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临床医学


【关键词】 结肠炎,溃疡性;基因;综述文献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原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大约10%的结肠炎症尚不能区分是cd或uc,在西方国家称为不明确的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随访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发展成为uc, 其临床症状多样化, 但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病变可累及胃肠道任一部位,但结肠被侵犯最多[1]。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 认为与免疫、环境、感染及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ibd患者体内检测出多种与免疫功能有关的遗传标记物,主要包括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等。最近发现了一些新的mhc相关基因, 如:mic、dma、dmb, 以及非mhc编码的cd1家族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mic(mhc class ⅰchainrelated gene)基因。

1 mhc与mic基因的概述

mhc位于6p21. 3, 跨越4mbdna区域, 它编码的糖蛋白在抗原肽的产生、运输和递呈等环节起重要作用。wWw.lw881.com传统上从着丝粒到端粒方向将mhc分为三类区域, 依次为ⅱ类, ⅲ类和ⅰ类区。hlaⅰ类基因区占mhc2mb[2] , 其中经典型(ⅰa 类) 基因有hlaa , hlab 和hlac, 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多态性, 表达几乎所有有核细胞膜上, 与β2微球蛋白非共价结合[3] , 递呈内源性抗原给cd8+ t 淋巴细胞。非经典型(ⅰb类)基因有hlae、hlaf 和hlag, 它们没有经典ⅰa 类基因所具有的丰富多态性, 分子表达也仅限于少数特定组织。

mic基因与mhcⅰ类基因相连锁,同源性很高,但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差异。mi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4]。其基因座位有7个成员基因,其中只有mica、micb编码、转录和表达产物,但功能尚不清楚。mica和micb蛋白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系中,尤其是胃肠道上皮细胞,通过与细胞膜上nkg2d受体的结合,为γδt细胞、cd8+αβ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使这些细胞在黏膜防御中发挥天然免疫功能。mica和micb蛋白表达受热休克反应的正调节,可能说明上皮细胞系存在免疫系统反应中的一种新的分子机制[5]。同时,mica等位基因与hlab基因的紧密连锁,提示mica可能为某些mhc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候选基因,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寻常银屑病、addison病、behcet's 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乳糜泻病及ibd等[610]。

2 mic基因的结构与多态性

mica和micb基因包含长而紧密开放的阅读框, 编码mic分子。micc、micd和mice基因由于若干点突变或核苷酸缺失而成为假基因。mica基因是hlab最近的邻居, 距hlab着丝粒端仅40 kb。mica基因全长11工722 bp,编码1 382 bp的转录子,有6个外显子, 外显子1编码l前导肽, 外显子2~6则分别编码胞膜外a1、a2和a3结构域、跨膜区(tm 区)和胞质区。micb是mic基因家族的第2位成员,位于hlab位点着丝粒端约141.2 kb,基因全长12 930 bp,编码2 376 bp的转录子[11]。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有90%以上的同源序列, 但与其他mhci类基因差异很大, 与mhcⅰ类基因中编码胞外a1、a2和a3 的序列比较, 约有19%、25%、和35%的同源性。mica和micb基因的前导肽和a1外显子之间均由一个大内含子隔开, 分别长6 840 bp和7 352 bp。另外它们的胞质尾与3′非翻译顺序融合在一个外显子中,mica和micb的该外显子分别长302 bp和1 338 bp。mic 的这2个结构特点不同于所有已知的mhci类基因。micbmrna较mica长是由于它的3′非翻译区较长。

mica和micb基因的多态性虽不如经典的hlai类基因丰富,但亦很高,现发现有54个mica等位基因和17个micb等位基因[12]。fodil等在mica基因外显子2~4(编码胞外结构域a1~a3)的核苷酸序列中共发现有27个核苷酸变异, 其中22个是非同义改变(4/6在a1,10/10在a2,8/11在a3),在a1~a3中共有16个mica等位基因的变异体[2]。mica分子多态残基分布在整个分子的胞外部分, 但在a2结构域中略有优势。此外,日本学者在mica基因外显子5(编码跨膜区)发现了三核苷酸重复顺序(gct)n微卫星多态性。目前为止检测到该微卫星顺序5个独特的等位基因,分别被称为mica的﹡a4、﹡a5、﹡a6、﹡a9和﹡a5.1等位基因[13]。前4个分别代表(gct)的重复拷贝数为4、5、6、9,﹡a5.1则是在﹡a5的基础插入1个g,即(gct) 4ggct。这个(ggct)序列导致移码突变,在tm区产生一个早现的终止密码子,编码一个可溶性的分泌型的mica分子。micb基因序列中亦发现了多态现象如: a1结构域中有3个非同义核苷酸变异, 在α2中1个,α3中2个,tm区1个。但没有一个与mica多态残基一致[14]。micb基因第1内含子有1个二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微卫星多态位点(ca/tg),即ca14、ca15、ca16等等位基因, 分别表示ca的拷贝数为14、15、16,依次类推。

3 mic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展望

mica和micb的表达产物出现在上皮细胞系、胃肠道上皮细胞、角化细胞、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但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高表达。有文献表明,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热休克反应元件可在启动子区上调mica和micb表达,说明该蛋白可在应激条件下诱导表达。但mic基因的表达不受干扰素ifnγ的影响[15]。也有研究显示nfκb可诱导活化的t细胞mica的表达[16]。而当结合于细胞表面的mic分子进行肿瘤免疫监视时,上皮肿瘤衍生的可溶性mic,可削弱nkg2d在cd8+αβ上的表达[17]。推测mic可作为宿主防御反应中的一个新成员,通过nk细胞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胃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18]。存在有micb无效基因的人群中,micb糖蛋白在细胞表面表达的总量比不存在micb无效基因的人群将近减少了一半,这样一来就减低了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功能。说明其在慢性炎症和肿瘤免疫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

