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 法学理论 > 关于审理网络纠纷案件中法律适用的思考

关于审理网络纠纷案件中法律适用的思考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法学理论


[内容摘要]  在日益引人关注的网络纠纷案件中,审判机关的每一个判决,每一个法律的适用都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而同时,关于网络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又使审判机关在审理网络纠纷案件中倍受大众的关注和争论。文章研究对比近年来的我国关于网络纠纷的审判案例,尝试讨论在相关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在审判实践中认定责任。

  [关键词]  网络纠纷 网络立法 网络版权纠纷 网络名誉纠纷 网络财产纠纷 立法建议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代》周刊把世界瞩目的“2006年度风云人物”颁给了“YOU”——“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而与此同时围绕网络所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引人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几例网络纠纷案件,尝试从网络版权纠纷,网络名誉纠纷,网络财产纠纷三个方面,探讨网络纠纷审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网络版权纠纷

  2005年9月,上海步升起诉百度公司音乐著作权侵权一案中,百度被法院判令以每首2000元的赔偿标准向上海步升进行赔偿。在上海步升胜诉之后,华纳、索尼等几大唱片商紧接着把百度告上了法庭。指控百度未经许可对137首歌曲提供MP3在线播放和下载服务,侵犯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向百度索赔经济损失167万元。同时,遭遇MP3下载诉讼困扰的百度,又因著作权纠纷被杭州娱乐基地告上法庭。之后,新浪、搜狐、中搜等,也卷入了与唱片公司的官司里。一时间,中国整个搜索引擎行业遭遇了“网络侵权”的拷问。

  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均依法享有著作权。除法律规定外,他人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发表、转载或其他侵犯作者著作权的行为。同时,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搜索引擎的特殊性,这些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备受社会的关注。搜索引擎提供商作为被告,一方面其本身并不是侵权的实施者,它不过是在其平台上为一些侵权的网站、网页提供了一个指向地址。而那些侵权网站、网页的内容并非他们所有和管理,不应当对搜索结果所指向的内容是否侵犯著作权承担赔偿责任。而另一方面,搜索引擎提供商也确实通过提供这种指向性服务,直接或间接的获取了商业利益,同时,那些侵权网站、网页的侵权后果也确实通过搜索引擎被放大。因此,搜索引擎提供商到底是否要为侵权责任而埋单引发各种观点的论战――不负责,无疑中国知识产权的网络保护将无从说起;负责,那对刚刚起步的搜索引擎这一朝阳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

  在2005年9月,上海步升起诉百度公司音乐著作权侵权一案后,各种网络版权纠纷案件纷纷出现。搜索引擎一时间变的无所适从。在此背景下,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其核心内容就是该《条例》中的第14条和第23条,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了处理侵权纠纷的“通知与删除”简便程序。也就是说,对于搜索引擎自动搜索出的信息,如果权利人认为是使其权利受到伤害的,可以通知搜索引擎服务商进行删除,如果搜索引擎服务商没有删除,那么就是侵权。如果权利人没有发出通知的话,那么搜索引擎服务商就不是侵权。如果侵权内容既不在搜索引擎服务商的服务器上存储,又没有被告知哪些内容应该删除,则搜索引擎服务商不承担侵权责任。

  无疑,《条例》的出台和实施,给互联网特别是搜索引擎行业的生存,提供了一个“避风港”。也为法院日后审理类似案件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认定是否侵权的法律标准。然而,网络的侵权纠纷不仅仅限于公司对公司的版权纠纷。前不久女博客秦涛因为搜狐网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其博客文章,一怒之下将搜狐网告上法庭,并索赔10万元。此事立即在中国 “博客圈”中引起了“维权”热潮。个人文学艺术作品的网络著作权纠纷问题开始受人关注。

  作品被他人转载或公开发布到网站,博客等地方,而不清楚直接的转载发布的人是谁,于是很多作者将这个提供内容服务的大网站告上法庭。这种网络版权纠纷案例近段时间在国内发生很多,网络服务提供商纷纷成为被告,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极大关注。事实上,多数情况下网络服务提供商显得非常无辜,在他们提供平台服务的同时的确也很难发现到用户的侵权行为。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7月27日的一个高峰论坛上首次针对上述情况作了解释。阎晓宏称,大部份网络版权纠纷的一个大的特点是,真正的侵权者往往无法找到,而信息的服务提供商成为被诉的主体。因此,国家出台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了网络服务商负责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只要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明确了网络服务商负责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商只要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但是在明知的情况下,而且在调查取证以后,在无相关的证明,在预定的时间内,也不删除侵权的内容,则应当承当法律责任。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该免责条款的效力所指的范围只是在“某些网站的论坛社区”上转载的作品,而不包括经过网站编辑采用而发表的作品,也不包括传统的文字媒体上发表的作品。而经过网站编辑采用,或是在传统文字媒体上采用发表的作品,必须经原作者同意并支付报酬。否则,就构成侵权。

