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护理 > 口腔护理应用影响对比观察研究论文(共7篇)

口腔护理应用影响对比观察研究论文(共7篇)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第1篇:品管圈活动在ICU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管理中应用


  ICU是危重病患者集中的病房,至使危重患者抵抗力低下,口腔环境改变,唾液分泌减少,加之无法进行自主口腔护理,口咽部可聚集大量致病菌。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插管的存在妨碍护理人员对口腔内部状况的评估和护理操作的实施,部分患者不配合或躁动不安时会导致插管脱落、移位甚至误吸。同时,临床部分护理人员对这类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1]。循证医学证实积极有效的临床口腔护理能抑制牙菌斑形成,减少口腔部细菌定植。有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临床口腔护理能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下降33.30%[2]。为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最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我院ICU于2016年11月5日成立品管圈,以“提高ICU住院患者口腔清洁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11-2016年4月入住ICU行口腔护理的危重患者240例次,男136例次、女104例次,年龄21-85岁。排除口腔疾病者、不愿配合护理操作者、呼吸机支持时间未超过48h。实施品管圈活动前120例次,实施品管圈活动后120例次。经口气管插管时间及疾病种类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由ICU7名护士成立品管圈小组,成员投票选出圈长,护士长作为辅导员。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圈名“ACSL圈”,ACSL为高级生命支持的缩写;寓意为ICU精湛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的医疗器械为患者生命的延续铸造坚实的堡垒。


  1.2.2主题选定全体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ICU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评价法选定主题,对候选主题以“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作为评价项目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作为此次QCC活动的主题。最后确定“提高ICU住院患者口腔清洁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计划拟定运用品管手法甘特图制作活动计划表,规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标准作业流程、SOP),检讨改进和成果发表各阶段的实施时间。


  1.2.4现况把握2016年11月,品管圈小组成员根据查检表调查ICU住院患者口腔清洁率的现状情况,对收集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口腔清洁率现状情况和改善前的柏拉图,“气管插管患者”占76.3%“根据“80/20”原则,改善重点为“气管插管患者”,对其进行解析。


  1.2.5目标设定依据选题过程中圈能力的得分情况,设定本题圈能力为75%。我们期望达到的总体ICU住院患者口腔清洁率目标值为86.4%。


  1.2.5.1ICU住院患者口腔清洁率的目标值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68.3%+(1-68.3%)×76.3%×75%=86.4%。


  1.2.6原因分析全体成员通过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低为鱼头,通过护理人员、材料器械、方法、其他等四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绘制鱼骨图,使用列表评价法进行要因选定,得出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清洁率低的要因是:(1)口腔护理材料种类单一,无针对性。(2)不重视口腔清洁效果,易遗忘口腔护理。(3)不知晓口腔清洁的重要性。(4)口腔打开困难,口腔护理局限性。(5)口腔护理效果评价落实不到位。


  1.2.7制定对策并实施


  1.2.7.1制定醒目的口腔护理警示标识,提醒落实口腔护理将警示标识放置于患者床尾处,时刻提醒护理人员定时给予患者行口腔护理操作。


  1.2.7.2增加口腔护理包、护理液种类及改进口腔护理工具大部分护士认为危重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主要是使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拭,没有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实施分类管理[4]。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重患者(清醒、神志不清、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牙刷刷牙法),不僅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对于人工气道患者通过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去除牙菌斑,对预防肺部感染、VAP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1.2.7.3制作图文并茂的口腔清洁相关知识宣教手册全体圈员通过集思广益,制定出口腔清洁宣传手册,供给ICU清醒患者及新入实习、轮转等人员观看,让他们能更好的了解口腔护理相关知识及不规范行口腔护理导致的相关疾病。


  1.2.7.4规范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流程,落实效果评价制定科室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全体圈员在循证的基础上,经过临床反复实践、修改,制定了符合临床工作的操作流程。设定相关的口腔护理评估单:口腔护理评估表格参考《基础护理学》口腔护理评估表[5],评估内容包括口唇、口腔黏膜、舌、牙齿、牙龈和唾液等12个项目,评定等级分1、2、3分,总分为各项目之和,分值范围为12-3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口腔状况越差。


