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中两种骨折固定方式联合

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中两种骨折固定方式联合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骨折固定方式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方法:将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40例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 PFNA),对照组35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组均联合中医治疗。随访3-4个月,对比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征积分表(SSTCM)。 结果:治疗后相比,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7%(p<0.05),且SSTCM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联合中医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

    股间转子间骨折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更发。以往针对此类疾病常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一度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但对于髋部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患者,常易出现股骨颈塌陷内翻、短缩、骨折端不愈合,螺钉移位、松动、切出等,使肢体出现严重的后遗症[1]。因此,本研为进一步探讨骨折固定方式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特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符合标准的转子间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均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在52岁-81岁,平均年龄(63.4±7.8)岁。疾病分类:Al型15例,A2型48例,A3型12例,所有患者伴糖尿病27例,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病史者17例,其它21例,但均不影响手术进行。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其中实验组40例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 PFNA),对照组35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行PFNA术:即在股骨大转子上方作3~5cm纵行切口,进针点采取大转子顶前中1/3处偏外处;待C臂X线机透视位置良好后将导针插入,沿导针用空心钻行股骨近端髓腔扩髓,插入PFNA主钉,透视下将其深度调整到适宜位置调整,并将导针调整与股骨颈中轴偏后下方平行; 打入螺旋刀片1枚,远端螺钉用瞄准器导向锁定, 位置满意后拧入近端尾帽,行负压引流。对照组行PFN术:即与实验组前期操作基本一致,待主钉深度调整好后向股骨颈内钻导针2枚,待透视位置良好后测量长度,分别旋入交锁钉2枚于股骨干处,旋入长螺钉2枚于股骨颈内,逐层关闭伤口。所有患者初期均给予相应的口服中药制剂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中、后期以温经通络、强筋壮骨为主,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汤剂加味,对少部分软组织挛缩的患者可用中药熏洗,并配合相应按摩手法辅助股骨关节功能练习。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进行3-4个月的随访,随访有效率100%(共有75例患者回院复查)。对比临床的临床疗效(即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判断结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组间显著性测试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将P<0.05定为检验水准,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97.5%和85.7%,两组间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

%

%

%

实验组

40

31

77.5

8

20.0

1

2.5

39

97.5

对照组

35

20

57.2

10

28.5

5

14.3

30

85.7

注: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SSTCM积分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的SSTCM分别为(9.68±1.4)分、 (12.97±2.5)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STCM积分变化(±S)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组别

例数

%

%

%

%

实验组

40

31

77.5

8

20.0

1

2.5

39

97.5

对照组

35

20

57.2

10

28.5

5

14.3

30

85.7

注:所有患者治疗后的SSTCM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一直以来,髋部骨折是造成老年患者骨科死亡的常见原因,有数据显示骨折后1年内老年患者的死亡率已达15%~20%,致残率、致伤率甚至更高[3]。而作为老年髋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于自身基础状况差常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4]。因此如若手术方式或内固方式选择不当,轻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重者甚至导致患者致残,影响其预后[5]。因此,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我们应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术式,减少骨萎缩,并有效预防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6]。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5.7%(p<0.05),与陈滔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我们认为,PFNA组由于丢失的骨质较少,因而更适合于骨质相对较疏松的老年患者,再加上其手术时间段,因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使医患损伤减少,预后显著。且本研究中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的SSTCM分别为(9.68±1.4)分、 (12.97±2.5)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P<0.05)。这也说明两组均通过中医的辅助治疗,从而使疗效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对于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雪峰,姜为民,王 璐,等.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302-304.
[2]王正悦,王黎明,姚庆强,等.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9):775.
[3]朱宗吴,李凡,王秋根.治疗不稳定转子部骨折的选择:内固定或关节置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l6(16):l244.
[4]崔凤国,丛皎,李国顺.动力髋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l6(6):47l~472.
[5]尹庆伟,江毅,肖联平,等.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692~695.
[6]陈滔,朱美忠,周鹏程,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重庆医学[J],2009,38(1):60-6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57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