157.

[3] 张顺华,卞爱玲,赵岩张,等.角膜结膜染色评分新方法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应用[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 7(2):134-138.

[4] 赵林, 孙洪臣. 各种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2008,8(7):1482-1434.

[5] 王婷,刘军彩,王姝婷,等.丝状角膜炎角膜丝状物构成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2(11):1061-1064.

[6] 谷雄霖.角膜病临床诊治精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5.

[7] Bartolek D,Frick A. Huge multinodular goiter with mid trachea obstruction: indication for fiberoptic intubation[J].Acta Clin Croat, 2012, 51(3): 493-498.

[8] 汤瑞方,张晓峰. 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J].重庆医学, 2012, 41(22):2312-2314.

[9] Shafran T,Gleason W, Lorenz K, et al.Application of senofilcon a contact lenses for therapeutic bandage lens indications[J].Eye Contact Lens,2013,39(5):315-323.

[10] Kanpolat A,Ucakhan O. Therapeutic use of focus night and day contact lenses[J].Cornea,2003,22(8):726-734.

[11] 徐剑容,李斌,江惠燕,等. 亲水性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 24(10) : 2171-2173.

(收稿日期:2014-11-10)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78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