  1.2.7.5购买口腔清洁专用开口器全体圈员通过对患者使用不同的口腔开口器,最终选定适合于经口气管插管开口器,这种开口器能将患者口腔打开,使患者口腔内部结构充分暴露,让我们能更好的完成口腔护理。


  2结果


  2.1活动前口腔护理120例次,合格68.3%;活动后口腔护理120例次,合格率为87.6%,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40,P<0.01)。


  3讨论


  3.1有国外研究显示,口腔清洁率的提高对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病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2],品管圈活动有效改善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质量,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被临床广泛采用的救治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VAP的发生率也明顯增加[6],而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7-8];且良好的口腔状况是达到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舒适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赢得患者及家属的满意。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卫生状况差的原因与国内的大量研究显示基本一致[9-10],也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使我科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率大幅提高。


  3.2本次品管圈活动使圈员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发挥,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同时,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启发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有利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作者:张帅等

  第2篇: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发展为牙周炎[1]。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为牙周炎患者的用药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9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科学统计法进行平均分配,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人,在进行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止痛时间。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人,其中对A组的牙周炎患者采用甲硝唑口腔护理,B组的牙周炎患者采用火诺环素口腔护理,C组的牙周炎患者采用碘甘油口腔护理,记录三组的牙周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临床疗效和用药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A组患者中男性牙周炎患者为16例,女性牙周炎患者为14例,年龄在17-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1.2)岁。B组患者中男性牙周炎患者有18例,女性牙周炎患者有12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3±0.9)岁[3]。经过临床诊断,所以患者均确诊为牙周炎,对于本次实验,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基本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牙周炎患者采用甲硝口腔唑口腔护理,根据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将甲硝哇棒条折成小段,用消毒镊子夹持放置在牙周袋内,每周进行2次;B组患者采用米諾环素口腔护理,把注射器的尖部放置在牙周袋的底部,注入药物的速度要缓慢,发现牙周袋口有药物溢出就停止注射,每周进行1次;C组牙周炎患者采用碘甘油口腔护理,用相应器械蘸取药液使药物流人牙周袋内,每周进行2次。所有患者疗程为4周。


  1.3判定标准


  根据牙周炎治疗的相关判断标准,治疗结果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的情况就是患者局部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消退,牙齿不再松动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口臭消失;有效:患者局部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消退,牙齿微微松动,咀嚼功能、口臭情况趋于正常,牙周袋变浅且少量溢脓;有效的情况就是患者局部充血水肿等临床症状逐渐消退,牙齿仍存在松动情况,咀嚼食物时仍然还会痛,口臭情况变好;无效则是机体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好,甚至在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IBM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均采用Logistic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程结束后,结果显示,A组牙周炎患者PLI为[0.93±0.43],AL为[3.53±0.71],PD为[3.80±0.77],SBI为[1.05±0.61]和B组牙周炎患者PLI为[0.95±0.41],AL为[3.48±0.77],PD为[3.72±0.80],SBI为[1.08±0.60]明显优于C组PLI为[1.01±0.41],AL为[4.11±0.86],PD为[4.48±0.91],SBI为[2.06±0.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90例,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30人,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A组与B组牙周炎患者PLI、AI、PD、SBI指标优于C组牙周炎患者PLI、AI、PD、SBI。A组与B组患者在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等方面与治疗前状况相比较有了明显的改善,三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都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由此可知,采用甲硝口腔唑口腔护理和采用火诺环素口腔护理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红燕

