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期刊百科 > 论文指导 > 论文格式 >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论文格式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论文格式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论文格式



学业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以下是一篇大学学业论文格式,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1、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博士学位论文编写,硕士论文编写应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GB7713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3、定义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者提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为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4、编写要求论文必须用白色纸印刷,并用A4(2l0mmX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纸的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上方和左侧应空边25mm以上,下方和右侧应空边20mm以上。


5、编写格式论文构成:论文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必要时)、结尾部分(必要时)组成。


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页,前言,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目次页,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单位、术语、名词解释表(必要时)。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作为正文第一章)、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包括必要的各种附录。


结尾部分包括索引和封底。


6、前置部分


6.1封面


6.1.l封面是论文的外表页,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6.1.2封面上应包括下列内容a.分类号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类号,同时应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b.密级在右上角注明密级;c.硕士学位论文用大号字标明;d.题名和副题名用大号字标明;e.作者姓名;f.学科专业名称;g.研究方向;h.导师姓名,职称;i.日期包括论文提交日期和答辩日期;j.学位授予单位。


6.1.3封面格式按附录A排版6.2题名页题名页是对论文进行着录的依据。


题名页应为右页。


题名页除6.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外文题名,学位论文语种,摘要语种,作者学号,论文页数等。


题名页格式按附录B排版。


6.3题名


6.3.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写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论文应有外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可以有副题名6.2.3题名在整本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6.4前言前言是作者对本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论文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等并简述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6.5摘要


6.5.1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


6.5.2论全文应有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内容应相同。


6.5.3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便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引用。摘要的重点是成果和结论。


6.5.4中文摘要不宜超过500-6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500-600个实词。


6.5.5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6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论文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


在英文摘要的左下方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6.7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摘要的后面。


6.8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并置于目次页之后。


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6.9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7、主体部分


7.1格式主体部分由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


全部论文章、节、目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划一,层次清楚。


7.2序号


7.2.1论文的章可写成:第一章。节及节以下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如1.1,1.1.1等。


7.2.2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分章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一般用下例:图1.2;表2.3;附注1);文献[4];式(6.3)等。


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右页另页。封页、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应为题名页、前言、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题以附条序码,如图A.1;表B.2;式(B.3):文献[A.5]等。


7.3绪论


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一般在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为了反映出作者确己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绪论应单独成章,列为第一章,并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7.4正文


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便可读。


正文的每一章(除绪论外)应有小结,在小结中应明确阐明作者在本章中所做的工作,特别是创新性成果。


图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以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图题,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表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连同标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xxx1),不宜用*,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一或…(因一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X,÷,<,>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652.023567;0.3325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不应写成94,652.023,567;.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脚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计量单位报告、论文必须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符号和缩略词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7.5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在结论中要清楚地出阐明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6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作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章必须另页开始。


全部论文章、节、目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划-,层次清楚。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7参考文献表


7.7.1专着着录格式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7.2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着录格式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析出题名,原文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例:2.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4):400-4297.7.3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论文正文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


8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8.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a.为了整篇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b.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c.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d.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e.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8.2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


8.3每一附录均另页起。


9结尾


部分(必要时)为了将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着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设计


摘要:本研究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研究的观点出发,将“985”高校T大学本科毕业的卓越校友作为研究对象,对政界、学术、企业三类卓越校友大学时期的学习成绩班级排名进行研究,针对卓越校友在大学的表现,发现人才培养的规律。通过调查卓越校友对学业评价标准的反馈,对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动力和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学;学业评价;改革;卓越校友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教育综合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部分“985”高校正探索开展学业评价体系的改革,这一改革是以改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存问题为出发点而实施的。本研究从OBE研究的视角出发,通过对“985”高校T大学校友调研,获得反馈。OBE(OutcomeBasedEducation)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思其在大学受到的教育与在大学参加的活动,及对其进入社会工作后的影响,研究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对大学课程和教育环节等进行调整。[1]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出各行各业的拔尖创新人才。[2]这些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重要的校友资源,即卓越校友。[3]本研究对“985”T大学卓越校友在校学习成绩展开研究,试图回答学习成绩与成为卓越校友的关系,并对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力和方向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把“985”高校T大学本科毕业的卓越校友作为研究对象,将卓越校友的概念界定为三类,第一类为学术型,将职称为正高以上的学术型人才界定为卓越校友;第二类为党政机关型,将职务为正厅级以上的界定为卓越校友;第三类为公司企业型,将职务为高层以上的界定为卓越校友。


