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初等教育 > 走进生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走进生活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初等教育


摘 要:

关键词: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强调了学好语文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狭小的天地中.而要走向无限广阔的课外生活,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走出教材,接触社会、接触生活,使我们的语文课成为理论性、实践性、生动性、趣味性十足的展示平台,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国莎士比亚曾经论述:“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如果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无兴趣,就是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趣”字当头,采取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就是一种方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是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营造一种与教材相吻和、相协调的生活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活动、认知活动与生活结合起来的。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焕发活力呢?
 1营造生活氛围,精心设计导语
  课前导语的设计,是一门艺术,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紧扣学生心弦,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记得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课间我听到有两名同学在争论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的问题。一位说是早晨,一位说是中午,二人争得面红耳赤。”接着板书《两小儿辩日》,然后说:“请大家打开书,认真把《两小儿辩日》这一课读一读。读过后,评一评谁说得对,理由是什么?”这个导语构思巧妙,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说得煞有其事,学生们呢,急于弄清楚发生争执的两个人谁对谁错,也就促使他们认真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心情愉快地学习、探索和钻研。心情愉快,思维才能处于活跃状态,他们在自觉认真的读书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就实现了让孩子们主动发展的目标。
  2.激发语言情感,引起情感共鸣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爱其所爱,恨其所恨,通过语言将作者的喜、悲、热情、冷淡、追求、向往等等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种“情”进入文意内容的境界。在教材许多课文充满情感,我们要经常运用朗读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下,见其物,辨其形,嗅其味,闻其声,以达到情景交融,情感共鸣。
  记得我听一位老师执教《再见了,亲人》第4至6自然段时,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在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就在彼此挥泪惜别之际,呜??火车启动了,此时,千句万句化作声声呼唤:(学生齐读)“再见了……”
  战士们深深依恋朝鲜的山山水水,依恋朝鲜的亲人们,他们多么希望列车再开得慢一点,然而列车加速了,朝鲜亲人们依然伫立在车站上不停地挥手告别,此时,战士们忍不住了,他们高呼:(学生齐读):“再见了……”
  此时,列车风驰电掣般向前驶去,两国人民的距离越来越远,战士们觉得昨日之事恍如眼前,于是千言万语化作:(学生再次齐读)“再见了……”
  这段设计以车站为场景,以列车行驶、道别为主线,分三块由语言描述有感情地导读,逐步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有了这个感情基础,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3.引导感情朗读,展现生活场景
  怎样才能让学生从“入境始与亲”到“入境悟其神”的境界?只有通过读书。因为语言和感情的淀积,赖于读书的纯熟。熟则能悟、悟则能化。我在教学《山雨》时就把对语言材料的朗读感悟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目标,让学生从读中感知、感悟。我试图通过范读感染学生。我怀着愉悦的心情用优美的语调突出山雨的“色彩美”和“音韵美”,让学生感受那“一场山雨的余韵……”,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此时,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界。
   二、联系生活实际,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学生活化,既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认识语文学习的内容,加深、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进而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1、利用生活经验理解语言文字
  言语感受与生活经验直接相关,要得到敏锐、丰富、深节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体味,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刻。
  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如在教学《长征》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教学核心。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以引导学生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为突破口。首先,教师结合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五岭山脉、乌蒙山。接着,教师解释:“逶迤”,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磅礴”,形容气势盛大;“泥丸”,泥球。
  经验是认识的门径,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果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为“泥丸”、“泥球”,学生未必能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表象,当然也就无法深刻地理解、体会作者在此所表现得文学形象。将学生的生活认识引入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丸”、“团”、“球”等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表象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形象的对比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除此之外,还可创设生活情景,利用幻灯、 彩图等教学手段,是学生入情入景,获取语感。如教《颐和园》一课,学生没 有游览颐和园园景的生活体验,可以通过放《颐和园》的幻灯,让学生观赏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得到了间接的生活体验。这正如白华先生所说:“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和意境。”
  2、唤起生活体验,激发阅读预期
  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人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读物提供的信息,对所读的内容作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印证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预期,可以使阅读变得轻松而流畅,并能加快阅读速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学生的经验、体验为中介激发学生的阅读预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教学可以这样开始:
  师:小朋友,你们爬过七楼或者更高的楼层吗?不是乘电梯的。(学生中有人举手)
  师:你们爬过山吗?
  生:爬过!(多数同学回答,情绪开始有点激动)
  师:爬过什么山?
  生:马陵山。
  师:有谁知道七层的楼房有多高?马陵山有多高?(同学们在议论,在猜测)
  师:住宅楼每层搞3米多,七层楼高23米左右。马陵山,高约100米左右。(稍停顿)你们好好回忆、体会一下爬七层楼或者爬马陵山的感觉是怎样的,累吗?
  生:有点累。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爬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高达1840米,相当于80个七层楼或近19个马陵山的高度,直冲云霄,而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要处,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爬这样的山会有怎样的感觉?
  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写“爬天都峰”,会先告诉我们什么?怎样告诉我们的?再想象一下,如果是一个小女孩和白发苍苍的老人爬这样的山,难不难?爬得上去吗?怎么爬上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样不急于导入课文的学习,而是先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谈起,目的在于唤起同学们对“爬高”经历的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再介绍天都峰,并借助比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预期,使学生在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的基础上,展开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在文章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进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同时也在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品味生活实际,抒发真实情感
???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让学生品味生活实际,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例如在教学《望天门山》一诗后,我就《小时的李白》为题,让先听《铁杵磨针》的故事,品味故事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生活见闻,体会“铁杵磨针”的道理,从而认真完成这次作文。由于课文中已列举了一些例子,又切合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故此,学生写作热情高涨,感情深厚。在他们的作文中,既有“艺无止境”的哲理,又有刻苦学习才能练就过人本领的体会,以及做人应虚怀若谷、不骄傲自大的认识。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再以《给予是快乐的》为例。当完成这篇短文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品味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即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说明给予是快乐的。他们稍加思考后就有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到了当他帮助了同学以后他的内心总会感到快乐;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卖伪劣假冒产品,赢得了信誉而感到快乐;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为例来说明给予是快乐的: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拓展了教材,更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拓展生活空间,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时时处处皆学问,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把学生置入生活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享受生活化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1、读一读,感受生活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社会的月新日异都能在书籍和报刊中得到反映,这说明了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看来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应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挤出时间让学生阅读书籍和报刊,链接好课堂与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和学生有一定差距,使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学生对远在西安的兵马俑没有任何感性上的认识,可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书籍或登陆专题网站查找资料,也可以访问周围去西安参观过兵马俑的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兵马俑这一文物的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产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2、演一演,再现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课,我让学生自主感悟文本后,引导学生尽情地去表演,此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都能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把文本的内容感悟的更深刻,理解文本的感情更强烈。
  3、写一写,表达生活。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生活是五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
  生活是一潭活水,它有清纯的甘美的滋味;它有丰富的内涵,它能滋润浇灌孩子的心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hudengjiaoyu/5062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