  第3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口腔护理的应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多出现于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患者治疗及住院期间存在机械通气操作,在炎症及细菌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这类肺炎,可分为早发性及晚发性两种[1]。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严重延长脱机时间、增加脱机难度,严重者还存在死亡危险[2]。该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口腔护理干预50例患者在此方面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住院治疗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中5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24;年齡区间处于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49.2±6.1)岁;疾病类型:13例ARDS、4例格林巴利、7例大型手术、14例外伤、12例COPD。观察组中50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6±5.8)岁;疾病类型:10例ARDS、4例格林巴利、9例大型手术、14例外伤、13例COPD。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进行各项检查,查看患者机械通气效果及呼吸状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口腔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及时清除分泌物由于患者经历了气管插管操作,因此在插管期间可能由于口腔中的分泌物无法自行咽下或吐出而造成分泌物中细菌的大量繁殖。在气囊的影响下,细菌会逐渐到达下呼吸道而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的及时清楚,同时帮助患者将口腔以及鼻腔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净。若患者需使用仪器将痰液吸出,则在吸出后应注意气囊上方分泌物以及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分泌物的及时清洁可使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并注意控制力度。


  1.2.2冲洗口腔护理经验发现,相对于使用棉球和棉签擦拭口腔而言,采用冲洗方式可达到更优的清洁效果。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采用口腔冲洗方式清洁口腔,由于冲洗过程中部分冲洗液会沿着气管导管流到气囊上方位置,若此时气囊压力不足则可能造成口腔内细菌利用冲洗液到达下呼吸道而引发感染。因此在冲洗口腔过程中,首先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国药准字H20113297),这一溶液并不会对口腔酸碱值产生影响且配置简单,可操作性强;其次需注意操作过程中及冲洗后的残留物清洁。在具体冲洗操作上,首先需注意利用水流在口腔内不间断冲洗,让口腔的每个位置及深部位置的污垢都能够被有效冲洗干净。对口腔黏膜的清洗可让细菌大幅度减少并排出。清洗操作需要两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从另一侧口角位置缓慢注入水流,同时在对侧口角实施负压吸引。


  1.2.3协助刷牙为患者清洁牙齿也是清洁口腔的一部分,清洁牙齿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使用软毛的电动牙刷将牙齿缝隙内的污垢清除后,再使用口腔冲洗清洁,污物会随着冲洗液吸走。牙刷必须专人专用并放置在干净位置,若害怕放置在医院浴室内造成交叉污染,则可使用干净的纸巾包住牙刷。采用电动牙刷刷牙结合口腔冲洗方式可以极大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同时可避免患者出现口臭。


  1.3满意度评价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在楼层大厅内设置匿名问卷调查表,上书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令患者或其家属在自主意愿下画“√”。满意度为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之和。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该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预后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MV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比例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性。结果显示,观察组MV时间[(10.2±2.8)d]、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V时间为(19.5±3.6)d、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之下观察组两项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操作2d后直到拔管2d前期间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最高的时间段[3-4]。这类肺炎的产生会受到机械通气时间、痰液粘稠,患者意识丧失、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慢性肺部疾病、年龄偏大、缺乏胃酸、消化道细菌异常、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相关[5]。相对而言,机械通气操作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及危险因素。


  造成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较多,具体而言可分为以下几种。①药物因素。如果患者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抗菌药物,会加大此类肺炎的发生率。②胃管因素。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若长期留置胃管,可能造成胃肠道中的定值菌逆行,病菌影响到肺部引发感染。③气管插管因素。由于气管插管在操作上的影响,口腔处于长时间开放状态,且插管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对吞咽能力产生影响[6]。因此在这一状态下口腔的局部粘膜抵抗能力以及口腔本身的清洁能力会明显下滑,口腔中的正常分泌物无法自主下咽而存留于口腔中。口腔的环境容易造成细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分解,表现为口腔炎症及口臭状态。另外,空气中的唾液、飞沫、水分等也会将细菌带入患者口腔内引发肺部炎症[7]。④口腔因素。口腔因素是造成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患者长时间在重症监护室内住院,建立人工气道或留置胃管等操作均会造成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出现失调情况,表现为酸碱值下降,通常会降至5.5以下、5.0以上,从而无法对口腔中的细菌加以抑制。通常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唾液量会明显减少,唾液免疫功能下滑,造成上呼吸道受感染几率升高。


