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 > 论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与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契合

论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与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契合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A84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2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会议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中国梦”是我国的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首创”精神,它关系到我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只有在历史的潮流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让我党坚如磐石。当前我党要求在各高校开展一系列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并着力解决当前高校中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在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活动,邓小平群众路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它是群众路线思想的集大成者,它的诸多思想与现阶段高校开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有高度契合,对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完善和党员形象在群众心理的重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方法论

  邓小平在群众路线思想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因素,他认为一部分群众受中国封建思想遗毒太深,民众的政治素养太低,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如果不加强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任何政策无法真实有效地贯彻下去。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1],他认为要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要用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武装群众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他认为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党的优势和专长。群众对党的政策方针接受的程度如何关键是党就政策方针是否对群众进行耐心而又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与群众进行了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是否解决了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否对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解释,而不是以高高的姿态和粗暴的工作作风拒群众于千里之外或采取那种脱离实际,“假、大、空”的教育方式脱离群众。

  我们看到当前高校一些党员干部说话办事没有号召力,缺乏公信力,就在于这些党员干部做事装腔作势,有名无实,一切工作只图虚名,不求实效,使得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这座墙如果不再给予充分的重视,高校党组织将会缺少凝聚力,丧失群众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习书记强调:“党的群众工作,重在服务群众”,我们为官的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办事,不要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这些思想不仅是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教育思想的深化,也是教育高校领导干部如何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仇官”心理的政治环境下如何当人们满意的官的有力说法。

  二、制度完善思想为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新视野

  邓小平认为有段时间我党的群众路线贯彻不好,根本原因是群众路线制度没有贯彻落实到位,有些干部对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嘴巴说得热闹,实际另做一套,不把群众路线真正地当回事贯彻落实下去。邓小平总结指出:“历史经验证明,用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不是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从来都是不成功的。”[2]正是接受了历史的教训,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特别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认为制度的完善与不完善也是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好与不好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实现群众路线制度的完善使群众路线能有效执行。首先,群众路线的学习必须制度化、常态化这从认知上保证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理论的掌握,使全体党员掌握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其次,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要处理好群众路线与民主决策制度的关系。邓小平认为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与民主决策是否科学、民主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党要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来制定,这就必须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在现实生活中邓小平认为我们有许多制度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就走了形,变了样,形式上的“民主”,实际上的“一言堂”。在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的任务。总之,从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制度的完善是保证政策正确,执行有效的保证,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在目前高校开展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非常精辟地指出制度的完善与权力的正确行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对高校教育行之有效、观众认可的制度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将新经验融入制度的完善中,要确保制度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同时制度一旦制定下来,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使制度真正成为联系干部与群众的桥梁。习近平总书记的制度建设思想正是对邓小平的制度完善思想在新政治背景下的传承和完善。

  三、四风建设是邓小平克服官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

  官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遗留物对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尤其深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党内存在“恃党而骄”的党员,在工作中自以为是,瞧不起非党员,漠视党政法纪,虽当时没有把这个行为冠之以“官僚主义”,却凸显邓小平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邓小平指出我党内许多党员以领导自居发号施令、片面追求政绩脱离群众、对群众痛痒无动于衷、滥用权力、违法乱纪等官僚主义作风比比皆是。他在1980年8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精神中再次表示,官僚主义现象已成为我党政治生活的大问题,如果不着力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将会严重地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沾染这种作风的人,不可能实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可能联系群众,不可能进行自我批评,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其结果一定是损害党的工作,损害党的声誉。”[3]我们要对国家领导体制进行改革,从根子上剔除官僚主义产生的源头,并要与官僚主义做长期的斗争”[4]。我们看到邓小平在每一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总是强调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社会的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邓小平所阐述的官僚主义在现今党的政治生活中有了新变化。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国的党员干部,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他认为如果党员干部再不引起警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到时“木已成舟,后悔晚矣”。当前高校中党员脱离群众的表现集中在“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上,在高校普遍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仔细地研究发现这是邓小平提出的官僚主义现象在新环境下的具体化,邓小平制度完善思想为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解决途径。

  四、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和出发点,思想是高校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

  邓小平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368这句话字里行间透露出邓小平同志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坚强决心,邓小平指出,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成功,这全靠我们有着人民群众这一坚强后盾,在革命最困难的时期,人民群众忍饥挨饿受冻,将家中仅有的物资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所面对的战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来保护革命的火种,因为人民始终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的党。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我国没有任何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模式可参照,一切是摸着石子过河,邓小平指出我们只有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以及他们的首创精神才能正确应对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困难,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的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最终目标应该是否为人民谋取了更好的生活,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各方面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邓小平提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衡量党的事业成败的标准。

  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党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5]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作为我党执政的根基,这是对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忠实的传承,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提出在各高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各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只有把群众放在重要位置,急群众之所急,了解群众的疾苦,切切实实地采取措施真诚地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与邓小平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是本质上是一致的,是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在新国情下的深化和补充,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是当前高校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思想之根本。

  总之,邓小平群众路线诸多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总结,学习他的群众路线理论思想对当前高校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高校党组织成员只有不断地改进工作作风,紧密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情感上与群众血肉相连,高校的党组织的建设才能获得更多教师群众与学生的拥护和支持,高校的未来建设才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196284.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