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研究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研究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旅游管理论文


 关键词: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环保问题

  
  1 景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
  
  1.1 景区公路建设的特点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在两者的要求和使用上有着许多不同点,景区公路为使旅客能够尽量地欣赏到沿线的风景,在线路的选择上多迂回曲折。在景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多采用线外取土,以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为主,以减少对景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景区的交通量较小,但在可能出现大的车流量的节假日应控制好景区的游客量,保护好景区内人文古迹。景区公路内应尽量不设置大的桥涵,以盘山公路为主,利用好沿线风景,体现出动态的景观美。景区公路的设计车速较低,其设计时可以根据路段采用不同等级公路,同时结合交通量的要求,根据地形和环境情况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段选用不同的设计技术指标。表1为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的不同点。
  
  1.2 景区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1.2.1 公路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要将道路的周围环境纳入到设计之中,把景区高等级公路设计成立体多维的、全方位的,融环境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绚丽多彩的带状公园。道路上的所有景物都应以浩瀚的林海为依托,把森林风光、险峻的地形、奇特的岩石、各种农田及居民区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既有带状线形系统,又有块状建筑群体的独特的自然景区。即以人工与自然的综合进行设计。在环境设计中,为了使路线及结构与周围环境相谐调,一般情况下桥梁的位置应服从路线线形的要求,桥型要与周围景观谐调一致,以实现路线整体化,把桥梁周围变成新的景区,如在深山峡谷区采用拱桥或悬索桥,给人以居高临下、气势磅礴之感;在开阔平坦的河谷地区采用梁桥给人以安全宁静之感。
  1.2.2 公路交通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交通环境是与行车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在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司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以满足司机对视觉环境的需要。在行驶的汽车中,司机不断地从路外、路内优美多变的外观景致获得新鲜而清晰的信息,以使精力集中,减轻疲劳。
  同时,视野的多变、沿途景色各异,也会使司机感到舒适安全、头脑清醒、赏心悦目,把注意力集中在近处和远处的目标上,保证汽车高速安全行驶。沿途的各种设施和行道树的布局、形式、颜色如果不合理会刺激司机的视觉,引起司机心理上的震动,影响操作的准确性。所以,景区公路的各种设施及路两侧的栽植,一定要结合林木的特点,既要突出功能又要与大森林相谐调,以满足行车要求。
  
  2 景区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2.1 水土流失
  森林旅游景区多分布于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大量岩土、改变局部地貌、破坏森林景区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对沿线土地表层的侵蚀以及当地水体的损失,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了保证道路线形的流畅和美观,路基工程施工时要对原有地面进行填挖以及改变原地表坡度、坡长,使沿线土地表层受到侵蚀,同时破坏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新的裸露坡面。这就使得土壤的抗蚀能力降低,诱发水土流失。
  (2)取、弃土引发的水土流失。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原地面上的高填深挖会导致大量的土石方搬运。由于受地形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废弃的土石方很可能被就近倾倒于沟谷。这些松散的岩土和弃渣孔隙大、结构疏松,分布也较分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温度、暴雨、水分下渗、震动及认为活动的触发下,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如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可能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
  (3)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内的临时占用地(包括临时工棚、料场、仓库、临时便道等)一般都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风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虽然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没有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那么严重,但是从区域和全局的水土保持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由于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景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的土地资源产生破坏,导致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下降,这不仅造成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影响公路自身的安全运行,而且使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时诱发山洪暴发,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2.2 植被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的植被破坏主要是在公路建设的施工期间所造成的。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度的砍伐以及施工中没有及时的处理措施,如工程完工后没有迅速对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部位进行植树植草等措施,造成了植被破坏。
  
  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的景观生态环境,破坏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噪声污染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噪声污染包括公路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以及营运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指行车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噪声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产生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使人心情烦躁、情绪波动,甚至容易引起眩晕、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更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野生动物自然环境。
  