  对于现阶段临床医学而言,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式以及监控方式主要可从口腔护理、每日唤醒计划、将患者床头抬高、严格遵循洗手卫生制度、注意对气囊压力的检测以及帮助患者排痰吸痰等多方面来完成[8-9]。其中口腔护理已经被视为重要项目,对于降低口腔感染发生率、避免住院期间出现其他并发症意义重大。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口腔护理应从吸出痰液、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帮助擦洗口腔、固定气管等多方面实施,确保口腔环境清洁。


  根据该次研究结果,在临床护理中加强了口腔护理的观察组患者MV时间明显更短,仅为10d左右;组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0%,对照组达到47.5%;两种患者均存在死亡病例,对照组中死亡率为17.5%,观察组为5.0%。治疗情况方面,由于加强了口腔护理,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痰液可更及时被排出,因此恢复更快,机械通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达到95.0%,对比之下可见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操作更为满意。研究与宋秀婵等人[10]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中选取162例患者,证实了应用纱块擦拭和一次性负压吸引牙刷配合冲洗法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的VAP导管日感染率为1.024%,加强了护理干预的其它两组分别为0.307%与0.304%,均证实了加强口腔护理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可通过清除分泌物、冲洗口腔、协助刷牙等方式来完成,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升住院安全性。


  作者:张剑虹

  第4篇: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的口腔护理探讨


  年轻恒前牙创伤冠折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创伤类型,多见于7~9岁的儿童,大体分为三种,即单纯釉质折断、釉质折断暴露牙本质和冠折露髓[1]。由于儿童活动性强,自身防范能力低,极易发生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2]。由于年轻恒前牙创伤类型多,这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探讨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的口腔护理效果,在这里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患儿258例(400颗),男134例,女124例,年龄7~10岁,平均(8.5±0.7)岁。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儿创伤牙均为冠折年轻恒前牙,均以X射线片诊断为准,患儿牙根未发育完全,根尖孔未闭合者;家长能够按时复诊,并同意参与调查[3]。


  1.3排除标准


  所有患儿均排除非初诊患儿,排除在外院已经处理过的患儿,排除创作牙根已经发育完成;排除家长不愿意参与调查的患儿。


  1.4方法


  治疗和护理前了解牙外伤情况,检查判断牙髓状况,并拍X线牙片,观察牙根发育状况,有无根折和根尖周组织病变。


  1.4.1单纯釉质折断牙的护理在患儿确诊后,直接采用树脂材料加以修复处理。


  1.4.2牙本质暴露未露髓的护理给予患儿间接盖髓术处理,断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燥后用光固化氢氧化钙或玻璃离子覆盖暴露的牙本质,酸蚀后用光固化树脂修复,采用DYCAL垫底,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或者用树脂粘接法将牙冠端粘接复位处理。


  1.4.3冠折露髓且牙髓部分坏死的处理给予患儿活髓切断术处理,首先例行局部麻醉,将部分感染的牙髓切除,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可恢复原状,也可只覆盖牙本质断面,以防脱落。4类外伤引起牙髓病变,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先去除根管内感染牙髓,断面用VITAPEX糊剂覆盖,磷酸锌黏固剂垫底,修复外形采用复合树脂。


  1.4.4冠白露髓且牙髓全部坏死的处理对于这一类的患儿多采用根尖诱导术处理,预备根管,并消毒,然后将VOTAPEX糊剂填入根管内,接着采用药物加以诱导,暂时充填表面,每3个月復查1次。


  1.5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标准:患儿创伤冠折牙树脂修复未脱落,无根尖牙周炎、牙髓炎等症状,经X射线片检查,患儿牙根发育正常,原有病变明显好转,根尖周无病变。失效标准:患儿创伤冠折牙树脂修复脱落,并伴有根尖牙周炎、牙髓炎等症状,经X射线片检查,患儿牙根发生病变,原有病变无好转,牙根停止发育,牙齿丧失。护理效果:好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口腔护理要求执行,均达到标准;中评,护理人员部分按照口腔护理要求执行,部分达到标准;差评,护理人员未按照口腔护理要求执行,均未达到标准。护理满意度=好评率+中评率。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12.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儿成功率比较