张彩虹.mic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显示uc具有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在家族聚集现象、单卵双生子同患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同人种中差别很大,如在同一社区中(相近的生活环境) ,犹太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种[20]。目前,德国和英国学者有报道显示mica基因多态性与uc无关[12, 21]。但日本报道mica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22, 23]。我们已有的研究也显示有关[24]。日本人群hlab5、hladr2(hladrbi*1502)与uc相关。白种人研究显示部分人群hladr2 (hladrbi*1501)与uc相关。我们的研究也提示hla2drb1与中国汉族人群的uc发病无显著相关,但与其临床表型有关[25],同时也显示我国uc的遗传易感性与西方国家存在种族差异[26]。

鉴于uc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免疫机制在其发病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第6号染色体hla是uc的易感区域,研究mica和micb基因在uc发病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家驹,史肖华,褚行琦.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以及诊断和治疗选择[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581584.

2 fodil n, laloux l, wanner v et al. allelic repertoire of the human mhc class i mica gene[j]. immunogenetics,1996,44(5):351357.

3 bahram s, bresnahan m, geraghty de, et al. a second lineage of mammalian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gen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14):62596263.

4 fodil n, pellet p, laloux l, et al. mica haplotypic diversity[j]. immunogenetics,1999,49(7):557560.

5 steinle a, groh v, spies t. diversification, expression, and γδ t cell recognition of evolutionarily distant members of the mic family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related molecul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8, 95(9):1251012515.

6 rlle a, mousavijazi m, eriksson m, et al. effects of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on ligands for the activating nkg2d receptor of nk cells: upregulation of ul16binding protein (ulbp)1 and ulbp2 is counteracted by the viral ul16 protein[j]. j immunol,2003,171(2):902908.

7 romphruk av, romphruk a, choonhakarn c, et al.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 in thai psoriasis patients: mica association as a part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bcw haplotypes[j]. tissue antigens,2004, 63(6): 547554.

8 grubic z, peric p, eeèukjelicic e, et al. the micaa4 triplet repeats polymorphism in the transmembrane region confers additional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psoriatic arthritis in the croatian population[j]. eur j immunogenet,2004, 31(2):9398.

9lópezvázquez a, fuentes d, rodrigo l, et al. mhc class i region plays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clinical forms of celiac disease in a saharawi population[j]. am j gastroenterol,2004,99(3):662667.

10 martínpagola a, ortiz l, pérez de nanclares g, et al.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mica in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celiac disease[j]. j clin immunol,2003, 23(6):498503.

11 ota m, bahram s, katsuyama y, et al. on the mica deletedmicb null, hlab﹡4801 haplotype[j]. tissue antigens,2000, 56(1):268271.

12 ahmad t, marshall se, mulcahyhawes k, et al. high resolution mic genotyp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usceptibility[j]. tissue antigens,2002, 60(2):164179.

13 feng ml, guo xj, zhang jy, et al. study on the haplotypes of mica and micb microsatellite and hlab locus in the guangzhou han population[j]. tissue antigens,2004, 64(3):281285.

14 bahram s. genomic structure of the human mhc class i micb gene[j]. immunogenetics,1996, 45(5):161162.

15yamamoto k, fujiyama y, andoh a, et al. oxidative stress increases mica and micb gene expression in the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 line (caco2)[j]. biophys acta,2001,1526(1):1012.

16 molinero ll, fuertes mb, girart mv, et al. nfkappab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the mhc class irelated chain a gene in activated t lymphocytes[j]. j immunol,2004, 173(3):55835590.

17 groh v, wu j, yee c, et al. tumourderived soluble mic ligands impair expression of nkg2d and tcell activation[j]. nature,2002,419(9):734738.

18schroeneder m, elsner ha, kim dt, et al. eight novel micb alleles, including a null allele, identified in gastric malt lymophoma patients[j]. tissue antigensm, 2004, 64(7):276280.

19salih hr, rammensee hg, steinle a. cutting edge: downregulation of mica on human tumors by proteolytic shedding[j]. j immunol,2002, 169(4):40984102.

20 ahmad t, armuzzi a, neville m,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complex genes to disease phenotype in ulcerative colitis[j]. tissue antigens,2003, 62(6):527535.

21 glas j, martin k, brünnler g, et al. mica, micb and c1_4_1 polymorphism in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j]. tissue antigens,2001, 56(5):243249.

22 sugimura k, ota m, matsuzawa j, et al. a close relationship of triplet repeat polymorphism in 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 (mica) to the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nd behavior in ulcerative colitis[j]. tissue antigens,2001, 57(2):914.

23 seki ss, sugimura k, ota m, et al. stratification analysis of mica triplet repeat polymorphisms and hla antigens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japanese[j]. tissue antigens,2001,58(3):7176.

24 ding yj, xia b, lü m, et al. 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aa5.1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chinese population[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5,142(4):193198.

25 lü m, xia b. polymorophism of hladrb1 gene shows no strong associat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chinese patients[j]. internetional journal of immunogenetics,2005,33(10):3740.

26 guo qs, xia b, jiang y, et al. nod2 3020insc frameshift mut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of han nationality[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7):1069107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linchuangyixue/9758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