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 > 农民工的“转化学习”情况研究

农民工的“转化学习”情况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种特殊的社会人群,他们也被称之为外来务工人员民工,他们有主动选择到城市打工,也有被动或不得已才到城市打工的人群失地农民。他们有着农村户籍,却在城市工作,他们在城乡移动的过程中,承受着背井离乡、适应异域文化、改变自我、适应变化的诸多挑战。可以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过程即是转化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诸多的学习行为,既包括提高学历的学习行为,也包括提升学力的学习行为既包括正式学习行为,也包括非正式学习行为既包括显性学习行为,也包括隐形学习行为。其中,农民工昂扬的学习精神、不懈的学习追求及坚强的学习斗志令人钦佩和敬仰。从这个角度而言,农民工不仅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成就及趋向转化学习概览

 

  转化学习理论,又称质变学习或嬗变学习,是西方成人教育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这一理论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萌芽,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被首次提出由美国学者杰克·梅兹罗( Jack Mezirow) 在 1978 年提出,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是梅兹罗先生受到妻子重返学校学习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这一生活事件的触发而由此开展了重返教育领域的女性的全国性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80 年代兴起并获得发展。该理论自从被提出后便被学术界广泛关注,因其较为符合成人学习特质,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和传播,例如,每年一度的转化学习国家会议,成为人们热切期待的盛会,并且其研究范围、研究领域、研究基点都在拓展、深化,成为了成人学习理论中继成人教育学、自我导向学习之后异军突起的新兴理论的代表。

 

  转化学习的主要流派

 

  目前,转化学习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概括而言,最为引人瞩目的是三派理论个人转化学习理论、组织转化学习理论、社会转化学习理论。

  转化学习的研究趋向

 

  随着学者的不断跟进,转化学习理论的研究从研究对象到研究内容,再到研究重点、研究视角,其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已经由普遍意义上的理论研究深入到特定环境下的研究,由对普通成人学习者的研究细化到对特殊对象的研究,由个体研究扩展到组织、社会研究之中。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向。

 

  1. 研究对象个人组织社会

 

  转化学习在研究之初,学者们多把研究目光聚焦于个体、个人,以梅兹罗为代表的研究者探究了个人转化学习的机制、过程、策略等,个体是转化学习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拓展,团队组织的转化学习乃至社会的转化学习逐渐成为研究对象的重点。如约克和马席克提出了基于行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组织转化学习策略,卡索和伊利亚斯提出了组织变化学说,保罗·弗莱雷倡导以解放教育为目标的社会转化学习理论等。

 

  并且,学者坦南特( Tennant) 也指出,成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过程是由社会建构的,主张经验是否具有一体性取决于经验所发生的社会及历史脉络”.可见,目前的转化学习研究呈现出由研究对象由个人组织社会拓展的特点。

 

  2. 研究内容强调理性注重非理性

 

  早期的转化学习研究,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个体的理性驱使与理性认知,后来的学者则将研究视点扩展到了关系情感精神非理性因素中。罗伯特·博伊德注意到了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等因素在转化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在转化学习中不是理性因素而是情感因素或知觉因素才是变化的主要催化剂。

 

  徳克斯( Dirkx) 海利( Healy) 也强调精神因素在转化学习中的作用,认为精神因素制约着转化学习的过程和效果,指出转化学习转向了超理性的、以心灵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强调感觉和表象。相对于梅茨罗的认知冲突导致意义结构的转化,德克斯和海利则认为心理冲突才是转化学习发生的关键,由此推断出转化学习是个人对自身不同侧面的精神整合的超理性过程。研究内容由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到注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也是转化学习的研究趋向之一。

 

  3. 研究重点侧重理论注重实践

 

  早期的转化学习研究特别崇尚基础理论或基本模型建构,体现出较强的重理论建构的色彩。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宽,学者们渐渐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转化学习的实践建构方面,认为转化学习的实践需要某些条件或特定环境的支持,其中包括一个安全的、开放的、信任的环境,甚至设计了促进课堂上转化学习的条件及策略包括教师淡化权威权力意识、了解学习者的风格,增添有价值判断的课程内容等。另有学者罗伯森 ( Roberson) 、史密斯( Smith) 对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伦理关系也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教与学互助关系的动力机制等推进转化学习实践的策略。也有学者提出在转化学习研究中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将其放在更博大的文化脉络中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其理论的适用范围。由侧重理论注重实践的研究重点的转型也是转化学习的重要趋向之一。

 

  4. 研究视角线性思维动态思维

 