  不同护理方案,治疗成功率也会不同,总体治疗成功率为89.0%,见表1。


  2.2各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四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全,而牙根继续发育的根本条件是有活力的牙髓。年轻恒牙根尖血循环丰富,具有较多的细胞成分,组织活力旺盛,有极强的抗感染能力及修复能力,经过科学治疗,易成活,能够大大提升治疗成功率。年轻恒前牙创伤冠折是一种常见的牙齿创伤类型,多见于7~9岁的儿童,年轻恒前牙创伤冠折主要分为单纯釉质折断、釉质折断暴露牙本质和冠折露髓。由于儿童活动性强,自身防范能力低,极易发生年轻恒前牙外伤冠折[4]。由于年轻恒前牙创伤类型多,这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性别,也会对治疗和护理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


  3.1成功率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要根据患儿基牙情况、创伤情况,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护理方案,治疗成功率也会不同,总体治疗成功率为89.0%,在治疗中根据患儿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大大提升了临床效果。


  3.2护理效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四组不同情况的患儿护理效果无显著差异,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所以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减轻患儿的痛苦,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患儿的口腔护理较为复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耐心和责任感,悉心护理,保证患儿口腔护理的效果。


  3.3创伤类型影响


  不同的创伤类型,其修复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其中,以直接修复术的护理效果最高,主要由于牙齿损伤小,牙髓受到感染率低,且牙齿缺损不严重,患儿无疼痛和不适感,护理容易,脱落率低,修复率高。活髓切断术成功率要相对低于直接修复术,在手术治疗中,需要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局部麻醉处理,患儿无疼痛,比较合作,难度中等,最大程度地将感染牙髓切除,降低了术后牙髓感染和术后脱落率,这也是护理效果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间接盖髓术的成功率为84.5%,也是失败率最高的一种,主要原因可能是牙本质暴露,疼痛度加大,牙齿敏感,合作程度高,护理难度加大[5];加上开放的牙齿长期暴露,口腔中的细菌易造成感染等等,这些都会影响护理效果。


  3.4护理体会


  (1)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患儿保证患牙充分休息,不吃冷硬食物,并交待患儿及家长术后注意事项,到3个月后,按照复查,一旦发现牙齿变色、牙根出现病理变化,牙齿肿痛等症状,必须要及时就诊;(2)严格遵循护理指导,护理人员要告知患儿及家长术后注意事项,必要时定期打电话随访,促使患儿遵照护嘱,提高成功率[6]。


  年轻恒牙由于根尖发育未完成,外伤冠折后在治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及时正确地治疗外伤牙,并给予科学护理,对于保留牙功能及、颌面的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护理配合度直接影响到恒前牙治疗的成功率,通过科学、优良的护理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配合医生避免牙齿和牙髓的感染,有效地控制患儿的医疗配合行为,为患儿治疗和护理顺利完成提供有效條件。


  作者:白新华等

  第5篇:牙龈炎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口腔护理对比观察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主要途径。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进食、吞咽咀嚼时口腔具有自净功能,可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与繁殖加以有效预防[1]。但ICU患者多属重症或处于昏迷状态,正常进食频率低,使得口腔自净功能被弱化,进而致使口腔感染风险增加,形成溃疡或引发严重真菌感染,导致患者痛苦几率上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ICU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年龄13~76岁,平均(46.1±5.7)岁。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患者在年龄、口腔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故可比。


  1.2方法护理前对入组患者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针对焦虑紧张患者予以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取得其理解与配合。


  1.2.1观察组该组患者予以牙龈炎冲洗剂实施口腔护理,即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取坐位或半卧位,将吸痰管同负压装置连接并打开,确保装置保持通透[2]。而后将患者口腔中的痰液、粘液等吸干净。让患者张开口腔,以输液管出水端对需冲洗部位进行冲洗,冲洗时应对出水量及冲洗压力予以合理控制。同时,冲洗过程中以吸痰管将冲洗所产生的唾液、污水等吸净,以避免冲洗液被吸入气管造成患者呛咳[3]。患者上下牙齿处于咬合状态时,冲洗由臼齿至门牙,对其牙齿外侧面予以冲洗。而后患者上下牙齿保持张开,对其上下排牙齿内侧面及咬合面、颊面进行清洗。最后,对其舌面、影鄂部及舌下进行清洗,至此口腔护理完成。


