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相关分析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相关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收集2007年~2009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瘤进行ct回顾性分析。 结果 30例多形性腺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2例(6%) ;多发者1 例(3%);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16.42±11.10)hu。35例腺淋巴瘤患者,其中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者32个(92%);多发者12 例(34%);增强ct值上升的平均值为(31.23±13.10)hu。 结论 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t manifestations between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

  jiang hui-qiang, ou hong-ru, mo jia-bin, et al. guizhou hospital of shunde district,foshan,guangzhou 5283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t manifestations of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adenolymphoma. methods ct findings of 30 cases with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nd 35 cases with adenolymphoma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during 2007~2009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6%(2/30)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were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multiple synchronous 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in one side or bilateral parotids were found in 3%(1/30).30 cases with ct scanning increased (16.42±11.10)hu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92%(32/35)adenolymphomas were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multiple synchronous adenolymphomas in one side or bilateral parotids were found in 34% (12/35)35 cases with ct scanning increased (31.23±13.10)hu after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the parotid benign tumor,adenolymphomas of the parotid should be first considered when the mid-age male has lesions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and inferior quadrant , especially when the lesion is multiple or bilaterally located.

  [key words]parotid ;pleomorphic adenoma ;adenolymphoma;tomography;x-ray computed

  腮腺混合瘤来源于腮腺上皮组织,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1]。腺淋巴瘤是第二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尽管两者同属良性肿瘤,但未完整切除的多形性腺瘤半数可复发,复发者常沿神经分支分布,呈多发病变,手术切除更为困难。ct检查已成为常规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收集我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具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30例多形性腺瘤和35例腺淋巴管瘤进行ct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不同ct征象。提高腮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30例多形性腺瘤中,男7例,女23例,男女之比为1∶3.3;年龄27~52岁,平均47岁。35例腺淋巴瘤,男32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47~71岁,平均58岁。

  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 prospeed ai及ge 64排全身螺旋ct扫描仪。用常规平扫加增强:层厚5mm,层距5mm,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安射力100ml以3ml/s流率经肘静脉注射扫描。

  结 果

  1.病灶数目及大小 30例多形性腺瘤左侧12例,右侧18例子。单侧多发1例。数目:共30侧31个病灶。腮腺腺淋巴瘤单侧单发23例;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8例病灶。数目:35例中,43侧腮腺发病,共52个病灶。30例多形性腺瘤最大55mm×29mm,最小为13mm×18mm,平均为30mm×27mm。35例腺淋巴瘤最大32mm×25mm,最小为11mm×16mm,平均为20mm×18mm。

  2.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管瘤的ct表现 如(表1)表1 腮腺肿块ct表现

  腮腺肿块增强ct扫描强化程度(强化程度是指增强后与增强前的hu 差值)分级标准:ⅰ级,0~10hu;ⅱ级,11~20hu;ⅲ级,21~30 hu;ⅳ级,31~40hu;v级,40hu以上。多形性腺瘤不均匀强化8例,低密度灶位于病灶中心。2例呈囊性改变,直径>5cm,边界不清。增强ct值上升平均值为(16.42±11.10)hu。腺淋巴瘤不均匀强化24例,内见裂隙样或囊状低密灶,增强ct值上升平均值为(31.23±13.10)。12例增强病灶周围见点状强化的血管影。 表2 腮腺肿块ct 扫描强化程度

  讨 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也称混合瘤,是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年人为多,女性稍多于男性。本组病例男女之比为1∶3.3,平均47岁。肿瘤生长缓慢,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腺淋巴瘤好发于40~70岁,男性多见,占85%-95%。有多发性和双侧涎腺发病特点。本组病例男性患者占91%,平均年龄58岁,单侧多发4例;双侧多发8例病灶,多发病例占34%(12/35)。肿块病史较长,时大时小,有消长史是该肿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从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瘤多于多形性腺瘤,据报道腺淋巴瘤在国内以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2, 3 ]。

  1.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共同点 大部分具有良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位于浅叶,多呈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致的类圆形、椭圆形肿块,增强后大部分均匀强化。这些均与肉眼所见的大体标本全部有完整的薄层包膜、肿瘤质地成份较均一有关。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瘤有4例边界不清,邻近脂肪间隙模糊,经病理证实合并感染,周围有粘连。

  2.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不同点 (1)发病部位: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管瘤92%(32/35)位于后下限,有理论认为腮腺腺淋巴瘤起源于腮腺内淋巴结,是由其内异位起源的上皮及淋巴组织发生[4],由于腮腺内淋巴结位置常在浅叶后下方,故腺淋巴瘤也好发于此部位。(2)密度:较大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往往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斑点状或较大钙化,瘤体中可见低密度坏死,本组病例有2例直径>5cm出现偏心性囊性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病灶液化坏死。当混合瘤内部出血、坏死时与较多囊性成分腺淋巴瘤ct表现相似。但腺淋巴瘤的低密度灶往往呈裂隙样、囊腔样改变。尤其增强后薄层重建,即使平扫时表现为均匀密度,但增强后大部分不均匀强化,可见裂隙样低密度灶改变。其密度相比多形性腺瘤的坏死灶更低,但边界相对清楚。主要由于腺淋巴瘤组织中的腺体分泌物淤积,腺腔逐渐扩大并互相融合成囊,切面可见较大的囊腔,有黄色粘稠性的液体溢出。而多形性腺瘤密度不均是由于出血坏死组织夹杂于黏液样组织和肌上皮组织之中,从而坏死灶相对边界不清(图1- 2)。(3)强化程度:本组病例中腺淋巴瘤的增强ct值上升平均值(31.23±13.10)大于多形性腺瘤(16.42±11.10)hu,有文献报道,腺淋巴瘤ct扫描早期呈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减退,呈“快进快退”特点[5]。腺淋巴瘤的病理结构特点由双层柱状上皮和淋巴样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在淋巴间质中有大小不等的血管形成,并且淋巴间质越多其血供就越为丰富[6,7],本组病例中有12例腺淋巴瘤强化早期可见异常增多强化的点状血管影(图3-4)。病理切片可见腺淋巴瘤肿块周边可见丰富的扩张血管影。

  图1 2 腮腺多形性腺瘤 左侧腮腺浅叶类圆形肿块,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内见小片状低密度灶,边界不清 图3 4 左侧腮腺腺淋巴瘤 左侧腮腺后下象限类圆形肿块,平扫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见异常强化的点状血管影,增强后肿块内见裂腺样低密度灶,边界清楚

  综上所述,ct检查可清楚显示腮腺肿块的形态、范围大小和密度等特点。良性肿块多呈边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形态规则的特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在发病年龄、部位,病灶坏死,强化程度均有差别。在腮腺的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对于中老男性,发生于后下象限,病灶多发,血供丰富增强后明显强化,并出现裂隙样囊状低密度灶者,应首先考虑诊断为腮腺腺淋巴瘤。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9.

  2. 俞光岩,柳晓冰,彭歆,等.腮腺沃辛瘤发病情况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7, 7: 88-91.

  3. 翁汝涟,张国志,冯力.腮腺腺淋巴瘤19例报告.广东牙病防治, 1999, 7: 276-277.

  4. 沈山,张国志.腺淋巴瘤发病因素与机制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2, 12: 226-228.

  5. keda m,motoori k,hanazawa t,et al. warthin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d: diagnostic value of mr imaging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731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