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中国制造2025”需要转型新思维

“中国制造2025”需要转型新思维

日期:2023-01-05 阅读量:0 所属栏目:行政管理论文


  随着人们对中国制造的关注日益升温以及资本市场的热捧,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部署,到工信部近日的规划预热,再到媒体上的高频出现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 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表述,加上“三步走”的实施步骤,“中国制造2025”,可视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与路径选择。

  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个新的提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珠三角代工企业集群遭遇的外贸生存危机为起点,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附加值,摆脱处于“微笑曲线”低谷的命运,一直是中国制造思索与探寻的命题。但此后的两三年,中国制造的转型危机被高投资带来的经济繁荣所掩盖,中国制造升级的路径与长期目标也未成型。

  危机终究是掩盖不过去,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金融危机初期的转型之急,是解决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缺乏的问题,平衡外需与内需的关系。而当下的转型升级,已不再是简单的内外需求市场难题,而是国内生产要素环境的剧变与国外竞争格局的叠加所迫,比如国内人力成本等攀升使得“洼地”优势不再明显,美德日等传统制造业强国从危机中走出来重新强化其制造业地位。

  在此条件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目标与路径尤为重要,我们固然有各种劣势,但“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可能是中国经济第二次腾飞的良机:一方面,中国具备制造业的良好基础,即便整体基础处于中低端,但齐全的工业门类,庞大的研发队伍,都是质变的条件;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两大战略叠加,更具想象空间。

  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表明,政府推动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往往是双刃剑,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也有办过头造成产能过剩之虞。“中国制造2025”给出的升级转型路径已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范畴,需要新的转型思维。

  其一,需要调节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避免形成新的产能过剩,避免再走全国一拥而上发展重点产业的老路。

  时间倒退5年,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 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领域被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领域与5年前差不多。5年前的规划使得上述产业前进到了何种高度,并没有权 威的评估,但规划冲动与资本冲动造成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

  2009年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迅速扩张,地方政府争上各种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各种产业园趁势而起,部分企业甚至借机圈地。政策对资本的引领作用往往超出企业对市场的理性判断,光伏、风电此后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窘况,同时面临西方反倾销。

  由于“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规划文本尚未出台,地方政府的相关动作还没有摆上台面,但不能不警惕地方政府紧抱政策大腿的规划惯性。上一轮四万亿投资砸出来的过剩产能尚在消化中,这种消化并非简单的做减法,消化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可能超出其本身的价值。

  其二,大力推动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发展,既发挥国企的资金、技术优势,又为中小企业的创造性提供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部分国企已经在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如已有企业负责人表态在为智能制造做准备。对于处于转型中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参与进来并不 容易,转型本身就会带来痛苦,而新的转型瞄准的是所谓“工业4.0”,这对于刚刚进入“工业3.0”的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艰难的。更为现实的 问题在于,谁来为跨越式转型埋单?通俗的说,转型需要资本,资本是各种要素的粘合剂,没有资本,转型所需要的技术、人才都无从谈起。

  钱从哪里来?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或许能激发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产业转型中来,形成全社会参与、分担、共享的升级转型大舞台。但对于多数企业来说,资金问题的解决还得依靠政府与金融机构,政策向来是资本的向导,相伴随的还有财税、金融政策的倾斜。

  其三,中国企业需要更加关心知识产权,不仅是单项技术,应该更积极布局集成知识产权。“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将购买的重点从重资产转向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轻资产转移。

  “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其中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代表着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这也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所在。现有的概 念与理论都表明未来的智能制造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更是智慧的集合,没有知识产权,中国制造可能还会沦为西方制造的工厂。

  目前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处于全球首位,但依然面临转化率低的窘境,一方面是部分专利落地难,产学研协调欠佳,另一方面,中国在专利布局方面已经落后于美国、欧洲、日本,单个的专利无法突破西方的专利“包围圈”,这造成中国手机制造企业集体为高通打工的现象。

  其四,“中国制造2025”很美,但再美也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甚至不是中国制造的全部。中国工业囊括了全球所有的工业门类,这非推行“工业4.0”的德国所能比,但正是这些一个不漏的门类,从所谓的1.0至3.0均有分布,因此,我们难以指望整个中国制造业全部一蹴而就靓丽升级。

  无论智能制造未来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摆在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仍是“稳增长和保就业”。在考虑中国制造进入第一阵营的同时,还得处理好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增长”的现实矛盾。

  所以,考虑“中国制造2025”时,需记理性,反对一哄而上的路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guanlilunwen/xingzhengguanlilunwen/3355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