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网络舆情下高校公共危机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下高校公共危机应对策略

日期:2023-01-12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所谓公共危机,就是指对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和准则产生威胁的事件,并且在短时间内必须要做出处理。在国外,人们对于公共危机的重视程度较强,并且提出了关于公共危机处理的4个基本环节,分别是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而高校的公共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在正常教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对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包括校园内的流行病、校园内部出现的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敌对势力、暴力伤害事件以及教学事故等。网络舆情的背景下,网民对于高校的公共危机更加关注,而且众说纷纭。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必然会上升到社会道德的高度,对高校和当事人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1 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引发热点的原因

  1.1 大学生网民群体数量庞大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到大众化的时代。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学生群体作为上网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往往会影响到网络的舆论导向。但是,大学生并没有踏入到社会当中,经验不足,思考问题会不全面。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在趋于成熟的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从众心理,或者是单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出评价。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好奇心较强,在网络舆论扩散的过程中,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就会得到广泛传播,而且大学生群体本身会做出一定的评价。

  1.2 公民新闻与网络传播奠定基础

  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公民新闻这种非专业的报道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人们往往会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来获得最新的资讯,了解新闻动态。对于新闻背后的真假性,网民们往往不太关注。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报道的事件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发现与自己的价值观有偏差,则免不了要评头论足一番。在无形中,网民直接地成为某个事件的道德评判者。可见,公共新闻和网络的飞速传播,让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形成了基本的舆论导向。

  1.3 网络舆情的负面信息得到凸显

  传统的主流舆情与现如今的网络舆情之间往往会形成一种对抗,这一点很容易被网络民众关注。网民对于现实的不满情绪会爆发在高校的公共危机事件的评论当中,对于传统的舆情会产生不屑一顾的态度。网民很少只关注公共危机事件的本身,而且将眼光放在与事件相关的其他因素上,比如高校的建设、教师的素质等。这就将高校的公共危机事件当作工具,将舆论完全折射到高校方面。人们更愿意站在谴责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这样一种具有倾向性的言论就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2 高校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处理与引导工作的问题

  2.1 高校舆论话语权有限

  所谓话语权就是人们对社会现象或者是社会事件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也被称为“说话权”。话语权也是控制舆论的权力。在网络社会当中,谁拥有话语权,谁就能自由地将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同时还能对社会的其他言论加以影响。对于高校来说,发表话语权的主要途径就是校园的门户网、校报以及校内的论坛,除此之外,高校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一旦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出现,高校无法对于校外的舆论进行控制。而最多的舆论都来自于校外的网络。高校在处理舆论的过程中,受到有限话语权的影响,对于舆论风险无法及时有力地防范。网络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在高校采取办法解决的同时,舆论早己铺天盖地,形成网络。因此,高校舆论话语?嗟奈侍庵苯庸叵档焦?共危机事件的发展方向。

  2.2 高校承担无限责任

  一旦高校出现了公共危机事件,网民们都会将责任归结到高校的管理工作上。由于高校管理方式不合理或者是监督不到位,出现了公共危机事件,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做出相关的赔偿。一些舆论会将高校的责任扩大化,认为大学生的监护责任完全落到高校身上。公众对于受害者很容易产生同情的态度,学校权益却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在学校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承担责任,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但是,大学生很多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已经成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高校虽有责任,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这一点上看,高校享受了很少的权益,却承担着无限量的社会责任,这也是高校公共危机事件会飞速传播,且被人广泛关注的重要因素。

  2.3 高校身份被网络主观强加“强者”符号

  在高校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网民们往往认为高校就是社会中的“强者”,而受害者则是必然的弱者,用本身毫无根据的价值理论来评判高校的公共危机事件。这种身份的界定并没有从法律和道德的实际去考虑,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一直处于被质疑和指责的方面。这就给高校处理公共危机事件造成严重的影响。毕竟,舆论的对与错并没有谁来进行审判。

  3 高校公共危机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

  3.1 建立长效的领导机制

  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对高校舆情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网络舆情工作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领导系统的决策。各大高校会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在校园内部成立专业的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校的各个领导层成员。由高校的党委进行统一领导,设置专门的调度机构,同时有宣传部、网络信息部、保卫部门、外事部门与学生处等。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最终会形成较为科学、长效的联动机制。在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中,高校的领导机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不断调研、咨询法律顾问,妥善处理事件,尽量减少在社会舆论当中的负面影响。

  3.2 建立网络舆情的监管预警机制   为了对教育舆论进行控制和引导,教育部实施了教育舆论周报制度,并且组织相关的力量来对教育系统当中的相关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好动态分析工作,旨在对网络舆论的趋势进行引导。在此过程中,教育部会提醒高校要时刻关注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话题的出现。这―工作展开之后,各大高校都加强了对网络舆情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纷纷建立网络舆情建设工作体系,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前提是高校对公共危机时间的舆情等级进行评判,建立引导工作的预案工作,提升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3 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机制

  网民从很大程度上不仅仅关系高校公共危机时间本身,而是对事件发生的背景、场景、时间以及相关人员的态度进行关注。一些微小的细节可能是网民关注的重点。网民的言论希望得到应和,产生共鸣,进而达到一种发泄和谴责的目的。如果高校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及时高效,网民则会对高校的工作产生质疑,进而引发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如今,互联网的自由性和匿名性较为普遍,网民不会将更多精力放置在事件本身以及处理难度上,而是紧紧追着高校的动态不放。因此,高校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高校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来发布校方的看法和态度,让网民及时地了解到学校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态度和进程。比如,高校的官方微博以及门户网站都是比较权威的。通过及时地发布信息,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进行防治,同时能够建立起学校的威信。这种做法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解除民众对高校的质疑,还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提醒民众事件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引导网民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要让言论饱含针对性。

  3.4 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和平衡机制

  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高校除了要及时发布消息,还需要对舆论进行引导。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1)高校可以培养一部分网络舆论平衡员。这些人需要掌握网络传播的特征,同时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人员。一般来说,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可以胜任这―工作。(2)大学生党员以及骨干力量也可以参与到其中。网络舆论平衡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舆论进行监督和引导,及时地对舆论做出回应,防治舆论出现矛盾或者是被计划的问题。(3)经常游走在各大论坛和网络上的高校学生也可以作为舆论平衡员。他们可以作为舆论领袖来对负面的舆论进行引导,同时发布一些关于网民应该如何看待问题的言论,将负面舆论进行平衡和引导。

  3.5 建立大学生心理干预机制

  高校出现公共危机事件之后,大学生难免会受到影响,他们的心理可能会出现恐慌状态。严重的还会被危机事件影响长期处于紧张或者是慌乱的状态下。因此,高校为了对大学生不良心理进行预防,需要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地应用各类资源,发挥心理咨询的优势作用,做好干预工作,积极地与大学生沟通。同时,高校还需要设置各种不同的讲座或者是座谈方式来缓解大学生的危机心理,让大学生重拾积极乐观的心态。

  4 结语

  在网络舆情下,高校公共危机的一旦出现必然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高校应该从舆情特点和危机事件本身的特点出发,制定出较为科学有效的解决机制。比如领导机制、预警机制、信息公开机制、舆论平衡机制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飞速传播的网络舆论,提高高校自身的权威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8870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