  1.2.2对照组该组患者予以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方法与观察组相同。2组患者口腔冲洗频率均为2次/d,分别于早晚饭后30min后实施。


  1.3观察标准对2组患者口臭、口干发生情况及口腔感染率加以对比。


  1.3.1口臭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无口臭或10cm外无味;②有效:患者口臭在45cm外无味;③无效:患者口臭在1cm外可闻见刺鼻性气味。


  1.3.2口干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舌腭湿润、上腭存在少量碎屑、舌面存在少量舌苔且口唇润滑未见裂口;②有效:患者舌腭略微干燥、上腭存在一定碎屑、舌面存在一定舌苔且口唇干燥,可见少量痂皮或者裂口;③无效:不及有效标准。


  1.3.3口腔感染判断标准患者牙龈与口腔黏膜有红肿、糜烂、出血、溃疡等现象。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均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行?字2检验,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口干改善情况对比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口干改善总有效率为94.7%(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相比于对照组的73.7%(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字2=6.333,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口臭改善情况对比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口臭改善总有效率为92.1%,相比于对照组的68.4%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字2=6.333,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口腔感染率对比本研究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口腔感染率分别为2.6%(1/38)与23.7%(9/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370,P<0.05)。


  3讨论


  口腔护理是确保口腔清洁并预防其发生感染的重要途径。由于ICU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其生理功能极易出现紊乱,难以正常进食、咀嚼,再加之患者可能行气管插管、氧气套管插管等使其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进而造成口腔自然屏障与自净功能遭到破坏[4]。此外,ICU患者为避免出现全身性的炎症感染而使用大量抗生素,从而使得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衡,原有的正常防御功能遭到破坏,为细菌的生长及大量繁殖提供可用条件。而大量菌体所分解的代谢产物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清理便会使得患者出现口臭、口腔感染等相应并发症。


  对口腔进行有效护理可保持口腔内酸碱处于正常范围,对细菌滋生加以有效抑制。牙龈炎冲洗剂其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茶多酚、DP300、甘油、维生素E、进口渗透剂与粘膜保护剂等。相比于生理盐水,其对口腔内的酸碱度更为符合,再加之该药物中的成分可将入侵口腔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从而对細菌的滋生进行有效防止。其成分中,DP300可对口腔感染、口腔炎症、口臭病菌产生作用,对口腔皮肤黏膜则无刺激作用[;茶多酚属高效光谱抗生素,可促进口腔黏膜代谢作用的增强,确保口腔黏膜的完整性;甘草酸可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促进内源性SOD水平的提升,将氧自由基消除,抵抗口腔溃疡。牙龈炎冲洗剂既可有效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还可提高护理效果。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生理盐水,牙龈炎冲洗剂在缓解患者口干、口臭方面与口腔感染的防治方面均有显著优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将牙龈炎冲洗剂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予以推广。