  在前期的研究中,转化学习的过程多被认定为一个线性的过程,即由触发事件批判性反思再到重新整合行动) ”的过程。但后续的研究者认为,转化学习具有个性化、流动性和循环性的特点,在其研究过程中还需注意感觉、情感、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甚至认为混乱的两难境地也可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需关注其形成原因与后果及与其他因素的关联。未来的转化学习研究,甚至要注意关照个性倾向文化背景的差异。可见,转化学习的研究视角呈现出由线性思维动态思维过渡的特点。

 

  总而言之,目前的转化学习已经呈现出研究对象由个体扩展到组织社会、研究内容由强调理性注重非理性、研究重点由侧重理论” 注重实践、研究视角由线性思维动态思维演进的研究趋向,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将拓宽和深化,其影响亦将越来越深远。

 

  目前,转化学习理论已在个人、组织乃至社会层面产生影响并被运用。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每一个个体和群体的都在发生着转化、转型,其长期积聚,必定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变化乃至转化,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持续进步。而在发生转型、转化的群体中,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目前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催生的特殊社会人群,其在由农村走向城市的转变过程,特别是适应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转化学习,下面将解析之。

 

  二、城市适应农民工的转化学习

 

  农民工,他们的户籍是农村户口,却从事着二、三产业的劳动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后来却生活工作在城市他们离土离乡,面临着现代化产业及生活方式的冲击和挑战……城乡文化的鲜明差异、巨大反差、强烈冲撞势必造成其初入城市的不适应,甚至造成其焦虑、紧张、无能感的产生。由此,农民工必须思考何去何从要么回到农村,继续原有的生活方式要么改变既定的生活、工作方式,适应城市。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凡是选择留在城市的农民工都将开始基于反思的行动,学习城市生活、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适应城市角色,最终适应城市,在城市立足。可以说,农民工适应城市的过程,即是其转化学习的过程。

 

  城乡文化碰撞城市适应不良

 

  一般而言,转化学习的第一阶段是触发事件,也就是能导致个体感到不舒服或困惑的意外事件。具体而言,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成年个体会突然发觉自己原有的意义结构已无法对该事件做出合理解释或为之赋予意义。随之,便产生了因意义缺失而造成的焦虑感、紧张感、退缩感、无能感或不安全感等消极体验。

 

  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机械钢筋混凝土,从日升而作日落而息到朝九晚五,其所要适应的,不仅仅是地域、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农民到市民,他们还要经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多重挑战乃至全面转型。然而,事实表明,农民工群体长期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自身际遇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激烈的碰撞,迟迟无法融入城市社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是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农民工群体逐渐走入城市,却没有走入城市的人际交往之中。由于工作、生活圈子的局限,基于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近的生活境遇,农民工更容易和农民工成为朋友,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虽然生活在城市,却很少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社会适应不良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第二道屏障。

 

  二是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适应主要指各种个性特征互相配合,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农民工在背井离乡后,步入一个崭新的陌生城市,视听觉等一系列的知觉受到全方位的冲击,势必造成心理冲突,导致其不能将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内化,心理适应不良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第一道关口。

 

  三是文化适应不良,文化适应主要指文化对于环境的适应,有时也指文化的各个部分的相互适应。文化适应不良是由农民工普遍较低的文化素质及社会保障缺位、城市人的惯性思维等原因所导致的。

 

  总体而言,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人口,导致其在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工作竞争力低于城市人口,进而只能在劳动强度大、报酬低、环境恶劣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工作岗位上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业余时间较少且内容单调,加之城市人天然的优越感,特别是在某些城市人的眼中,农民工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是 素质低、修养差的别名,是违规乱纪、为非作歹的始作俑者,唯恐避之不及。公交车上,见到农民工,掩耳遮口公共娱乐场所,对农民工趋之、避之豪华商场里,请农民工非买勿动,更遑论孩子入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权益的缺位……由此导致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文化圈,造成其文化适应不良,是农民工适应城市的第三个瓶颈。

 

  总之,城乡文化的鲜明差异、巨大反差、强烈冲撞势必造成农民工初入城市的适应不良,甚至造成其焦虑、紧张、无能感、不安全感的产生,相异的城乡文化环境成为令农民工困惑的两难困境,成为其必须直面乃至超越的个人危机。

 

农民工的“转化学习”情况研究


  批判反思城乡文化何去何从

 

  转化学习的第二阶段是质疑假设,也是其核心阶段。即在经历了痛苦的情绪体验之后,人们总会静下心来,对自我进行检验,以探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就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批判性反思是引发转化学习的催化剂。

 