通过对以上三类卓越校友大学时期的学习成绩班级排名、在校期间参加的活动进行研究,针对卓越校友在大学的表现,发现人才培养的规律。假设(1)各类卓越校友在大学学习成绩排名都为前十名;假设(2)是否为卓越校友与大学学习成绩排名呈正相关。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150份,有效问卷2386份,问卷有效率为75.75%。其中,男性校友占77.8%,女性校友占22.2%。按照入学年来分类,如表1所示。


三、卓越校友在校学习成绩的反馈模型


1.卓越校友学习成绩排名情况如表2和图1所示,正厅级以上的卓越校友,成绩为前三名的占10.6%,六名左右的占23.7%,十名左右的占28.9%,十五名左右的占18.4%,二十名以后的占18.4%;职称正高级以上的卓越校友,成绩为前三名的占19.6%,六名左右的占19%,十名左右的占35.2%,十五名左右的占17.3%,二十名以后的占8.8%;公司高层的卓越校友,成绩为前三名的占9.7%,六名左右的占17.6%,十名左右的占37.4%,十五名左右的占24.8%,二十名以后的占10.5%。所以,假设(1)各类卓越校友在大学中学习成绩排名都为前十名不成立。


图1不同类型卓越校友学习成绩排名情况2.卓越校友学习成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不同类型校友是否成为正厅级以上、职称正高级以上和公司高层用二分法划分建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参数估计筛选,将性别、本科入学年、中学时家庭所属地和学习成绩排名作为自变量拟合到模型中,可以获得以下三个模型(见表3、表4)。


将是否为正厅级设定为第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将性别、入学年、中学时家庭所属、和学习成绩排名作为因变量拟合成模型,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是有效模型。有两个因变量呈现显着性影响,为入学年和中学时家庭所属。入学年的系数为-0.162,通过显着性检验,表明入学年越晚,成为正厅级干部的可能性越小,这说明要成为正厅级干部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从政时间越短越不易成为正厅级干部。中学时家庭所属地系数为-0.197,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中学时家庭来源地越发达,越多地成为正厅级以上干部。学习成绩排名系数为-0.031,没有通过显着性检验,对于是否成为正厅级干部没有显着性的影响。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动力和方向研究将是否为正高级职称设定为第二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将性别、入学年、中学时家庭所属、和学习成绩排名作为因变量拟合成模型,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是有效模型。有两个因变量呈现显着性影响,为入学年和学习成绩排名。入学年的系数为-0.411,通过显着性检验,表明入学年越晚,成为正高级的可能性越小,说明要拥有正高级职称,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成绩排名系数为-0.101,通过显着性检验,说明要获得正高级职称,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着的,即学习成绩排名越靠前,成为正高级的几率越高。性别因素和中学时家庭所属地对于是否成为正高级职称没有显着性影响。


将是否为公司高层设定为第三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因变量,将性别、入学年、中学时家庭所属和学习成绩排名作为因变量拟合成模型,整个模型通过检验,是有效模型。有三个因变量呈现显着性影响,为性别、入学年和中学时家庭所属。性别的系数为-0.212,通过显着性检验,表明越是男性校友成为公司高层的可能性越大。入学年的系数为-0.103,通过显着性检验,表明入学年越晚,成为公司高层的可能性越小,说明要成为公司高层,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成绩排名系数为-0.126,通过显着性检验,学习成绩排名对成为公司高层的影响显着,排名越是靠前,越能成为公司高层。中学时家庭所属地对于是否成为公司高层没有显着性影响。


综上所述,学习成绩对是否成为正厅级干部没有显着性影响,但是对于成为拥有正高级职称的学者和公司高层都有显着性影响。成为职称正高以上的学者与学习成绩排名显着相关,在校学习成绩越好,越多地成为职称正高以上的卓越校友。成为公司高层与学习成绩排名显着相关,在校学习成绩越好,越多地成为公司高层。假设(2)是否为卓越人才与大学学习成绩排名呈正相关对于学术型和公司企业型卓越校友成立,但对党政机关型卓越校友不成立。 四、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力和方向分析1.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动力分析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力来自于一些“985”高校出现了“以GPA为导向的学业成就观”等学习功利主义。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考前“刷题”,过度答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损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过度追求GPA的情况,其根源在于许多大学生准备毕业后申请出国,如果有较好的GRE成绩和GPA,将大大提高其顺利申请国外名校的机会。追求好的GPA是必要的,但是过度追求高GPA会造成一个极端,只要是有利于GPA的事情就去做,不利于GPA的事情就不做,以至于高质量、高难度的专业课没有人选,而能够拿“高分”的“水课”却人满为患。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在大学内部树立良好的专业学习导向,改革学业评价体系。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对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有研究表明,中国“985”高校的师生关系,远不如美国名校。[4]要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向老师打开心扉,老师向学生传授成才经验并进行专业指导,就要树立“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师不再只是一个评判者,而是一个引路人,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和反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对于资优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给予特别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观逐渐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术志趣,培养其成为本专业、本领域的佼佼者。