  作者:胡丽萍

  第6篇:两种漱口液与传统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口腔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之一,已证实存在400~500种微生物[1]。口腔护理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结合相应的工具,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以达到清洁口腔、去除菌斑的目的,是医院基础护理内容之一,是预防口腔黏膜病变、呼吸道感染、误吸误咽等并发症的重要方法[2]。传统的口腔护理工作以擦拭为主,适用于有出血倾向、无牙、开口困难、意识障碍患者,近年来冲洗法、含漱法逐渐受到护士重视,充分的冲洗与含漱可增加唾液分泌,改善口腔环境,物理清除较大的残渣、分泌物,开展容易,易于接受[3]。目前可供选择的漱口液繁多,本次研究试评价两种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效果,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5年5月~7月,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预计住院时间1w;②未合并原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病变;③意识清除,可配合漱口动作;④留置胃管,需强化口腔护理;⑤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270例,其中男144例、女126例,年龄18~71岁、平均(61.3±10.5)岁。有轻度吞咽功能障碍44例,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05例,有口腔黏膜病史,牙周病病史144例。吸烟114例、饮酒35例。Hp感染47例。胃食管反流21例。WBC上升或下降45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32例,CD+4/CD+8失衡31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各90例,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采用纱布浸湿生理盐水,擦拭口腔,规范操作,早晚各1次,同时落实吸痰、拍背、体位管理。B组:采用李斯特林漱口液,盛漱口液于口杯中,让患者上下左右前后含漱2~3次,以弯盘置于患者嘴边,指导吐出,2次/d,早晚各1次。C组:采用高露洁漱口液,护理方法与B组同。


  1.3观察指标护理前、护理后1h、护理72h后,口腔菌落数水平、口腔pH。住院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例、口腔异味发生例、口腔黏膜病变发生例。ICU内VAP发生率、住院期间下呼吸道感染总发生率、口腔异味例数、口腔溃疡例、恶心与呕吐等,患者口腔护理满意例。


  1.4统计学处理以WPSxls数据表录入数据,转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菌落数与pH1h后、72h后,B组口腔菌落数低于A组、C组低于B组,72h后高于1h后、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h后、72h后,B组pH高于A组、C组,B组1h、72h后高于護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并发症与满意情况A组口腔异味发生例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下呼吸道感染、口腔黏膜病、牙龈牙周病,三组口腔感染、患者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口腔含漱液品种繁多,不同种类的含漱液功效不尽相同,传统的口泰溶液因药物刺激性强,应用较少,临床上更多的是应用复方漱口液,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其主要原料为甲硝唑、葡萄糖酸氯已定、甘油、聚山梨酯等,据抗菌、收敛、祛除异位、润滑、清洁、保健等功效。


  本次研究显示,李斯特林漱口液、高露洁漱口液漱口相较于传统的口腔护理,抑菌效果更理想,其中高露洁漱口液抑菌效果最强,以用液的药物抗菌作用强弱有关,在长期应用(72h)后,C组口腔菌落数低于B组、B组低于A组,提示长期使用抗菌作用较强的漱口液漱口,可明显降低口腔微生物密度。在护理后,B组口腔pH水平明显上升。pH是反映口腔微生态状态的重要指标,正常人口腔pH处于6.2~7.6,李斯特林漱口液可改善口腔酸性环境,有助于预防病原菌繁殖。漱口液漱口有助于预防口腔异味,但传统的口腔护理也可有效预防口腔黏膜病、口腔感染、牙龈牙周病,含漱液漱口这方面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对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的患者,含漱液漱口多功效优势无法得到凸显。漱口本身需要患者一定的配合能力,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可能造成误吸误咽,应用时需严格筛选适应证。


  综上所述:含漱液抗菌效果相对更理想,还可预防口腔异味,但长期使用可能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传统的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效果也较好,可基本满足需求,使用含漱液漱口不能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黄晓娟

  第7篇: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分析


  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口腔种植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功为患者种植义齿之后,还需要实施科学的口腔护理,否则种植体长期受到周围软组织愈合的影响,很容易引发周围组织炎症,使支持骨形成种植体牙周袋,最终导致种植失败,为了能够有效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提升种植成功率,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从而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口腔护理计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主要就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开展义齿种植治疗的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1例,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41.2±2.4)岁。所选患者在近3个月内均未经过专业的口腔清洁,未服用抗生素等药物;排除种植体脱落、松动患者,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口腔护理行为,如吸烟情况、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终止后复查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记录,对所有患者开展种植体远中或近中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种植体松动、X线片显示骨吸收、种周袋形成等检查。


  1.3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断标准为:(1)种植体松动;(2)X线片显示骨吸收大于2mm;(3)形成种周袋;(4)菌斑指数≥1;(5)探诊深度大于等于3mm;(6)远中或者是近中龈沟出血指数≥1位点,若患者的种植体出现上述任意一种情况,都可以将患者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


