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医学护理 > 对中医学中气的研究

对中医学中气的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医学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学如何把自然界、生物界、人类、人类社会联系起来研究人类的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治疗等。方法 从人的生命全过程和以《黄帝内经·素问》及中国古代文献,结合现代科学成就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气”是中医学把自然界、生物界、人类、人类社会联系起来的理论工具。结论 对于“气”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医学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气;天人合一;动而不已;中医理论;社会;宇宙

study on zhongqi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qin feng.

  “气”在中医学典籍及临床诊疗用语中广泛地使用着。如天气、地气、人气;精气、神气、血气、元气、脏腑经络、营卫之气,正气、邪气,治则中的补气、破气,中药学中的四气、益气药、下气药,其他疗法如针灸、气功和按摩等操作过程中的得气、运气、调气等。以“气”组成的中医学术语远不至于此。这些含有气的词其意各别,其故何在。“气”组成的中医学术语何以能与中国古代其他学科(如天文、地理、哲学等)相互使用呢,其内在原因是什么?由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人文、社会、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多学科,范围甚广现就《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关“气”的内容进行研讨。个人学识有限,错误之处敬请医界同仁及广大学者指正。

  1 资料分析

  1.1 从人的呼吸和饮食研究气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1],《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1],《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1]。中医学认为:由人的呼吸之“气”是天气,由口嗌进入人体的饮食等是地气。人是依靠天地之“气”生成和维持生命的。就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呼吸之天气,人眼是看不见的称为无形之气,进入口鼻之地气是饮食等,它们是可见的称为有形之气。二者是“气”存在的不同形态。现代科学证明:呼吸之气是以氮氧为主的空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有形的;人类的饮食是由水、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组成的,五者几乎包括了

  地球上所有的物质成分。可见《素问》所论述的“气”就是自然界一切有形和无形物质的总称或对其的认识。

  在人体内,呼是气之升,吸是气之降,饮食入胃是气之入,消化排泄是气之出,此种作用称为“升降出入”,维持着人生命的全过程。《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升降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出入无以生长化收藏”[1],这种作用如果发生障碍“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这种种作用变化,人或生物就生病或死亡。“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也,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1]。凡是具有“升降出入”作用的个体《素问》均称为“器”。人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社会,宇宙及其内部的星系、星体、分子、原子,时间及空间均具有此作用,都可以称为器。器就是能进行升降出入的个体,包括生物、非生物、有形者、无形者等(请参下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归气…气生形”[1],《素问·六节藏象论》“气合而有形(形:人眼能看见的形态,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因变而正名”[1],《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1],《素问·天元纪大论》“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化生万物,气有多有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损益彰矣”[1]。“气合”及“气散”是形气转化的两种方式和物质基础。其转化表现条件有:自然界的,生物界的,人类社会及人类思想意识和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等,在“合散”成个体过程中上述条件或单独或复合起着作用。构成人体的元素成分已经清楚,没有人的生物作用它们是不能组成人体的。宇宙是由大爆炸及不断膨胀的自然界的“气合散”作用生成和存在的[2],没有这一自然界的条件就没有宇宙及其中的一切。个体的千差万别是由参加“合散”过程时各种“气”的多少及“合散”条件而定。形,成之后就有象,象是人们眼目和意识中的形。由此产生了中医学的脏象理论和望诊技术。

  《素问·天元纪大论》“太虚廖廓肇基化源,万物资始……气佈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生生化化品物咸章”[1]。《五运行大论》“气为人之下太虚之中大气举之”[1]。古人认为太虚是无穷大的,天空中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和大地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气”存在的现象,大气的力量是无穷的。气是由有形和无形及各种力组成的。

  1.2 从“动而不已”来看 《素问·六微旨大论》“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变而化……成败倚伏生乎动,动不已则变作矣”[1]。升降是天地之“气”运动形式和作用;天和地又是“气”存在的不同表现,两者都是“气”存在的表现。以此类推宇宙内外的一切都是“气”存在的不同形式的表现;它们以各自的运动规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事物由化生而成,由变而败坏以至毁灭,此一事物能变化成另一事物是由事物本身的动而不已,及其自身之外的一且动而不已引起的,动而不已的形式在《素问》中有:合散、变化、转化、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象变、“器”的存在与毁灭等。

  人类的心脏在其一生中是动而不已的,从而使脏腑功能正常地进行着《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不通形乃大伤”[1]。生物的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是由其自身的动而不已完成的。太阳以它的动而不已约束着系内各星体有序的动变着,它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引起系内星体出现异常。宇宙中各星系、星体各自动而不已保持着其系内外各星系的有序运行。个体和群体只有动而不已才能存在。

  “气”是以动而不已致使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时刻不停的形成、存在、发展、毁灭和转变等永恒地进行着;事物的内、外部的“气”动而不已的形式和规律各别;“气”动而不已造成宇宙及其内部的星系、星体到原子、亚原子和其中的各种力的相互转化及生物、人类社会等事物的相互依存、转化等。我们把这称其为“动而不已”理论或“动变作用”理论、或“动变论。”

