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探讨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刘仲满 戴晚华

株化集团公司医院内一科,湖南株洲 412004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4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21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主要指标及预后。 结果 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 。两组WBC、LDH、BP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结肠镜复查,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患者预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001-03

[作者简介] 刘仲满(1969- ),男,湖南新化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胃肠道、胰腺方面的疾病。

缺血性结肠炎(IC)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血管性病变和非血管性病变。该病上世纪60年代由Marston提出并命名[1],顾名思义,IC是一种独立性疾病,是多种因素导致肠道血供不足或回流受阻,从而继发肠壁缺血,组织坏死,是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轻型病例具有一过性特点,漏诊、误诊率较高,达60%以上,老年人是IC的高危人群,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从而继发腹膜炎、结肠穿孔、坏疽、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2]。为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该研究2013年1—12月间通过老年组与青壮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特点及CRP等指标的比较,提高对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对保障老年患者医疗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病例选择为该院2013年1—12月住院的患者,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其中43例年龄≥60岁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老年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1.8±11.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 d,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分别为高血压37例,高脂血症29例,糖尿病19例,脑梗塞23例,颈动脉硬化14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男9例,女12例,年龄41~59岁,平均年龄(53.4±1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3 d,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分别为高血压12例,高脂血症3例,糖尿病4例,颈动脉硬化1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初次电子肠镜检查提示肠系膜血管局部狭窄。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提出的标准[3],患者符合缺血性结肠炎三联征,大便培养排除伤寒、肠结核、阿米巴、肠道肿瘤、细菌性痢疾及炎症,并经结肠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

1.3 临床表现

老年组患者中35例以腹痛为主诉,腹痛时伴有便意,进食后疼痛加重,36例排出粪便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疼痛部位于脐周及下腹部,多为阵发性绞痛, 21例伴有恶心、呕吐症状,34例伴腹泻,查体19例有中轻度压痛,11例患者伴低热。对照组21例均以腹痛为主诉,14例排出粪便颜色为暗红色或鲜红色,12例伴腹泻,所有患者眼底检查均显示视网膜动脉硬化。

1.4 诊断和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中3例腹水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2 h内行首次结肠镜检查,患者镜下显示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及组织急性或慢性炎症,腺体破坏,肠管狭窄,所有患者均经结肠镜首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其中41例根据病理诊断确诊;3例患者行诊断性穿刺抽出血性腹水确诊,12例患者经CT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4例患者在不排除缺血性结肠炎的情况下给予抗凝、抗炎、扩张血管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2周后根据病史特点及治疗效果确诊。两组患者均住院治疗,60例非坏疽型患者及时给予肠外营养,常规补液,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肠微生态制剂、抗凝及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等,包括30~30 mg盐酸罂粟碱+40 mL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老年组中4例坏疽型转手术治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主要检查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检查用贝克曼库尔特LH 785血液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C反应蛋白(CRP)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血清白蛋白(ALB)采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检测、乳脱氢酶(LDH)采用速率法测定、使用CVE-2100L/I/S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肠情况,并比较其转归。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且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IC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情况

从两组IC患者治疗前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显示,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IC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比较

老年组治疗前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BC、LDH、BP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转归

2 周后结肠镜复查结果显示,老年组36例病灶消失,7例患者尚可见黏膜轻度炎症,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2 周后结肠镜复查结果19例病灶消失,2例患者尚可见黏膜轻度炎症,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6,P>0.05) 。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老年IC的发生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一特点与谭曼红等[4]的研究结果相同,同时任何导致肠壁血供障碍的全身因素、局部血管因素、药物因素及肠道因素等均可导致IC的发生。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硬化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IC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6],从2006年起,IC的年增长率为50%~70%,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老年患者中坏疽型4例,占9.30%。

该组43例老年患者病变主要累及左半结肠,符合结肠的解剖学特点。由于直肠为双重供血,因此IC的发病率大大降低[6]。分析老年IC患者的特点,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88.3%的患者合并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显示,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提示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疾病,多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代谢性疾病并发的慢性病贫血等[8-9],影响肠黏膜的血供及营养的供给[10]。另外老年IC患者CRP浓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患者组织损伤程度高于对照组,大多伴有急性炎症反应。肠道缺血一方面引起肠黏膜缺血,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另一方面由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肠腔内容物,增加了肠黏膜的通透性,容易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引起细菌移位[11-12]。

该组43例老年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在72 h内行结肠镜检查后,40例患者确诊为IC,另3例尚无法确诊的患者在抗炎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抗凝、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从疗效比较显示,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早期结合肠镜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对症治疗,老年IC患者的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老年IC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多,IC对机体造成的组织损伤更为严重,但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同样预后较好。但由于目前实验室尚无缺血性结肠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老年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疾病,Hb、ALB浓度偏低,CRP浓度偏高,在诊断时容易误诊。笔者通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比较,旨在说明IC早期治疗的重要性,老年患者如果早期不能明确诊断,但不除外缺血性结肠炎的情况下,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应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考虑给予抗凝、扩张血管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初步诊断进行跟踪是有较高价值的诊治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余建华,劳辉.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右江医学,2012,40(3):326-328.

[2] 孙显军.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33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1):147-148.

[3]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 [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6.

[4] 谭曼红,李敏,姜春燕,等.微球载体注射液对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复发的预防作用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38-1239.

[5] 张秀静,翟建国,高丽华,等.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8):1266-1267.

[6] Mosele M,Cardin F,Inelmen EM,et a1.Ischemic colitis in the elderly:predictors of the diseas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to negative outcome[J].Scand JGastroenterol,2010,45(3):428-433.

[7] 孟华,刘丽娜.老年缺血性结肠炎2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2):1232-1233.

[8] 王娟,关斌,邵丽春,等.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和内镜下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12):1838-1839.

[9] 蒋群宁,金铁臣.不同年龄便血患者常见病因及特点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988-989.

[10] 谢晓玲,张丽,敖先伟,等.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59,461.

[11] 江勇,张志广,卢向东,等.缺血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0):1606-1608.

[12] Cangemi JR,Picco MF.Intestinal 1schemia in the Elderly[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9,38(7):527-540.

(收稿日期:2014-03-26)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18852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