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初等教育 > 谈谈初中阶段强化历史通史教育的必要性

谈谈初中阶段强化历史通史教育的必要性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通史观念就是将既成事实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学体例进行编排已达到说事论人,警醒后人的目的。在初中阶段强化通史教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目标,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需求,是历史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是发挥历史德育功能的需要,是提升国民素质及社会生活品质的需要。

 

  通史就是贯通的历史。贯通既包括时间上的前后连续,也涵盖事件、人物脉络上的互相联系,即纵横相通。通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通史观念。通史观念是一种历史思维模式,是二十世纪以后传入我国并发展起来的,与中国传统的断代史观不同,通史观念更强调选择经证实的具有稳定的研究成果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过程,并按照一定的史学体例来编排次序,最终达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和倾向的目的。其中,经证实是指在具体史料佐证下的既成事实,涉及史料的搜集、整理、论证与应用;“稳定的历史研究成果指的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一定方法论下,经得住推敲的,大众早已认可和接受的事实;“一定的史学体例则是史学编排的方法,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总之,简单来说,通史观念就是将既成事实的相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依照某一史学体例进行编排已达到说事论人,警醒后人的目的。

 

  那么,在初中阶段强化通史教育有何现实意义呢?

 

  一、强化通史教育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在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是用来指导和规范初中历史课该怎样上的教学指南。它由教育主管部门设定,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实施意见三大方面。课程目标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概括为两层,一是普及历史常识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历史技能,是技术层面的目标。如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了解某一历史故事的经过等。二是在基础知识与能力上的高层次升华,是价值追求与学生思维培养层面的目标。如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趋势;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与进程中用联系的方法考察和认识历史事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重构历史情景的想象能力;在实证的基础上应用史料分析、解决和反思历史问题;正确审视和处理人与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培养正当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技术层面的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不高,只要授课者识文断字,遵照课标与教材,都能达到;价值追求与思维培养层面的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较高,他既需要历史老师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又需要别具一格,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与通史观念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需求

 

  课堂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展开。2011版新修订的课程内容包含六大板块,141个大项,外加64条教学活动建议,共计205项,其中涵盖历史现象和事件有247件,重要人物有71位,涉及古今中外。可谓触点冗杂,卷帙浩繁;同时各点、线之间又独成体系,互有差别,总量极大。然而,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每周安排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两课时,每课时四十分钟,课时总量极少。因而,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完成海量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内容多,时间短,任务重,负担大。

 

  为此,在现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一心只想着如何完成课标内容所录条目,如何跟上教学进度安排,如何应付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教学考察等;至于在课堂上,老师想要根据学生对所授历史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适时增加、删减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根本无从谈起。老师就着课标、围着课本不停地完任务,赶进度,学生握着课本不住地听、写、背,久而久之历史被定义成了只要背一背就可以考试过关的鸡肋,而以如此方法得高分的学生们尽还自诩历史学的非常棒。偶尔有个高效精品,也不过是教学形式的简单变化,无外乎从原来老师讲,变成现在老师辅导学生学,但本质的东西一点都没变,依旧是本着条目上列好的内容打着转转,学生学历史、看历史、用历史的方法与思维根本就没培养起来,依旧看不到新鲜的内容,感受不到独到的见解,历史成为了真正的死人历史

 

  选择通史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通史教学主张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在冗繁的课程内容条目中有取舍的选择一些历史素材,通过排列组合等逻辑手段实现探索不同历史规律的目的。这样既不担心时间缺少又能有效摆脱死板的唯课标论、教材论,同时老师也可获得更多的自主空间,历史课堂从此轻松起来。

 

谈谈初中阶段强化历史通史教育的必要性


  三、历史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

 

  历史课一直被视为副课,处于次次地位,家长,学生,甚至有些学校都不太重视。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完成最基本的普及历史常识与技能的任务已属不易,如要求完成例如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等更高层次的目标,即无环境也无条件更无可能。学校在课时安排上,历史课一般都会安排在课时表的边边角角上,且往往是学生困乏,心理状态、情感状态最差的时候,历史课堂教学如没有新意,照本宣科很容易招致学生的厌烦和排斥,给历史课戴上枯燥乏味的帽子。如何让历史课吸引学生,充满乐趣成为现实需求?

 

  此外,初中历史课对很多学生来讲,如果学生不继续升造,初中三年将是他们人生中接受历史熏陶与教育的唯一,也是最后的阵地。如何利用这三年,让学生获得享用一生的历史回味,这又是一大难题。掌握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审视历史的眼光可能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更有作用。

 

  四、发挥历史德育功能的需要

 

  初中学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是这一时期初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德育成长方面有优于其他学科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历史故事的演变发展,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等素材均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题材。尤其是以通史的形式将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演绎出来更能提升学生的认知,熏陶锤炼学生的品质。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无论家长、学生甚至于学校对如何利用和开发历史德育功能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加强历史教学,尤其是发挥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能,已经成为现行教育环境下亟须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五、提升国民素质及社会生活品质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开始追求精神领域生活品质的提高,由此,历史题材的影视节目受到大众广泛青睐。但有些影视作品,不顾历史事实,胡编乱造,观众更是不辨真伪,信以为真,甚至于把影视作品当做恶补历史知识的教科书,毫无校正、审视、品鉴历史的能力,更谈不上反思和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应当重视这种社会现象,并以拯救大众历史为使命。给青年一代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这有助于提升全民历史素养,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生活品质。

 

  作者:李江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hudengjiaoyu/4930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