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法学论文 > 其他法学 > 试分析《好人难寻》中的宗教隐喻

试分析《好人难寻》中的宗教隐喻

日期:2023-01-08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其他法学


  摘 要: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从宗教思想出发,通过隐喻手法曲折地表达了邪恶与救赎的主题。

  关键词:《好人难寻》 宗教隐喻 救赎

  《好人难寻》是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她一生都十分关注人们的宗教信仰, 认为人的价值就在于全心全意地阪依上帝,获得灵魂的救赎。奥康纳认为:“一个好的小说家是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感情的。” [1]这篇小说正是得益于其隐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深刻的表达了其宗教救赎的主题。

  一、罪恶的人类

  原罪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三章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蛇的引诱,违背上帝的旨意,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从此罪就进入了人类。这就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故称为原罪。原罪通过亚当、夏娃传给所有的人,因此,人是生而有罪的,罪的表现小到骄傲、自私、冷漠等人性的弱点,大到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等暴力行为都包括在内。罪的代价就是死,所以人也是注定要死的。幸运的是,上帝为了拯救人类,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赐给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从而成就了他的救赎计划。

  《好人难寻》中描绘了一幅道德上失去标准而急需上帝救赎的人物肖像画。从老祖母一家到劫匪,无不印刻着人类原罪的标签,可谓“好人难寻”。小说中的老祖母自认为是好人,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道德缺陷:自私、虚伪、贪婪。在文章开头,她竭力说服儿子改道异地度假,其实是想去田纳西拜访她的老朋友。在路上,她一直按自己的意志操纵着他们前进的方向,为了使他们驱车去看旧庄园,竟编造“夹板墙里的银器”来利诱儿孙,以致于这几个孩子完全被吸引,吵得他们的父亲非去不可,自私心理可见一斑。老祖母又是虚伪滑稽的,出行前精心装扮,为的是“万一出了意外,看见她死在公路的人才会一下子就认出她是位贵妇人”。老祖母同样也表现出贪婪的一面,“当初她要是嫁给蒂加登先生,那才叫嫁对了。。。他买了不少股票,前几年他才归西,死的时候是个大阔佬。”作者采用这种冷酷滑稽的笔调,把一个自私自利、虚伪贪婪的老太太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显然是一个沉睡在罪恶里却浑然不觉的人。

  在老祖母生活的家庭里,冷漠似乎构成了家庭生活的全部。她的儿子、儿媳到孙子孙女都对她视而不见,毫不关心,更谈不上对老人的尊重。贝利给人印象一直是沉默无情的。在故事开始,当老祖母满怀忧郁地劝说他易地度假时,正在读报的他对此漠不关心,竟连头也未抬。在整个旅程中,他一直一声不吭地开着车,与家人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言语的交流。他的妻子反应如出一辙,冷漠和隔阂在贝利夫妇身上表现得如此明显。至于老祖母的孙子、孙女不但对老祖母没有半点尊敬,还说话肆无忌惮,口无遮拦,没有丝毫教养。发生车祸之后不仅不担心家人的安危,反而狂热地乱叫“出车祸喽”,甚至失望地说“真可惜谁也没死!”他们唯独感兴趣的是“带有秘密夹板墙、藏有银器”的房子,本应天真、单纯的孩子变得势利、世俗。

  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不合时宜的人”(Misfit)更是冷漠残忍。“Fit”是适合的意思,而“Misfit”正是不适合的意思,寓意这个人与这个社会极不相称,需要进行改造,寓意小说的救赎主题。小说中描绘这个越狱犯是牙齿整齐洁白,说话轻柔,如堂堂学者样的摸样,但就在此人的指使下,老祖母一家一个接一个的被惨遭杀害,最后连老祖母这个垂危老人也难逃厄运,“不合时宜的人”本来面目就是一个人格扭曲,嗜杀成性的魔鬼,他的形象具有诱人毁灭的欺骗性外表。源自于《圣经》世界中的“魔鬼形象”,“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这次浩劫中的两个帮凶,还有明知有危险却未提醒的宝塔餐厅的老板都难逃其咎。

  二、黑暗的世界

  人类自从被赶出伊甸园后,就失去了无忧无虑的天堂乐园,生活在被恶者统治的世界。《好人难寻》除了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薄外,还从侧面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拜金风气,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社会治安每况愈下。这从老祖母的两次谈话中体现出来,当谈到蒂加登先生追求她的往事时,孙女说她绝不会嫁给一个每逢星期六只给她带一个西瓜来的男人。老祖母反驳她说当初要是嫁给蒂加登先生,那才叫嫁对了,因为他买下可口可乐公司不少股票,临死前还是个大阔佬,这反映了当时金钱至上的拜金风气。与宝塔餐厅的老板谈话中,说“这年头,您真不知道该相信谁才好,”“人确实没有从前那样好啦,”“在上帝的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能让你信得过,”“样样事情都变得糟糕透顶,我记得当年出外,大门都可以不锁,再没那种好日子喽!”从两人对往昔的怀念和追忆中不难看出社会风气的破败和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蕴含了奥康纳意欲触及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根源。在圣经中记载,有两个城所多玛和蛾摩拉因为罪孽深重而被毁灭的事,作者因此而为当时的世风担忧。

