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摘 要]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的而又极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其建筑、活动、音乐、文化传说和武术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具有强大的旅游潜质。宗教文化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也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应努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本文就宗教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尝试探讨,对其价值提升提出几条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宗教;宗教文化;宗教旅游;旅游价值

  1 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1.1 宗教与文化相互促进
  宗教和旅游自古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从教徒们为了朝圣拜祭而离开常住地前往宗教名胜所进行的简单的前夕游历活动,到今天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以及学术的考察和交流等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综合性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旅游价值,特色的旅游产品,开拓了新的旅游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游客,带动了宗教旅游景区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文化行为,到现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与人类历史共同演进的。旅游的本质其实是各种文化的交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反映在宗教文化方面就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不仅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且依靠宗教旅游的收入,还为修复和重建寺内景观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而良好的寺内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支持,又会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从而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因而,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在宗教名胜古迹的修复,研究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这就使宗教与旅游结缘,宗教促成旅游,而旅游又推动了宗教的发展。宗教与旅游具有双向促进和依赖作用。
  1.2 旅游对宗教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初期,人们往往只看到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没有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随着大众旅游的进一步盛行,人们逐渐发现,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正严重破坏着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宗教旅游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宗教旅游为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宗教文化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对景区的一些人为破坏和环境污染;游人到处乱写乱画,文化古迹遭游客践踏破坏;有的地方没有合理的规划,无序的建设宾馆和商铺,严重影响了宗教庄严的氛围;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宗教景观都在名山胜水之间,环境清幽,而现在宗教旅游景区游客可以说是人满为患,文物古迹、建筑和花草树木人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正经受着严重的威胁。保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防止和消除这些不利的东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 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艺术和名胜遗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信众的进香、拜佛、朝圣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旅游流,宗教建筑、雕塑、活动、氛围等也强烈吸引着许多非信徒的普通游客。它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比如,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资源形式;客源市场相对稳定;吸引功能强大,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参与程度高;游客集中、受外界影响较小,加上其巨大的影响力及广泛的涉及领域等。可以说,迷人的宗教文化激发了人们的求知、审美、猎奇的心理需求;它对现实世界人类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则满足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另外,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对于宗教信徒来说,能够到这些地方朝圣可以算是一生的愿望。而且,虔诚的宗教信仰情结促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前往心目中的圣地。宗教圣地成为信徒们的毕生向往之地。最后,宗教文化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旅游饭店影响极大,在一些有宗教名胜古迹的地区还应特地投资建造符合宗教规定的饭店或房间。针对各类宗教信徒提供与其宗教文化相适应的设施及膳食,以适应旅游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因此,宗教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前景良好的、既有广泛群众基础,又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型专项文化旅游产品。


  3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3.1 中国宗教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景区旅游活动项目单一,基本上是以烧香拜佛、求愿、销售小纪念品和一些观赏为目的活动为主,而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等开发远远不够;一些宗教旅游场所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动之下,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景区内存在一些商贩追逐游客、欺骗游客的现象,骗钱敛财名目繁多,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宗教被庸俗化,甚至出现伪宗教;很多地方政府或是旅游开发商看到了开发宗教旅游所带来的收益,纷纷兴起建庙造佛的热潮,盲目地开发景观,忽视资源保护,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许多寺庙宫观内商业和迷信气息浓厚,摊铺林立、叫卖声不断,使宗教旅游发展产生偏差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宗教旅游的本质。
  3.2 宗教文化旅游价值的提升
  (1)宗教景观建筑的修复。宗教建筑是最重要的宗教旅游资源之一,也是视觉印象最直观的表现。许多遗留至今的宗教建筑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科学的结晶。作为宗教景观和氛围的主要组成要素及宗教旅游活动和宗教教事活动的空间场所。宗教建筑应作为开发宗教旅游资源首先修复和开放的对象,以增强景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2)进行“动态开发”,增加游客参与性。目前,旅游者的兴趣正从静态参观向动态参与方向发展,人们对于能亲自参与进去的旅游活动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宗教旅游的很多项目是封闭的,旅游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封闭的宗教旅游形式是行不通的,其经营方式和产品结构必须加以改变,应从开发式、观赏式上升到表演式和参与式。因此,巧妙利用宗教资源使游客参与到宗教活动里才是其发展方向。如组织有兴趣的游客开展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等。
  (3)开发宗教养生旅游资源。现代社会人们大都精神负荷比较重,常年处于紧张状态,开发修身养性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让都市人远离尘世到名山大川、洞天福地、修道院等处缓解身心疲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宗教养生的旅游项目很多,如道家养生功,能够收心求静、养精固本。还有现已公认为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行之有效方法的宗教气功,即道教气功、印度瑜伽、佛教禅学。同时也可以开发一些有形的宗教养生旅游资源,如医药资源与生态浴、矿泉疗养、药膳疗法、避暑避寒等旅游项目。
  (4)开发宗教饮食文化。斋,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来说都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虽然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但素斋、素宴则是很多宗教推崇的。素食斋席通过简单的原料就可以做出丰美的佳肴,符合现代养生观念,应该成为我国宗教旅游的一大特色。另外宗教饮食的场面、规律也是很值得观赏的看点。如佛教用斋必须于中午11时左右开始,不要过午。另外,他们还遵守“不予不取”,饭菜不交到他们手上,他们不能自取,还有要行仪式等。这些都是宗教饮食文化独特的吸引人之处。
  (5)深度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宗教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隐藏在宗教建筑景观后的文化,对于宗教旅游的开发我们不能仅限于对硬件资源的开发,还要配套相应的软件资源,宗教文化就属于宗教旅游资源的软件。以旅游者身份前往宗教名山名寺的人们,并不是要去皈依宗教,而是去追寻凝聚于宗教之中的文化内涵,去领略一种在其他环境下很难体会到的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只能是通过大量的实体性景观(如寺、塔、窟、雕塑、壁画等)和活动性景观(如仪式、庆典、饮食、表演等),充分挖掘其中包含着的、能够满足人们旅游需要、激发旅游动机的文化因素,将其组合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将浅层次的开发变成深度的挖掘,使优质的宗教资源与健康的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享受宗教文化内涵才是长久之计。


  (6)资源组合、丰富宗教文化的旅游产品。目前宗教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像宗教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宗教修学旅游、宗教饮食旅游,以及符合现代养生及低碳生活的宗教疗养旅游和宗教生态旅游等。这些单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果能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发,以“组合旅游”来增强吸引力。例如,宗教文化旅游可与其他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展一些综合性旅游项目,如佛教与茶道;佛教、道教与武术;道教与气功、养生;佛教与书法、绘画;宗教与音乐等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旅游,将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化,不断提升宗教旅游文化的品位,从而实现旅游价值最大化。
  作为一项特殊的专项旅游,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不仅是对宗教文化的宣传,也是对它的保护和传承。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传统特性的宗教文化是我们极其珍贵的遗产,具有深刻的文化人类学价值、民俗学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开发和利用宗教旅游是对宗教文化最好的保护和促进它的发展。优质宗教文化资源与健康旅游活动充分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地弘扬传统宗教文化的精华,发挥宗教净化人心灵、规范人行为、提升人境界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大明.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5).
  [2]高晓亮.吉林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3]靳涛.辽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苏勇军.苏南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143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