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106

  1 傩戏的历史渊源

  1-1 源流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信仰过原始宗教,或长或短有其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的历史。傩,起源于中国远古狩猎时代的原始驱逐法术和巫术,根植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鬼崇拜的原始文化沃土。它孕育于新石器时期,萌生于夏、商,形成于周而规范于“礼”。在经历了悠久岁月的文化积淀后,最终构成了包括多种宗教、多种艺术形式、民间文学及神话传说诸多因素的庞大文化丛系:多元、复合的文化空间形态。

  傩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夏官?方向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在《礼记》《论语》《吕氏春秋》《后汉书?礼仪志》《东京赋》《礼纬》《汉旧仪》中都对傩有概述。

  据文献资料查考,至迟在宋代已有傩戏出现,而蜕变出傩戏的傩仪和傩舞,则可上溯到商周时期以至更古远的年代。巫风傩仪与民俗结合紧密,在迎神赛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傩仪、傩舞更进一步戏剧化,开始出现成本成套的剧目,而有的戏剧演出又根据具体神佛鬼怪,加上“香火”“剪生”“傩逐”等内容,从两种不同方向逆反融合。许多种类型的傩戏根据不同的生存土壤、生态环境,或先或后形成独立的剧种,跻身于中国戏曲群落之中。[1]

  1-2 分布

  近代傩文化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三省,其中心为贵州和川、黔、湘交界地带。此外,它在北方的陕、晋、冀和内蒙古也有少量遗存。受其影响的民族有汉、土家、苗、瑶、壮、布依、仡佬、彝、水、侗、毛南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原巫术传统为骨干的傩仪逐渐与巴蜀和荆楚古俗、道教方术和少数民族宗教等文化因子相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巫术文化系统。它与萨满教南北对应,是一种在中国影响甚广的巫术文化事象。[2]

  中国傩仪的流布路线如下图所示。

  中国傩仪的流布路线[3]

  从剧种资料看,在中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以及东北和西北地区,都存在过不同形态的傩戏、傩文化,并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态存在着,形成了一个东起苏、皖、赣,中经两湖、两广,西至川、黔、滇、藏,北至陕、晋、冀、内蒙古、新疆、东北的傩(巫)文化、傩戏圈。其中,保存最为完整、品种最多、覆盖面最宽的是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四川、西藏和相邻的广西。[4]

  1-3 发展

  中国的傩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但保留有相当完整的傩文化发展形态,而且由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各民族在傩仪的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品种繁多、风貌独特的傩文化。据文献记载,在殷商时期已有傩仪祭坛祀神活动。在商周时期已广泛流行,后来又传播到邻近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先秦两汉时期,记述傩戏、傩文化的文字已见诸部分古籍。魏晋以来,历代古籍文献记载频频,至于地方史志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古代的正史和野史中,都有大量关于傩文化的记载,而对于傩文化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建立的。中国学者对傩的研究于20世纪初在西方人文科学影响下开始,主要涉及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宗教学、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戏剧史等几个领域,并以文献查考、田野调查和理论探索三个阶段为主要研究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凌纯声、茵逸夫、刘恩伯、孙景深、盛婕、王兆乾等一批学者,曾对一些省区的傩文化进行过零星的调查和初步的介绍。其中,盛婕撰写的《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成为第一篇带有田野调查性质的傩研究报告。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先生把中国傩文化划分为六个大的傩文化圈,即北方萨满文化圈、中原傩文化圈、巴楚巫文化圈、青藏苯佛文化圈、百越巫文化圈、西域傩文化圈。

  现状傩戏内涵十分丰富,它代表一种文化现象,戏剧表演只是傩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围绕着傩戏展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民族性格和心理等,也包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傩戏被公称为“活化石”“傩文化”。傩戏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请神降神仪式;歌、舞、戏酬神,人神同乐表演;送神仪式。

  2 傩戏文化的价值

  2-1 历史文化价值

  傩作为一种文化有着三千多年的发展史,始源于商周时期,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古代祭祀、图腾崇拜等文化的活化石。

