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 其他法学 > “三史法”课堂教学初探

“三史法”课堂教学初探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法学


“三史法”课堂教学初探

 康德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这是教育的首要功能和最终功能。在基础教育中,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比教给学生点滴知识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是抹杀分数的重要性,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思想道德教育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而真正有效的历史教育是不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少作为课程学习惟一目标的,而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础和载体,关注学生人生、关注学生成长的历史教学,才是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才是真正有效的历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教育要有正确的导向,要贴切、自然,应当善于寓论于史、寓教于史,史论结合,把历史教育中丰富的思想养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做了无数教学模式的尝试,比如历史情境教学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等,对历史课堂教学都有很好的示范和启迪。下面仅就“三史法”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三史法”历史课程教学模式
  在众多课题研究的资料中,以“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支撑,提出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三史法。“三史法”是把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史实”——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第二阶段:“史识”——设疑诱思,论从史出,加深理解,形成认识;第三阶段:“史感”——历史与现实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wwW.11665.coM三个阶段后者都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由史实到认识,再由认识上升到感受,其过程彰显了学科教育功能。该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既掌握基本历史史实,又训练基本历史思维习惯与方法,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与素养。
  三史法的实施价值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不谋而合的。课堂教学“三史法”中的史实、史识、史感将在体现新课程理念前提下,力求做到“把握课标为前提、教材整合为条件、资源开发为补充、问题探究为主线、师生互动为形式、现代技术为辅助、目标达成为归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多种能力得到提升,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悦。该模式使学生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思维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也得到培养及提升,并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以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例,结合“三史法”教学模式初步探讨。
  1.课程标准: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试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民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加深认识。
  展现老电影《定军山》剧照,加深对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以新旧照片对比、中外男装对比、古今旗袍对比等,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
  通过表演,让学生直观了解清末民初服饰发型、称呼的变化,培养学生即兴表演能力、对比、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必然会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也必将要从闭关锁国步入世界的轨道。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装界占有重要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意识。
  3.教学重点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论文联盟http://迁情况。
  4.教学难点
  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5.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民国老照片馆。先展示清末民初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化图片,随后展示大连变迁图片,然后带领学生走进老照片馆:照相电影馆、发型馆、称呼馆、服饰馆,展示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授]
  (一)“史实”——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
  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字、实物、图片等资料的收集工作,对要学习的基本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照相、电影馆(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民国老照片馆 发型馆、(剪发辫)
   称呼馆(改称呼)
   服饰馆 (服饰的变化)
  每个展馆都需要学生以竞赛或活动的方式芝麻开门,同时完成每框题知识的梳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展馆与知识的整合,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展馆各部分的整体建构,同时也完成了本课的知识体系的建构。
  设计各展馆系列问题:
  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照相术和电影在西方发明不久就传入中国得到发展说明了什么?
  说一说中山装的各个部位的特殊含义?
  今天的旗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二)“史识”——设疑诱思、论从史出、加深理解、形成认识
  围绕每个展馆的学习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学生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学生参观和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分析理解史实的基础上,重视联系比较以加深理解,得出结论,形成认识的目标,同时实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一:根据材料讨论民国初年为什么要下令剪辫子?有什么好处?当时人们对此态度怎样?
  活动二:学生即兴表演不同的服饰与发型人民之间称呼的变化。
  活动三:思考分析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活动四:列表格总结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表现
  活动五:假如你是清末民初的人(阿q),你的一天会遇到什么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要求涵盖本课的内容,合理想象)
  活动六:练习巩固
  活动七:展望下个世纪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史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反思历史
  通过参观各个展馆,重新梳理本课内容,以角色体验、即兴表演、课堂讨论等方式提升历史的感悟体验和反思。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联系,走进历史,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使学生了解这种变迁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认识到本课中提到的这些表现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近代文明的标志,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让学生得出这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
  无论是人们服饰发型的变化,还是称呼的改变,都有老照片和电影资料为我们保存了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只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同学去探索了解、去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实施“三史法”教学中,没有固定的必须按照三步走的模式,而是根据每一步的侧重点把三史法融入到每个知识框题当中,本课是以各个展馆完成的史实的学习、史识的体验与史感提升,三者互为补充、互相支持。在授课过程中知识竞答、表演、活动、讨论等都加入过程性评价,男女生分队计分,重复回答的同学自己加分,记入总评当中,由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师生共同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三、课后反思“三史法”
  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课都有无限完善的空间,这也是教师在完善自我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永远的必修课。在三史法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困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三史法的应用程度的不同、应用角度的不同与其他方式的结合等都需要师者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前提。可以帮助学生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强化认识与理解,这需要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认真做好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把系列过程放在授课之前,明确史实、史识、史感,这样三史法的实施才更准确到位。
  2.选择运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是关键。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都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的,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说过:“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老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他激励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有序、更有条理,学生学起来就会重点明确、思路井然,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所以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学生能否更有效了解史实、加深史识、提升史感的关键所在。
  3.激发与提升情感是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无法像分数一样量化和衡量的。史感是在掌握史实、提高史识的基础上提升的,历史课堂在基础教育的情感提升上有着更有效的资源和优势,所以在实施三史法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侧重点,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将历史与现实联系,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结合,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体验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探索永无止境,对于三史法历史教学以后仍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与思考。提升教学智慧,打造灵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需要历史教师永不停息的探索,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falushi/11874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