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关于微博问政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讨

当前,微博问政已成为网络问政的“急先锋”。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于2012年2月8日发布《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论文联盟http://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客总数达到50561个,较2011年初增长了776.58%。截至2011年12月10日,在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四家微博客网站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客共32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客共18203个。其中,2011年新增认证党政机构微博客27400个,新增认证党政干部微博客17393个。2011年堪称中国“政务微博客元年”,政务微博客进入了爆发式发展阶段,在短时间内已成为网络问政的平台和重要渠道,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资讯中心预计,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年、2012年、2013年预计将分别达到1亿、1.68亿、2.53亿人左右。毫无疑问,年青一代占网民数量的绝大多数,从年青一代一向是未来社会变革和创新的主要力量方面来看,微博问政为我国行政管理创新带来了无限机遇和可能。
  1 微博成为行政管理的带来新变化
  首先,微博在观念和实际效用上越来越“迫使”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或被动地学会“三个基本转变”:一是工作面的转变。从“我不得已被监督”到“在监督常态化状态下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的转变;二是信息面的转变,从“我竭力隐瞒事实真相”到“我主动公开核实事实真相”的转变;三是工作方式面的转变——“我为竭力隐瞒事实真相而不断绞尽脑汁做出掩盖事实真相的事”到“我主动公开事实真相的同时,我在自己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转变。“网络问政”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举措一实施便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反映的问题涉及医保、治安、劳资、环保等方方面面,并迅速扩展为民生诉求渠道。也许对于政府的决策者们来说,百姓反映的事都很小,有时候小到微乎其微,多是一些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但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如果百姓遇到事情需要政府解决,或者想不通需要政府解答,没有一个畅通的渠道,百姓肯定会不满意。
  2 政务微博将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工具
  自2009年8月,新浪开通微博以来,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民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通过网络被曝光的事件层出不穷,在各大网站和论坛,民众诉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微博民众对待政府社会管理的表达尤其直接、情绪化,面对每一个没有主管单位的 “自媒体”,作为从全能控制者走来的政府管理者,难免有“微博焦虑”或者不习惯,对此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在2011年“首届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上强调:为政者要有胸襟胆量,“网上骂总比上街强”,要看到多数网民的善意,通过互动找不足,修正自己,消除误解,增进共识。提升“善用媒体”的能力是当前要务。2009年英国政府推出面向政府部门的“twitter使用指南”(template twitter strategy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提供了微博使用、风险评估、形象推广等功能内容,美国、澳大利亚等也都先后推出了政府应对社交媒介的政策。
  3 健全政务微博与网民对话的平台和机制
  针对微博所带来的重要变化,各方(特别是社会管理实施主体)主动积极应对、不断探索机制的创新方为上策,依个人之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行政管理机制创新是微博问政的突破口和试金石。把微博问政作为不断探索政府与各类社会民间组织、企业主体、广大网民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监督机制,使网络问政不流于形式,甚至未来成为诸如人民代表大会一样的基本社会主体,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各方共同努力与合作的平台。不断探索民间智库能发挥更大社会效用的长效运作机制和与政府部门、广大市民之间的互动沟通机制,作为民间社会机构真正实施为政府施政出谋划策、参政议政甚至监督政府职能的转变。从这一点上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看,民间智库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建立微博网民代表大会制度。参照我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度,利用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网络平台资源,建立微博网民代表大会制度。微博网民代表以广大网民投票产生,并且以广大网民投票把不合格的网民代表淘汰,形成一种可上可下、公平竞争的社会机制,成熟时,为了更论文联盟http://好地实施这项制度,可赋予网民代表以一定权限,甚至履行和我国现行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中的人大代表一样的权利职责!同时,互联网网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现行的各项基本制度相结合,做到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监督政府职能,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政务微博代言人和民间网络观察员相结合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政府与广大网民有一个固定的互动平等对话平台,并可针对民众聚焦的“民怨”进行及时处理和化解,做到防患于未然。
