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内科学 >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应用体会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应用体会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内科学



在临床中,“血瘀”是一种病理产物,主要因身体内的游血导致,包括停滞在脏腑中的血液以及血脉中的血液,这些淤血会直接或间接的对患者身体的脏腑器官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气血津液、经络为主要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辨证治疗的特点。中医认为,在人体受到某些损害后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即可成为瘀,在血液形成的同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然而,中医临床主张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血瘀情况,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笔者以本院收治的200例患者(2012年2月一2015年9月)为研究对象进行入组研究,探究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2月一2015年9月,组中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均为该段时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严格的疾病观察和实验室检査,均符合活血化瘀的治疗条件。应用抛掷硬币方式对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中纳人研究对象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6.50±3.11)岁;其中腹痛患者26例,胃脘痛患者24例,头痛17例,心悸21例,胸痹12例。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7.11±4.09)岁;其中腹痛患者23例,胃脘痛患者25例,头痛18例,心悸20例,胸痹1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进行初步比对,组间人数、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中采用常规方案治疗,主要措施有抗生素治疗、吸氧、吸痰等。观察组患者临床中采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因寒凝血瘀者具有手足冰凉,遇寒更甚的特点,故临床中应进行温经活血方式辅助促进血液运行;因气滞血瘀病人具有疼痛全身游走、痛无定处的特点,故应给予理气活血方式实现条理气血的目的;对于肾阳虚引起的血瘀病人应采用补肾活血法促进体内阳气的推动,以实现活血的目的。具体的疾病治疗方案如下:①腹痛:腹痛是瘀血内停症的疼痛,疼痛位置固定,常见症状为舌质紫暗、脉象细涩。主要因瘀血内停、气机阻滞引起,临床可用少腹逐瘀汤实现活血化瘀的目的。②胃脘痛:胃脘痛位置固定,进食后严重,按压后疼痛更严重,患者脉涩、舌质紫暗,主要是阻滞脉络、疲停胃络导致的。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是通络化瘀、理气和胃,可应用失笑散合丹参饮治疗。③头痛:因血瘀引起的头痛迁延难愈,疼痛如针刺。患者症见舌苔薄白、舌质紫暗象细涩。主要因脉络不通导致,可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④心悸:心悸常在心痛时发作,表现为唇颊青紫、胸闷不舒、舌质紫暗,主要因血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引起。临床治疗可应用赤芍、桃仁、川芎、红花、丹参等进行活血化瘀治疗。⑤胸痹:胸痹疼痛位置固定,疼痛牵连肩部、后背,同时合并胸闷,患者脉象弦涩、舌苔薄、舌质紫暗。临床治疗主要采用通脉止痛、活血化瘀原则,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等。


1.3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体温、肤色、脉象、舌苔等症状变化,加强进行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处理。


1.4 评价标准


经临床治疗患者的疼痛消失,且无其他不适感,短时间内无复发,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基本消失,偶有轻微疼痛,为显效;经治疗病人疼痛明显改善,但有轻微疼痛或合并其他不适,容易复发,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或者同时合并其他不适,为无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16例治愈,28例显效,31例有效,25例无效,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人数分别为22例、40例、32例、6例,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淤在临床中是因血瘀运行不畅、滞留脉络或溢于脉表,聚集在身体中的某一个角落而产生的病症。血瘀具有两种类型,即停滞在血脉中的血液和停滞在脏腑中的血液。血液淤积会对组织或器官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疾病,所以加强血瘀治疗至关重要。中医临床主张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血疲情况,并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瘀血是由于人体内血液不畅情志郁结引起,这类人常常伴有心痛憋气等症状,面色较为灰暗,容易出现黑眼圈。人体质下降,运血能力下降,容易形成瘀血。形成瘀血的原因较多,这样在医学治疗中,必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能够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进行治疗,提升疗效。


随着中医内科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广大医师和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逐渐认可和重视起来,并成为中医临床中的一种常见治疗原则,具有消瘀散结、脉助通畅的作用。现代中医认为,长时间的血振会引起痛经痛等病症,而血瘀的不同部位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但主要治疗原则认为活血化瘀原则,即通则不痛,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法不但在妇科、骨伤科的治疗中取得明显进展,并能够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实现明显的治疗目的。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内科病的临床方法,血瘀则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会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到人体器官组织,从而来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活血化瘀可化人体内血瘀,促进血液的流通。但是在治疗中应依据病人的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辨证治疗。例如,寒邪者应散寒阳,气血虚弱者应补血、补气等。此外,应用活血化瘀方式治疗时应注意因药物功效较猛,身体较为虚弱的病人不能用量过多,以免伤正。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活血化瘀方案在中医内科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方案能够有效治疗较多疾病,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改善和恢复,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谢建群(江西省遂川县草林中心卫生院内科,遂川34392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neikexue/8442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