  在经历了城乡文化的剧烈碰撞后,农民工必须思考何去何从要么回到农村,继续原有的生活方式要么改变既定的生活、工作方式,适应城市。而若要留在城市,就必须适应城市,由此便需要对自己原有的信仰、价值观或看待世界的方式进行反思。这一过程首先是思想萌动阶段,面临城乡文化的差异,农民工感知到目前存在的两难状况,要么适应这个世界,要么面临从这个世界销声匿迹或历经苦恼而陷入精神错乱地步的危险,尽管没有这么严重,但农民工必须抉择何去何从,若选择留在城市便要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不断尝试的阶段。农民工将不断探索,反复尝试,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再次,是形成替代性观点的阶段。即农民工经不断尝试,寻找到了解决两难困境的钥匙”———下定决心,迎接挑战,通过学习适应城市。农民工最终发现,不断学习,改变自我,是促进城市适应的重要武器。

 

  基于反思的行动学习以适应城市

 

  转化学习的第三阶段,重新整合,也就是修正原有意义结构中的旧假设,或是学习了新的假设。对此,转化学习理论尤其强调行动的催化作用。正如梅兹罗所述,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选择一个新的假设,并为其设立一个行动方案其次,为实现该方案而获取所需的各种知识或技能,并努力尝试新的角色最后,以新的假设或意义结构所要求的条件为基础,重新融入社会

 

  农民工经批判性反思,发现不断学习、改变自我是适应城市的利器。

 

  于是,便选择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参与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学历学习,参与社会培训、资格证书考试等非学历学习,或在工作、生活的时时处处进行非正式学习既有学习知识、技能等显性学习行为,也有学习城市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人处世方式、生活方式等隐形学习行为既有提高学历的学习行为,也有提升适应力等学力学习行为。总之,以各种有形、无形、显性或隐性的学习行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奋发有为的状态投身学习,最终达到适应城市,在城市立足,是农民工转化学习的第三步,也是其转化学习的旨归所在。基此,他们将实现两种转变。

 

  首先,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进入新世纪,农民工包括失地农民逐渐走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随着其人数的不断增长,党和政府有关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政策也不断完善。一是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地流动,逐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二是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就业、劳动保障、户籍、教育、住房、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在此双向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农民工,在经历了上述碰撞、反思乃至通过学习适应城市的蜕变之后,他们的乡土情结已较轻,返乡回归土地的愿望不强烈,因此,适应了城市之后的农民工大多要在城市真正扎下根来,以实现自己做一名城里人的愿望。

 

  其次,从卖苦力拼智力。转化后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他们对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和视野变大,思想更为开阔与活跃,他们大多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适应了城市的农民工选择用新知识、新技能武装自己,甚至完成从卖苦力拼智力的就业转变,积极选择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以求在城市谋求更为稳定和体面的工作。

 

  至此,最终完成从城乡两栖,到定居城市从卖苦力到拼智力两种转变,基本适应城市的过程即是农民工转化学习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农民工个体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民工群体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城镇化、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们不仅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我国当代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试看他们适应城市过程中即转化过程中身上洋溢的热爱劳动、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对于我国当前的崇尚物质、急功近利、好逸恶劳的社会风气都有一定的洗礼作用,他们强健的体魄、阳光下闪耀的汗水以及受尽苦难依然真诚的笑容,使得他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可见,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过程为农民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有利于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促进农民工的转化学习即城市适应意义重大。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转化学习的发生其实并不像理论文字所描述的那样轻松。其原因在于成人总是习惯性地固守自己的见解、价值与信念,并在其中保持着一定的安全感、认同感与存在感。相比之下,转化学习的任务却是要突破这种陈规,并带来一场伴随着种种痛苦与危机的心理爆炸。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工来说,他们即使发现自己的意义结构有问题,也不会轻易踏上转化这一步,或是不能坚持到底。在此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外部条件来支持农民工继续完成转化,即与他人的互动或来自他人的支持。

 

  三、激发农民工的转化学习,促进城市适应

 

  在农民工思想转变渐入佳境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2010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以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以及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政府通过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体制环境和相关的制度环境,保证农民工培训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成人教育者,就有力地充当了农民工转化学习外部条件支持的角色,为农民工的转化学习营造一个安全的、开放的、信任的环境。综合而言,成人教育者在农民工城市适应的转化学习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密切关系成为农民工转化学习的助推者

 

  转化学习发生的第一个外部条件,是由关系亲密的人所承担的,包括深受当事人尊重或信赖的老师、上司、伙伴、朋友或家庭成员等,他们不一定有高深的学识,但对当事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较为了解,不会无端指责或造成误解。因此,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当事人才会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得到他们的帮助。