  “傩”作为逐疫驱鬼的功能。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里,“傩”和求雨的“雩” 、祭祀农神的“蜡”并称为三大祭礼,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巫傩文化的重要遗存和组成部分。

  “傩”作为原始祭典的功能。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渊源之一。朱熹在注《论语乡党》时也认为:“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清董康在《曲海总目提要序》中讲得更明白:“戏曲肇自古之乡傩。”[5]

  “傩”作为面具艺术的功能。中国傩面具文化源于商周时期的饕餮纹饰,可上溯至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距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傩面具艺术源于古代兽面图腾崇拜,商周时逐渐形成为完整的傩仪。

  傩戏历史悠久,是一种世界意义的宗教文化现象,中国是世界上保存傩戏最多的国家,而且历史演变源远流长,辐射面宽。现今各民族的傩戏在发展过程中大都受汉文化的影响,但又各自具有民族和地域特点。傩戏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傩戏的目的是驱鬼去邪,后发展为娱人的功能。   2-2 审美价值

  傩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审美认知与审美娱情两方面的价值。

  傩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被称为戏剧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多层次的审美认知价值。如从宗教学、神话学等角度分析,随着原始思维、原始审美意识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到诸如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原始巫术、仪式对生活的审美模仿成为原始戏剧艺术的源头。由于宗教和巫术的表现形式是把来自于超自然领域的感受转换为形象的现实感受,而这些表现形式必须以审美认知和形象表达行为来实现,而这些形象表现活动的精神动力也主要来源于宗教或巫术,从而宗教和巫术的认知常常表现为一种审美认知行为。如从戏剧发生学角度审视,则可以看到巫傩与戏剧的关系;看到傩祭的傩仪、傩礼如何演变为傩戏、傩舞、傩歌;看到傩面具纹饰的审美嬗变。如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可以看到汉族傩文化与彝族变人戏、苗族地戏、藏族羌姆、土家族傩堂戏等民族艺术在行为、仪礼方面的异同,中国的傩戏文化主要遗存于南方省份地区,如湖南、江西、安徽、云南、贵州等地。各地傩戏文化又具有各自的地域特点。如此这些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和认知价值。

  傩戏文化作为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很强的审美娱情价值。首先,从傩面具的面具艺术方面看,自良渚文化中的兽面纹饰、商周文化的饕餮纹饰至今,衍化出文面、丑面、凶面等多种类型,具体面具纹饰图案有上千种之多,它们表现出色彩美、纹饰美、世俗性、假定性、象征性等,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审美娱情的客体对象了。其次,通过傩祭形式表现出的仪式行为。傩祭仪轨自周、秦、汉、唐历代相沿,皆载入正史“礼仪志”,定例在岁末举行“大傩”。宋、元、明、清渐渐由宫廷走向市井、乡村,傩祭仪式也逐渐删繁就简,向民间风俗转化,走向社会化、习俗化。最后,由傩祭文化中派生出的傩戏、傩舞、傩歌等。傩歌说唱中的神话史诗、英雄传奇和日常风情;傩舞中的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傩戏中的百戏纷呈,文坛有《目连救母》《斩旱魃》《打黄鬼》《孟姜女》《花关索》等;武坛则有武术、杂技、魔术、气功等技艺表演,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在傩戏舞中面具的宗教驱疫意味已蜕变为审美娱情的面部化妆。傩戏舞的表演也走出傩祭中特定场所的限制,走向市井与乡村。傩戏舞的内容渐渐远离宗教与巫术,而有越来越强的世俗娱情意味,傩戏舞的伴奏音乐也渐非宗教化,乐器众多。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真可谓集中国民间艺术之大成,其娱情观赏价值自不待言。[6]