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的动力来自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钱学森曾问:“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此,杰出人才指的是引领科学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原有的学业评价体系需要改革。要设计多元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将其加入到学业评价体系中,通过学业评价体系的导向功能,使学生向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2.大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方向分析针对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方向,第一,学习成绩到底重要不重要?本研究对卓越校友的调研,学习成绩是按照“前三名”、“六名左右”、“十名左右”、“十五名左右”和“二十名以后”五个等级来进行研究的。研究发现,三类卓越校友其聚集最多的均出现在“十名左右”。如图1所示,十名左右是一个峰值。根据图1,可以看出,排名在二十名以后的校友在三类卓越校友中也占据一定比例。正厅级以上占18.4%,职称正高以上占8.8%,公司高层占10.5%。如表4所示,是否为卓越人才与大学学习成绩排名呈正相关,对于学术型和公司企业型卓越校友成立,但对党政机关型卓越校友不成立。可见,根据本实证研究,学习成绩对于成为学术型和公司企业型卓越校友是很重要的,即在校学习成绩越好,越多地成为职称正高以上的卓越校友;在校学习成绩越好,越多地成为公司高层。


第二,学习成绩排名到底重不重要?本研究开展是根据学习成绩排名来进行等级划分的,前三名为第一个等级,六名左右为第二个等级,十名左右为第三个等级,十五名左右为第四个等级,二十名以后为第五个等级。学习成绩的等级式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具有参考价值。等级式排名将学习成绩排名模糊化,但是其效果不容忽视。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的等级式排名是重要的评价指标,是科学的学业评价标准。


第三,学业评价体系改革是否仍以分数为导向。过分追求学分绩和漂亮的成绩单是“985”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会使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在重复做题上,而忽视了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和开拓创新。所以,必须改革以分数为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才能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


第四,除了学习成绩评价以外,有无其他的学业评价标准?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是培养卓越校友的重要评价标准。但是,除学习成绩之外,还需要引入其他的学业评价标准,如将科研能力评价和创新能力评价作为新型学业评价标准。根据卓越校友的反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重要的大学生能力素质评价指标。[5]所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作为新型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不能放弃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与监控。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改变“以GPA为导向的学业成就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为此对大学生的学习找理由“松绑”。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成绩排名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如果对学习成绩放松,会造成一些具有学术潜力的学生由于其对自身实力不清楚、对未来方向不明朗,而放弃对学术的追求。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与监控,需要教师对学生更加关心,关注其学术志趣和未来发展方向,加以引导。由于开展等级制的成绩体系,一些高校的大学生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那些具有学术潜力的“苗子”,教师要通过与其谈话交流等方式,发现其志趣和发展方向,加以指导,勿使其放松学业。


第二,分数等级的改革还是学习成绩排名等级的改革方向值得商榷。比如一些高校改革后,90分与89分相差的不是1分,而是一个等级,即90分以上的为A等级,80—89分为B等级。这样的改革是否合理?这将出现新的问题,就是学生努力去获得90分而避免89分,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达到“90分”主义。如果教师在课程评价中考虑到班级排名的因素,如在班级排名达到一定名次才能获得90分,即可避免这类问题发生。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排名是重要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因此课程的班级排名应该成为其获得A~E等级的参考标准。在国内一流的高校,如果一个学生找不到对手,将失去奋斗的动力,这样的危险是不容忽视的。T大学一些卓越校友反映,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不如人的挫败感,是其在大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路历程,这反而更使其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如果“985”高校大学生在大学中就放弃了对学业排名的追求,那么走入国际社会又如何与世界一流的人才竞争?等级制的成绩体系改革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在课程评价中加入班级排名的因素,把班级竞争机制引入等级制学习成绩体系改革,将提高课程质量,使改革的方向更具科学性、竞争性和说服力。


第三,开发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关学业评价体系。当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大学教育过程中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科学的衡量,引导大学生发展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3).


[2]张秀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大学教育创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1).


[3]郭梁.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0).


[5]钟玮.高校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校友评价研究——基于对T大学的调研[J].继续教育,2014(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qkbk/lwgs/lunwengeshi/2924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