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 > 整合与超越:从单一到多元教育评价发展之路

整合与超越:从单一到多元教育评价发展之路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4)06-0038-04
  教育评价改革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开展的同时,评价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当前我们在处理评价的标准问题上,似乎缺少一种辩证的态度,历史上存在时间之久的单一评价方式是否要随着新课改的大张旗鼓改革而默默退出?深受追捧的多元评价方式是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二者及二者之间存在着哪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合理之处,抑或哪些东西被我们人为夸大了?本文将追踪两种评价方式所应坚守与摒弃之处,试图获得对两种评价方式的整合与超越,从而为当前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教育评价的历史发展
  1. 从选拔到测量的单一评价
  单一标准评价的历史,往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封建时期。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评价制度——科举制,其实就是一种单一标准评价制度。以一试论成败,一卷定乾坤。这一时期,“教育功能说”是单一评价存在的理论依据。例如,科举制度为不同朝代的国家机器输送了新鲜血液,强化了中央集权 [1 ]。传统的教育观是一种社会本位观,认为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特殊活动。教育本身就具有选拔功能 [2 ]。单一评价正是迎合了教育的这一“选拔”需要而产生的,它以操作简便、评价客观的优点,成为流传至今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发挥着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功能。
  在之后的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虽然评价的具体标准不断改变,但评价标准的单一性质没有根本变化。单元考、小考、期终考、中考、高考……形形色色的考试,成为评价的主要形式,往往最后也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目的了。心理测量学的智能假设理论是近现代社会单一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比纳、西蒙、韦克斯勒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等心理测量方法,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智能理论。他们认为:智力是由一些基本的因素组成,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是智力因素中的重要成分;这种智能是单一的、恒定的,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个体智力的差异表现在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当前的单一标准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注重学生语、数等少数几门学科的学业成绩,并以此为基础辨别出“优生”和“差生”。
  总之,由选举社会经由工业社会,单一教育评价随着社会变革,经历了由选拔性特征到测量型特征的转变。但传统的单一标准评价多采用标准化测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并没有给出我们所需要的学生学习的信息,随着人本主义强调对主体意识的关注,单一评价因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态度的发展而受到批评,提倡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观念日益得到重视。
  2. 从全面到差异的多元评价
  在后工业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到空前重视,社会最显著的变革是把社会发展从仅仅关注经济转向对人发展的关注 [3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进,多元评价理念得到了更充分的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去建构真实世界,并用自己的经验解释实在;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个体背景)和外界(情境)的积极交互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而这一交互主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方式实现。由于学习者是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个体经验的不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有差别,不存在对错之分。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对学习者的学习应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r)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给当前的评价带来了新的视角。根据多年对人类心智的研究,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智力: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动作、音乐、人际与自我智力。不同的人在这七种智力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多元智力理论主张对学生的评价要在实际生活及学习情景中,从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允许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其学习。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各学科教学内容如果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并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评量,那么,具备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各种类型的学生,就会有更好的理解与表现 [4 ]。
  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5 ]。它是针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的产物,其宗旨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仅采用标准化测验的方式,而应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 [6 ]。因此,人本社会在强调培养全面的人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富有个性的人,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多元评价理论也经历了由全面型测量到差异型测量特征的转变。
  二、教育评价方式的现实考察
  不可否认,单一评价及多元评价在其存在的社会背景下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但二者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伴着自身的不足。
  1. 单一评价标准及认识偏差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界对单一标准评价的缺陷有了更为明显和深刻的认识,反对单一评价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其实,客观地思考和分析一下,与单一标准评价直接相联系的,我们可以很快联想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这一教育体制自倡导“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能够沿用至今,根据“优胜劣汰”的生存规律,它对当时社会的作用是不能被简单否定的,单一标准评价方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它应有的选拔和甄别功能,确实为当时社会挑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正如一些学者所言,大批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不正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吗 [7 ]?另外,单一评价所依据的智能标准是言语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这两种能力因素,即使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重要和基础的能力要求。因此单一标准评价对个体这两种基本素质的强调和重视,并非毫无根据和道理。同时,当前单一评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标准测验。这一方式操作简单、客观,容易被评价主体掌握,这也是它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在此细数单一标准评价的 优点和功能,目的是主张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客观分析单一评价的优缺点。因此,对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我们也不能回避不谈。
  首先,单一标准评价往往导致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单一评价只注重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并主要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一卷定成败。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对学生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实际问题的解决及学习习惯等各个环节的考查,无法测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内在的思维过程,而这些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评价的不全面让我们很难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分数成了学生存在的价值和家长的期望值。学生成了分数的奴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评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
  其次,单一标准评价所依据的智能假设是:人的智力是呈正态分布的,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智力正常的范围之内,天才和弱智仅是少数。诚然,这一智能理论没错,然而以此为基础的单一评价却似乎走向了一个极端。这一评价的目的似乎只是把少数几个“天才”和“弱智”挑选出来,贴上标签,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对于大部分的中等正常的学生,则不管不理,这一评价形式所带来的,往往则是教育的不公平。