 

  具体而言,成人教育者要富有同理心,即在于农民工学员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们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们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农民工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做到与农民工感同身受,真正走进农民工的精神世界。结合农民工学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经验来设计和创生课程与课堂,配合农民工学员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来开展价值引导,结合农民工学员亲身经验和学习基础来选择课堂对话主题,这就有助于成人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理性选择授课视角,与农民工学员建立心理上的 天然联系

 

  基此,当农民工处于徘徊犹疑的何去何从的两难境地的时刻,帮其分析利弊,使其树立起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昂扬其精神,坚定其意志。

 

  创设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理性对话氛围

 

  关系亲密的人,之所以可以触发转化学习,是因为他们对话过程中的心理氛围往往是和谐的、轻松的。如果在与当事人展开对话时,关系亲密的人能够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情绪与观点,与他一起审视过去的自我,尝试从不同角度为他提供新的意义与解释,以及可供实施的行动计划,甚至故意向他提出善意的挑战等,那么,就可以支持当事人继续进行对自己的质疑。

 

  诚如农民工初入城市的感觉,面临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后,他们感到的更多的是茫然、无助,对能否适应城市能否实现转化没有充分的信心和把握,可以说其心理环境较为脆弱。因此,作为农民工培训的成人教育者,应及时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为农民工学员的转化学习铺设顺利实现的道路。

 

  轻松和谐的理性对话建立的两个关键词是理性与对话理性在此亦为平等性,是农民工学员转化学习发生的前提。成人教育者与农民工学员的关系是平等的,否认了这一点,就意味着不能持续对话。农民工学员虽然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实践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甚至是某行业的技能高手,只有成人教育者采取开放的态度,将自己放在与农民工学员平等的位置上,才能保证有效地展开对话,达到轻松和谐的目的。对话是农民工学员转化学习意义生成的重要途径。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因此,在对话过程中,成人教育者不是对农民工学员一味的迁就,提出善意的挑战也有助于农民工学员正视自己的知识,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自己的既有知识被成人教育者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

 

  鼓励支持给予转化学习以时间和空间

 

  转化学习的圆满完成,还在于关系密切的人在鼓励当事人采取新行动的过程中,能够对他的进步予以反复赞同或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当事人的新角色及其行动方式,以及帮助他共同检验新行动的有效性等,直至帮助他完成转化学习的全过程。

 

  迫于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农民工学员在转化学习的道路上往往会出现反复和意志不坚定的情况,纵使在有偶尔的反复,也属于正常现象。因此,作为农民工培训的成人教育者,要足够的耐心,给他们以成长转化的时间和空间。

 

  转化学习是一个批判性的反思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解放的过程,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非线性的学习过程。

 

  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的转化学习若想取得完美的效果,就需要有处惊不变、处烦不怒、处忙不躁的耐心,切忌简单粗暴,急功近利。耐心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然而,很多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认为只有对未成年学生才应需要有耐心,成人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不好,因此无需耐心。殊不知,成人丰富的经验往往是把双刃剑,过去的经验也可能致使气固守自己的见解、价值与信念,从而拒绝或者拖延对新知识、新经验的接受。

 

  因此,成人教育者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指导陪伴农民工学员完成适应城市的转化学习全过程。给予农民工持续的鼓励与支持,给与其转化的时间和空间,是促进农民工城市适应即转化的重要保证。以上,简单论及了成人教育工作者作为农民工城市适应、转化学习外部促进者应着力加强的方面。

 

  诚然,农民工城市适应即转化学习的发生最终还是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感知、反思与行动。因而,农民工自身、成人教育工作者、农民工的家人朋友等,包括政府、社会都应创设条件,支持、关心、帮助农民工尽早实现转化学习,达到适应城市。

 

  【参考文献】

 

  [1]Jack Mezirow.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From Theoryto Practice [J].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1997( 74) : 5 - 12.

 

  [2]高志敏,李珺转化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述略———基于莉莎·M·包格纳的研究报告[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 8.

 

  [3]同上。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M]. 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6.

 

  [5]雪伦·B·梅里安着,黄健译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5.

 

  [6]蒋亦璐转化学习理论概述———基于杰克·梅兹罗的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 3) : 24.

 

  [7]魏静质变学习理论述评[J]. 全球教育展望,2006( 12) : 536.

 

  [8]郭燕燕国外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 34.

 

  [9][10]⑩贾凡转化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究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 3) : 7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rjy/5166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