  2 讨论

  2.1 用“气”的“动变作用”理论看中医学 《素问》在两千多年前引入《易经》中的八卦、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理论研究了“气的动变作用”,及其在中医学方面的应用。如应用在经络藏象精气神等人体的保健、生理、病因、病理、发病、诊疗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及各种疗法,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学防病治病和保健工作。《易经》以六爻、八卦、重卦、阴阳等形象的论述了“气,动而不已”的特点和变化方式。阴阳、五行还用以对气进行分类,前者把气分为阴气、阳气、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等四个类型,后者把气分为木气、火气、土气、金气和水气个五型,结合阴阳又分为10个亚型。此两种分类方法可用于任何事物的分类或分型。阴阳以其“平秘、平衡、消长、转化和决离”等;五行以生克制化乘晦等方式来研究“气”的动而不已和其相互作用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运:有天之五运(风寒暑湿燥火)和地之五运(木火土金水)之别,两者以太过、不及和平气来描述天地之“气动而不已”的规律及其对大地上气候、人类及各种生物和事物产生的影响和(或)所致的变化等。藏象经络学说结合上述四种学说及精气神等生理病理变化藏于内、而象见于外等的研究:形成了天人合一理论,指导着中医学的保健和治疗工作,如按四季气候变化不同的摄生方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病因学中的三因致病,发病学中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诊治中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及疗法中的补气、益气、调气、行气、破气、运气、治未病等;更以气的动而不已为指导把天地(包括宇宙及自然界)、人、人的思想意识、人类社会、生物界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理论和中医学模式:天体(自然界)、生物、人类-心理、思想意识和社会的医学模式。

  2.2 用“动变作用”的观点来看现代科学和文化 人们对大千世界物质的认识从古代宏观的几种(木火金水)到现代微观的几种(分子、原子、亚原子)等都是有形可见的,天文学中的黑洞,宇宙中的暗物质、暗能量现在是看不见的,所有这些都可看作是“气”的有形和无形的存在。宇宙是在140~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中出现的,从其形成至今尚在不断的膨胀着而且越来越快[2]。是人们截至目前已知的最大变化,这可看作是“气”的“合散动变”作用在自然界中的最大显示;但是大爆炸是怎样来的和爆炸之前又是什么情况现在仍然是未解之谜。

  宇宙中各星系和各种星体都是依靠其内部不断运动(合散)变化产生的力量才能在各自的轨道上不停而有序地运行着,并在运行中合并其他丧失原有动而不已规律而毁灭的天体使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反之毁灭。天体是靠其内、外部动而不已存在着,分子、原子也是如此。

  宇宙的空间是由大爆炸和不断膨胀造成的;从星系、星体到亚原子等它们是以各自个体及其运动轨道划出范围为其空间;生物个体出生后不断膨胀及群体在其活动中占有的范围是个体和群体的空间。空间是由“动变”作用产生的。

  时间是人们对某一星体运行轨道的分割,如太阳年、太阴年、回归年和恒星年等;或对于某元素衰变阶段的划分等方法作为时间单位的。时间是各物动而不已的产物,和空间一样离开了动而不已作用时间也是不存在的。

  人类社会、国家、政体、团体、小集体、家庭等都有产生、发展的上升阶段和衰败、灭亡的下降时期,这些变化都是在动而不已中产生的。

  人脑对传入传出的各种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是它的“动变”方式之一。人的思想意识的出现、发展、成熟和运用及其产生的效果等是人脑的另一种动变形式。哲学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抽象和反复而创造出来的,认识、抽象正是人脑动而不已的形式,离开了人脑的动而不已,哲学也就不能为人类发现的了。

  化学、物理学和数学是对物质“动变作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如化学中的化合和分解。物理学中对力、热、声、光、电、磁、分子、原子、亚原子等的研究,都是对上述各种物理现象动变形式的研究;又如对温度的产生、变化可影响或改变物质的物理状态等,说明了气的相互间的作用,而温度的产生和变化则是由太阳等动而不已造成的。数学是以各种运算方法来揭示各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高级数学的运算方法、成果等都是研究事物动而不已规律的方法。三者均可用于各种事物的“合散动变”作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及对天文、地理、生物、社会、医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开发。用之于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方面的研究可以扩大其思维、思路及方法。

  中医药学运用“气”动而不已的理论把自己和外界的一且联系起来形成其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个理论至今仍然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与现代科学观点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认识。使用现代科学成果及研究方法对中医学中“气”进行研究和探索一定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参考文献】
   1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5-398.

  2 《中国国家天文》——为宇宙加速膨胀发现10周年而作.解开宇宙之谜的十个里程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yxlw/yxhl/8991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