  再次,目前单一标准评价往往只以学生的语、数等几门学业成绩为标准,强调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分出这个群体的“优、良、中、差”等。殊不知,教育评价的目的不仅是鉴别,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单一评价忽视了这一功能,没有充分重视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把考试得分低的学生认定为“差生”,却没看到这些学生在自我比较中的进步。这种带有耻辱性的标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走向不良极端。
  由上我们发现,单一标准评价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同时,它所固有的不足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谴责。如何在具体的教育评价实践中,正确运用单一标准评价,这给我们教育者们提出了难题。
  2. 多元评价标准及认识偏差
  新课改进行的同时,对评价的改革也在进行。评价改革主张改变过去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与“以学生发展”为依据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变量的动态考核的评价标准。由于多元标准评价理念是在批判单一标准评价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评价方式存在的不足。首先,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可育之才。基于此理论的多元评价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智力表现的差异,这对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有开创性意义的。其次,多元标准评价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多元标准评价不拘泥于单一标准测验的形式,主张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这一评价观念把学生从考试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健康而自由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这对解决当前学生“减负”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是有启发意义的。
  但是,纵然多元评价有千般优点,它必然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也有它的“死穴”。
  首先,多元标准评价倡导多维度、多方面评价学生。理论上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有意义的,然而在评价实践中,该理念如何更好地操作,真正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就存在困难了。目前关于多元评价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操作,研究者们的观点不一而足,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评价体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目前多元评价似乎还只是一座美仑美奂的海市蜃楼,在当前的评价改革中还只是理论上的倡导,如何真正指导教育评价,这需要教育研究者们的继续努力。
  其次,多元标准评价理念强调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一理念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思想是不谋而合的。然而联系到当前的课程改革现实,尽管倡导对学生“减负”的呼声日益高涨,学生的负担却并未实质减少。相反,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越改越难了!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这到底是多元评价理念本身的错误?还是实践过程中对它的误用?拟或是这一评价理念本身就有误导实践的倾向?如何实际地解决当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是对多元评价理念的一个挑战。
  最后,关于评价的功能,目前教育界有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而强调改进功能的趋势,笔者不置可否。但笔者认为,评价的两种基础功能,无论怎么弱化或强调,它都是不能相互取代的,两种功能必须共同存在。学者丛立新认为“评价的根本功能是甄别” [8 ]。多元评价主张从多维度收集学生信息,然而,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这将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另外,这些多维度的信息尽管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情况,但学生之间的比较却很难实施,学生之间评价结果的交流也很困难。
  三、整合与超越:教育评价方式的发展之维
  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作为对立出现的一组概念,他们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我们更多地关注两者的区别,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往往很少思考。其实,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对立的方面,也有统一的可能。多元评价理念是在批判单一评价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克服了单一评价的缺点,在评价内容方面,整合了单一评价内容中的“一”,即对个体言语和数理逻辑能力的评价,可以说,多元评价是对单一评价的进一步扬弃。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要从整合与超越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 整合:评价标准统一多样,共同服务教育实践
  对于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二者之间的整合,有学者提出“评价标准的客观统一性” [8 ]观点。他认为,强调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与主张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多元评价是并行不悖的,两者强调的是评价的不同层面。单一评价注重对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估,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基础性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所有人都必须学习的,并且存在客观统一的标准;而多元评价强调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化。两种理念的目的是没有矛盾的。当前的教育实践往往用个性化评价的多样化需要来否定知识技能评价的统一需求,简单地否定了存在客观 统一的标准,这是十分危险的。它容易使实践陷入相对主义的误区,最终导致虚无主义的结果。因此,当前的学校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基础,同时,也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多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应当是统一和多样化的整合,共同服务于当前的教育实践改革。这一观点从理论的角度辩证地分析了单一评价和多元评价的关系,并对两者的整合提出了理论上的建议,给评价改革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警示。
 同时,针对多元评价过程中所存在的信息处理困难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具体实践中需引进这样一个概念: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的某个侧面进行的价值判断 [9 ](它与单一评价有一定联系,为防止与人们头脑中感觉到的同纸笔测验等同的单一评价相混淆,故用单项评价以示区别)。多元评价中的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也可以看成是相对独立的,由各个方面组成,所以可通过单项评价方式对各个侧面进行评价,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多元评价实施困难的问题。
  2. 超越:消除评价极端,以人的生命价值为最终追求
  从“评价”一词的源头对其进行审视和考察发现,英文“evaluate”(评价)由value(价值)根变而来,汉语理解的评价就是“衡量人或事物的价值”。由此可见,评价本身就与价值密不可分,评价活动的本质就是价值判断。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作为两种不同的评价类型,区别明显但也不乏密切联系,各有缺点但均能为双方提供启发。因此,对教育评价方式的评价也应超越一元或多元之维。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教育的评价就更不能目中无“人”。教育评价应始终将教育中的人作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命价值作为评价标准,以人的生命主动、健康地发展,促进人的生命自觉为其追求的根本旨趣。在此意义上建构的教育评价方式是对人生命质量追根溯源式的考量,也是对一元评价与多元评价等评价方式的真正超越。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评价的改革始终是影响其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正如有学者指出,教育评价体制与评价标准是实际教育教学行为的“指挥棒”,“评什么”、“怎么评”对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采用有着重要的引作用,即通常所说的考试“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因此,评价的改革需要慎重和客观,不能人云亦云,在对待一些评价理念的关系上,我们需要以辩证的眼光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构起一个健全而有效的教师和学校评价制度,从而最终服务于当前的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郭 昕,朱春晖.从教育公平视角探讨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8-160.
  [2]张瑞璠,王承绪.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苏启敏.成就标准:教育评价视域下的范式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23-27.
  [4]蔡永红.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34-37.
  [5]柳德玉.多元智力理论对评价改革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4,(5):40-41.
  [6]张筱兰.高校学生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3,(5):65-68.
  [7]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热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5-23.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crjy/5181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