  2.4 水体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由于公路建设中的开挖、废水的排放等原因会对水体产生以下破坏:
  (1)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地表水水质的问题主要是路面径流和服务区污水的水质问题。在公路的施工期,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施工接写的油料遗弃,施工物质如沥青、施工车辆与施工材料的冲洗废水等都会对路面径流、附近河流、水源、农田等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2)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施工活动(如:开挖、爆破作业、钻孔、挖沟和开挖沟)会影响施工区域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破坏正常的自然规律。水文扰动会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设置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
  (3)对地表水流的改变。公路工程会造成水流集中与某些点,在许多场合,还会使水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变地表水流的自然状态。铺设路面会降低土壤的可渗透性,从而增加地表径流。
  (4)对地下径流的改变。公路排水和开挖会降低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而路基和其他结构物则会因限制水流而提高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其结果会造成土壤侵蚀、土壤劣化、植被减少、引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2.5 人文景观的破坏
  伴随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发展,公路建设中的不完善的地方,如沿线采土,土石方的运输等,对沿线的一些人文景观会产生破坏,如林地景观破坏、山体景观破坏、水域景观破坏、路堑边坡景观破坏、服务区景观破坏等。人文景观大多是不可修复或

者修复困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 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措施
  
  3.1 精心规划、合理确定线路方案
  公路线型是构成公路的骨架,线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构筑物的设置、设计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公路建设费用。虽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线型指标的选用有明确的规定。但线型选择设计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流量和景观协调等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充分把握好线型指标,解决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选线与普通公路的选线有所不同,普通公路的选线主要是以“经济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而森林旅游景区公路是以“环保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可比选的方案多。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址构造变化复杂,影响路线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其他方面,比如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各个景点以及方便游客欣赏沿线风景,这也是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定线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3.2 重视环保设计
  施工中,对料场的挖取、树木的砍伐、植被的占用、耕地的征用等等,往往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因此勘测设计阶段是真正抓好环境保护的龙头。搞好森林公园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从勘测设计抓起。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规划阶段的具体环保方案和措施。为公路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在公路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公路选线及线位选择,取一弃土场的选择,绿化设计的要求和公路的景观设计要求等方面;在公路建设中要考虑到的环境保护因素,有地形的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以及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植被问题等。
  
  3.3 精心组织,规范施工
  公路施工阶段是抓好环境保护的关键,因此,施工阶段更应重视环保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公路施工阶段应注意到的环境保护问题有严格控制植被破坏、路基和护坡的施工措施、噪音防护、水环境污染防护、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对此,在公路施工阶段,要抓好这些方面来保护环境。
  
  3.4 加强公路养护与环保设施的维护
  对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研发出新型沥青,比如由广州市高速公路总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联合开发的在重载交通流量下的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即富油沥青混凝土技术(fac)。新型沥青采用了11项新技术。加铺层厚度可由传统的20cm减薄至10cm以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测试,新型沥青不但可保证行车舒适,行车噪声下降。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0%。而且抗滑性优越,能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新型沥青保证5年内零养护,15年的使用寿命。对于森林旅游景区来说,提高了公路材料的耐久性,无疑对环境保护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可以减少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对于还没采用新型沥青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公路建设,通过以下方面的做法,亦可很好地对公路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1)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纹裂,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
  (2)对路面翻浆的处置。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①换土法:公路路基是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尽快回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②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m挖一直径为50cm,深1m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cm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cm拌和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黏土,并拌匀填筑夯实,再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
  (3)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可挖去路面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人沥青,将沥青料拌和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cm~25cm沥青拌和料,厚度2.5cm~3cm,上部为中粗砂厚0.5cm,绿豆砂拌和料,厚度为0.5cm~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4)对公路桥涵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更换和补齐,保证有明显醒目的公路标志。
  
  4 结束语
  
  森林旅游是中国重点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国现在的森林旅游景区的开发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然而在景区的公路建设中还是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关系到森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上述的公路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不被重视,在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若不实施较好的环保措施,则景区生态环境以及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就得不到保证,环境资源就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公路建设对景区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公路建设者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景区公路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生态因素,加强在公路运营中的综合治理。把公路建设对景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景区的公路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主要基础设施,现阶段的公路建设中主要考虑的还是对人的影响,但是由于森林旅游景区内的野生动物的存在,要求公路建设必须将景区内的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作为重点考虑因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luyouguanlilunwen/4324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