  (2)建立长效的各方互动沟通与对话甚至合作机制。现在社会许多矛盾的根源不是因为矛盾真的有多可怕或矛盾根深蒂固,而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旦发生事件,各方主体瞬间对立,所以主体双方矛盾也激化的快。如果平时有一种各方互动沟通与对话甚至合作机制的话,那么,通过平等对话,许多矛盾甚至就会消失在萌芽状态。
  (3)探索多种合作沟通路径和监督交流渠道。“微博曝光—网友热评—媒体跟进—政府处理 ”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处理公共问题和社会事件的固有路径。不足的是,这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并不是丝丝相扣的,任何环节都有可能脱节,而且,在“媒体跟进”到“政府处理”这一环节更容易脱节,很明显,我们需要探索多种合作沟通路径和监督交流渠道,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拥有一个各方平等对话的平台,进而达到监督政府行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开明而富有远见的政府所想要看到的。可以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微博问政将政府工作晒于阳光之下,这种自媒体彻底打破由宣传部门把关,媒体自律严格控制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而微博自媒体的无中心传播,遇到重要事件,成倍式的转载功能造成处处是中心,无处不开花的结果。仅靠宣传部门、网警、网站客理人员,每天对着上千万信息量,显然会力不从心。而且我相信互联网以后有望成为最强大的监督政府职能的天然社会监督体系和机制,政府在此顺势而为掌握主动权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在未来,社会管理的主战场在互联网,我们能否好好利用互联网,想方设法整合各项资源要素为我所用,这是社会管理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4)建立切实可行的有利机制,让网络在参政问政中架起民意直通车。其一,建立意见征求机制,主动问政,集聚民智。实践证明:最高深的学识智慧在群众中。当今社会,伴随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扩大,群众对公共事务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要主动顺应群众的呼声,不断放大政府民主决策的范围,在政府的各个部门论文联盟http://中采取建立“意见征求箱”、架起“民情直通车”、征集“发展金点子”等方式,利用网络广泛征求社会群众的意见建设,进一步问政于民,集中民智,使制定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发展举措、民生行动能够符合群众意愿,顺应形势发展,取得最佳效果,从源头上吸纳社情民意,杜绝暗箱操作,切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社会包容进步、和谐共生。其二,建立事件反馈机制,主动答疑,释惑于民。事实表明:在经济上,群众普遍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思想;在生活中,群众大都有“急于知道实情、明白真相”的大众心理。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发展的重大举措、社会的焦点事件、群众的难点问题的信息公开力度,对于网络上流传的群众置疑猜测,要以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方式,积极引导,主动答复,做到不躲避、不颠倒、不扩大,属于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的就虚心接受、认真整改,属于群众不明真相猜疑的就澄清事实、以理服人,使网络上的每个群众议论焦点都有交待、不留空白,坚持杜绝社会势力趁机煽动群众闹事,以主动的、及时的网络答复,取得群众支持,减少负面压力,提高社会管理的可控化。其三,建立科学预警机制,主动管理,促进和谐。微博是一面镜子,既有对社会正义的弘扬宣传,也有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发鞭笞。因此,政府要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建立社会管理主体部门为主的预警队伍,关注网络舆情,把握社会动态,对于网络反映的各类社会事件,要由对应的单位部门密切跟踪、主动介入、快速处置,对于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报道,对于坏人坏事予以打击防范,努力走出被动管理的社会事件处置怪圈,切实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发生,着力提高整体社会的安全系数。其四,建立施政延伸机制,主动服务,取信于民。微博既是信息渠道,更是服务桥梁。政府要把网上的虚拟作为与网下的主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发挥微博快速便捷功能,以探索建立“网络一站式办公”为途径,对能够网上办理的项目实行网上办公,拓展服务途径,提高办事效率,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另一方面,要推动微博服务向下延伸,以设立微博“便民服务窗口”为平台,把群众的所想、所盼、所怨进行分类归纳、及时反馈,在网下由相应的部门建立专门队伍,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服务,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总之,微博问政给行政管理带来了新机遇。作为管理部门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利用微博从改变原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完善行政管理机制,从而促使行政管理创新服务,达到全社会和谐。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2843.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