  2-3 旅游开发价值

  文化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精神方面的生产力。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自工业社会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随着文化的当代科技、文化、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文化进入市场形成文化产业,文化中渗透科技的、经济的、商品的要素,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而脱离本地区民族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旅游经济的发展,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求知”的需求特点,各个国家、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应是其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旅游者越来越希望看到和领略多元的、异质的、新奇的民族文化。对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的傩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一,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拥有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丰富的表现形态(如仪礼、面具、傩歌、傩舞、傩戏以及傩技艺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据调查,大部分地方的傩舞傩戏班子都有为旅游者表演的经历。如江西萍乡利用自己丰富的傩戏文化遗存,筹建中国傩文化园,不仅保护和发展了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而且发挥了傩戏文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与旅游功能

  3-1 特色

  3-1-1 傩戏文化的原生性和远古性

  具体表现在:其一,傩戏文化诸神中的大量女神,以及女神在众神中的突出地位,表明傩戏文化中保留着大量母系社会的女尊遗风。显然,这种远古巫傩遗风属于原生性文化。其二,傩歌或傩法事唱词中,大量的太阳神崇拜、鸟神崇拜、五谷神和农神崇拜等,表明傩神观念在远古的农耕时代就产生了。

  3-1-2 傩戏文化的奇特性和神秘性

  傩戏文化同其他神秘文化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某种神在冥冥之中佑护人们、支配人们命运的。傩戏文化偏重于对现实活着的人的关爱与佑护,为活着的人驱鬼邪、消灾难,具有神秘性之中佑护的现实性。虽然与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一样,宣扬神对人的佑护,人对神的毕恭毕敬,但却有多层面的奇特的神秘之处。

  3-1-3 傩戏文化旅游资源中伴随着粗犷性与豪放性

  其一,傩坛布置比较朴实粗犷。其二,唱腔粗犷豪放、较为朴实。唱腔一般较为通俗的张口即可诵唱等大众性的唱法,曲调也朴实简单,几乎人人皆可唱,唱词和唱法都充分体现了豪放与粗犷的人格特性。其三,傩用法器、道具的粗犷、朴实、豪放特质。

  3-1-3 傩戏文化的独特性

  傩戏文化能一直传承到近现代,极大地融合了民俗文化、儒家文化、历史文化、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以及戏剧、文学、舞蹈、声乐、绘画、雕塑等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是以物质形式展示出来的,是在活动内容神秘化,鬼神观念活动化的基础上,将驱鬼逐疫等活动奇特化、惊险化、娱乐化的民俗事象,因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3-2 旅游功能

  3-2-1 傩戏文化的可观赏性较强   旅游是一种集观赏性、趣味性、娱情性于一体的审美活动。对于一种文化资源,尤其是民俗文化资源,能否转化为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主要在于这种文化资源对人们有没有吸引力,吸引力较小,一般难以转化为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大,就越容易转化为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傩戏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就在于它的神秘性以及奇异独特的表现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观赏性。

  3-2-2 傩戏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强

  傩戏文化活动大多是喜庆性活动。其中的娱乐节目多,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大家聚在一起,唱傩歌,跳傩舞,演傩戏,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3-2-3 傩戏文化的科学考察功能较为突出

  文化旅游活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旅游者到异地他乡游览、认知、考察、休闲、体验异地风俗民情的认识活动。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就是旅游者的重要认知、考察、体验的对象之一。傩戏文化这种民俗文化也就具有旅游中的认知、考察、体验等功能。通过对傩戏文化的科考活动,能够使旅游者认知傩戏文化的源流、分布、内涵以及地方居民勤劳简朴、粗犷豪放、重情好义等人格特质;能够把握傩文化活动源于农耕的本质;能够意会傩民信仰傩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原因。

  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即在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中,创造了新的需要。这恐怕就是文化最大的创造力与人类进步的关键。”傩戏文化作为一种开发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旅游开发利用,不但能发挥经济效益,而且能满足旅游者对异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在旅游开发应用原则上,运用现代审美理念、审美形式和审美手段去包装傩戏文化的同时,应尽量保护保存傩戏文化的原生性、原始形态和现存状态,使其在艺术文化上进一步升华,真正成为具有生产力的民族文化艺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13764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