  《好人难寻》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也令人堪忧。在宝塔餐厅有一只名叫“刻而波罗斯”(Cerberus)的猴子,与希腊神话中守卫冥府入口处的猛犬同名,隐射着地狱般的场景。在半路上,老祖母在一个叫“土墓斯博罗”(Toombbsboro)的地方从梦中惊醒,回想起她年轻时拜访过的种植园。Toombbsboro与tomb(坟墓)谐音,喻指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蜕变成充满罪恶和死亡的地狱。由于老祖母记错了地方,汽车载着一家人驶离了大道转入一条“似乎好几个月都没人走过”的土路。“这条土道,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不少地方还有积水,有时还得在险峻的路堤上来个急转弯。”“他们身后的树林象一张咧开的大黑嘴。”路在这里有其独特的寓意。在圣经中,耶稣说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所以若不借着耶稣,人类就如同睁眼瞎,找不着通往永生、平安和正确的道路。

  三、灵魂的救赎

  小说的情节与《圣经•出埃及记》如出一辙:两者都与信仰上帝有关,旅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那流奶与蜜的迦南美地,这是理解其宗教救赎的起点。《出埃及记》记载摩西受上帝呼召,率领在埃及受难的犹太人民出逃。途中在西奈山受“摩西十诫”,即耶和华神与人所立的约,最后到达神所晓谕的迦南美地,成为神的选民。小说反映的是二战后人情冷落,道德沦丧,拜金风气盛行的时期,所有人贴着原罪的标签,昏睡在人性的虚伪和冷漠中而茫然不知,急需灵魂的拯救。老祖母一家人的周末之旅就是一个找寻逝去家园的天路历程。文章在开头借着老祖母的视角提到了美国南方的美好景色:高耸如林的石山、公路两旁错落隐现的蓝色花岗石、纹理清晰的粘土斜坡、绿油油的庄稼地,银白色的阳光普照绿树。。。这若隐若现的一幕幕,喻示着伊甸园的美好召唤。

  小说的最后部分描述了老祖母的福佑时刻。老祖母被杀之前的一刻,头晕眼花,扑通一下坐倒在沟里,两腿歪扭着,突然,她看见不合时宜的人的脸歪扭着朝自己凑过来,便喃喃地说道,“唉,你也是我的一个孩子,我的一个亲生儿哟!”老祖母在精神恍惚中幡然醒悟到自己与不合时宜的人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共同性”[2]。随后不合时宜的人连发三枪打死老祖母,“她半躺半坐在一摊鲜血里,象孩子那样盘着腿,脸上还挂着一丝微笑,仰视着万里无云的晴空。”这个形象正符合圣经所讲的:“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象小孩子,断不能进去。”[3]三声枪响是作家的精心用意,“三”象征着“三位一体”,这表明她已接受上帝的恩宠,其灵魂获得了救赎。

  四、结语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奥康纳看到了美国南方人们精神颓废、道德败坏、信仰丧失的内心世界。在她看来,整个人类都沉睡在原罪的黑暗中而浑然不觉。只有唤醒人们的宗教意识,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但是重返伊甸园的人类,要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与灵魂的救赎却是以暴力与死亡为代价的。[4]“好人”身上这种包含着骄傲、自私、虚伪等隐而未现的人性弱点无法通过说教的方式获得救赎,只有通过暴力去触及人的灵魂,使之在暴力的非常情况下,去接受上帝的恩惠,灵魂的救赎才有可能。“不合时宜的人”在杀死老祖母后用惋惜的口吻说道: “她活着的时候要是有人没完没了地开枪吓唬,倒是会成为一个好女人的。”表明作者暴力救赎的主题。奥康纳认为,“在这个故事中应该注意的是祖母灵魂的得救而不是尸体”[5]这恰恰反映了基督教“肉体是无益的”基本观点。通过她的死,“不合时宜的人”也痛苦的意识到“人生根本没有真正的乐趣”,从而为接纳上帝打开了心灵之门。奥康纳用这句话结束小说,是想以此点明主题:上帝的慈悲和救赎无处不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fxlw/qtfx/12246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