  2结果


  2.1刷牙次数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刷牙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随刷牙次数的增多而降低,见表1。


  2.2刷牙时间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32例患者刷牙时间<3min,其中24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75.0%(24/32);27例患者刷牙时间为3~5min,其中15例患者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55.6%(15/27);刷牙时间超过5min的3例患者均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炎。


  2.3吸烟情况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54例吸烟患者中48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88.9%(48/54),8例不吸烟患者中2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25.0%(2/8)。


  2.4复查情况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


  15例按照医嘱定期开展复查的患者均未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1例偶尔开展复查的患者中11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为52.4%(11/21),26例从未开展复查的患者中20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高达76.9%(20/26)。


  3讨论


  种植体周围炎是一种由于吸烟、细菌感染、不良修复体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炎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种植体周围形成比较深的牙周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肿胀、充血等,也有一些患者存在种植体周围骨质的吸收与破坏现象,最终导致患者的种植体出现脱落或者是松动现象,对其整体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2-5]。为了有效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采取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在为缺牙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选用生物相容性比较好的种植体为患者植入到缺牙颌骨当中,在保证种植体与颌骨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稳定的结构之后,在种植体的基础上开展义齿的修复工作,若患者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其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差,种植体上长期有菌斑聚集,时间长就会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甚至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导致种植失败,因此,为开展义齿种植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非常的必要。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开展回顾分析,从而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可能会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随着刷牙时间的延长和刷牙次数的增多,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并且患者的复查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6]。


  因此,结合上文的研究结果发现,科学合理的口腔护理,对于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此,提出几点口腔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牙膏。通常情况,选择偏碱性的牙膏,有利于将牙齿表面所附着的细菌予以清除。(2)保持正确的刷牙方式。导致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种植体表面菌斑中的细菌,若患者在口腔护理工作中,能够保持正确的刷牙方式,在清除菌斑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从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刷牙次数上面,每天刷牙2次及2次以上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每天刷牙1次的患者;另一方面,从刷牙时间上可以看到,刷牙时间短于3min的患者,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刷牙时间长于5min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对于开展义齿种植的患者来说,要想有效的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非常的必要[7-8]。(3)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临床研究对患者的种植体及其周围组织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发现进行牙周洁治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要明显的低于未开展牙周洁治的患者,由此也可以看出,口腔卫生与种植体周围炎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强化患者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安全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强化自身口腔卫生维护工作,这对于患者预防种植体周围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戒烟,从上文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吸烟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学者在对吸烟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开展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到了Meta分析,发现吸烟能够导致患者龈沟中的白细胞发生趋化、吞噬、移动、白细胞数量减少等变化,这会导致口腔自身不能将菌斑上的细菌予以有效清除,使得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吸烟患者牙槽骨的吸收要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尤其是其上颌骨及松质骨区域,所以,对于开展义齿种植的患者来说,要想有效降低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牙齿种植的成功率,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戒烟[9]。(5)做好种植后的维护工作,首先患者要有良好的自我维护意识,要能够清楚认识到并不是完成了义齿种植,就是种植成功了,在种植体种植早期,应通过有效的维护措施,防止种植体过早负重,应用牙间隙刷、牙线等工具将牙齿邻面的菌斑予以清除,这对于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到医院开展复查,以便于接受专业的维护。通过定期对种植体开展专科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种植义齿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实施对症处理,从而有效提升种植成功率;同时,为了防止由器械损伤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炎,在为患者开展相关检查的过程中,应做好维护器械的检查,在对种植体周牙龈情况开展探诊的过程中,应该选用塑料探针或者是尖端为球状的纯钛探针,并且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出现沟内上皮损伤。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口腔护理行为对于种植体周围炎的影响,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开展义齿种植治疗患者的资料发现,吸烟可能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刷牙时间的延长、刷牙次数的增多及复查情况的完善,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正确的口腔护理行为对于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婷婷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7661.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