  综上,在审理类似案件的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点:㈠、就主体论,在网络版权纠纷中,首先明确的应该是,被告是否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其纠纷是否基于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而产生。其本质,要将搜索引擎版权纠纷等与外挂、私服的版权纠纷相区别。㈡、在客观行为上,要明确双方是否履行了“通知和删除”的简易程序。通知了而不删除,则为侵权;通知了删除了,则可免责。

  二、网络名誉纠纷

  案例一:号称中国博客第一案的陈堂发诉中国博客网名誉侵权一案日前在南京终审结案。因为偶然搜索自己的名字,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发现在中国博客网上发现一篇《烂人烂教材》的日志,对其进行了指名道姓的辱骂。陈堂发与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博客网联系后,被告知该文章不能删除。陈堂发遂向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中国博客网站停止名誉侵害并赔偿1万元。8月2日,法院一审认定:……原告2005年10月24日电话通知被告删除信息,可以认定被告此时已经发现有害信息,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停止有害信息的传播。但是,被告仅仅要求原告提供身份证明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未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院根据对被告的过错责任认定,一审判决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博客网首页向原告陈堂发刊登致歉声明并保留10日;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0元。

  案例二:12月27日,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天涯公司侵害张辅名誉权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今年6月,原告张辅发现有人在天涯社区发表了贴有张辅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相关真实资料的帖子,并称张辅“常流窜北京、深圳,属黑户,现湖南警方正努力查办”、 “警方正在全力缉拿”等。自6月16日10时开始,张辅就该情况不断向天涯公司相关栏目的版主投诉。天涯公司接到投诉后,于6月16日16时对帖子1予以删除,6月16日10时对帖子2进行了删除,6月17日16时对帖子3进行了删除。根据张辅的要求,天涯公司封杀了发帖者的发言权,并于6月18日16时对该帖子作了限制回复。张辅无端被人污蔑,遂以天涯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怠于履行法定义务,致使其个人隐私以及对其进行诽谤的内容在网站上传输长达75小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侵扰,精神受到严重损害为由,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天涯公司为其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50万元。12月27日,湖南省桃江县人民法院一审认定:天涯公司作为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未尽到充分的监控管理责任,对侵权事实的形成存在过错,应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案件侵权情节及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将赔偿金额确定为3万元。

  比较上面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两案判决理由中的一个不同点,即在案例一中,法院认定被告但责的理由是被告未及时履行删除义务,未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而案例二中,法院认定被告但责的理由是天涯公司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到充分的监控管理责任,对侵权事实的形成存在过错。那么,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此类名誉纠纷案中的免责义务是什么呢?从案例一看,可以认为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接到举报后,应该履行“在合理的时间内采取措施,停止有害信息的传播”的“善意管理人”的义务,否则即但责;而案例二中,我们发现这个免责义务被提前到了侵权信息发布之时,即在信息发布时,网站就该对其内容履行审查义务,而不是在被侵害人发现举报之后履行删除义务。显然,南京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引申了2006年国务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避风港”原则。而湖南法院适用的法律则是2000年信产部《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本人认为,无论是博客还是论坛,其性质应认定为“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的服务商”。因为他们均不是网站内容的直接作者,而只是一个提供储存空间的服务商。在目前的网络现状中,鉴于博客和论坛帖子的即时性,要求一个网络博客或论坛服务商对其网站上发表的所有帖子和内容进行及时审查,就现阶段的中国网络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虽然《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避风港”原则是适用于网络版权纠纷,但其在网络名誉纠纷案审理中同样有着直接的参考价值。

  综上,个人认为在涉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名誉侵权案中可参照版权纠纷,即首先明确的应该是,其纠纷是基于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提供搜索、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而产生,还是基于网站自身的新闻报道、评述等自身创作的作品而产生的。前者可适用“避风港”原则,而后者则不适用。如果确定是前者则要明确双方是否履行了“通知和删除”的简易程序。通知了而不删除,则为侵权;通知了删除了,则可免责。

 [1] [2] 下一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faxuelilun/11229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